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8.54KB ,
资源ID:12611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1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种植基础知识结构第四章.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种植基础知识结构第四章.docx

1、种植基础知识结构第四章第四章 植物生长常见的病害与虫害(知识点结构)一、昆虫的外部形态与构造:(一)昆虫的共同特征:(区分昆虫与其他动物的依据)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 头部着生口器、触角、一对复眼、多数23单眼。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 胸部由3节组成。分别着生3对足,两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 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一对尾须。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5、 昆虫体壁高度骨质化,称为“外骨骼”(二)昆虫的头部:(感觉和取食的中心)1、头部的构造:头壳外壁坚硬,圆形或椭圆形。分为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五个区。2、头

2、部附器:(1)昆虫的触角:一对。重要的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的作用。触角分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触角形状多样:丝状、羽毛状、具芒状等。(2)昆虫的眼:视觉器官,分为复眼和单眼。单眼13个,有的昆虫没单眼。复眼位于头上方两侧,由许多小眼组成。小眼数目越多视力越强。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3)昆虫的口器:摄食器官也称取食器。 A、咀嚼式口器:害虫以根、茎、叶、果为食物。造成机械损伤,危害大。叶片咬成缺刻、孔洞。 B、刺吸式口器:管状分节的喙。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演化成细长的2对口针。刺吸植物汁液。为害叶片,引起叶片变色、皱缩或卷曲。还能传播植物病毒害。 C、其他口器类型:虹吸式(蛾、蝶类)锉吸式(蓟马

3、)舔吸式(蝇类)了解昆虫口器类型,取食方式及为害状,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掌握用药时机,进行合理施药具有重要意义。(三)昆虫的胸部:(运动的中心) 分为前胸(前足)、中胸(中足、前翅)后胸(后足、后翅)3个体节。各节有背板、腹板和侧板构成。1、足的构造及类型:行动器官。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 类型:步行足(步甲)、跳跃足(蝗虫的后足)、开掘足(蝼蛄)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等。2、昆虫的翅:多数2对翅、少数1对翅或翅退化。 翅一般三角形,前缘(朝向前边)后缘或内缘(朝向后面)外缘(朝向外面) 翅脉的排列情况称为脉序,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 类型有:鞘翅(鞘翅目)复

4、翅(蝗虫的前翅)、半鞘翅(蝽象)膜翅(蜂、蝇等)鳞翅(蛾、蝶类)缨翅(蓟马)等。(四)昆虫的腹部:(新陈代谢与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有911节构成。腹部18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第89节着生外生殖器。(五)昆虫的体壁: 昆虫体壁骨化组成昆虫的外骨骼。具有高等动物皮肤和骨骼的双重功能。体壁为肌肉着生点,防止体内水分过量蒸发阻止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昆虫体壁由外向内分为1、 表皮层:上表皮、外表皮(坚硬,由骨蛋白,几丁质、脂类组成),内表皮(柔软,成分为蛋白质、几丁质)2、 皮细胞层:一层活细胞。鳞片、分泌腺等由皮细胞特化而来。3、 底膜:皮细

5、胞层下的一层薄膜。分隔皮细胞层与血腔。二、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昆虫的繁殖方式:1、两性繁殖: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2、孤雌生殖:如介壳虫、蜜蜂、蚜虫。分为永久性孤雌生殖和偶发性和循环性(交替式)孤雌生殖。3、卵胎生:如蚜虫的单性生殖属于卵胎生。繁殖加快,害虫危害性增大。4、多胚生殖:寄生蜂特有。(二)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1、发育:分为胚胎发育(从卵发育成为幼虫阶段)胚后发育(从卵孵化开始到成虫性成熟为止) 2、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一系列变化。 (1)完全变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差别大。是昆虫纲进化程度最高一类昆

6、虫。如蜜蜂、苍蝇、蚊子、蝴蝶、蛾类等。 (2)不完全变态:经历卵、幼虫(陆地上为若虫、水中为稚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蚜虫、蝽象等。(三)昆虫个体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1、卵期:卵自母体产下到孵化为幼虫经历的时期。 (1)卵的形态与结构:卵是一特化的细胞。最外面是坚硬的卵壳。表面有饰纹。卵的大小不一,形状多样。 (2)产卵方式:单粒散产(菜粉蝶)、集聚成块等方式。 (3)卵的发育和孵化: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即破壳而出,称孵化。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孵化期。卵期长短受种类环境影响。2、幼虫期:(若虫期) 不完全变态昆虫自孵化到变为成虫所经过的时间,

7、称若虫期。 完全变态昆虫自孵化到变为蛹所经过的时间,称幼虫期。 幼虫或若虫前后两次脱皮之间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 从卵孵化后至第1次蜕皮前称为第1龄期,这时的虫态为第1龄幼虫,依次类推。 全变态昆虫幼虫类型: A、原足型:腹部未分节,胸足为简单的突起。如寄生蜂早龄幼虫。 B、多足型:幼虫3对胸足,多对腹足。如蛾、蝶类,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C、寡足型:幼虫只有3对胸足,无腹足。如鞘翅目金龟甲、瓢虫等。 D、无足型:无胸足和腹足。如双翅目蝇类。部分膜翅目和鞘翅目幼虫。3、蛹期:完全变态昆虫特有发育阶段,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1)离蛹:又称裸蛹。翅和附肢除基部外与蛹体分离,不紧贴蛹体,可以活动

8、。如鞘翅目、膜翅目、长翅目昆虫。(2)被蛹:翅和附肢都紧贴身体上,不能活动。如鳞翅目、鞘翅目的隐翅虫、双翅目虻、瘿蚊等。(3)围蛹:围蛹体实为离蛹,但在蛹体外有末龄幼虫未蜕去的蜕。双翅目蝇类特有。4、成虫期:从羽化起直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1)羽化:(2)补充营养:如蝗虫、蝽象类、叶蝉等。 蛾、蝶类羽化后不再取食,寿命短,对作物危害不大。(3)产卵前期:羽化到第一次产卵时间间隔。 (4)产卵期: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间。 掌握产卵前期诱杀成虫,产卵盛期释放卵寄生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5)性二型:如小地老虎等。(6)多型现象:同一种群中,除雌雄异形外,即使同一性别中,还有不同的类型,称多型现

9、象。如蜂类、白蚁最为显著,还有蚜虫等。(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1、昆虫的世代:(一个世代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等。一代又叫一化,一年多代叫多化)(1)概念:(2)昆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的多少受种的遗传性所决定的。如梨茎蜂,一年一代。棉蛉虫,一年34代。棉蚜,一年1030代。大黑鳃金龟子,二年一代,华北蝼蛄,3年一代。(3)世代重叠:多化性昆虫出现。多化性昆虫越冬的一代称为越冬代。2、年生活史:(又叫生活周期、生活年史) 一年一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和世代的含义是相同的。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其年生活史就包括几个世代。3、休眠与滞育: 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在不良环境下(高温、低温、一定日照),暂时

10、停止活动,度过不良环境。这种停育现象是物种得以保存的一种重要适应性。这一现象呈季节性周期发生。如越冬、越夏等。(1)休眠:不良环境直接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不良环境条件解除,便可恢复生长发育。包括越冬、越夏。(2)滞育:由于环境因子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引起。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否则环境适宜也不能进行生长发育。(五)、昆虫的习性:研究昆虫的习性,对于害虫防治策略的设计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昆虫活动的昼夜活动节律:(1)日出性昆虫:如蝶类、蜻蜓、步甲等。(2)夜出性昆虫:蛾类、地下害虫、钻蛀性害虫、吸血蚊类等。(3)弱光性昆虫:如粘虫。黎明

11、和黄昏活动。2、昆虫的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称趋性。(1)趋光性:对光产生向着光源方向活动的反应。大多数昆虫对光表现正趋性。(2)趋化性: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称为趋化性。 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产卵等密切相关。 昆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对害虫测报和防治(灯光诱杀、化学诱杀)具有重要意义4、 昆虫的群集性:很多昆虫有都有大量个体群集一起的现象。(1) 暂时性群集:只出现于昆虫某一虫态的群集。(2) 永久性群集:昆虫终生群聚在一起,而且群体向一个方向迁移。如群居性飞蝗。了解害虫的群集规律,有利于对害虫进行集中消灭。5、昆虫的食性: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食物的一定要求。根据食

12、物的来源不同:(1) 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等。(2) 肉食性:以其他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如七星瓢虫、寄生蜂等。(3) 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腐败食物为食。如埋葬甲、果蝇等。(4) 粪食性: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蜣螂等。(粪金龟子)(5) 杂食性:兼食动物和植物。如蜚蠊(蟑螂)等。按食物的范围分:(1) 单食性:以一种植物或动物为食。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2) 寡食性:一个科或少数近缘科的若干植物为食。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多种植物。(3) 多食性:以多个科植物或动物为食。如地老虎取食多科植物。了解昆虫的食性和食性的专化性,可以利用轮作换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

13、业措施防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具有实际价值。(六)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改变环境,使之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益虫的发生发展,可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的目的。1、 气象因素:以温度和湿度(水分)对昆虫的作用最为突出。(1) 温度:昆虫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极大作用。A、 昆虫对温度的反应:有效温区:840度;最适温区:2230度;发育起点:815度;低温停育区:-8 -10度;致死低温区:-10 -40度;高温临界:3540度;停育高温区:4045度;致死高温区:4560度。B、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 N(TC) K为常量;N为发育天数(单位日);T为发育期间平均温

14、度,单位(度);C为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单位度) 有效积温法则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有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应用有效积温法则来测报害虫的发生世代,发生期和发生地只是一种参考根据,还必须结合其他因子来综合分析,否则就会不很准确。(2) 湿度和降水: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有一定的范围。一般来说:低湿延缓昆虫发育速率,降低繁殖力和成活率,但湿度过大,暴风雨对弱小昆虫与低龄幼虫致命打击。(3) 光周期: 光周期对昆虫的生命活动节律起着重要的信息作用,它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导因子。 A、长日照滞育型:长日照出现为信息而进入滞育。夏眠性昆虫。又称短日照发育型。如大地老虎。B、短日照滞育型:短日照出现为信

15、息进入滞育。冬眠性昆虫。又称长日照发育型。生活于温带及寒带大多数昆虫属于此类。C、中间型:光周期过短或过长均可引起滞育。 光周期对昆虫的世代交替起着信息作用。(4) 风:风对昆虫的迁飞、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昆虫可以借助风力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风速超过4m/s时,一般昆虫都停止风行。2、 土壤因素:(1)土壤温度:土壤成了昆虫越冬和越夏的场所。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常做上下移动。如蝼蛄、蛴螬。(2)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影响土栖昆虫的分布。(3)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地与孔隙状况可以影响土栖昆虫的分布。土壤酸碱度也影响一些土栖昆虫的分布为害。3、生物因素:(1)食物对昆虫的

16、影响:害虫取食适宜食物时,生长发育快,死亡率低,繁殖力高。同种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的影响也不同。干旱条件下,植物缺水,体内营养物质浓度高,有利于一些害虫繁殖,特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繁殖。 了解昆虫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植物不同生育期的特殊要求,在生产实践中就可以合理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或利用抗生品种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2)植物抗虫性: 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为植物的抗虫性。A不选择性:植物形态上、生化上或物候上具有特殊性,使昆虫不来取食。B抗生性:这类植物体含有昆虫有毒的生化物质,害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甚至死亡。C、耐害性:这类植物被昆虫取食后,有很强的增长和补偿

17、能力,可以弥补受害的损失。利用植物的抗虫性来防治害虫,对害虫综合防治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4) 天敌因素的影响: A、天敌昆虫:寄生性(赤眼蜂)和捕食性(螳螂、蜻蜓等)两大类。 B、天敌微生物:包括细菌(苏云金杆菌)真菌(白僵菌、绿僵菌)和病毒。 C、线虫: D、蜘蛛及其他捕食性食虫动物。三、农业昆虫重要类别的识别:昆虫种类约在100万种以上(一) 昆虫的分类与命名:1、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级。 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分为有翅亚纲和无翅亚纲,33个目,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9个目。2、命名: 双名法命名 属名+ 种名 + 定名人姓氏。 属名和种名用斜体字书写,定名人姓用

18、直体字书写。(二) 农业昆虫重要的九个目:1、 直翅目:(1)特征:头呈下口式,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狭长、革质为复翅,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后足跳跃式。有听器,位于前足胫节或腹部第一节,雄虫磨擦发声。不完全变态,植食性。(2)代表种类: A、蝗科:后足跳跃足,如飞蝗、土蝗等。 B、蝼蛄科:前足开掘式,生活于地下。取食根、种子芽。我国主要地下害虫。如华北蝼蛄。C、蟋蟀科:生活于低洼潮湿草丛或土穴中。如大蟋蟀、油葫芦等。2、半翅目:(通称蝽或椿象)(1)特征:刺吸式口器,喙基部着生在前方(同翅目着生头后方),前翅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前胸前板发达,呈不规则六边形,中胸小盾片多呈三角形。

19、多具臭腺,植食性,不完全变态。(2)代表种类(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四个科)A、蝽科:如梨蝽、菜蝽等。B、盲蝽科:如三点盲蝽等。C、网蝽科:成虫、若虫喜群集于叶背为害。如梨网蝽等。D、猎蝽科:又称食虫蝽科,无臭腺,捕食性益虫。如黑红猎蝽等。3、同翅目:(农业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 本目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力强,造成的为害较重,所有作物都受其为害。重要性大于半翅目,不亚于鳞翅目。(1)特征:口器刺吸式,喙出自头后方,触角丝状或刚毛状。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静止时斜置于背上,呈屋脊状。一部分传播病毒病。产卵方式二种:植物组织中(叶蝉、蝉、飞虱)和植物表面(蚜虫),有蜡腺,不完变态。(2)代表种类

20、:A、叶蝉科:如大青叶蝉等。能传播病毒病。B、飞虱科:迁飞习性,多为害禾本科植物。如灰飞虱等。C、蚜科:体小柔软、透明。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世代交替、多型现象。传播病毒病,如桃蚜、麦蚜等。D、粉虱科:体及翅上被覆白色蜡粉。如黑刺粉虱等。C、蚧科:一般叫介壳虫,固定寄主植物上,如梨园蚧,桑白蚧,苹果球蚧等。4、鞘翅目(第一大目,占昆虫1/4,通称甲虫)(1)特征:体坚硬,前翅角质,为鞘翅,后翅膜质,折叠于鞘翅下面。咀嚼式口器,触角多样,线状,棒状等。完全变态,蛹为裸蛹,幼虫寡足型。多植食,部分肉食性和杂食性。(2)代表种类:A、肉食亚目:后足基节窝向后延伸,把腹部第一腹板完全分割。 步甲科:多肉食

21、,捕食害虫。如中华广肩步甲。少数为害植物如谷步甲。 虎甲科:捕食小型昆虫。天敌昆虫,如中华虎甲等。B、多食亚目:(第一腹节不被后足基节窝分开,触角多种类型)金龟甲科:通称金龟子。触角鳃片状,前足开掘足,幼虫生活在土中,通称蛴螬。如大黑鳃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腐食性的称屎壳郎。叩头甲科:通称叩头虫,幼虫生活土中,为害植物根、块茎、种子,幼虫通称金针虫。如细胸金针虫等。天牛科:触角长,鞭状或锯齿状。幼虫为钻蛀性害虫。如桑天牛、桃红颈天牛。叶甲科:通称金花虫。体上强烈金属光泽。植食性,如黄条跳甲等。瓢甲科:体形半球形,足很短,多肉食性。蚜虫、介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少数植食性,如二十八星瓢虫等害虫

22、。芫菁科:幼虫取食蝗虫卵,成虫植食性,如豆芫菁。豆象科:体呈卵圆形。坚硬。均为害豆类种子。如豌豆象,绿豆象等。象甲科:喙向前延伸成象鼻状。幼虫身体弯成C形。均为植食性。为害严重,难以防治。5、鳞翅目:(通称蛾类、蝶类,第二大目)(1)特征: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羽毛状、球杆状等。口器虹吸式,伸缩自如。翅膜质,翅面及身体密被鳞片。休息时,翅作屋脊状覆叠(蛾类)或竖立体背两侧(蝶类)完全变态,幼虫多足型,幼虫口器为咀嚼式,额为三角形,腹足有趾沟(区别膜翅目幼虫)蛹为被蛹。绝大部分植食性。主要幼虫为害。(2)代表种类: 锤角亚目:通称蝶类。触角棒状或球杆状。白天活动,翅面色彩艳丽。 凤蝶科:如金凤蝶等

23、。 蛱蝶科:又称四足蝶。如大红蛱蝶等。 粉蝶科: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如菜粉蝶(菜青虫) 弄蝶科:触角棍棒状,末端钩状。如稻苞虫。 异角亚目:通称蛾类。触角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但端部不膨大。成虫夜间活动。 夜蛾科:鳞翅目第一大科;多植食性。如棉蛉虫、粘虫、小地老虎等害虫。 天蛾科:个体大,幼虫光滑无毛,第八腹节背面有个尾角。如葡萄天蛾等。 螟蛾科:卷叶为害:如稻纵卷叶螟,钻蛀茎杆;如玉米螟。蛀食果实种子;如梨大食心虫。取食贮藏物;如此斑螟等。 麦蛾科:前翅狭长柳叶形,后翅菜刀形。如麦蛾、棉红蛉虫等。5、 膜翅目:(第三大目,蜂类和蚁类) (1)特征:口器咀嚼式或咀吸式。触角多样,翅膜质,前

24、翅大于后翅。雌虫多有明显产卵器,针状或锯状,特化成蜇刺。完全变态,肉食幼虫无足型,少数植食性的为多足型。蛹为裸蛹。 A、广腰亚目:胸腹部连接处宽阔。植食性,食叶、蛀茎或形成虫瘿等。 叶蜂科:如梨实蜂,小麦叶蜂等。 茎蜂科:如梨茎蜂等。 B、细腰亚目:胸腹部显著缩小如细腰。多数捕捉或寄生害虫,少数为害植物作虫瘿或为害种子。 姬蜂科:寄生害虫的幼虫或蛹体。如夜蛾姬蜂等。 茧蜂科:寄生鳞翅目的幼虫。稻纵卷叶螟蛾绒茧蜂等。 小蜂科:寄生玉米螟害虫体内。如腿小蜂。 赤眼蜂科:全部卵寄生,寄生鳞翅害虫卵。如玉米螟赤眼蜂。 胡蜂科:通常叫黄蜂或马蜂。成虫捕捉害虫幼虫。7、双翅目:(蚊、蝇、虻类)(1)特征:

25、只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退化成平衡棍。口器为刺吸式或舐吸式。触角丝状、念珠状、具芒状等。完全变态、幼虫无足型。食性多样。(2)代表种类: A、长角亚目:(蚊类)触角长,长于头胸部,6节以上。幼虫头部明显。蛹为裸蛹。如蚊子 B、短角亚目:触角短,一般3节。口器舐吸式。幼虫半头,如食虫虻(天敌昆虫) C、芒角亚目:(蝇类)触角具芒状。口器吮吸式,幼虫无头。如食蚜蝇科(天敌昆虫)寄蝇科(天敌)花蝇科(幼虫俗称地蛆,害虫)潜蝇科(潜叶为害)杆蝇科(害虫)8、缨翅目:通称蓟马。(1)特征:口器锉吸式,2对翅狭长,翅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多为植食性。(2)代表种类:如稻蓟马、烟蓟马等。9、脉翅目:成虫头下口

26、式,口器咀嚼式,幼虫头前口式,口器捕吸式。前胸短小,前后翅大小、脉纹相似,翅脉复杂呈网状。成虫、幼虫均捕食害虫。如草蛉。幼虫又名“蚜狮”。重要的天敌昆虫。四、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主要病原生物(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病害: 病理程序: 植物病害的发生必须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而风、雹、昆虫对植物造成的不能称病害,称为损伤。 郁金香受病毒侵染出杂色花瓣,增加观赏价值,花椰菜也是一种病态的花序,这些都不被当作病害。 根据有无病理程序和是否造成经济损失可以判断植物是否发生了病害。(二)植物病害的病原: 引起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统称为病原。指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对病害发生和发展仅起促进

27、和延缓作用的因素,只能称诱因或发病条件。 1、非生物因素: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栽培条件等。 2、生物因素: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称病原菌。被病原物寄生的植物,叫寄主植物,简称寄主。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又称寄生物。(三)植物病害的种类: 1、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称传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不能相互传染,也不表现出病征,又叫生理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则是植物病原物环境形成的病害三角。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是减

28、轻植物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以后,一切不正常的外部表现称为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两个方面。1、病状及其类型: 病状:(1)变色:叶片变色是植物病害最常见的症状。 A、黄化:叶黄白色 B、花叶:叶片色泽深浅不均 C、紫化或红化: 病毒病或缺素症往往表现为变色的症状。(2)坏死:植物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来的结构A、斑点: B、穿孔: C、猝倒:植株死亡而直立不倒为立枯D、溃疡:多在木本植物茎上发生 E:疮痂:(3)腐烂: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组织结构的分解与破坏。 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三种。(4)萎蔫:一种是干旱引起的生理性萎蔫,可恢复。一种是病菌引起

29、的病理性萎蔫。不能恢复。(5)畸形:病害引起的植物器官各种形态的异常变化。 分为徒长、矮化、丛枝、毛根、叶瘿。畸形在病毒中较为常见2、病征及其类型:病征:(1)霉状物:真菌性常见的病害。在植物病部产生霉层。如葡萄霜霉病。(2)粉状物:粉状物在植物表面或组织中,成熟后散粉。分为锈粉(小麦锈病)、白粉(苹果白粉病)黑粉(小麦腥黑穗病)(3)粒状物:在植物病部表面或组织内产生黑色(桔黄色)小颗粒等。(4)脓状物:是植物细菌性病害所表现的特有病征。又称溢脓。结论:(1)病征一般在植物发病的后期才出现,气候潮湿有利于病征的形成。(2)一般讲,病状较易发现,病征往往只在病害的某一阶段才能形成。(3)许多植

30、物病害,如生理性病害和病毒病害,完全没有病征表现。(三)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1、植物病原真菌:在植物病害中,80%以上种类是由真菌引起的。(1)真菌的基本形态: 真菌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寄生和腐生生活。A、真菌的营养体: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菌丝体。分为有隔菌丝(高等真菌)和无隔菌丝(低等真菌) 菌丝体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结构。菌丝体的特殊组织:菌核(休眠体,抵抗不良环境)菌索和子座。 以菌丝体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B、真菌的繁殖体: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的机构叫子实体,如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子囊果。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厚垣孢子、孢

31、囊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真菌的性细胞叫配子,产生配子的母细胞叫配子囊。C、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真菌的有性阶段的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只发生一次,而无性阶段的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发生若干次。(1)真菌的主要类群:属于菌物界,真菌门。A、鞭毛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基本特征。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致病特点:引起植物腐烂病状如根腐、幼苗猝倒等。病部产生绵霉状物、霜霉状物等。如葡萄霜霉病,瓜果腐烂病、马铃薯晚疫病等。B、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根霉菌为本门引起植物病害的代表。如甘薯软腐病、桃软腐病等。C、子囊菌亚门:真菌中形态最复杂、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一类高等真菌。 特征:有性繁殖产生子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