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66.33KB ,
资源ID:12625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2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docx

1、 2021版毛概教材知识点整理(最新版)第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第1-4章)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形成和发展1、历史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并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战”后两大阵营对立;实践基础是中共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教训;2、发展过程(易作为细节知识点在选择题中考查):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的。(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2)土地革命战

2、争时期(1927-1937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遵义会议(1935年)以后:实践论矛盾论系统分析党内“左”“右”错误思想根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并在1945年中共七大写入党章;(4)解放战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思想,得到丰富与发展。二、主要内容和活

3、的灵魂1、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详见第二章):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基本点: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与有革命要求但易动摇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它与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构成三大法宝;(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思想与方针(6个关于,7-8页,理解熟悉就好);(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纪律严

4、明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大军事原则等;(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详见第9页)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与外交工作的理论2、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我们深入实际了解事物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部联系,遵循客观规律;需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需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需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的根本宗旨(我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坚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有益的先进事物;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党和人民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被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 新民主

6、主义革命理论一、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根本任务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变革生产关系;2、近代中国革命时代特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步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二、实践基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基;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与基本纲领1、总路线(1948年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7、(1)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的买办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革命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动摇性)(3)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所在;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无产阶级受三重大山压迫、分布集中、以破产农民为主体;(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

8、联合专政;前途:社会主义;(注意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详见第30页)2、基本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进一步将前者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

9、有之义),保护民族商业(特色内容);(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提出: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进一步丰富;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并从此确定;(2)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理解,详见34-35页)(

10、3)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内容: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是其他二者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是其他二者的依托;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意义: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2、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两个联盟是指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工农联盟(基础)以及与非劳动人民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保障);由中国半殖半封的阶级状况决定,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

11、;诸多矛盾交织提供可能性;先后经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 实战经验:一是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三是采取区别对待方针;四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的独立性。(2)武装斗争实战经验:一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是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三是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3)党的建设:实战经验:一是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二是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在当时的条件下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何去何从以及发展阶段问题;(

12、2)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3)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以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资义经济为主;(2)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2、党在

1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总路线的提出(了解,详见46页):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2)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1-55页)(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4、互助组(萌芽)、初级社(半社)、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三个阶段;(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三个步骤:第一步兴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和包销产品,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完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国家有偿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部分利润;其意义与原因详见53页;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

15、直接控制和支配);初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公私合营,个别企业与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步骤: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2、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区别对象、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4)指导思想上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确立:1954年第一届人大上宪法的颁布表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底,三大改造

16、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2)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的结合;2、重大意义:(1)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2)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划时代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积极影响;(4)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充分调动一切国内国外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2)

17、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建设规律;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68页至73页,理解熟悉加记忆)(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建设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经济文化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3)两类社会矛盾:对抗性的敌我矛盾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4)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专政与民主;(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6)关于区分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73-76页,熟悉理解加记忆)(1)农

18、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两条腿走路”即重工业与轻工业、大型与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2)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4)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4、其他思想理论观点: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二、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与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19、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可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5-7章)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一、形成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二、形成过程

20、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决策;2、十二大(1982年):“中特”命题3、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4、十三大(1987年):轮廓形成;5、南方谈话(1992年):集大成之作,逐步走向成熟;6、十四大(1992年):系统总结、概括、阐释、高度评价7、十五大(1997年):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8、宪法修正案(1999年):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三、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关键在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在于坚

21、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坚持把“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强调坚持基本制度的同时科学概括并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与社会关系问题):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利益与时代要求,摆脱了过去的错误倾向。四、主要内容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革命与科学的统一;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与精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上被系统论述,两个含义: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十五大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9个“是”);是建设“中特”的总依据;

22、3、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与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主要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发展生产力:抓住机遇、离不开科学5、“三步走”战略(十三大确定)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达到小康水平;最后基本实现现代化6、改革开放理论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实质与目标:变革体制、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新的事业与大试验;是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包括对所有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开放,需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

23、成果,需要坚决维护我国独立自主权利。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三个要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非划分社会制度标志;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与优势就在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8、“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两手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坚持了辩证法的全面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充实党的领导工作方法9、“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内容:坚持一个中国(核心与基础);两制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制度

24、;高度自治;和平统一的同时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坚持国家统一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的结合,具有灵活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问题(人民);国际关系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五、意义: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结晶。2、中国特色社

25、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指导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中特”建设提供根本遵循。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使得中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教育勃兴、文艺繁荣、科学进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形成条件1、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2、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二、形成过程1、

2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加强党建,坚决惩腐的要求;2、党的十四大系统论述加强党建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3、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党建形势;4、十五大,江泽民高度概括出新时期党建总目标;5、十五届五中全会,“三个代表”作为党工作的检验标准;6、党的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7、十六大,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写入党章。三、核心观点集中概括: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27、的发展要求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始终

28、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与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党来自于、植根于、服务于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只有人民才是党的工作价值最高裁判者。四、主要内容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全面建

29、设小康社会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重点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发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五、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

30、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强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发展与进步的社会的强调加深了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关于党建问题的强调科学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一、形成条件1、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

31、阶段性特征;2、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3、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二、形成过程1、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形成;2、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正式形成;3、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以十七大为标志,进一步走向成熟;4、2012年,十八大强调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之一。三、科学内涵集中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范畴之一;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善于抓住和利用机遇;2、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