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32KB ,
资源ID:12642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42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围绕劳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借助劳模形象为高职生立魂.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围绕劳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借助劳模形象为高职生立魂.docx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围绕劳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借助劳模形象为高职生立魂围绕劳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 借助劳模形象为高职生立魂1. 试图解决何种现实问题 A.高职生自我评价低。高职学院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源主要是来自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校的学生,他们是高考或中考中的失利者,录取分数较低。很多高职生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属于“二流”大学生,甚至有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大学生。B.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缺少应有的认同,轻视职业教育。C.这些问题都给高职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出现心理障碍,心理极度自卑,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也丧失兴趣,“破罐子破摔

2、”思想严重。2. 针对何种学生群体 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佳,在高考、中考中失利而进入高职学院的高职生。3. 参照或依据了何种学科的何种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A.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本质与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待遇,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XX事迹教育中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B.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

3、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财富之源,劳动最光荣。一个社会如果停止了劳动,停止了财富的创造,那么这个社会一刻也不能生存。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偏见,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事体力劳动和一线劳动是等而下之的事情,是不光彩的事情。我们通过XX的事迹现身说法,教育青年学生要立足岗位,奉献社会,以劳动为荣,以创造为荣。C.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XX事迹的引领和榜样作用,激励青年学生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4、,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要勇于成才,敢于成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职业伦理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劳动者。D. 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院,劳模XX对于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职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XX人才类型、成才轨迹非常契合高职院的培养目标。XX成才的起点仅仅是中专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因高考失利而变得自卑气馁的高职生极具鼓舞作用。XX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苏省敬业奉献模范”,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正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XX没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完全以其能力、业绩被社会颂扬,他的一句

5、“为生存而学习”让同学感到他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的人,他以所创造的价值回报社会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这样的形象让同学感到踏实而不是光环耀人遥不可及高不可攀。XX是校友,与母校间的“血缘”关系使XX形象极具亲和力,可见、可信、可敬,具有抽象理念所无法具备的感染力。XX是江苏人“三创”精神的代表,其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对高职生将直接产生引领作用。E.XX的作为和“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奋斗成才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性呈现。敬业是XX的爱国方式;诚信、友善是XX工作、生活的方式,是XX多年来养成的习惯;XX精神是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身上生发出来的一种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身上的一种理念延伸。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XX及其精神更显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4. 案例的表现形式、展示载体与实施途径从上至下全面构建以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A.成立“XX学校文化研究会”,以课题研究引领、指导特色文化建设;B.制订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大纲实施意见;C.塑建军像、铺建军路、造建军桥、设建军班、建建军林;D.持之以恒地组织“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学习XX,树立新目标”等系列活动。二案例主要

7、情节过程描述(4000字以内)1.案例启动与切入时机的选择 2005年9月开始,学院每年在新生中开展“学习XX,树立新目标”系列入学教育活动;2006年年初,借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的东风,学院以评促建,全面规划、启动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2. 主要实施步骤与精彩情节(不超过3000字)A.为校友XX塑像,以“三创”人物姓名命名学院主流文化。2006年,学院党委以创新的思维提出在校园内为年仅37岁的XX塑像。塑像完成后,于当年11月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XX本人以及常州市委领导参加仪式,同时举行大型报告文学中国技工XX校内发放仪式,由作者沈国凡签名发放。鉴于劳模XX

8、的成才轨迹和人才类型符合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方向,“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XX精神正是高职生所必须的职业精神,因此,学院决定以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从上至下整体构建学校文化,并将学院这一主流文化命名为“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B. 成立专门的研究会进行顶层设计,制订大纲,以课题研究指导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全方位构建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必须从组织文化的角度进行从上至下的设计、推进。2006年10月,学院成立了XX校园文化研究会(后改为XX学校文化研究会),由党委书记担任会长,宣传部部长担任秘书长。经过近一年的研究,XX学校文化研究会为党委代拟了以XX精神为核

9、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实施意见,作为特色文化的顶层设计方案,宣传部组织全院教职工学习讨论,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大纲实施意见要求树立特色文化全院、全员共建的观念,倡导广大教职工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准确理解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大纲实施意见将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内容概括为:一种精神,三大原则,三种素养,十大途径,并用饼图表示:2014年5月,党委书记、XX学校文化研究会会长在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发表XX、XX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全面阐述XX、XX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作为对大纲

10、和大纲实施意见的补充。与此同时,以党委副书记为主持人的课题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先后在常州科教城、江苏省教育厅立项,与之相关的七个课题也在省市相关部门立项。研究会成员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学术月刊、教育与职业、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职教通讯等刊物发表以XX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试论XX身份的多重属性、以行业杰出人物精神为核心构建高职院校文化的实践、以行业杰出人物姓名为学校文化命名的利弊分析等论文。研究会通过研究认为:简单地从人事管理角度把XX看作干部或知识分子,或者从XX所从事的一线工人岗位把XX看作一般工人,都不利于对XX作为制造业公众人物本质属性的认识;XX是将工人与

11、知识分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的工人,属于新时代的“知识型工人”。所谓“XX式的工人”就是“知识型工人”,也就是“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学习、具有开拓精神的当代知识型、高技能型工人”。对XX身份的这一界定使XX作为制造业公众人物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时代特点得以彰显,而且符合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克服就业方面的浮躁心理,培养职业意识。研究会在研究了高校文化建设普适性原则以及高职学院、高职生的特点之后,又特别提出了作为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三大原则:自信自强自立原则、创新创业创优原则、高等性职业性原则,在此基础上还为学院制订了“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C.建立特色文化象征系统,形成视觉冲击力。塑建军

12、像、造建军桥、铺建军路、植建军林,挂“XX班”、“建军三创班”牌匾。D.专题报告宣讲理念,各种渠道展示理念。2007年,研究会负责人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XX学校文化建设的报告;2014年上半年,在省市“劳模精神进校园”有关意见的助推下,经研究会深入研究,形成了XX、XX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的理论成果,由党委书记向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宣讲;利用标语、照片、网络以及有奖征集标语等方式对主要理念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将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刻上校园路标,“XX”、“XX精神”进入各种发言稿、论文、对外宣传材料,进入学院和系部的各种文件、教学资料,深深打入了师生的意识。E.定期邀请XX与

13、学生见面。XX每年来校两到三次,同学们带着敬慕与XX进行零距离交流。每当XX回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与他合影,XX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明星。XX先后两次作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回母校为师生作专题报告。F.抓住新生入学教育时机,开展“学习XX,树立新目标”系列活动。内容包括:观看XX事迹录像,XX与新生面对面,作学习XX,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报告;2006年开始举行报告文学中国技工XX授书仪式,新生人手一册;举行院系两级读书征文活动;开展“学习XX,我向父母表决心”手机励志短信有奖征集比赛;举办院系两级专题研讨。2006年11月,组织学生开展题为“现代制造业XX我”的专题研讨,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

14、的高度评价,让专家“深深地感受到了杰出校友XX对同学们精神状态的巨大影响”,省教育厅领导发来短信,盛赞专题研讨在江苏参评学校中“效果是空前的”。G.以“建军杯”竞赛为号角,营造学院竞赛氛围,让高职生体验成功,争创一流。各系部以“XX”冠名的竞赛丰富多彩,包括“建军杯”英语演讲大赛、“建军杯”三维设计绘图大赛、“建军杯”导游职业技能大赛、“建军杯”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建军杯”电子专业技能大赛等等。2011年,“建军杯”赛事上升为由学院主办、教务处承办的“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竞赛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得全员参与竞赛成为可能。通过“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XX精神真正融入了课

15、堂,融入了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融入了专业技能培养。H.建立“建军三创班”,举办创业论坛,培养“三创”精神。I.在教职工中开展“践行建军精神”17项系列活动,将学校文化建设推向教师、后勤职工层面。教职工以总支为单位分别召开爱岗敬业座谈会,后勤职工开展“议建军,学三嫂”(三嫂为香港大学宿管员,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称号)活动。师生共同编写了9本教职工爱岗敬业故事集,用教职工事迹感染人、鼓舞人。J.将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作为高职生核心能力培养内容融入课程。 3. 实施中的重点环节、难点及其解决方案如何围绕XX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构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的宣讲、教育,这是项目实施中的重

16、点,也是难点。解决方案:第一,为文化项目更名。2006年,学院将特色文化命名为“以XX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由于校园文化注重的是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多指德育活动范围的内容,在广大教职工眼里,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只是德育工作的内容,文化建设工作始终跳不出由党委宣传部和团委组织开展活动的德育工作圈子。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将特色文化改称为“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促进全院教职工树立文化全员共建意识,而且这样的命名名正言顺地涵盖了包括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在内的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二,从学院层面制订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大纲实施意见,深入阐述XX精神的内涵,特色文化的建

17、设理念、原则,特色文化的建设路径,不仅直接指导、引领特色文化建设,同时也将各系部自发开展的活动通过大纲和大纲实施意见纳入学院文化总体建设规划。第三,组织“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将XX精神融入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技能竞赛。 4. 本案例的典型性特征紧紧抓住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及其精神,围绕典型人物的精神从上至下全面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从全方位的文化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高职生内心深处渗透。三案例结果基本分析(3000字以内)1. 案例的主要创新点A.用校友中的榜样、行业杰出人物命名学校主流文化,为活着的人塑像,出版大型报告文学,撰写文化建设大纲及大纲实施意见

18、,省内外属首创。B.工作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广泛性。在党委领导下进行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研究会,有大纲、大纲实施意见,有系列活动,产生了系列成果;1993年关注、宣传校友XX,2003年升格为高职院后更加重视,2006年进行顶层设计并系统构建,2007年完成大纲和实施意见的制订,2014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专题论述特色学校文化,前后持续了很多年;全院参与,全员参与,特色文化建设具有广泛性。C.成立专门的研究会系统研究,以课题研究指导、引领文化建设。研究会最早称为“XX校园文化研究会”,后在专家指导下更名为“XX学校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项目的成功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

19、引领作用。2. 取得的主要绩效(包括外部评价)A. 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帮助高职生转变了心态。“学习XX,我向父母表决心”手机短信比赛中出现这样的精彩段子:“多年的辛勤让儿子感动,高考的失利让你们心痛,亲爱的父母别为我伤悲,从此以后我做XX一样的中国龙!”“高考虽失败,信心要重树,建军明方向,行行出状元!”每年一次的“学习XX,树立新目标”系列活动之演讲比赛中,有的新生这样表达自己的决心:“我本来一心想成为爱因斯坦、杨振宁那样的科学家,但高考的失利使我心灰意冷;后来知道常州轻院出了个XX,得知一名小小的中专生也能做得这么棒,我就想:做不了爱因斯坦、杨振宁,我就做个XX一样的高技能工人吧。

20、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开始晴朗起来。”心理学研究的大量案例表明,某个理念通过口头反复表述,将大大影响表述者的思想感情。大量的演讲比赛以及类似的活动,帮助高职生重新树立起信心。B. 高职生自强不息争一流,在学习、创业以及创新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系2010届毕业生金梦颖进入中华恐龙园仅仅一年,就因为象XX那样岗位创新,成为恐龙园开园以来第一位“五星级员工”;紧接着,2012届毕业生金梦也因为爱岗敬业成为恐龙园第二位“五星级员工”。C. 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0年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2012年获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学会素质教育成果一等奖,2013年

21、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D.所在学院因特色学校文化而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溢出效应明显。2012年省教育厅以XX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文化育人为题向全省教育系统下发专题简报介绍学院经验做法;同年,常州教育以从校友精神中汲取教育的力量为题长篇报道学院特色文化建设情况;常州作家代表团专程到校考察特色文化建设情况;“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这一概念被大量引用,2014年11月5日以此作为关键词在XX搜索,找到相关词条12,000个(2012年5月8日通过XX搜索找到相关词条49,300个)。获邀在江苏省轻工业协会2012年年会和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明委“

22、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推进会上作专题介绍。学院因文化特色鲜明,被评为20102012年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和江苏省文明单位。3. 尚需完善和改进的问题A.劳模XX影响力很大,而学院对能够借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校友的挖掘、宣传相比之下并不充分,下一步将在杰出校友系列化宣传方面作更多的研究。B.在教职工层面,围绕XX“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所开展的活动还未能做到制度化,与师德教育结合得不够,相关活动开展尚未到位。4. 主要体会A.要重视对校本文化资源中具有正能量元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资源的开发利用。校本文化资源是指在校本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学校独有的文化资源,包括作为文

23、化资源看待的学校早期特有的理念、精神、体制、机制、制度,独特的地理、地貌,独特的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特有的人物(包括校友)及人物故事,特有的建筑、特有的文物以及其他特有资源等。这类资源植根于校史,接地气,对师生有亲和力,容易为师生所接受。重视对其中具有正能量元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为有效的路径。这类资源其开发利用有两个方向:一是利用校本文化资源从理念开始从上至下建设学校文化;二是系统整理校本文化资源,将校本文化资源的各种碎片系统化,深入研究其内涵及其与现代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从中寻找学校当下及未来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发轫点”。B.受教育者对教育者道德水准和能力水平的认同,对教育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XX是全国职业道德标兵,是新世纪全国第一批能工巧匠称号的获得者,是普通劳动者,其成才的起点仅仅是中专所学的知识技能,他凭借爱岗敬业、自强不息获得巨大成功,这些都让高职生心悦诚服,因此,以XX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才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C.校园活动要想使之成为文化,必须持之以恒,将项目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