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43.37KB ,
资源ID:1267386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73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练习 教育及其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练习 教育及其发展.docx

1、练习 教育及其发展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着作是( )。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大教学论2、最早将“教”和“育”二字连用在一起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3、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 ( )学科。A、基础 B、新兴 C、综合 D、边缘4、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5、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6、非制度化教育的主要代表者

2、是( )。A、库姆斯与伊里奇B、库姆斯与弗洛伊德C、伊里奇与弗洛伊德D、夸美纽斯与洛克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政策 B、教育方针 C、教育理论 D、教育现象二、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 、受教育者和 。2、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分别为 教育和 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 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教育的过程。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2、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 2、B 3、A 4、B 5、B 6、A 7、D二、填空题1、教育者、教

3、育影响2、雅典、斯巴达3、前制度化、非制度化三、简答题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答:(1)教育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要素。(2)三者的关系:三者既相互独立,有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因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物”的要素。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4、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失去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三者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发展。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诸种矛盾,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线索,是反映教育本质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 )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文化 D、人口2、以下关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说法中有误的是( )。A、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D、教育决定了政治经济的变革3、 ( )

5、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人口 B、经济 C、政治 D、生产力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政治 、科技 、人口 D、经济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校园设施二、填空题1、 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和 。3、校园文化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 、 和校园精神文化三大类 。4、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 2、D 3、D 4、A 5、C二

6、、填空题1、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4、校风三、简答题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D、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A、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科学技

7、术的关系。答:(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B、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C、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遗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表述中最恰当的说法是()。A、遗传素质决

8、定了个体的发展B、个体身心发展与遗传无关C、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D、遗传素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必然性2、( )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 )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成熟 C、教育 D、环境 4、“狼孩”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性。A、遗传素质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 )提出“白板说”。A、洛克 B、卢梭C、斯宾塞 D、华生6、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阶段性 7

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8、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二、填空题1、我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主要围绕对 的认识而展开,如 主张“性善论”, 主张“性恶论”。2、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代表理论,分别为 、外铄说和多因素共同作用论。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 、学校教育 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4、美国生理学和心理学家 做了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认为 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

10、要动力。三、简答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四、论述题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对教学工作的启示五、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以下两种说法: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 2、A 3、D 4、C 5、A 6、C 7、B 8、A二、填空题

11、1、人性2、内发说3、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学校教育4、格赛尔、成熟三、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答:(1)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答:(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3)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2、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答: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论述题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对教学工作的启示。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主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启示: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

13、步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A、重视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B、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C、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B、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C、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受教育者发展的关键期,为他们做好接受某一方面教育和学习的准备,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4)个

14、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1、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对生理、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相信他们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可以达到正常学习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2、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自己的

15、精神力量来达到身心的协调、统一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2、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如允许加速或减速学习,进行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等。五、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两则说法分别体现了两者在儿童发展观这一问题上持有典型的遗传环境论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片面地夸大了其中一方的作用,同时否定了另一方的作用,显然都是片面的。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

16、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1、遗传及作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它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具体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一大原因。(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它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2、成熟及作用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

17、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美国生理学和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及作用人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环境泛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口的生产、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其中主要是生产方式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和精神环境。其作用体现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

18、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4、学校教育及作用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

19、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单项选择题 1、( )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2、( )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制定的,具体调整并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化的具体要求。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 )主张教育的社会本位论。A、孟子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柏拉图4、(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

20、主题和灵魂。、教育目的 、教育方法 、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5、重视( )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A、创新 B、动手 C、合作 D、沟通6、凯兴斯泰纳说:“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可见在教育目的方面,他主张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二、填空题1、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即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称为 。2、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结构,分别为 、 和教师的教学目标。3、教育目的具有 、 、 和指导的功能。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1、5、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由 、 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4、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四、论述题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材料二:某班教师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挣钱,为了日后能养活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教育目的观?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 2、D 3、D 4、A 5、A 6、C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2、国家的教育目

22、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导向、激励、评价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A、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B、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要适应时代要求,实施素质

23、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答:(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4、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答:(1)着眼于个性整体性发展(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四、论述题答:素质教育的内涵: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

24、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这一本质揭示了素质教育的诸多基本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A、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素质教育的组成: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1)

25、通过身体素质教育,发展健全的体魄。(2)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培育学生认知素养与才能品质、需要层次与动机品质、气质与性格品质、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品质。(3)通过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以下素质:A、科学素质,包括经验、知识、处理信息、创造能力等内容。B、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方向、社会责任感、政治与法律知识等内容。C、道德素质,包括伦理知识、道德价值、自律精神等内容。D、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知识、艺术鉴赏力、美的创作能力等内容。E、劳动素质,包括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劳动态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五、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材料一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材料二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原因如下:

26、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2、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发展性 C、合理化 D、专业化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27、( )的关系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师道尊严3“为人师表”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艰巨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4、( )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A、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B、教学的研究者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终身学习的践行者5、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学校二、填空题1、 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 的教育对象。2、学生 的形成,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是 关系。4、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关系,在人格上是 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关系。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2、简述学生的

28、特点3、简述基础教育改革倡导下师生关系四、论述题1、教师的素养2、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教师的哪些专业行为。 骆佳老师上一年级体育课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违反规定戴了手套,骆老师什么也没说,临时决定加一个小游戏:手指做加法(师生出手指的和为10)。骆老师伸出5个手指头,所有学生都快速伸出一只手,和她凑10,只有那个小女孩朝骆老师一笑,一耸肩,手背在身后一动一动的,骆老师也满含爱意地冲她一笑。当骆老师再一次伸出手指时,得到的是全班的呼应那个小女孩的手套已经摘掉了。(摘自大教育时代2000年12月28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9、2、B 3、C 4、A 5、A二、填空题1、学生,能动性2、主体性3、师生关系4、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答:(1)多样化: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2)发展性A、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B、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转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C、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即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思想品德教育者”与“心理咨询者”相结合;从“严格的管理者”到“灵活的组织者”;从“经验积累者”到“行动研

30、究者”的教师职业角色链的重组。2、简述学生的特点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A、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B、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简述基础教育改革倡导下师生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A、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B、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C、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A、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B、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B、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四、论述题1、教师的素养答:(1)职业道德素养具体包括: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根本目的);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科学文化素养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支撑。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文虎知识,并不断学习、更新;具备时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