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5.52KB ,
资源ID:1268097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80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docx

1、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第一章 项目摘要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甘肃通和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项目主管部门:甘肃省通渭县畜牧兽医局 甘肃省通渭县发展和改革局3)项目建设单位:甘肃通和源牧业有限公司4)项目性质:改扩建5)项目类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6)建设地点:通渭县吴家川良种厂7) 建设期限:20102011年8)主要技术内容、规模及投资项目对选定在通和源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改扩建,猪舍改造800,仔猪保育舍取暖改造800,改造排污管理1100m,改造集污池380m3,沼气池50m3,贮气柜35m3,贮液池30m3;购置钢制格栅26

2、套,污水提升泵2台,污水泵2台,管道、阀门等配件1套,普通兽医器械5套,紫外线灯及消毒室配套设备5套,显微镜1台。9)投资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60万元。其中:建筑土建工程费概算为42.5万元;设备及安装费概算为13.4万元;项目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10)资金筹措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6万元,地方配套4万元。11)经济和社会效益(1)本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规模与现有设施设备匹配,专区布置合理,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项目建设可提高生猪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生态农业迅速发展,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3、增加农民收入;也可在一定程度是缓解当前我县及省市猪肉的市场压力,降低价格,促进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3)项目建设采用的技术方案可靠,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同时利用生产废弃物,生产沼气做到变废为宝,从而使整个企业良性循环,降低了环境污染。(4)项目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五良技术推广和合理的粪污处理措施,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同时,有助于降低生猪的疫病,减少经济损失,节约生产成本。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达215.2万元。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及赢利能力。建设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1.2 主要经济技

4、术指标 工程总投资 6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5.9 申请中央专项资金 50万元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6万元 建筑工程造价 42.5万元 仪器设备采购安装 13.4万元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1.6万元 预备费 2.5万元 销售收入 215.2万元年纯利润(平均) 50.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i=7%)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 1.2年1.3 实施方案编制参考资料1)项目区社会经济、气象、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设备初步报价资料等; 2)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关于申报201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投资项目的通知(2010)甘发改农经函字第03号;3)其它相关的

5、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纹;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5)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暨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110号)。1.4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有利条件、生产供需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招投标、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社会经济评价。第二章 项目的背景2.1 项目背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畜牧养殖业,加快农村生态环境

6、建设。畜牧业对农业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可达70。畜牧业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刚为32左右,因此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畜牧业已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市场化特征最明显、最具活力、效益最为显著的重要产业。在此基础上,养猪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养殖向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的现代养殖方向发展。预计2010年后,工厂化养猪占比例将超过50%,2020年工厂化养猪比例有望上升到 70%。随着通渭县畜牧养殖业结构调整,代表现代化养猪业发展模式的养殖小区开始涌现,在一定程度代表了现代养猪业的发展

7、方向,其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开始呈现,规模化猪场相对于个体散养农户具有规模优势,一般情况下, 饲料费用约占成本的50%60%,因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自行配制全价饲料等,是抵抗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2009年通渭县年存栏数12.12万头,出栏数15.3万头,产量达到了1.07万t,有效的保障了市场供给,生产效益均有明显提高,养猪业已成为通渭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对项目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改善当地群众生活,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渭县发展规模化养猪的过程中,因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养猪业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环境卫生设施较差,生猪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

8、废弃物密集排出,对生猪粪便及其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使得猪场不仅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引起恶臭散发,影响周边环境,给防疫增加难度,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在大力发展养猪的同时,必须重视粪污的处理已经显得尤为重要。通渭县通和源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所产生的粪污,发展沼气,实现猪粪的资源化、无害化,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最终改善农村种植、养殖生态系统结构。猪粪经过沼气发酵后,沼渣和沼液可谓土壤提供有机肥料和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进种植业的良性发展;沼气用作燃料可解决农村能源

9、短缺的局面,避免大量砍伐林木,保护生态平衡。所以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前的国家政策,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2.2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2.1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渭县养猪历史悠久,虽然以农户散养为主的养猪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但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必然趋势,促进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可缩短通渭县与其他养殖发达地区的差距。2.2.2项目建设符合当前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发来,在政策的引导和投入的支持下,通渭县养猪生产得到极大发展,标志生产规模的年末存栏量和全年屠宰量连续增长,养猪业发展迅速,农村规

10、模养殖户不断增加。2007年春,由于全国猪产量下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下的小区实行补助,对养猪小区这样的规模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2.3项目实施有可靠的技术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通渭县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力量和项目运作的丰富经验,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健全,技术人员力量雄厚。目前,三级畜牧技术服务机构已成体系,均配套有相应的畜牧、兽医、草业技术人员,共有在职职工212人,其中:副高技术职称的6人,中级技术职称的64人,初级技术职称的72人。他们在种草养畜、退耕种草、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加工、品种改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通渭县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

11、.2.4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通渭县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通甘等4条干线,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 km,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马营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项目场址位于通渭县吴家川农厂,公路交通较为发达,运输便捷,交通十分便利。2.2.5具有很好的养殖基础通渭县是个农业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发展养猪业具有丰富的饲草料,养猪是通渭县养殖的传统产业,农户养殖有中国特色悠久,基础好,经验丰富。经过多年发展,猪的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据2009年统计,通渭县年底存栏生猪13.6万头,出栏

12、12.35万头。2.2.6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省上提出了建立“草业大省、畜牧强省”的畜牧业发展战略,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定西市对草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制定了关于加快畜草产业的实施意见,通渭县响应省市的号召,制定了通渭县草畜产业实施方案,出台了奖励优惠政策,尤其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企业适当给予政、资金、技术上的倾斜,为养殖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章 市场分析3.1 产品市场供应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猪已经成为肉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2007年中国猪肉类产品的消费量超过了5000万t,是欧盟的3倍,美国的5倍。随着经

13、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猪业必将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调动了社会发展养猪生产的积极性,养猪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猪年末存栏量由 1978年的3.01亿头增加到2007年4.40亿头,年均增长1.82%;出栏量由1.6亿头增加到5.65亿头,年均增长 6.16%;猪肉产量由1000万t增加到4000万t以上,年均增长 7.54%;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 4.30亿头,同比增长5.0%,生猪出栏2.92亿头,同比增长3.7%,猪肉产量2119万t,同比增长4.3%。养猪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的主体部分,我国国民经济快

14、速发展,GDP多年连续增长近10%,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猪肉为主导的肉类消费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7年我国猪肉人均消费数量为每月3.264 kg,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2.68%,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56.76%。如果按此推算,全年人均猪肉消费数量达到39.168 kg。人们对猪肉的消费正在逐渐向猪肉制品的质量方向转变。甘肃省畜牧业发展出现了蓬勃的态势。2007年甘肃省生猪存栏数达到674.90万头,出栏数755.00万头,平均出栏率110%,猪肉产量为53.95万t,猪个体产肉量增加到70.6kg;而定西市生猪存栏数86.43万头,出栏数102.46万头,猪肉产量7

15、.48万t;其中通渭县年存栏数12.12万头,出栏数15.3万头,产量达到了1.07万t。如以甘肃省现有的2381.61万人口计算(按全省的人口91%计算),预计到2010年人均消费猪肉达到30kg(占肉类消费的7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猪肉消费量将达到107万t,胴体按重90kg,需出栏肉猪1188.89万头,全省发展养猪的空间非常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3.1.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根据2007年世界肉类组织第四届世界猪肉大会组委会调查信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占全世界肉类

16、总产量的30%,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3公斤,比上年增长2.1公斤。猪肉总产量达到5197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1%,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羊肉产量达470万吨,禽肉产量达1509万吨,均居世界前列。2006年在生猪存栏量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猪肉占有量仍呈现上升势头,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9.6公斤,比2005年增加1.3公斤,在猪肉、羊肉、牛肉、禽肉等所有肉类占有量的毕生超过60%。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生猪产品(包括鲜冷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出口额为7.26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28%。其中,鲜冷冻猪肉出口额占生猪产品出口的41.40%,加工猪肉占35.33%,活猪占2

17、3.15%。生猪产品进口额为1.1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3.48%。其中,猪杂碎进口额占生猪产品进口的83.87%,鲜冷冻猪肉占13.45%。生猪产品贸易顺差为6.11亿元,占肉类贸易顺差的42%,成为我国肉类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5亿头,比上月底增加300万头,已改变了今年以来连续下降势头;能繁母猪占全部生猪存栏的比重为10.7%,高于9%的正常情况水平。3.1.2国内外市场供应2006年10月份以来爱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等因素影响,养猪户数量减少,生猪存栏量下降,国内猪肉产量下滑。虽然国家及时采取能繁母猪补贴等宏观调控手段,加大

18、政策措施恢复生猪生产。但2007年猪肉产量较2006年明显下降,猪肉供不应求,缺口较大。随着国家一系列生猪扶持政策的实施和市场供求的影响,全国生猪补栏率上升,2008年猪肉供应量逐步趋于合理,猪肉产量在2006年的基础上稳步上升。但2008年底到2009年年中由于不期而至的甲型H1N1病毒的出现,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下跌,2009年自国家启动冻肉收储以来,我国猪价上涨,直到9月份,猪肉价格恢复到10元/每斤左右。3.2 产品市场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2007年人均供应猪肉36.6公斤计算,年需猪肉量达5432万吨,而中国2006年生猪产量仅为5000万吨左右,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再加上部分生猪

19、出口创汇,导致国内猪肉缺口较大,每年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猪肉。2007年受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养猪户减少,国内猪肉产量下滑,导致国内猪肉供求失衡,价格急剧上涨,供需矛盾加大。据调查,我国2008年上半年猪肉进口量达3000万公斤,因此,从国内目前市场分析,产品需求量较大,市场前景较好。在未来1030年内,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人均猪肉的占有量也将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如按每年平均新增人口1320万人计算,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04亿人,如人均肉类消毒水平为70千克(按目前中等发达国家计算),其中猪肉约占65%,即45千克。全国猪肉需求量6388.2万吨,这超出2006年全国猪肉产量519

20、7万吨的1191.2万吨。同时随着猪肉出口的逐年增加,市场需求量将会更大。因此从全国远期发展预测,猪肉市场需求较大,市场前景较好。3.3 价格分析与预测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主要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前两年猪肉价格一直趋于低迷,2004年至2005年,育猪户养一头育肥猪亏损100元,母猪饲养户一头母猪亏损5001000元,严重挫伤了广大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导致很多生猪养殖户纷纷转产、转行。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成本上升。生猪饲料主要以玉米为主,合理配合鱼粉、豆饼、麦麸以及骨粉等添加剂进行饲喂。玉米的价格直接决定了饲料的价格,玉米、大豆等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猪饲料的成本增加。今年玉米价格同

21、比上升30%,致使猪肉生产成本上升20%。三是广大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和远见,卖跌不卖涨,存在涨时观望心理,客观上造成市场供应货源不足的假象。四是受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养猪户减少,国内猪肉产量下滑,导致国内猪肉供求失衡,供需矛盾加大。五是能繁母猪猪存栏量不足,仔猪生产供应满足不了生猪养殖户的补栏需求。虽然国家已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恢复生猪生产,便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猪肉价格短期内很难回落到2006年的水平,预测猪肉价格今年将会仍以高价运行,回落幅度不会太大,根据饲料价格行情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猪肉价格将会保持在1024元/公斤之间。3.4市场风险分析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2、人们对衣食住行和环境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猪肉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养猪业也面临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巨大挑战。据有关专家将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在定西市鼓励扶持生猪养殖生产的同时,谨防这次猪肉涨价后引发下一轮“猪贱伤农”事件发生,企业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规模发展生猪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在抓紧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各项政策措施的有利时机,企业养殖要自繁自养,以此减少因流通带来的猪疫病传播;三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异地流通的仔猪防疫力度,防止猪蓝耻病等高热性猪疫病的发生;四是要做到市场供求信息的及时、准确收集,以便及时调整市场战略;五是尽快建立母猪保险体

23、系,落实国家每头能繁母猪保险费60元,保险金额1000元的保险优惠政策;七是进一步提高仔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能繁母猪的存栏总量和自繁自育自养仔猪的市场供应能力。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4.1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猪产业的科技要求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完善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主要对生猪养殖场的现有基础、环保设施进行改扩建,提高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项目区猪产业的发展。(1)通和源生猪养殖场改扩建猪舍800,使原有猪舍水冲式清粪变为干式清粪、无限用水变为控制用水、明沟排污改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2)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采用“能源生态”模式,对粪污进行综合处理,固体粪便采

24、用高温发酵堆肥处理,污水采用厌氧无害化处理。共建设沼气池50m,年处理养殖场粪便654t、污水2142t。4.2 建设定位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以“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为手段,与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通过粪污综合处理、改造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场可持续发展,达到生猪养殖场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成为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第五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按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5、甘肃省农牧厅(2010)甘发改农经函字第03号文件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任务和中央补助资金控制规模表,根据通渭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现状情况,选择通和源生猪养殖场,以猪舍改造、防疫设施及粪污处理为重点进行改扩建通和源生猪养殖场基本情况:通和源生猪养殖场位于通渭县吴家川良种场,场内已建成各类猪舍6栋4118,办公室、职工宿舍、防检室、药品室351,饲料加工厂3000,配合饲料加工机组1套。配置产床50张,小型锅炉2台。2009年4月底,总资产达到444.7万元,总负债164.6万元,存栏母猪120头,种公猪5头,育肥猪460头。第六章 项目建设条件6.1 项目区概况项目场址选择在

26、通渭县吴家川良种厂,占地面积25亩,系建设单位自有土地。项目区地形平坦,区位条件优越,周围自然环境、地质情况良好,目前尚无污染性企事业单位,符合国家用地政策,具备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海拔为25211410 m,平均海拔1970.5m。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通渭县现辖4镇19乡332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244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746户,46.

27、03万人,其中农户8.59万户,42.28万人。总土地面积29085 km2,耕地18006万亩,其中粮田136.55万亩,经济作物2811万亩,人口密度156.33人/km2。是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通渭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78 km,南北宽64 km,平均海拔1970.5 m,地形多梁峁沟壑,石质及半石质低中山岭、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及川台地穿插分布,部分地方泥岩裸露,黄土层覆盖不均,土质疏松。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西长78 km,南北宽64 km,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70.5 m,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

28、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通渭县位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7度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2001附录A确定通渭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 g。本项目所有建筑物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2008所规定进行设防。6.2 区位及交通条件通渭县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通甘等4条干线,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 km,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马营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电力供应比较充分裕,有110千伏输变电线路1条,35千伏输变电站5个。实现了村村通电。项目场址位于

29、通渭县义岗镇,公路交通较为发达,运输便捷,交通十分便利。6.3 水文、气象条件通渭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以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中等;厂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主要为亚粘土、细砂土、卵石层,该地质结构稳定,抗压强度高,适宜各类建筑物的建设。地表水资源9542万m3,地下水资源1478万m3。通渭县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根据当地气候要素和规律,全县划分为4个气候区域,项目区属于温凉半干旱区,海拔1970.5 m,气候较温和,降水少,干旱。气象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 6.07.0 平均最高气温: 8.213.2

30、平均最低气温: 0.11.0 最热月平均气温: 17.019.0 最冷月平均气温: -7.0-0.8 年平均降水量: 400540 mm(多集中于夏秋两季) 全年主导风向: 西北风 全年最大风速 20 m/s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002430 h 最大冻土深度: 0.831.22 m 无霜期 119144 d以上自然条件、地质情况、气象条件均可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6.4 建筑材料及设备供应6.5 公用设施依托条件6.6 环境保护条件6.7 养殖场建设条件详述6.7.1场址现状:养殖场位于定西市安定区西川,占地25亩,南北长135m,东西长123m,其中建设用地10亩。为租用土地。6.7.2给水

31、供电情况:供水系统为自来水供给,园区统一供电系统,6.7.3粪污处理情况:水冲式和干式清粪方式,粪便采用集中发酵方法后供农户作肥料,污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排放。6.7.4防疫隔离条件:养殖场东临地震台、南靠河道,西北为耕地,远离村庄,,未发生过口蹄疫、猪瘟等疫情,防疫隔离备件较好。第七章 项目建设内容7.1 建设原则按照“立足基础,科学规划,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猪舍等基础设施改造和粪污综合治理设施建设。7.1.1选址适宜,布局合理(1)养殖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2)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3

32、)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7.1.2设施完善,设备配套(1)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2)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3)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4)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7.1.3防疫严格,管理规范(1)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2)养殖场从业人员人畜共患传染病。(3)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