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151.71KB ,
资源ID:1269391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939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编安全生产煤矿用电缆第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编安全生产煤矿用电缆第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docx

1、精编安全生产煤矿用电缆第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安全生产】煤矿用电缆第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MT 818.1200代替 MT 818.1-1999前 言本部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MT 818煤矿用电缆,按部分发布,拟分为13个部分:第1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规定;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第3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

2、型软电缆;第4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第5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移动软电缆;第6部分:额定电压8.7/10 kV及以下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第7部分:额定电压6/10 kV及以下移动屏蔽软电缆;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煤矿用电钻电缆;第9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煤矿用移动轻型软电缆;第10部分:煤矿用矿工帽灯线;第11部分: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固定敷设电力电缆一般规定;第12部分: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煤矿用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第13部分: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本

3、部分为MT 818的第1部分,是对MT 818.2 MT 818.10各部分的一般要求,本部分代替MT 818.1-1999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元: 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本部分与MT 818.1-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MT 818.1-1999所有弹性体绝缘护套电缆相关内容(1999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删除电缆引入装置的相关内容(1999年版的附录C);修改了屏蔽型电缆屏蔽层结构及性能要求(见1999年版的5.3及本部分5.3);电缆额定电压提高到8.7/10kV(见表5、表8);依据安全标志管理规定修改了电缆标志要求(见第8章);“系统的工作电压1.1倍

4、”条款后增加“并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见3.1);修改代号“J”定义,表示为“监视或辅助线芯”(见1999年版的表2及本部分的表2);增加控制线芯不同标称截面的直流电阻阻值(见表3);修改过渡电阻试验方法(见1999年版的6.7及本部分的6.6);增加了弯曲试验台设备“发生短路和断路时能自动报警”要求(见6.10.1);对电缆弯曲试验的弯曲半径分别改为“150mm”、“200mm”、“250mm”(见表10);增加抗撕试验方法(见附录A);考虑到选型问题,增加电缆相应规格载流量数据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B)。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

5、展部提出。本部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郑州电缆有限公司、上海藤仓橡塑电缆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有限公司、江苏中煤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普睿司曼(天津)电缆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橡缆股份有限公司、鲁能泰山曲阜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湖北永鼎红旗电气有限公司、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山东兖矿集团长龙电缆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奚宏、胡占华、金鑫、滕东浩、郝清芬、胡建国、张先枚。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MT 818.1-1999。煤矿用电缆第1部分:移动类软电缆一般

6、规定1范围MT 818的本部分规定了煤矿用移动类橡套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命名、一般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8.7/10 kV及以下煤矿用橡套软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MT 81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900.10 电工术语 电缆(GB/T2900.10-2001,idt IEC 60050(461):1984)

7、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1-1997,idt IEC 60811-1-1:1993)GB/T 2951.2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GB/T 2951.2-1997,idt IEC 60811-1-2:1985)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第1节:耐臭氧试验一热延伸试验一浸矿物油试验(GB/T 2951.5-1997,idt IEC 60811-2-1:1986

8、)GB/T 3048.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 3048.5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 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 交流电压试验(GB/T 3048.8-2007,neq IEC 60060-1:1989)GB/T 3953-1983 电工圆铜线GB/T 3956-1997 电缆的导体(idt IEC 60228:1978)GB/T 4909.2 裸电线试验方法 尺寸测量(GB/T 4909.2-1985,neq IEC 251:1978)GB/T 6995.3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三部分 电线电缆识别标

9、志(GB/T 6995.3-1986, neq IEC 60227:1979)AQ 1043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MT 386 煤矿用阻燃电缆阻燃性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T 775 采煤机用拖曳式电缆夹技术条件MT 818.2MT 818.10 煤矿用电缆 第2部分第10部分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3术语和定义GB/T 2900.1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电缆设计、选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注1: 额定电压用U0/U表示,单位为kV。U0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

10、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0和U值均适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准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并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注2:改写GB 12972.1-1991,定义 3.1.2。 型式试验 type test制造方在供应电缆标准中规定的某一种电缆之前所进行的试验。注1: 其特点是,在做过一次试验后一般不再重做,但在电线电缆所用材料、结构和工艺有了变更而影响电线电缆的性能时,必须重新进行

11、试验;或者在产品中另有规定,如定期进行试验等,也应按规定重新进行试验。注2:改写GB/T 12706.1-2002,定义 3.2.3。抽样试验(S) sample test制造方按制造批量抽取完整的电线电缆并从其上切取试样或元件进行的试验。注:改写GB/T 12706.1-2002,定义 3.2.2。例行试验(R) routine test制造方对成品电线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注:改写GB/T 12706.1-2002,定义 3.2.1。3.5出厂试验 delivery test制造方在成品出厂前进行的试验。注:本部分规定出厂试验项目由抽样试验项目及例行试验项目组成,对于在制造过程中

12、已经进行且成品后不易发生变化的试验项目,如厚度、外径等项目,可以不再重复进行。13产品命名命名内容电缆的命名由七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分构成电缆的型号;第五、第六、第七部分构成电缆的规格。命名标记第一部分:用大写字母M表示煤矿用电缆的系列代号。第二部分:使用特性代号反映电缆所使用的场合,用表1所示的大写字母表示。第三部分:用表2所示的大写字母表示电缆的结构特征。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 表 1 电缆的特性代号代号CMYZ使用特性采煤机用帽灯用采煤设备(移动)用电钻用表 2 电缆的结构特征代号代号BJPPTQR结构特征编织加强监视或辅助线芯非

13、金属屏蔽金属屏蔽轻型绕包加强第四部分: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额定电压U0U,单位为千伏(kV)。第五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动力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第六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地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第七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辅助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用“一”连接;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之间用“+”连接。产品表示方法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 例如:a)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

14、/1.14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10、控制线芯44,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MCP-O.66/1.14 350+110+44 MT 818.2200xb) 采煤机屏蔽监视编织加强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 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31.5、监视线芯31.5、带半导电屏蔽层和编织加强层,表示为: MCPJB-O.66/1.14 350+125+31.5+31.5 MT 818.3200xc) 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70、地线芯135、辅助线芯 13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 MCPTJ-O.66/1.14

15、370+135+l35 MT 818.4200xd) 煤矿用移动软电缆,额定电压0.38/0.66 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表示为: MY-O.38/0.66 325+116 MT 818.5-200xe) 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316/3、监视线芯32.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 MYPTJ-3.6/6 335+316/3+32.5 MT 818.6-200xf) 煤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为3.6/6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MYP-3.6/6 325+1l6 MT 818.

16、7-200xg) 煤矿用电钻屏蔽橡套电缆,额定电压0.3/0.5kV,动力线芯34、地线芯l4,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MZP-0.3/0.5 34+l4 MT 818.8200xh) 煤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30.5kV,绝缘线芯32.5,不带屏蔽层,表示为: MYQ-0.3/0.5 32.5 MT 818.9200xi) 煤矿用矿工帽灯线,绝缘线芯20.75,表示为: MM 20.75 MT 818.10200x14一般要求导体5.1.1 导体单线的最大直径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应符合GB/T 3956-1997中第5种导体的规定,其值见表

17、3。5.1.2 绞、束导体的节径比应不大于表4规定,推荐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绞时绞向相同,外层绞向为左向。位于缆芯中央的地线芯绞合节距和绞向由制造厂规定。5.1.3 除非在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中另有规定,动力线芯及地线芯每芯导体应符合GB/T 3956-1997中第5种导体的要求,其值见表3(对应规格的电缆载流量参见附录B),控制线芯的要求见表3,。表 3 电缆线芯导体要求动力线芯及地线芯控制线芯标称截面2导体中单线最大直径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km标称截面2导体中单线最大直径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km标称截面220时导体最大电阻/km不镀金属镀金属不镀金属镀金属11.

18、52.546101625350.210.260.260.310.310.410.410.410.4119.513.37.984.953.301.911.210.7800.55420.013.78.215.093.391.951.240.7950.5655070951201501852403004000.410.510.510.510.510.510.510.510.510.3860.2720.2060.1610.1290.1060.08010.06410.04950.3930.2770.2100.1640.1320.1080.08170.06540.04951.52.54610-14.78.8

19、35.473.602.09-控制线芯导体单线最大直径应与同截面动力线芯规定一致。表 4 节径比一次绞、束线芯复 绞 线股 线内 层外 层25302014绝缘5.2.1 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挤包绝缘层。5.2.2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的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减去0.1mm。5.2.3 绝缘电阻值应符合各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的要求。5.2.4 绝缘线芯应按表5规定电压值进行相应的工频电压试验,绝缘线芯(包括控制线芯)绝缘屏蔽如采用绕包结构,在绕包屏蔽层前应按表5进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对额定电压

20、0.38/0.66kV及以下的电缆绝缘线芯允许按表6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单芯电缆绝缘线芯按表6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5.2.5 绝缘与导体、绝缘与绝缘之间应不粘合。绝缘与护套之间应不粘合(单芯电缆不作要求)。表 5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额定电压kV试验电压 kV 施加电压时间min8.7/106/103.6/61.9/3.30.66/1.140.38/0.660.3/0.530.52112.56.83.73.02.05表 6 工频火花电压试验绝缘厚度标称值mm试验电压有效值kV绝缘厚度标称值mm试验电压有效值kV0.50.51.01.O1.546101.52.O2.02.52.51520255.

21、3 屏蔽5.3.1 额定电压为3.66 kV及以上电缆的导体应挤包半导电屏蔽层。半导电层的计算厚度为0.7mm,计算值不作考核。5.3.2 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必须有绝缘屏蔽,半导电屏蔽层厚度计算值0.7mm, 计算值不作考核,金属屏蔽层计算厚度1.4mm, 计算值不作考核,屏蔽方式应符合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规定。挤包屏蔽层应可以从绝缘上剥下来,剥离段绝缘表面应无损伤和半导电屏蔽的残迹,对动力线芯截面25mm2及以上产品应按6.11规定进行剥离力试验,剥离力不小于4N,且不大于45N。5.3.3 除各后续标准MT 818.2MT 818.10中另有规定,非金属屏蔽层或监视层

22、按6.6规定方法测量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k。 5.3.4 金属与纤维编织层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编织用铜线应符合GB/T 3953-1983中TR型铜线的技术要求,铜线表面应镀锡。 b) 编织层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推荐采用表7规定的铜绞线结构。如采用并线结构,其单线标称直径应不大于0.30mm。c)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剪齐,每1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 d) 锭数和每锭铜线数目应确保按公式(1)计算的镀锡铜线的覆盖率F不小于80,且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径)为24.5。 表 7 铜绞线结构 根数/单线标

23、称直径 根/mm计算厚度mm计算宽度mm束绞最大节距mm15/0.3013/0.30 10(9)/0.307/0.301.01.01.01.02.11.81.40.91801209040 (1)式中F覆盖率; m铜线锭数; n每锭绞合股线数目,并线时为每锭铜单线的根数; d绞线计算宽度,并线时为铜单线的标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编织层平均直径,单位为毫米(mm); L编织节距,单位为毫米(mm)。5.4 缆芯5.4.1 动力线芯应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5.4.2 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a)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24、,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可以包带或挤橡皮包覆层,绞合包覆后的外径应不小于动力线芯的75%;b)绞合为一个单元置于缆芯中央,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可以包带或挤橡皮包覆层;c)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5.4.3监视线芯和辅助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a)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b)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其外径不小于动力线芯直径的75%;c)与缆芯同心式设置;d)与控制线芯同心式设置。5.4.4 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地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a)动力线芯间隙之中;b)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其外径不小于动力线芯直径的75%;c)动力线芯绝缘的外面;d)与缆芯同心式设置;e)缆

25、芯中央;f)a)与c)的组合。 非屏蔽型电缆地线芯可以挤包绝缘层,也可以挤包半导电层。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非金属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应挤包半导电层。5.4.5 缆芯中央无线芯时应填充,缆芯边隙可以填充橡胶,外围允许包带。屏蔽型电缆的中间填充物应为半导电材料,填充物应为非吸潮型材料。5.4.6 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应符合各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的规定。5.5 护套5.5.1 缆芯外面应挤包护套层,护套性能应符合后续部分要求。5.5.2 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 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减去0.1mm。5.5.3 护套可以为单层

26、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时,内护套和外护套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材料,外层厚度应不小于总厚度的50。5.5.4 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基本均匀,表面和断面无可见气孔。5.6 加强层5.6.1 电缆可以设置加强层,放置在内外护套之间。5.6.2 加强层结构形式如下:a) 纤维编织层;b) 钢丝股线编织层;c) 钢丝股线绕包层。注:若金属加强层兼作地线芯时,其中可以含铜线。5.7 成品电缆5.7.1 成品电缆外径应在各后续部分(MT 818.2 MT 818.10)规定的范围内。 5.7.2 绝缘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经受表8规定的工频电压试验而不被击穿。表 8 工频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类型额定电

27、压kV试验电压(有效值)kV施加电压时间min动力线芯8.7/1030.556/10213.6/612.51.9/3.36.8O.66/1.143.7O.38/0.663.0O.3/0.52.0控制线芯1.555.7.3 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的采煤机橡套软电缆和煤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应具有:a) 抗机械冲击性能。标称截面16mm2及以上的电缆应符合此项性能要求。根据动力线芯不同的标称截面,冲击次数规定如下:动力线芯标称截面(1635)mm2 2次 动力线芯标称截面(50150)mm2 3次 试验应按6.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漏继电器

28、应不动作。 b) 抗挤压性能。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按6.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能经受相应的挤压力而检漏继电器应不动作。施加的挤压力规定如下: Uo/U为0.38/0.66kV20kN Uo/U为0.66/1.14kV30kN Uo/U为1.9/3.3 kV40kN5.7.4 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的采煤机橡套软电缆应具有抗弯曲性能,按6.10的规定进行试验,弯曲9000次后应不发生短路、断路。5.7.5 成品电缆阻燃性能:除后续部分MT 818.2MT 818.10另有规定外,成品电缆的阻燃性能均应达到MT386中的各项试验要求。5.7.6 交货长度: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长度计量负偏差不超过0.5。6 试验方法6.1 导体单丝直径测量 导体单丝直径按GB/T 4909.2规定的方法测量。6.2 绝缘厚度测量 绝缘厚度按GB/T 2951.1中规定的方法测量。 所测全部数值中的最小值为绝缘最薄点的厚度。6.3 护套厚度测量 护套厚度按GB/T 2951.1中规定的方法测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