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31.26KB ,
资源ID:12733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733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边坡变形观测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边坡变形观测报告.docx

1、边坡变形观测报告四四九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报告编号:结构(07)2011-009注 意 事 项 1、报告未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3、报告无批准、审核、编写、检测人签字无效。4、报告涂改、缺页无效。5、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监测单位: 监测地点:监测日期: 检 测: 编 写:校 核: 审 核:批 准:附图1、边坡监测点布置图(附图1、附图2)1工程概况四四九厂2

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位于梧州市钱鉴路南西侧,面积约0.02km2,该地段楼房、厂房较多,建筑物多为开山傍水而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山坡、河岸边坡较陡且植被较发育。2006年6月8日,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山坡坡体浅层土体饱水,四四九厂宿舍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危及坡脚宿舍的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滑坡区地处寒武系黄洞口组风化砂岩低丘分布区,自然边坡坡角1538,坡高2050m;坡脚人工边坡坡角4075,坡高833m。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边坡较陡地段,覆盖土体的自重下滑分力较大。滑坡区岩土组成从上至下

3、为:素填土;砖红色粘土;全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素填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砖红色粘土,全风化砂岩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渗至相对隔水面受阻,在层面附近形成饱水带,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梧州市建筑设计院对四四九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进行设计,由梧州市建联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分A、B两个治理点,A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对坡顶的挡土墙行加固,B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其中B0+00-B0+25段要拆除现有产生裂缝的挡土墙再设高6m的挡墙。边坡治理施工完成后,受建设单位委托,

4、我公司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检验边坡治理的效果。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2.1监测目的 为保证边坡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趋势,判断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警预报。2.2监测内容挡墙顶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变形及坡面裂缝。3. 监测依据(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4)四四九厂“68”地质灾害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5)业主的有关要求与建议4. 监测方法4.1仪器设备本监测项目拟采用的主要仪器如表1所示。表1 : 主要仪器设备设备名

5、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及优点用途产地全站仪TPS1201+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2ppm。 位移监测瑞士注:表中仪器均经广西计量检测研究院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4.2基准网设置为了使监测点位移有可比性,在滑坡影响范围之外稳定的地方设置基准点构成基准网。4.3变形监测点设置在A治理点的A0+10及A0+20处的坡顶抗滑桩的桩顶、坡顶原已成石墙及坡脚已成墙墙顶各设1个监测点,共6个监测点;B治理点的B0+23坡顶桩板墙顶、桩板墙墙脚、格构护坡的坡顶、毛石砼挡墙顶及墙脚各设1个监测点,B0+57的护脚墙的墙顶及墙脚、两个分级平台各设2个监测点,共12个监测点。A,B治理点累计共18个监测点,见附图1

6、、附图2。4.4观测精度及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岩质滑坡监测精度要求进行监测,精度要求见表2。表2 岩质滑坡监测精度表水平位移监测的点位中误差(mm)垂直位移监测的高程中误差(mm)地表裂缝的观测中误差(mm)6.03.00.5每处边坡首先以观测基准网建立独立直角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统,测量出各个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然后分别自两处观测墩采用极坐标或边角前方交会方法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测量出各个变形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水平角、倾角及斜距,然后解算出变形监测点的坐标值及高程,以第一次监测数据作为基准值,将后期观测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得到各个变形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在监

7、测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固定、一相同”,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路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4.5 坡面裂缝观测边坡调查与边坡监测同期进行,裂缝检查时,注意裂缝形态(宽度、延伸方向及最大宽度位置),分别用游标卡尺、塞尺、卷尺等量测并拍照描绘,同时记录裂缝两侧相对高差及水平变位。从坡脚开始自下而上对边坡进行拉网式巡视,力求不错过边坡出现的任何一处裂缝。对出现的裂缝,除了现场标示、文字记录以及必要的测量以外,还拍摄实际照片。4.6监测频率与周期边坡加固处理施工完成后设置安装基准点与观测点,本项目于2010年12月15日进行第一次基准网测量及观测点测量,以后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至2

8、011年12月15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共观测13次,同时进行13次坡面裂缝观测。5. 监测结果与分析5.1边坡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详见表3边坡各观测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结果表,各观测点的时间水平位移、时间垂直位移曲线见图1图4,各观测点的监测数据见附表1。表3 : 边坡各观测点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结果表 监测点号水平竖向总位移量(mm)位移速率(mm/30d)总位移量(mm)位移速率(mm/30d)11.84 0.0020.010 -2.48 -0.004-0.00822.06 0.0030.009 -2.80 -0.004-0.01032.04 0.0040.009 -2.82 -0.004-

9、0.01041.71 0.0020.009 -2.13 -0.004-0.00951.86 0.0030.007-2.73 -0.004-0.00862.01 0.0020.009 -2.58 -0.004-0.01172.14 0.0040.009 -2.75 -0.005-0.01181.72 0.0030.009 -2.44 -0.005-0.01091.95 0.0040.009 -2.91 -0.005-0.011102.05 0.0020.009 -2.46 -0.005-0.009112.670.0030.009 -2.76 -0.005-0.014122.17 0.0030.0

10、09 -2.73 -0.004-0.011131.84 0.0020.008 -2.82 -0.005-0.011142.21 0.0020.010 -2.28 -0.004-0.010151.96 0.0020.009 -2.50 -0.004-0.010161.87 0.0030.009 -3.03 -0.005-0.012172.04 0.0030.009 -2.74 -0.005-0.011182.04 0.0030.009 -2.55 -0.005-0.0115.2坡面裂缝观测结果每次边坡仪器测量各观测点位移时同时进行坡面裂缝观测,共进行13次坡面裂缝观测。观测结果未发现边坡存在裂缝

11、。5.3边坡稳定性分析经过一年13次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观测及对边坡坡面裂缝观测,得边坡各观测点累计水平位移1.712.21m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点为14#点;垂直位移-2.13-3.03mm,最大累计垂直位移点为16#点;水平及垂直沉降值均较小。边坡未发现坡面裂缝。边坡在监测期间处于稳定状态中。6.结论与建议 边坡在监测期间处于稳定状态中,但边坡观测结果仍有微小变形,建议今后仍应对边坡进行必要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边坡的安全。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附表1日期2010年12月15日2011年1月15日监测点号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

12、移量(mm)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10.000.000.000.000.000.000.120.120.004 -0.21-0.21-0.007 2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00.100.003 -0.31-0.31-0.010 30.000.000.000.000.000.000.140.140.004 -0.29-0.29-0.009 4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50.150.005 -0.11-0.11-0.004 50

13、.000.000.000.000.000.000.230.230.007 -0.32-0.32-0.010 6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20.120.004 -0.21-0.21-0.007 70.000.000.000.000.000.000.190.190.006 -0.23-0.23-0.007 8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10.110.003 -0.22-0.22-0.007 90.000.000.000.000.000.000.150.150.005 -0.31-0.31-0.010 100.00 0.0

14、0 0.00 0.00 0.00 0.00 0.220.220.007 -0.14-0.14-0.005 110.000.000.000.000.000.00O.13O.130.004-0.21-0.21-0.007 12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70.170.005 -0.31-0.31-0.010 13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50.150.005 -0.29-0.29-0.009 14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30.130.004 -0.11-0.11-0.004 15

15、0.000.000.000.000.000.000.140.140.004 -0.22-0.22-0.007 16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00.100.003 -0.21-0.21-0.007 170.000.000.000.000.000.000.140.140.004 -0.23-0.23-0.007 18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60.160.005 -0.22-0.22-0.007 备注向基坑内侧为负值,向基坑外侧为正值;垂直位移变化量向下为负值,向上为正值。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续附表

16、1日期2011年2月15日2011年3月16日监测点号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10.150.27 0.005 -0.21-0.42 -0.007 0.120.39 0.004 -0.21-0.63 -0.007 20.120.22 0.004 -0.26-0.57 -0.008 0.190.41 0.006 -0.26-0.83 -0.009 30.120.26 0.004 -0.31-0.60 -0.010 0.120.38 0.00

17、4 -0.31-0.91 -0.010 40.100.25 0.003 -0.19-0.30 -0.006 O.130.380.004-0.19-0.49 -0.006 50.140.37 0.004 -0.24-0.56 -0.008 0.17 0.54 0.006 -0.24-0.80 -0.008 60.150.27 0.005 -0.27-0.48 -0.009 0.170.44 0.006 -0.27-0.75 -0.009 70.130.32 0.004 -0.33-0.56 -0.011 0.150.47 0.005 -0.33-0.89 -0.011 80.120.23 0.0

18、04 -0.16-0.38 -0.005 0.110.34 0.004 -0.16-0.54 -0.005 90.190.34 0.006 -0.32-0.63 -0.010 0.120.46 0.004 -0.32-0.95 -0.011 100.150.37 0.005 -0.22-0.36 -0.007 0.170.54 0.006 -0.22-0.58 -0.007 110.120.91 0.004 -0.21-0.42 -0.007 0.151.06 0.005 -0.22-0.64 -0.007 12O.130.300.004-0.26-0.57 -0.008 0.160.46 0

19、.005 -0.26-0.83 -0.009 130.170.32 0.005 -0.31-0.60 -0.010 0.120.44 0.004 -0.32-0.92 -0.011 140.160.29 0.005 -0.19-0.30 -0.006 0.190.48 0.006 -0.20-0.50 -0.007 150.120.26 0.004 -0.24-0.46 -0.008 O.230.490.008-0.22-0.68 -0.007 16O.130.230.004-0.27-0.48 -0.009 0.17 0.40 0.006 -0.34-0.82 -0.011 170.170.

20、31 0.005 -0.33-0.56 -0.011 0.170.48 0.006 -0.25-0.81 -0.008 180.150.31 0.005 -0.16-0.38 -0.005 0.09 0.40 0.003 -0.21-0.59 -0.007 备注向基坑内侧为负值,向基坑外侧为正值;垂直位移变化量向下为负值,向上为正值。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续附表1日期2011年4月15日2011年5月15日监测点号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

21、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10.130.52 0.004 -0.21-0.84 -0.007 0.070.59 0.002 -0.25-1.09 -0.008 20.140.55 0.005 -0.22-1.05 -0.007 0.110.66 0.004 -0.25-1.30 -0.008 30.170.55 0.006 -0.22-1.13 -0.007 0.130.68 0.004 -0.26-1.39 -0.009 40.130.51 0.004 -0.18-0.67 -0.006 0.070.58 0.002 -0.26-0.93 -0.009 50.120.66 0.004 -0.21-

22、1.01 -0.007 0.090.75 0.003 -0.25-1.26 -0.008 60.190.63 0.006 -0.24-0.99 -0.008 0.070.70 0.002 -0.22-1.21 -0.007 70.150.62 0.005 -0.21-1.10 -0.007 0.110.73 0.004 -0.23-1.33 -0.008 80.120.46 0.004 -0.14-0.68 -0.005 0.130.59 0.004 -0.26-0.94 -0.009 9O.130.590.004-0.21-1.16 -0.007 0.130.72 0.004 -0.15-1

23、.31 -0.005 100.130.67 0.004 -0.21-0.79 -0.007 0.070.74 0.002 -0.28-1.07 -0.009 110.191.25 0.006 -0.22-0.86 -0.007 0.091.34 0.003 -0.21-1.07 -0.007 120.170.63 0.006 -0.12-0.95 -0.004 0.080.71 0.003 -0.34-1.29 -0.011 130.110.55 0.004 -0.14-1.06 -0.005 0.060.61 0.002 -0.33-1.39 -0.011 140.130.61 0.004

24、-0.15-0.65 -0.005 0.110.72 0.004 -0.27-0.92 -0.009 150.170.66 0.006 -0.15-0.83 -0.005 0.070.73 0.002 -0.29-1.12 -0.010 160.090.49 0.003 -0.22-1.04 -0.007 O.090.580.003-0.36-1.40 -0.012 170.080.56 0.003 -0.22-1.03 -0.007 0.120.68 0.004 -0.15-1.18 -0.005 180.160.56 0.005 -0.18-0.77 -0.006 0.090.65 0.0

25、03 -0.28-1.05 -0.009 备注向基坑内侧为负值,向基坑外侧为正值;垂直位移变化量向下为负值,向上为正值。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续附表1日期2011年6月15日2011年7月15日监测点号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单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10.130.720.004 -0.26-1.35 -0.008 0.17 0.89 0.006 -0.23-1.58 -0.008 20.270.930.009 -0.15-1.45 -0.005 0.271.20 0.009 -0.21-1.66 -0.007 30.190.870.006 -0.28-1.67 -0.009 0.251.12 0.008 -0.21-1.88 -0.007 40.270.850.009 -0.21-1.14 -0.007 0.211.06 0.007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