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87KB ,
资源ID:12748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74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doc.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doc.docx

1、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doc第一篇 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大北山森林公园广东省揭西县大北山森林公园位于揭西县东北部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5度48分115度57分;北纬23度30分23度38分,大北山森林公园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地貌以低山为主,丘陵和峡谷穿插期间,平均海拔705米最高,山坡陡峭,沟谷幽深,由于地形起伏,大山地土壤在50070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山坡上部母岩裸露甚为常见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不利于林木生长,山坡谷地土壤较肥沃十分有利于茶竹生长。大北山森林公园地处我国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云雾多而湿润,物种繁多,景色

2、多样,季相变化明显,据调查园区森林覆盖率达80%,园内常见植物约有148科700种,组成种类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梧桐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等为主,森林景观资源丰富。行走在大北山的路上,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大头茶林景观吧,据资料显示,大头茶林分布较广面积达2万亩,是该区特殊荒山造林而成,也是粤东地区荒山造林成功的典范,经过多年的造林,大头茶资源占大北山森林资源的60%以上每当秋冬季茶花开放时节便成一派山花烂漫蜂舞蝶飞的景色。毛竹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场部附近地带,面积约1000亩,山谷中的竹林幽深清雅叶色翠绿枝干韧柔。茶园景观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场部附近地带,面积约1000

3、亩,沿山坡呈梯田式种植,属无公害山地观光农业生产景观。亚热带只有两种气候: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分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性植物如榕树、樟树等。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的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的阔叶树森林,主要是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树种组成,种类相当丰富。山地常绿硬叶林生长在寒冷的高山上,占据着与山地针叶林相似的位置,但其生存条件往往比山地针叶林更恶劣,多为土壤贫瘠多石的陡坡,那里的空气比较湿润而土壤却非常干旱,是一种在湿润气候中的旱生林。竹林是由竹类值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它由某些乔木状的竹类组成,或由某些矮小灌丛状的竹类组成

4、矮竹林。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野生的竹子常常与阔叶树种混生,形成混交林,或散生于林下,构成森林的下木。在实习中发现,大北山的旅游资源正不断在开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势必有可能会影响大北山的自然景观,所以在开发和发展中不忘保护大北山的自然环境便显得有为重要,在此列举几点在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1、防火在林木防火中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防火树种如荷木、栅瑚树及香蕉木等,设置防火林带和隔火带,防火林带下要清除杂草及易燃物,防止杂草尤其是枯草丛生,另一方面还须在附近建立及时完善的林火监测系统和消防系统,做好森林公园火患的预防工作和火灾的及时扑灭工作,做好防火于未燃灭火于未成形,保护好生态走廊的森林及附近的

5、建筑景观。2、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森林公园包含各种各样的植物,其中植物病虫防治是其维护中的重要内容,在病虫防治的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重视病虫的直接杀灭,这就导致了化学农药的滥用,化学防治成了防治病虫的主要途径,而化学农药所带来的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大量发生,害虫的抗性增长和杀虫剂的残留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在森林公园中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有益生物和各种农事活动抑制病虫,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控制措施的思想来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尽量少地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对环境污染大的化学杀虫剂,做到防病虫和保护环境两兼顾。3、抗其它自然灾害能力在沿海对植物而言发生较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有暴

6、雨台风等,在防治中应充分考虑其对植物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低洼处应选择抗水涝的物种,而在风势大的风口处应选择深根性的抗风物种进行绿化,另外对活动草坪选草种时还需考虑草坪的抗践踏能力及恢复能力。二、潮南贵屿贵屿镇地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部,北靠小北山,南濒练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小部分丘陵大部分平原地带。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13864毫米。贵屿镇地处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带,属于严重的内涝区,农业生产基本没有保障。 贵屿和浙江台州是我国两个最大的废旧电子垃圾拆解基地,贵屿每年要吞吐掉约三百万吨电子垃圾(大部分源于走私,由于地方政府获利高,国家屡禁不止),在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7、各种各样的可利用资源的大量回收的同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起世界性的关注。10多年来,潮阳市贵屿镇300多家乡镇企业中,有75以上从事废旧塑料再生,以及废旧电器、五金等边角料、残次料的回收,还有三四千个家庭作坊从事此行业。大量废旧五金电器的集散、拆解,酿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壤、水源、空气都受到污染,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也受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大局。自去年底以来,该镇虽下大力气对环境污染实施综合整治,但环境质量仍未有大的改观,并且开始影响相邻乡镇。 有学者贵屿与相邻乡镇陈店儿童血铅现状进行了研究,贵屿儿童血铅浓度范围在 4 032 7ng / ml,平均为 153

8、ng / ml; 陈店儿童血铅浓度为 40. 923 0ng/ml,平均为 9 4ng/ml。参与研究的对象中,8 8% 的贵屿儿童和 3 7% 的陈店儿童血铅超标( 100ng/ml) 。即便对于不从事电子垃圾拆解工作的居民来说,危险和拆解工人相当。贵屿人处理电子垃圾的方式原始而简单:先手工拆分出电线、塑料块和电路板,塑料块卖给附近的塑料厂,电路板被放在电热器或炭火炉上烤熔出零件;芯片、电容和二极管等可被二次利用的零件,被搜集起来卖给做零件翻新的商人;剩下的电路板则被用作提炼贵金属。用电烙铁熔出铜、锡等金属的工艺叫“烧板”;用强酸析出黄金的工艺便是“洗金”。当地人都已经意识到这样原始的拆解方

9、式对环境对自身必定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是丰厚的利润所造成的“财富效应”让电子垃圾处理产业没有萎缩反而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本地家庭开始采用雇佣外地农民工的方法进行低技术、高污染、高度还回收,在贵屿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外地民工约有20万。大面积的土地开始抛荒,贵屿镇区有80%的家庭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并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财富。而就在此时,国外的电子垃圾通过深圳、广州和南海的转运点,开始大规模地走私进入贵屿。电子垃圾中含有非常多的有害物质,在回收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的污染,因而电子垃圾的回收与拆解一直是国际性的难题。但是贵屿的电子垃圾拆解业大部分是由家庭作坊来进行,这些作坊通常没有必要的设备和相应的技

10、术,更没有充足的资金来降低污染。于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尤其对土壤和地下水。这些污染在本世纪初引起了香港媒体的注意,并很快就把原本不为人所知的贵屿推向了世界关注的前台。近些年来,由于大量倾倒电子垃圾拆解后的各种余料和废件,甚至是提取各种残余金属后没有使用价值的强酸,除了南阳片区,贵屿绝大部分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已经不能饮用,只能当作工业用水利用,这是全国每个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地区所要面对的环境问题。20多年来,当粗放、污染的发展模式在其他地区逐渐向集约、环保的模式进化时,贵屿却一成不变地采用1000多年前的古老土法,从腐蚀的硫酸和恶臭的烟雾中一点一点地攫取财富。我们无法体会那些失去土地而沦

11、为环境难民百姓的那种心痛,但把污染问题归咎于历史原因,是一种拖辞,更是一种逃避。我们必须马上禁止那些作坊式的手工拆解行为,不能让循环经济成为污染的遮羞布。三、野外实习感受一大早起床,坐车从潮州来到揭西大北山森林公园进行野外实习,当司机绕着山路行驶时脑袋里顿时想到一首歌-山路十八弯。坐在车子里,往左边是陡峭的山坡,往右边只见山雾缭绕迷蒙蒙一片宛如人间仙境,真美!可惜天公不作美,还带着点微微细雨,这天气着实不适合爬山啊!早上大约10点左右我们全班人马开始爬山,一开始是各种兴奋,虽说雾气重,还是挡不住同学们拍照的热情。当然,在闲暇娱乐之余我们也不能忘了此次野外实习的目的,要认识揭西大北山国家级森林公

12、园的地貌及植被分布特征等,老实说认识的植物也不是特别多啊。我们一直走,边走边看植物,观察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和发生次级演替的群落等。走到最后累了大家伙也变安静下来,只是默默地走,直到下午3点多我们才回到原点。那次第怎一个累字了得!5个小时的山路对于平时不爱运动的人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但是山上云雾迷蒙的美景也值了。对于此次野外实习,可能时间有点匆忙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在这里我也想提几点建议可以考虑适当提前野外实习的时间,避免野外实习与期末考相冲突;注意天气,但是天气因素不是人为决定也显得特别无奈;专业的带队老师,虽说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但是最后也都走得很散,而且大部分同学对于植物的认识尚浅,若有专业的

13、老师在旁指导讲解,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第二篇 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与内容。1 实习目的1 通过到湿地公园参观采样,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性2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3 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巧和创新能力4 提高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度,并了解对滇池生态的恢复作用5 通过此次实习,提高实地考察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2 主要内容1 开展对昆明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的植物生态特征,如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的调查2 湿地公园规划总占地1392亩,将有效调节当地径流、净化水质和空气,进一步

14、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对当地生态的重要作用3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进行考察,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进一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 实习地自然地理及生态系统概况1 地理位置五甲塘湿地公园位于官渡镇六甲乡和小板桥境内,南至宝象河,北到五甲河,西接滇池2 自然地理状况五甲塘湿地公园是处于亚热带,是人工改变的一个为了恢复滇池的人工湿地,主要由水面、滩涂、沼泽组成,占地约1300亩3 生态系统状况五甲塘湿地公园拥有茂盛的水生陆生植被,岸边长有柳树、乐昌含笑、银杏、杜英、水杉、天竺桂、喜树、栾树、滇朴、红枫等,成片的美人蕉、蔷薇、翠竹、薰衣草。水面上芦苇丛生,睡莲、菖蒲

15、、浮萍、茭草连成一片。植物种类多种多样,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三、 工作方法1 野外器材照相机、采样瓶2 实习路线首先参观五甲塘湿地公园展览厅,随后沿着公园浮桥栈道进行考察,最后沿着岸边返回展览厅3 采样方法或观察内容用采样瓶分别采集上游和下游的水样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比较,观察上游和下游的水质情况,以及在五甲塘湿地公园所有的植被种类和其生长状况,并用数码相机拍照,留作材料。四、 调查结果1 调查概况睡莲拉丁学名Nymphaea alba特征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状茎,粗短。叶丛生,具细长叶柄,浮于水面,低质或近革质,近圆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6-11厘米,全缘,无毛,上面

16、浓绿,幼叶有褐色斑纹,下面暗紫色。花单生于细长的花柄顶端,多白色,漂浮于水,直径36厘米。萼片4枚,宽披针形或窄卵形。聚合果球形,内含多数椭圆形黑色小坚果。长江流域花期为5月中旬至9月,果期710月。花单生,萼片宿存,花瓣通常白色,雄蕊多数,雌蕊的柱头具68个辐射状裂片。浆果球形,为宿存的萼片包裹。种子黑色。因其花色艳丽,花姿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冰肌脱俗的少女,而被人们赞誉为“水中女神”。凤眼莲别称: 水葫芦、凤眼蓝、水葫芦苗、水浮莲拉丁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特征;凤眼莲因每叶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面生长,其须根发达,靠根毛吸收养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叶

17、单生,叶片基本为荷叶状,叶顶端微凹,圆形略扁;秆(茎)灰色,泡囊稍带点红色,嫩根为白色,老根偏黑色;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花瓣上生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耀眼、靓丽。多年浮水草本。须根发达且悬垂水中。单叶丛生于短缩茎的基部,每株612叶片,叶卵圆形,叶面光滑;叶柄中下部有膨胀如葫芦状的气囊基部具削状苞片。花茎单生,穗状花序,又612花朵,花被6裂,紫蓝色,上又1枚裂片较大,中央有鲜黄色的斑点。花两性,雄蕊6枚,雌蕊1枚,花柱细长,子房上位。芦苇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特征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

18、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大多数芦苇长花,少数芦苇长棒,棒呈黄褐色,棒面毛茸茸,约一元硬币粗细,十多厘米长,棒刚摘下来是硬的,然后越来越软,点燃的芦苇棒会有烟,可驱蚊,无毒柳树拉丁学名Willow 叶 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2mm,边缘有细

19、锯齿。 花 每年的4-5月开花,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其它的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性喜湿地,高可达 20-30米 ,径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 15 公分,宽6 12 毫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 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

20、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乐昌含笑拉丁学名Michelia chapensis常绿乔木,高15-3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至深褐色;小枝无毛或嫩时节上被灰色微柔毛。叶薄革质,倒卵形,狭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 5-15 (16)厘米,宽5-5 (7) 厘米,先端骤狭短渐尖,或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每边9-12(15) 条,网脉稀疏;叶柄长5-5厘米,无托叶痕,上面具张开的沟,嫩时被微柔毛,后脱落无毛。花梗长4-10毫米,被平伏灰色微柔毛,具2-5苞片脱落痕;花被片淡黄色,6片,芳香,2轮,外轮倒卵状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5厘米;内轮较狭;雄蕊

21、长7-2厘米,花药长1-5厘米,药隔伸长成1毫米的尖头;雌蕊群狭圆柱形,长约5厘米,雌蕊群柄长约7毫米,密被银灰色平伏微柔毛;心皮卵圆形,长约2毫米,花柱长约5毫米;胚珠约6枚。聚合果长约10厘米,果梗长约2厘米;蓇葖长圆体形或卵圆形,长1-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具短细弯尖第三篇 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生态学综合实习报告生态学实习报告秦岭秦岭,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秦岭植被的分布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带性。海拔2200米以下,主

22、要分布的是落叶阔叶林,包括栓皮栎和麻栎林,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下锐齿栎林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到了海拔22002600米就出现的针阔混交林,海拔24003000米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27003400米的地方,而高山草甸在海拔33003767米的地方。我们的实习基地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主要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地处秦岭南坡宁陕县境内,位于北纬33183328, 东经1082110839,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该场东、南、西三面与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相邻,北接宁东林业局东峪河管区,东北与宁东林业局旬阳坝

23、林场相连,总面积2037公顷。林场所在地区地形复杂,其北界的平河梁为秦岭山脉的大支梁之一,山势东高西低,从平河梁延伸分出的两个大侧梁将整个林场划分成三大部分。坡度一般在2050之间,海拔14202474米。境内十一条大沟,均具山溪性水流特点,河床虽窄,但落差不太大,这些流水均流入南界的长安河,后注入子午河汇入汉江。 林场所在区域属北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多集中于7、8月份,年平均温度17,绝对最高温度26,绝对最低温度-5,年日照时数为1325小时,生长期6个月。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火地塘实习基地也有二氧化碳通量塔,秦岭山区总共有3个这样的通量塔,都是为了记录二

24、氧化碳的通气量,了解相关数据进而了解秦岭的生态系统。此外,在山脚还有一个流量卡口,这个主要是根据降雨直径和山的面积记录计算总的降雨量。同时还记录水流速度和水流时间,从而得出总的降水量需要多少时间能够流出山里。2黄土高原(淳化、长武、彬县)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

25、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一)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 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东南部半湿润区主要

26、位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C,年降雨量600800mm,干燥指数05,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该区的范围与落叶阔叶林带大体一致。1中部半干旱区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C12C,年降雨量400600mm,干燥指数50,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草原带大体一致。2西北部干旱区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主要位于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宁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温2C8C,年降雨量100300mm。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荒漠草原带大体一致。黄

27、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每年夏秋季节易发生大面积暴雨,24小时暴雨笼罩面积可达57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龙门、泾洛渭汾河、伊洛沁河为三大暴雨中心。形成的暴雨有两大类,一类是在西风带内,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形成强对流而导致的暴雨,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另一类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压的扰动而形成的暴雨,面积大、历时较长、强度更大。(二)黄土环境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

28、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燃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2、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三)存在问题水土流失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

29、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水保试验站 (固原、长武、安塞、神木)长武试验站,内有各种实验仪器。静态箱测植物呼吸,通量箱测不同土地类型(苜蓿、玉米、裸地)的地表二氧化碳

30、通量。裸地用来测纯的土壤呼吸。坡度大于25度,土壤的侵蚀减小。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自制气象台,长武圆区内的气象站。利用测风速风向、降雨量、温度等。 测水流量(十一分之一法)实习感受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实习,从秦岭到泾阳淳化,从长武到彬县马召、最后回到杨凌,我真正的见到了黄土高原,真正的见到了蓝天绿水青山,我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可以让我们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能加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最难忘的还是要属秦岭的那些日子了,我们总是在没有实习安排的时候去基地外边溜达,感受大自然的亲和。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我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与美丽。我希望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去亲近自然,品味生态。第四篇 恢复生态学实习报告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课程名称 环境生态学 专 业 生态学 班 级 081班 姓 名 程 成 学 号 080704110096 指导 教师: 何俊瑜目录一、前言3(一)、实习目的和意义3(二)、实习要求3二、实习方法3三、实习地概况4(一)、龙里草原4(二)、贵阳市森林公园5四、实习内容6(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调查6(二)、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调查7(三)、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调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