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52KB ,
资源ID:12756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75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1、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劳动 B.物质 C.人脑 D.自然界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存在性 B.它是运动的C.它的物质性 D.它是普遍联系的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D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意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联系 B.发展 C.联系和发展 D.矛盾1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这是一种( B )。A.朴素唯物主义 B.

2、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3.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D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1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

3、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 )。A.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活动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的认识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 D.直接知识来源于实践,间接知识不需来自于实践17.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确定季节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灌溉、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算时间,制造器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数学。这些都说明(B )。A.实践

4、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8.惠施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是( B )的观点。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反映论 D.先验论19.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C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2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是( A )。A.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2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

5、素唯物主义的观点2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D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认识实践认识 D.实践认识实践23.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D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2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其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B )。A.能动性 B.历史局限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2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C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

6、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最终决定作用26.“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对事物的直接摹写28.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 C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两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没有确定的界限2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意识和物

7、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3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 D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劳动者和劳动工具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1.生产关系是指( B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3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8、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4.社会存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C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35.“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 )。A.生产工具 B.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3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 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3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观点属于( B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9、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38.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D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 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段让步C.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 D.社会体制的完善与发展39.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C )。A.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B.真理是不断发展的C.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战胜真理40.对于裸体断臂维纳斯雕像,老者觉得有伤风化,艺术家觉得真美,医生认为是一个残废,这是由于(

10、 B )。A.人的认识是随意的,无规律可循 B.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因为认知结构的不同会有所差异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41.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D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4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

11、结果C.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4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B )。A.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45.剩余价值来源于( 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4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D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

12、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48.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50.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51.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 B.WPWGWC.PWGWP D

13、.WGWPW5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B )。A.剩余价值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市场经济理论 D.商品经济理论5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54.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55.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C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殖民体系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56.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B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14、 D.市场价格57.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B )。A.军备力量的强弱 B.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C.国土的大小 D.人口的多少58.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C )。A.资本输出 B.对外经济援助 C.商品输出 D.技术输出59.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6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D )。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61.历史上

15、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是( B )。A.封建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农民起义 62.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D ) A.十月革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B.欧洲革命及民主国家的建立 C.“新和谐村”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 D.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63.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A.消灭资产阶级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取得国家政权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6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英国

16、古典政治经济学65.请按时间排列下列事件的正确顺序( D )。 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A. B. C. D.6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三大差别” 的是( D )。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政治与经济的差别67.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 D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68.下列不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69.

1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自由王国,不包括( A )。A.人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7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D )。A.公正 B.平等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作主二、材料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0分)材料1: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中国古代认为人“生而知之”,近代西方又有“天赋观念”说。材料2: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

18、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材料3:西方古代的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与近代的白板论和感觉论都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影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材料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想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根据上述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材料1、2、3、4,分别指出其哲学倾向。(8分)2.材料4的观点中包含着可以驳倒材料1、2、3观点的最令人信服的东西是什么

19、?(7分)3.请分析材料1、2、3的观点,试说明其根本缺陷是什么。(15分)(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材料2属于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或不可知论),材料3属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材料4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回答正确一条得2分,共8分)(2)材料4中包含着可以驳倒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2分)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的东西(2分),就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沦。(3分)(3)材料1中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5分)材料2中的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一种不能证明其对错,不能证明其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东西。(5分)材料3中的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简单地看作是主体被动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5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