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2.77KB ,
资源ID:12822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22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docx

1、小学生文言文阅读小学生文言文阅读(一)孟子语录原文;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二)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废,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ln)(y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zhun)民,(zh)鸟(ju)老弱。 于是女娲炼以补苍天,断(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

2、虫死,颛民生。注释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的故事流传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3.: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5.颛:纯朴善良。6.狡虫:凶猛的禽兽译文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

3、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三)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未至:没有赶到。渴:他感到口渴。弃:遗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

4、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四)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2):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3)使:命令。(4)必:一定,必须,总是。(5)南郭:复姓。(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7)请:请求,要求。(8)为:给

5、,替。(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10)廪食(ln s)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14)逃:逃跑。(15)立:继承王位。(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五)守株待兔原文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

6、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耕:耕田的人。耕者:指农民。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触:撞到。走:跑。折:折断。因:于是,就。释:放,放下。耒(li):古代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为:被,表被动。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身:自己。为:被。政:政策。治:管理。以:用。欲:想要。身:自己。者:的人。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第三个“而”:表示。译文个,他的田地中有一截。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撞在了树桩

7、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这都是在犯一样的呀!(六)对牛弹琴原文昔为牛弹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而听。注释1.昔:曾经2.公明仪:时人,之弟子。(音骖),字子舆。曾子,之弟子。3.为:给。4.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5.:古雅的曲调的名称。6.操:琴曲。7.如故:像先前一样。8.非:不是。9.闻:听。10.合:悦。11.虻:吸血的。12.:离开母亲的小牛。13.鸣:鸣叫声,作名词。14.掉:摇动,摆动。15.奋:竖起。16.

8、掉尾奋耳:甩动尾巴,起耳朵。17.:迈小步来回走动。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 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七)楚王好细腰原文昔者好士细腰,故灵皆以一饭为节,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注释昔:从前。:春秋中期国君。好(ho):喜欢。士:男子。故:所以。之:的皆:都。以:用,用来:每天吃一顿饭。节:限制,节制。:屏住呼吸。带:束带。比:等到,及至。期(j)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黧(l)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译文从前,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

9、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八)鹬蚌相争原文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注释曝:p,晒太阳。鹬(y):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喙:hu,嘴,专门指鸟的嘴。译文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

10、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寓意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

11、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九)同舟共济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济:渡河)。遇风,其相救也若。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十)郑人买履原文至之市而忘之。已得,乃曰“吾。”反

12、归取之。及反,市罢,不得。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7.置: 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

13、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26.曰:说。27.宁(n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

14、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墨守成规的人。(十一)执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鲁:鲁国,在山东。执:拿。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时。不可入:不能进入(城门)。亦:也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俄:不久,一会儿。老夫(第三声):老人。夫,古代对老年男子

15、的尊称。至:来到。非:不是。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名词作状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截:截断但:只,只是。以:用。而:连词,表顺接,然后。遂:于是,就。之:代词,指竹竿 。依:依照。入:进入。译文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寓意1.有些事情,不是无法解决,只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2.有些时候,看似无

16、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4.不要自作聪明,否则会贻笑大方。(十二)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j):急忙,立刻。4、契(q):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

17、、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2、行: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13、之:指“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

18、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十三)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1: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3成:完成。4去:离开。5.逢:碰上。6.媪(o):年老的妇人。7.方:正在。8.铁杵(ch):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9.欲:想要.10.感:被.感动.11.还:回去.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13.卒业

19、:完成学业。14.今:现15.氏:姓的人。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完成修行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便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这铁棒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如今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的石头。(十四)叶公好龙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 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20、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1.叶公:时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2.子高:叶公的别名。3.钩:衣服上的带钩。4.写:画。5.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6.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彩绘、花纹。7.“文”通“纹”。8.闻:听说。9.下之:到叶公住所处。10窥(ku):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11.牖(yu):窗户。12.施(y):延伸。13.还(xu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14.走:逃跑。15.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16.是:由此看来。17.好:喜欢。18.夫:这,那。19.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译文叶公喜

21、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寓意这个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的人(十五)东施效颦原文“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效

22、:仿效,模仿。颦:皱眉头。:春秋时期的丑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 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以之为美。3美,动词,以为美。归:返回,回去。去:躲开,避开。其里:同一个村里;同一个乡里。里:乡里,这里指家门口之:(之在这里意思众多。)1.贫人见之:可代指东施的样子。2.其里之:的。3.见而美之:(代指)她。(东施皱眉、捂胸的样子)。4.之所以美:.的原因。3坚:紧紧的。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妻子:妻子和子女。彼:她

23、,代指丑妇(东施)。病:毛病,生病。病心:病于心,心口痛。译文西施心口觉得很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却认为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看这个丑女;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寓意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适得其反。讽刺了不知自丑,不识时务,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十六)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

24、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1、悯(mn):担心,忧虑。2、长(zhng):生长,成长。13、揠(y):拔。4、茫茫然:疲惫不堪但十分满足的样子。5、谓:对说,告诉。6、其人:他家里的人。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10、往:去,到.去。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不但,不止。徒,只。16、益:好处。17、孟子:战国思

25、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译文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十七)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26、,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1、 求 :寻求,寻找。2、食:吃。3、子:你。4、无敢:不该。5、天帝:上天。6、 先行:在前面走。7、长(zhng):以为首领。8、 逆:违背。9、 以为:认为是。10、 信:诚实。11、走:逃跑。12、 以为:认为。13、 然:真的,正确的(指狐狸说的话)。14、 故:所以。15、遂:于是。16、 畏:害怕。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

27、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寓意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的人,总是喜欢,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十八)自相矛盾原文楚人(1)有鬻(2)矛与盾者,誉(3)之曰:“吾(4)盾之坚(5),物莫能陷(6)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7),于物无不(8)陷也。”或(9)曰:以(10)子(14)之矛,陷子(14)之盾,何如?”其人弗(11)能应(12)也。夫(13

28、)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1)楚人:楚国人。(2)鬻(y):卖。(3)誉之:夸耀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吾:我。(5)坚:坚硬。(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7)利:锋利。(8)无不:没有。(9)或:有人。(10)以:用。(11)弗:不 。(12)应:回答。(13)夫(f):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译文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它都能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什么矛

29、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寓意不要夸过头,免得。(十九)关尹子学射 原文,中矣。请于。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曰:“知之矣。”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注释中:射中请:请教者: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吗弗知:不知道未可: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退:告辞回去习之:学习射箭守:遵守,依照失:丢失,违背译文跟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回答说:“不知道” 。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又来向求教。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知道了。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二十)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