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4.08KB ,
资源ID:1283072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307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华兴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华兴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

1、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华兴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华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12月)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文学作品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上,说诗者言志、言情、情志并举,诸派争执、攻讦数千年。先秦以来,儒家都主张“诗言志”,把诗视为政治道德的工具。孔子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子路亦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根本不把诗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对待。尚书.

2、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荀子.效儒篇云:“诗言是其志也。”都强调了诗必须言志。其实,细细检讨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志”虽侧重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含意,但并未否定含有“情感”的意思,而且礼记.乐记明显地说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孔子虽也说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以“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为前提的,“文”只是以“足言”为目的。虽然礼记.乐记和诗大序提到过“情”,但也是“志、情”并概,以“志”为主,强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至两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控制着学术文化的各个领域,五经成为衡量一切文学作品的最高准则。在汉儒眼中,文学只不过是经学的驯顺奴仆而已。他

3、们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要求诗歌创作比附经义,诗文载“道”。因而“志”远离“情”而偏于“道”、“义”。先秦乃至汉时的诗言志论者虽对诗的性质有所认识,将诗与其他学术著作区别开来,然而并未将诗视为纯文学,还未从文学欣赏、评论的角度,而只是从功利观点,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诗的。因此,诗文辞赋受到儒家思想的严重束缚。随着抒情诗歌的发展,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愈加推重将“诗言志”说与“缘情”观统一起来,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趋于明确。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与文学观念的严重对立和尖锐斗争中,新的文学观念逐步形成。建安时代,由曹氏父子提倡和实践,文学领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文学创作冲破了必须为“法度所

4、正,经义所载”和“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的诗歌创作如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云,“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赋由汉代铺排张扬的大赋转而发展成为有浓厚诗意的抒情小赋,散文则自由通脱,或抒情,或议论,并都朝着抒情化、个性化、形式优美的方向发展。曹丕典论.论文指出,这一时期“文以气为主”,“辞赋欲丽”;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亦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建安文学之后,诗歌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已经明确地为人们所认识。具有浓厚美学意义的文学创作论陆机的文赋,便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它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文学主张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

5、彻底冲破了儒家传统文学观念对文学创作的藩篱,树立起“抒情化、个性化”的艺术旗帜,不仅集前人对诗歌本质的“吟咏情性”理论探索之大成,还对后世再经钟嵘、孔颖达、白居易、叶燮、王夫之诸家而最后形成的“文质并举、感物吟志情景交融”,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张登勤“诗缘情而绮靡”说论辩)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先秦以来,儒家对诗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言志占据主流。B. 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包含着“情”的成分,所以这也是“诗言情”论。C. 汉儒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诗歌偏于“道”、“义”,丧失了“情”。

6、D. 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文学创作冲破了汉儒“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先秦以来儒家都强调诗必须言志。B. 文章分析汉以前的“言志”论,注重“志”与“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C. 文章使用对比法论证建安时代文学朝着抒情化、个性化、形式优美的方向发展。D. 对于“诗缘情”,文章梳理先秦以来对诗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最后阐述它的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言志、言情、情志诸派虽争论数千年,但都是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并无优劣。B. 新文学观念的逐步形成,是儒家的道德观与文学观念的对立

7、和尖锐斗争的结果。C.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束缚,人们只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它。D. 文赋集前人对诗歌本质探索之大成,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学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没人应答的电话渡边淳一至5月末母亲去世以来,已经过去五个月了。直至去世,母亲一直住在札幌,但其后我去札幌的次数也并没有减少。去演讲或是与编辑会晤,这个夏天也总共去了20天左右。即使母亲去世了,但札幌是我故乡,又有老朋友和亲戚,所以不会断了关系。但母亲在世时和去世以后,即使是去同一个札幌,情景也不一样了。我说不清哪儿不一样,但不一样是千真万确的。以前,更确切的说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一到千岁机

8、场,我必定给老家打电话。仅仅是暂且向母亲报告一声:“我刚到。”但母亲旋即必定反问道:“什么时候来?”她是在问,顺便回老家的日期,但我多半径直去演讲会场或是饭店。“今天不能去,但明天早上也许去一下。”“今晚不行吗?”“有许多事要办呢。明天早上行吧。”“几点来呢?”“这个吗,大概八点左右吧。”“几个人来?”“大概一个人吧。”“是你一个人。八点钟?”母亲之所以叮咛,是要为来的时候准备好新鲜的生鱼片、我爱吃的煮菜以及咸菜等。她的心意让人高兴,但说实话,也令人感到有点儿烦。特别是飞机晚点,时间不充裕时,便不能跟她唠叨了。若是可能的话,只想报告一声“我刚到”就结束,但母亲却进一步搭话说:“你马上去哪儿?”

9、“马上在饭店跟人洽谈。”“你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吧?”“没问题。”“你知道本间的叔叔吧,他前些天病倒了。母亲似乎不知道我焦急万分。不,打一开始她就没有在意这种事。“我得赶紧办事,回头慢慢听你说吧。”妤不容易挂了电话,我松了一口气。我觉得千岁机场的通过礼仪这才结束。当然母亲去世以后,我不会打这种电话了。即使在千岁下飞机,我也只要径直乘上车子就行了。但多年来的习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失的。就在不久前,在千岁下了飞机的我,当自己觉察到时已经站到公用电话前了。于是我拿起话筒对自己说:已经不用打电话了。这么想的时候,更强烈的意识到母亲不在人世了。知道不必打电话了,一种失去母亲的寂寞感突然复苏过来。奇怪的是,

10、母亲在世时觉得最麻烦的事,现在却最令人怀念。即使是去同一个札幌,我也多半总是在早晨去老家母亲那儿。晚上要跟各种人会餐,加上老家只有一个女佣人,所以深夜去麻烦人家不好。而且深夜起来要洗澡或是写稿,饭店最为方便,所以我多数是在时间比较自由的上午去吃饭,但这出乎意料的麻烦。本来就住在饭店,所以只要直接去餐厅,便能吃上饭,如果要让服务员送到房间,那就更简单了。但现在虽说单程只要花1000日元左右,但却要特意乘出租车去老家吃饭,当然自己家的早饭总比饭店的讲究。但早晨这么早,哪能吃那么多呢?量太多,一剩下来,母亲便担心的问:什么地方不舒服吗?”所以我有时请同行的编辑一起去。母亲开始问早饭的人数,也是因为这

11、个缘故。总之母亲是一个喜好什么都多做一些让客人吃的人。也许母亲这下满意了,但硬是要吃下去的一方,稍稍有点儿难受。特別是工作到黎明而发困的时候,或是没有食欲的时候,就懒得去老家吃早饭了。但去的哪怕晩一会儿,电话就打来了:“还没来吗?”即使想再睡一会儿,也想到把家乡菜摆在饭桌上正等候自已的母亲,就不得不过去。我有时也想,这是一种十足的折磨,如果没有母亲,那该多么轻松啊!当然现在在饭店睡到什么时候,母亲也不会打电话来说什么了。母亲已经不在,我可以不用去了。虽对此事感到安心了,但内心什么地方总等着母亲打电话来。前些天也在梦中,仿佛听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醒来后随手按了一下枕边的电话按钮:561-6074

12、。现在老家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人,所以即使打电话也不会有人出来接了。明明知道这点还呼了一下,果然没有母亲的声音,只是呼叫音单调地继续着。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母亲在世时,我总是忙于演讲,参加宴会,而在母亲去世之后却在内心总等着母亲打电话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对母亲深深地怀念。B. 这篇小说行文中多次写到当年,我对母亲的电话感到麻烦,甚至有时想,如果没有母亲,那该多么轻松,这是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今日对母爱的理解和赞美。C. 母亲去世了,好几个月后,我明明知道不会有人接电话,还是呼了一下,这说明我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一细节表现出我心

13、中对过去所作所为深深的悔恨之情。D. 小说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但在细节安排上是很精心的,例如在饭店里,仿佛在梦中听到了母亲的电话的情节,都渗透着主题,颇具匠心。5. 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6. 电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谁是真正的大师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因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

14、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都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的责任太多、太重、太复杂了。四麻袋手稿和读书笔记,收藏的文物,全家的东西,都得要她亲手处置。这时的杨绛早已身心交瘁,连走路都要扶着墙壁。她要让自己伤痛的心静下来,要喘一

15、口气,寻找一个使精神得以安宁的港湾。1957年杨绛接到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徳的翻译任务,并被告知用哪种文字转译都可以。杨绛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但待她找来五种英法文译本细细比对后觉得,译本始终代表不了原著。于是,年近六旬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文,至1961年,才开始动手翻译。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由人民文学岀版社岀版。杨绛堂吉诃徳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此时,杨绛再次选择翻译书稿来平复内心的伤痛。从中外贤哲的书中,她终于选中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决定通过翻译这本书来忘掉自己。2007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寸人

16、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风驰电掣的时代一处亘古不变的所在,一抹安静温润的慰籍。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杨绛接手过来,整理得井井有条,陆续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

17、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徳那首著名的诗,写下了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选白文史参考,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在钱钟书重病之际,80多岁的杨绛悉心照料,同时也不忘尽量保养自己,这在一

18、定程度上是担心自己早于丈夫病倒,丈大照顾不好她。B. 评论家称赞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这表明人生的坎坷并没有给杨绛的内心造成任何的影响。C. 作者通过叙写杨绛的后半生经历回答了题目中“谁是真正的大师”这一问题,与现实中许多所谓大师相比,只有杨绛才是真正的大师。D. 杨绛悉心照顾病中的钱钟书,钱钟书评价她为“最贤的妻”,他们相守一生的旷世爱情固然令人赞叹,但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有志同道合的人生追求。8. 第2段写到杨绛的“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请结合全文简述其具体体现。(6分)9. 作者在写90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斐多篇之前插入她早年的翻译活动

19、,具有怎样的作用?请概括说明。(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20、”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

21、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10.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B.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印绶,也可借指官爵。C.校尉,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官官职,始置于秦朝,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D. 裨将,裨,副的,古代祭祀时

22、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的人。裨将,副将。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B.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C.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D.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B. 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

23、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C. 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吴中子弟都怕他。D. 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5分)(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5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孤 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24、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到了孤雁不饮不啄,只是飞着叫着追寻,声音里透出孤雁对它的同伴的思念。B. 颔联“一片影”与“万重云”相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孤单。C. 颈联“似”“如”借写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表现了孤雁的渴望与煎熬。D. 尾联写野鸦也受到孤雁情绪的感染,鸣噪不已,进一步衬托了孤雁渴望团聚的愁苦。15.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名篇名句默写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

25、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2)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3) 曹刿论战中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提出作战要选择时机,谨防敌人埋伏,还以“,”两句说明确定追击敌人的原因。第II卷(表达题 78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

26、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27、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C.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 “张小明”是

28、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20.下面是有关高一名著导读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B.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自汉代遵行“独尊儒术”政策以后,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C.狄更斯将上流社会所谓有教

29、养的夫人那颗自私、冷酷的心与劳动人民善良、慷慨、自尊的心相对照,从中体现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因果轮回。D. 安妮斯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21.语言在世界变迁之中留下了深深的轨迹,这些轨迹真实记录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是2019年的“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请从中任选三个,扩写成一段话,写出你眼中的2019。要求语意连贯,中心明确,不超过80字。(6分)我和我的祖国、金色十年、学习强国、中美经贸磋商、最美奋斗者、硬核、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基层减负年、我太南了。80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0、建国七十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人生也是这样,步入高中的我们走过任性自我,走过困惑迷惘,走过失败挫折,渐渐成长的我们,终将赢得靓丽灿烂的青春美好。要求:请以“走过,才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选取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注意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仁寿县华兴中学高中2019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1. A 2. C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搜索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与选项的表述进行比对。本题B项, “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包含着情的成分,所以这也是诗言情论”,这句话是把“诗言志”和“诗言情”等同,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志虽侧重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含意,但并未否定含有情感的意思但也是志、情并概,以志为主”,据此可知“诗言志”并不等于“诗言情”;C项,“汉儒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诗歌偏于道、义,丧失了情”中“丧失了情,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在汉儒眼中,文学只不过是经学的驯顺奴仆而已。他们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要求诗歌创作比附经义,诗文载“道”。因而“志”远离“情”而偏于道、义”,这句话是说“远离了情”,不等同于“丧失了情”;D项,“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