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5.40KB ,
资源ID:1283169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316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施意见及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施意见及教学大纲.docx

1、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施意见及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用) 大纲说明一、 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感染与免疫的机理), 特异性诊断和预防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范围广、发展速度快,既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又涉及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机理复杂,它不仅为病理

2、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等基础课打基础,也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引起常见病、多发病的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与微生物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三、教学方法、手段和特点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堂理论讲授,应用声像图表,能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习时能正确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编写教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四、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主要根据第五版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的内容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进

3、行编写。今就其中若干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1、本大纲所列内容,多指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也是讲课的依据。为使学生便于掌握重点,分三级提出要求:即掌握、熟悉和了解。 2、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各自特点、专长及对象的不同适当机动掌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作某些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段落按二000年全国统编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第五版,其大体次序是: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在实际教学时,各章节的顺序也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适当进行调整。 四、教学时数为80-90学时,理论课时为54-60学时,实验课时为26-30学时,详见“教学

4、时数安排表”。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参加编写人员:马廉兰 李绣辉 谢水祥 张文平 钟有添 江惟苏 刘志春 曹镐禄 李娟 王小丽 绪言及 第一篇 1至7章 (细菌学总论)基本要求: 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医学微生物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质粒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常用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了解细菌的大小、结构及其功能,细菌的理化性质、营养类型。3、掌握细菌的新陈代谢规律和生长条件。了解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实际意义, 4、掌握变异

5、的机理。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变异的实际意义。5、熟悉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噬菌体的概念。理、化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6、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病原菌的概念,病原微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及其机理,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绪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微生物的概念。2、病原微生物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的概念。(二)熟悉1、医学微生物学及其研究的对象 。2、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三)了解1、 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2、 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微生物学发展史。【教学

6、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微生物学发展史:经验时期、实验时期、(郭霍法则),现代微生物时期各阶段的主要成就与贡献。3、医学微生物学及其研究的对象,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今后努力的方向。4、医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基本结构。2、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不同点及其意义。3、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的概念及医学意义。(二)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三)了解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教学内容

7、】1、细菌的概念、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外形,排列方式与细菌分类。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胞壁的功能。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及其性质、医学意义。4、质粒的概念、种类、性质、医学意义。5、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成分,形成条件、性质、抗原性与意义,荚膜与细菌致病力的关系。 鞭毛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菌毛的种类、医学意义。芽胞的结构、形态、大小、位置、性质及医学意义。6、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显微镜放大法、染色标本检查法: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方法、原理、实际意义。抗酸染色法的方法、意义。特殊染色法:胞质颗粒(异

8、染颗粒)、荚膜、芽胞染色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2、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点。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 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的机理。3、培养基、菌落的概念。(二)熟悉1、 细菌的代谢与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2、 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培养的方法。(三)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分类与命名。2、培养基的种类。【教学内容】1、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物理性状、电荷、表面积、光学性质、半透性与渗透压的意义;细菌的化学组成、水、固体成分及其意义。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

9、营养摄取的机理、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3、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生物氧化,需氧呼吸、发酵,细菌对氧气需求不同的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的机理。4、细菌的代谢与代谢产物:糖、蛋白质分解的过程,糖分解代谢产物与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结果及意义。蛋白质分解代谢及其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的原理与意义。其它有机物、无机物的分解代谢:尿素酶试验,枸椽酸盐利用试验的原理、结果及其意义。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等医学意义。 5、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培养的方法:需氧培养、厌氧培养。培养基概念及种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

10、鉴别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液体、固体、半固体培养基及其应用。细菌在培养基(液体、固体、半固体)中生长的现象,菌落、菌落类型。细菌培养的用途。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属、种、型、株的概念,细菌的分类原则,细菌的命名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1、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与生化反应。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的机理。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二)熟悉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原理、方法。2、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灭菌法。3、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三)了解【教学内容】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

11、 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学方法、化学法、生物学方法、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素。 物理消毒灭菌法:高温对细菌的影响,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原理、方法;干热法与湿热法的应用范围。日光与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应用。滤过除菌法的应用。低温对细菌的影响及实际用途。 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应用。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细菌的种类、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及有机物的存在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1、热力灭菌法的原理。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噬菌体【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二)熟悉1、溶原状态及意义、噬菌体的应用(三)了解1、噬菌体的概

12、念、寄生特点【教学内容】1、噬菌体的概念、分布、寄生特点2、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组成、抗原性、抵抗力3、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的溶菌过程、溶原状态及意义、噬菌体的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 溶原性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细菌变异的机理。(二)熟悉1、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三)了解1、细菌变异的现象。【教学内容】1、细菌性状变异:形态结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2、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

13、质粒的种类、性质及意义;转位因子。3、细菌变异的机理:基因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意义。4、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在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细菌变异的机理。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的概念。2、细菌毒力的组成因素。3、侵袭力、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二)熟悉1、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主要组成因素。2、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类型,传播方式与途径。(三)了解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教学内容】1、细菌感染的概念。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菌

14、群的种类、分布。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细菌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2、细菌毒力的组成因素,菌体的表面结构、侵袭性酶、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细菌侵入机体的部位,数量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3、宿主的免疫性: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吞噬细胞及吞噬过程,杀菌机理,吞噬后果,体液杀菌因素。特异性免疫:胞外菌感染免疫,胞内菌感染免疫,外毒素感染免疫的机理。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来源:外源性、内源性感染。5、传播方式与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等。6、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的概念表现。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带菌状

15、态及意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 1、毒力的组成因素。 2、特异性免疫。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二)熟悉1、病原菌的检验程序。2、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三)了解1、血清学诊断。【教学内容】1、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噬菌体的分型、细菌素分型、G+C含量%分型等。2、血清学诊断:标本采集,抗体效价及诊断意义。3、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使用原则、注意事项(菌苗、类毒素、抗毒素、抗血清等)。【教学方法】课堂

16、讲授难点: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第一篇 8-20章 (细菌学各论)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2、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性状、免疫性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掌握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的概念。熟悉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螺旋体所致疾病。第八章 球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二)熟悉1、 五种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防治原则。2、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1、概述、肺炎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 属、分布与分类。生物学性状(

17、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血桨凝固、肠毒素)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包括脓汁标本,血液及其它标本的分离培养,食物中毒的检查)。防治原则,类毒素、自身菌苗、带菌及耐药性问题、防止二重感染或交叉感染问题。2、链球菌:属与分布,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根据溶血性及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性:A族链球菌,致病物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溶血毒素O及S、红疹毒素)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毒素致生的猩红热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包括风湿热的血清学检查)。防治原则。了解B群、D群、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3、肺炎球菌

18、: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4、奈瑟菌属:脑膜炎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培养、抵抗力、分型),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菌苗及多糖菌苗。淋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 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性。 第九章 肠杆菌科【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类型及所致疾病。2、 志贺氏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的致病性;肥达氏反应的原理、结果分析与判断。(二)熟悉1、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

19、门氏菌的生化反应特点。2、肠热症的细菌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中取材与病程的关系。(三)了解1、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形态染色、分型、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肠道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生化反应及抗原性、变异。2、埃希菌属:生化反应特点,大肠杆菌肠毒素与致病的关系。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类型及所致疾病。3、志贺氏菌属:生化反应特点、分型、抵抗力,致病性与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耐药性菌苗)。4、沙门氏菌属:培养、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血清学分类,致病性、伤寒与副伤寒传染过程的特点、免疫性特点(体液抗体及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肠热症的细

20、菌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中取材与病种病程的关系、肥达氏反应的分析与判断、带菌者的意义与检查、食物中毒的细胞学检查,伤寒的特异性预防。【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肠热症的细菌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中取材与病程的关系、肥达氏反应的结果分析与判断。第十章 弧菌属【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肠毒素的致病机理、霍乱的防治原则。(二)熟悉1、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2、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三)了解1、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霍乱弧菌:两种生物型(古典型与EL-Tor)的形态、染色、动力、培养、抵抗力、抗原性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

21、学检查法,防治原则。2、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形态、培养及致病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与致病因素及机理,防治原则,抗毒素与类毒素的应用2、产气荚膜杆菌与肉毒杆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二)熟悉1、破伤风杆菌及产气荚膜杆菌的形态、培养、抵抗力2、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三)了解1、产气荚膜杆菌与肉毒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厌氧菌概述:厌氧菌的种类及其在人体中分布2、破伤风杆菌:形态、培养、抵抗力,致病条件与致病因素及机理、临床表现,免疫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22、防治原则,抗毒素与类毒素的应用3、产气荚膜杆菌:形态、培养特性,毒素与酶,对人的致病性(气性坏疽、食物中毒),气性坏疽的致病条件与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肉毒杆菌:生物学特性,毒素及其致病作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艰难梭菌:致病性5、无芽胞厌氧菌:生物学特性(形态、培养),主要种类,致病性(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的处理,镜检与培养,防治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破伤风外毒素的致病机理。第十二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教学方法】 自学。主要生物学特征,致病性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白喉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

23、预防和治疗(二)熟悉1、白喉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排列及染色特点、培养、抵抗力)(三)了解1、白喉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概述,白喉杆菌与类白喉杆菌的区别2、白喉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排列及染色特点、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外毒素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 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与免疫性(免疫机制、免疫与超敏反应)2、 麻风杆菌的致病特点及免疫性(二)熟悉1、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与用途2、结核杆菌的特异性预防(卡介苗预防接种

24、)(三)了解1、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通性,医学上重要的分枝杆菌2、结核杆菌:形态、染色特性、培养、抵抗力、对药物的敏感性、变异性及耐药性,致病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与免疫性(免疫机制、免疫与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标本浓缩集菌法直接镜检及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特异性预防(卡介苗预防接种)3、麻风杆菌:形态、染色,致病特点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 结核杆菌的免疫与变态反应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教学方法】 自学。概述。布氏杆菌:形态、染色、培养,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鼠疫杆菌:形态、染色、培养,致病性及特异性预

25、防。第十七章 支原体【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支原体概念、主要种类2、肺炎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致病性(二)熟悉1、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三)了解1、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主要种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培养特征、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2、肺炎支原体: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概念、主要种类及共同特征(二)熟悉1、主要立克次氏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三)了解1、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主要种类及共同特征。形态

26、、结构、染色性、培养、抵抗力、抗原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外斐氏反应的原理及应用2、普氏及莫氏立克次氏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及其主要区别;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Q热立克次氏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立克次体的致病性。第十九章 衣原体【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衣原体的概念、共同特点及主要种类。2、沙眼衣原体及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二)熟悉1、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三)了解1、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共同特点及主要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2、沙眼衣原体:生物学

27、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肺炎衣原体:主要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十章 螺旋体【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螺旋体的主要种类2、钩端螺旋体的分型、我国常见型别3、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二)熟悉1、钩端螺旋体的形态、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1、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1、概述:一般生物学性状、主要种类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3、疏螺旋体:回归螺旋体的致病性4、钩端螺旋体:形态、培养、抵抗力、分型、我国常见型别,致病性(传播方式、临床类型),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取材、暗视野检查、分离培养

28、、动物试验、血清学试验),防治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 第二篇 真菌学(2122章)基本要求:了解真菌的生物学分类地位、种类,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要求、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类型,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掌握皮肤丝状菌和主要深部感染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皮肤癣真菌、新型隐球菌、白念珠菌的形态特点、培养特性,致病性。(二)熟悉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1、真菌的生物学分类上的地位,种类,防治原则2、皮下组织感染常见真菌。【教学内容】1、生物学分类上的地位,种类,形态结构(单细胞与多细胞真菌)、培养、

29、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特点(浅部与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2、皮下组织感染常见真菌,浅部真菌感染:皮肤癣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深部感染真菌: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真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曲霉的致病性。毛霉的致病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真菌的形态结构。第三篇 病毒学(2335章) 基本要求:1、掌握病毒的概念,了解亚病毒的结构,熟悉病毒的形态、大小、测量方法、分类原则,掌握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增殖周期;2、熟悉病毒变异规律及变异机理,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感染类型和致病机理;3、熟悉引起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毒的种类及

30、其主要性状、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毒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免疫性。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病毒的概念、结构与化学组成。2、病毒的复制周期。3、缺陷病毒、顿挫感染、温度敏感突变株、病毒的干扰现象。(二)熟悉1、病毒的形态、大小与测量方法。(三)了解1、病毒的遗传与变异。2、病毒的分类。【教学内容】1、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形态、大小与测量方法。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核衣壳、包膜、蛋白质、核酸、脂蛋白在病毒的组分中的重要性及生物学功能。3、病毒的培养与增殖:DNA病毒及RNA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等各步要点),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的异常增殖(缺陷病毒、顿挫感染)4、病毒的遗传与变异:传统遗传学(温度敏感突变株、重组与重配、表型混合),分子遗传学5、病毒的分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病毒的复制周期。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病毒的致病作用。2、干扰素的产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