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6 ,大小:95.85KB ,
资源ID:1285199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519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第九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第九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docx

1、语文第九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1.窃 读 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出示:“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

3、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3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

4、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4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1)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第二课

5、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各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6、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后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

7、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4)

8、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教学后记: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

9、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

10、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3)“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

11、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

12、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3完成课后“小练笔”。教学后记: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13、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1)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2)从作者这样读书中,

14、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3)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4)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第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一一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

15、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

16、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

17、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2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

18、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19、“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

20、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1)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3)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4)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5)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21、。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2)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

22、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

23、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啊,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的!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

24、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

25、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

26、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六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27、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

28、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

29、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教学后记:6. 梅 花 魂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1)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2)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