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2.38KB ,
资源ID:1289205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92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

1、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常州市住宅 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手册(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1.1住宅工程质量 通病的防治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按各自质量职责 共同实施。1.2在住宅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 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手册。1.3住宅工程及其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立健全 工程质量 保证体系。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 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手续, 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1.4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等设 计

2、文件,建设单位不得进行施工发包。1.5在住宅建设过程中,如需变更设计时,须经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文件,并按规定经审图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1.6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1.7建设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建设单位不 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1.8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1.9对按规定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沉降观测单位进行沉降观测,在主体和

3、竣工验收时, 必须提供沉降观测报告, 如沉降尚未达到规定要求时, 应继续按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直至符合要求。1.10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 应按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验收不合格或未进行竣工验收及备案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1.11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1.12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 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1.13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住宅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1.14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材料进场验收工作

4、,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1.15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 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工作, 上道工序不合格时, 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1.16监理单位应配备常规的检测仪器,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1.17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和施工管理负责人。1.18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 (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针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出具体措施并报监理 (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1.19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 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 _

5、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1.20住宅工程勘察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勘察合同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 确保勘察成果客观、真实、可靠,并对勘察成果质量负责。1.21各级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1.22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设计规定)2设计规定:2.1住宅工程的各分部、项工程施工图纸应严格对照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进行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天然和复合地基的住宅工程平

6、均沉降计算值不大于 150MM。2.2建设单位不应以增加小区绿化面积为名取消室外散水坡。散水坡须由单位工程的总包单位施工,未做完散水坡的工程不得竣工验收。2.3住宅工程长度大于 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 放宽。如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2.4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2.5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110MM (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 100MM ),同时单向多跨板厚度应 L/35( L为板的短向跨度

7、)。2.6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MM ,710,长度应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小于大于板跨的 1/3,且不得小于 1.5M.2.7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直径不应小于 6MM ,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 。2.8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C30。2.9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 240MMK 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

8、, 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 300MM 。2.10 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 120MM ,纵筋不少于410,箍筋 6.200 ;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38。2.11顶层及次顶层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0,顶层圈梁高度不宜小于 180MM。房屋两端及顶层砌体应增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宜为 2-3M。对顶层的外露的东西山墙混凝土构造柱加密间距宜为1.5-2M,事实证明顶层东西两端的外山墙,温度变形导致的裂缝频率远较 顶层内山墙为高, 故宜内外有别, 顶层的东西端外山墙构造栓宜加

9、密, 对室外的砌体女儿墙 和栏板墙除应设压顶圈梁外,混凝土构造柱同样宜加密 (1.5-2M).2.1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2.13 外墙应采用保温砂浆、 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保温措施。 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 其传热阻 不得小于 1.26M2K/W 。2.14 在需要设置沉降观测的工程, 在施工图中必须明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稳定指标及 沉降差异控制指标;2.15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2.16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 应向上做一道不小于 200MM 的

10、混凝土翻2.17 给排水管道如设计为埋置式 (在主体结构可隐蔽 )时, 应充分考虑有方便于检修采取措施 的设计内容,埋置式给排水管道已不止一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设计是源头应该先解决。 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部分材料要求 )3.部分材料要求:3.1 用于现浇板的预拌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得大于 180KG/M3 ,水泥用量不得大于 360KG/M3 。3.2 现浇楼面的预拌混凝土应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控制掺和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 20%。3.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 1000KG 。3.4 现浇板的预拌混凝土应采

11、用中粗砂。 细度模数不得小于 2.1,泵送混凝土中的细骨料, 其 通过 0.315MM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小于 15% 。3.5 用于住宅工程的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 。3.6 现场浇捣的预拌混凝土塌落度,高层建筑应小于 200MM ,其它住宅应小于 150MM 。3.7 有条件时, 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 (或外加剂) 等抗裂材料。 当混凝土掺加微膨胀剂时,其混凝土的补偿收缩质量指标应有检测报告并能符合规定要求。3.8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混凝土收缩值检测和控制体系。3.9 予应力混凝土孔心板出厂时,构件生产企业必须验收合

12、格后在板底加盖合格专用章。3.10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石粉。3.11 45天(不应小于 28 天)。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出釜停放期宜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 28 天,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施工要求 )4.施工要求:4.1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4.2 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现浇板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有经监理工程师签 字认可的现浇板厚度质量检查记录。4.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和现行规范要求采取养护措施, 确保养护质量,并建立专门的混凝土浇筑养护记录。4.4 交叉

13、管线处应采用接线盒,管线不应立体交叉穿越。4.5 在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前,平屋面和室内厨卫间必须进行 100%的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得少于 24 小时, 坡屋面必须有雨后或淋水试验检查记录, 排水管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通球、 通水试验,试验结果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证。4.6 各种管线的色标必须按以下规定统一实施:4.6.1 电线:按 A、B、C 三相线、零线、地线的顺序,分别为黄、绿、 红、 淡蓝、黄绿双色线。4.6.2 室外及公用部位的煤气管为黄色。4.6.3 室外及公用部位的自来水管为绿色。4.6.4 消防管为红色。4.6.5 喷淋管为红色或红色色环。5.2 钢筋工程5.2.1 现象: 柱、梁

14、、板、墙钢筋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5.2.2 原因:5.2.2.1 钢筋未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规范要求安装;5.2.2.2 钢筋保护层垫块、马凳不放或少放;5.2.2.3 浇捣混凝土过程中钢筋被机具碰歪撞斜, 没有及时纠正, 或被操作人员踩踏、 砸压或振捣混凝土时直接顶撬钢筋,造成钢筋位移。5.2.3 防治措施:5.2.3.1 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 固定钢筋措施应可靠有效,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 垫块应沿主筋方向摆放, 位置、 数量准确。 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 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 8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5.2.3.2 混凝土

15、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搭设跑道、料台,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5.3 混凝土工程5.3.1 混凝土表面缺陷5.3.1.1 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5.3.1.2 原因:5.3.1.2.1 模板工程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新浇混凝土与模板表面 残留的混凝土 “咬接 ”,模板内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5.3.1.2.2 混凝土浇捣前未充分湿润模板;5.3.1.2.3 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混乱等;5.3.1.2.4 漏振或振捣不实;5.3.1.2.5 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

16、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特别是框架结构中后浇构 造柱。5.3.1.3 防治措施:5.3.1.3.1 模板使用前表面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构造柱应对墙体缝隙进行填嵌密实,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5.3.1.3.2 应按规定合理布料,明确专人分层振捣,防止漏振;5.3.1.3.3 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 特别是框架结构中后浇构造柱, 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 开门子板、构造柱上口斜开口模板等),以保证混凝土通过并振捣密实。5.3.2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混凝土现浇板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 有的甚至在浇混凝土后隔天即发生明显的上下贯 通裂缝或混凝土表面出现无

17、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不断发展至一定程度。5.3.2.2 原因:5.3.2.2.1 设计构造措施不当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5.3.2.2.2 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混凝土外加剂不符要求等造成混 凝土裂缝;5.3.2.2.3 楼板模板支撑不牢固横楞及支撑未经过强度和刚度的计算;5.3.2.2.4 混凝土浇捣施工措施不到位,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措施不到位;5.3.2.3 防治措施:5.3.2.3.1 设计应根据规范及前述设计要求采取措施,加强构造要求;5.3.2.3.2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符合有关要求,监理、 施工单位对进场商品混凝土应加强

18、检查;5.3.2.3.3 现浇楼板模板的横楞及支撑应经过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3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5.3.2.3.4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 (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两层钢筋之中),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5板厚,沿预埋管道方向应增设 1排水管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行严格把关;5.3.2.3.5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抹压;5.3.2.3.6 现浇板浇

19、筑后,应在 12 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 天,对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 天;5.3.2.3.7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 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 冲击影响;5.3.2.3.8 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 除满足强度要求外, 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 300MM ,中间不宜大于 800MM 。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 够数量的模板,确保按规范要求拆模;5.3.2.3.9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 后浇带的位

20、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 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 700-1000MM ,后浇带的混凝土 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结束并不少于 60 天后再进行,浇筑时宜用微膨胀混凝土。5.4 砌体工程5.4.1 砌体砂浆不饱满5.4.1.1 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规范规定,竖缝内无砂浆(瞎缝或空缝透亮)。5.4.1.2 原因:5.4.1.2.2 采用不适当的砌筑方法5.4.1.2.3 干砖上墙5.4.1.3 防治措施:5.4.1.3.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接强度的关键, 如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细砂。可适当按配比掺加石灰膏或外

21、加剂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5.4.1.3.2 不得采取探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法砌筑, 应推广 “三一砌筑法 ”砌筑,改进砌筑方法, 防止出现瞎缝或空缝;5.4.1.3.3 严禁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5.4.1.3.4 新型墙体材料应严格按新型墙体材料标准、 节点详图施工, 使用专门砂浆进行砌筑。5.4.2 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接槎处拉结筋少放或漏放5.4.2.1 现象:5.4.2.1.1 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阴槎,槎口部位用断砖砌筑,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密实,灰缝不顺直;5.4.2.1.2 墙体留槎处拉结筋少放或漏放。5.4.2.2 原因:由于施工组织不当,造

22、成留槎过多,随意留设施工洞口。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应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 有条件也应同时砌筑。 如不能同时砌筑, 应按施工规范留砌斜槎。如留槎有困难时, 也可留 直槎,且应用阳槎,并按规范规定加设拉结筋。5.4.3 阳台扶手、栏杆与主体连接不牢5.4.3.1 现象:阳台扶手、拦杆与主体连接表面处出现裂缝、空鼓。5.4.3.2.原因:施工管理不当, 操作人员图省事, 在砌阳台处砖墙或浇阳台处构造柱时, 没有设置拉结钢筋。5.4.3.3 防治措施:5.4.3.3.1 加强施工管理,执行交底制度,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54332必须按设计要求留置拉结筋。 如设计无

23、规定时,应在与扶手交接处设置 26拉结筋,在与栏板交接处设置不少于两排 26拉结筋。拉结筋在砖砌体和混凝土中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在浇筑混凝土扶手或砌栏板前应将钢筋调直, 若在主体施工时遗漏, 在阳台扶手、 栏 板施工前必须补足。5.4.4 门窗洞口连接构造措施不准确5.4.4.1 现象:门窗洞口连接构造措施漏设、少设、不符要求。5.4.4.2 原因:连接构造措施的设置不符要求。5.4.4.3 防治措施:5.4.4.3.1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交底制度,增强操作人员责任心;5.4.4.3.2 针对不同规格的砌体、砌块,如来用预埋式构造措施,则应在墙体施工前预先制作砌块长度的 1/2 或 1/4

24、且不低于 C10 含埋置件的细石混凝土砌块, 其埋置件应按规定埋置牢固、耐久。5.4.5 框架填充墙砌筑及连接措施不当5.4.5.1 现象: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外墙裂缝处渗水。5.4.5.2 原因:未设置拉结筋,柱边少放、漏放拉结钢筋;梁下墙体一次砌完,混凝土柱、梁与砌体交接处未设置加强网。5.4.5.3 防治措施:5453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 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500MM的26且 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 1000MM 的拉结筋。若少放、漏放必须在砌筑前补足;5.4.5.3.2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 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 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 7 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5.4.5

25、.3.3 柱、梁与填充墙接触处应加设钢丝网片, 对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少于 100MM , 防止该处粉刷裂缝。5.6. 抹灰工程5.6.1 抹灰层脱层空鼓5.6.1.1 现象:抹灰层脱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脱层空鼓。5.6.1.2 原因:5.6.1.2.1 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5.6.1.2.2 抹灰面底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5.6.1.2.3 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5.6.1.3 防治措施:5.6.1.3.1 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部分要凿平,对砌

26、体楞洞应双面填嵌密实,对混凝土对拉螺柱孔洞可用发泡泡沫剂填嵌密实;5.6.1.3.2 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层浇水湿润;5.6.1.3.3 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灰前应先凿毛或洒 107 胶水泥浆,也可用界面处理剂处理;集,先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后方可全面铺开施工。5.6.2 抹灰层裂缝5.6.2.1 现象:抹灰层裂缝是指抹灰面层的各种裂缝, 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 龟裂, 窗套侧面的裂缝等。5.6.2.2 原因:5.6.2.2.1 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高或砂 粒径过细;5.6.2.2.2 一次抹灰太厚或各

27、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引起收缩裂缝;5.6.2.2.3 底层基体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5.6.2.3 防治措施:5.6.2.3.1 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砂不能过细,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3%,石灰膏要熟透,过滤要认真。5.6.2.3.2 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度宜为 7-9MM,水泥砂浆每遍厚度宜为 5-7MM,当抹灰总厚度 35MM时应有加强措施,各层抹灰间隔 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5.6.2.3.3 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窗台处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板),或设 3$6的

28、钢筋,伸出窗洞口各 300MM以上;5.6.2.3.5 对基体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特别是框架梁、柱与墙体周围,应钉钢丝网 等方法加以处理; 内墙可采用粘贴网格布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某些新型墙体材料, 应根据 标准图集和施工工艺采取专用粉刷砂浆等工艺进行施工;5.6.2.3.6 对抹灰面积较大或较长的粉刷面层,要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宜贯通,以防止抹灰面 层收缩裂缝。5.6.3 分格缝不规范5.6.3.1 现象:分格缝不平直、 深浅不一致、 宽窄不一, 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与左右不统一, 缝口缺棱掉角或 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光洁。5.6.3.2 原因:5.6.3.2.1 由于找平层欠平整,粘贴

29、分格条时未能做到既弹线又应拉线,以致造成两条分格条 镶接时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条变形;5.6.3.2.2 分格条制作不规范,厚度不一致,宽度不统一。5.6.3.2.3 嵌条面上砂浆未及时清除,或取条的时间、方法不当。5.6.3.3 防治措施:5.6.3.3.1 分格条必须先弹线,在粘贴时两端必须拉线以达到平直一致,分格条宜选用塑料分 格条,条子必须顺直,厚度、宽度应统一;贴在水平线下边,垂直分格条应粘贴在垂直线右侧,分格条起点与终点上下左右一致;5.6.3.3.3 分格条取出的时间与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待粉刷砂浆 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取出分格条; 二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

30、定后, 当天就抹面层, 等压光或蟹毛后,应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清刷干净,即可取出分格条;5.6.3.3.4 取出分格条后分格缝必须用水泥浆嵌密实,刷黑漆时,应用美术笔将分格缝缝底涂黑,不能污染缝边,否则会产生视觉差,似乎分格缝不平直。5.6.4 坡向不正确、不一致5.6.4.1 现象:5.6.4.1.1 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流水坡向以及挑口滴水线不正确,造成外墙面挂黑;5.6.4.1.2 外墙窗台坡度大小不统一、不适中。5.6.4.2 原因:5.6.4.2.1 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挑口滴水线设置不当造成雨水与积灰向外流淌,使外墙面局部挂黑;5.6.4.2.2 确定的外墙安

31、装窗框的标高与窗台口的标高不合适,窗台的坡度过大或过小。5.6.4.3 防治措施:5.6.4.3.1 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流水坡向应朝里,且坡度要大一点,使雨水与积灰向内流淌,挑口滴水线设置确当且深宽均不小于 10MM 可预防外墙面挂黑;5.6.4.3.2 外墙安装窗框与窗台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确定,一般做法为室内外窗台高差为 200-30MM ,这样的坡度较为适中。5.6.5 窗(套)台线不统5.7 防水工程5.7.1 厨、卫间渗漏5.7.1.1 现象:5.7.1.1.1 厨、卫间楼板与管道的接缝处渗漏;5.7.1.1.2 厨、卫间地面渗漏。5.7.1.2 原因:5.7.1.2.1 厨、卫间楼板与管道四周接缝处处理不符合要求;5.7.1.2.2 现浇板浇捣不密实,出现蜂窝、孔、缝,未做防水层。5.7.1.3 防治措施:5.7.1.3.1 厨、卫间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5.7.1.3.2 管道安装前,楼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