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8.42KB ,
资源ID:1290764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076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docx

1、四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要求背诵、默写,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词”这种文学形式,是学生在教材中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讲讲词与古诗的不同。教材中选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同题词的其中一首,另外的两首可以让学生搜集,也可由老师告诉学生,但不作为学习要求。

2、选做题可在第一课时进行布置,第二课时课文上完后再进行交流。山水,作者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山水。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要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的容和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去体会;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这是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点,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明确提了出来。这里不必教给学生专门的术语,只要求学生了解和体会这些用法,比如,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的水真静啊,静得的水真清啊,清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两处景物的描述中。阅读中的短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

3、能从中感受到漓江江水的特点即可。记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在阅读中还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中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让学生抄下来。(虽然略读课文强调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些略读课文,适合摘抄、仿写或拓展的练习,在教学中仍可灵活处理,

4、如三上的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口语交际是“走,我们去春游”。这个交际的侧重点是对春游活动的策划,要求学生在策划中进行语言的交流。学生的策划,有的也许是目前能够实行的,有的也许是以后才能实行的,教师对此不必特别强调计划在目前的可行性,目的是打开思路,让学生有的想,有的说。习作要求写校园景物。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记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模仿的写作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其他课文的记叙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迁移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强调抓住校园中一两处重点景物来写。宽带网安排的容,是围绕本组专题进行的相应延伸拓展学

5、习。学生可以借助画面,了解与五岳相关的知识,有条件的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力图对祖名山大川有更为广泛的了解。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1 古诗词三首 备课人:毕美娥共案个案教学目标:知识: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能力:1.培养学生读悟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2.学习通过看注解,别都别想象画面等方法来体会诗意。情感: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

6、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说话训练: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一、导入新课: (一)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二、出示前置性作业(1)自己试着读一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把生字画出来。把生字正确的读音做标注.(2)

7、再把古诗正确的读一遍. 注意读正确 (3)利用注释和插图,想象三首古诗词描绘的画面。(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探究。把自己喜欢的古诗多读一遍.三、小组检查:1、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强调谙的读音读n2、读正确诗3、说古诗描绘的画面4、互相解疑四、学习独坐敬亭山1、介绍关于敬亭山的资料(见课件)2、出示课件,全班齐读古诗正音。难读的词出示再读。3、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4、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白: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8、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见课件)5、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读正音。(2)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示要求: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 读第 句古诗“ ”, 我想到了 的画面。 6.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指名读(出课件)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白很孤单、孤独)读出你的感受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时所写

9、。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出示课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出课件)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读出你的感受7、多诵读,悟诗情 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自己带

10、着感情读 四人小组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回顾全诗,总结学法。归纳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课件示)。五、自学望洞庭忆江南六、1.搜集白的诗进行背诵积累。 2.用你喜欢的旋律唱出这首诗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众鸟 孤云 孤独寂寞 对敬亭山的喜爱 敬亭山第二课时 望洞庭忆江南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独坐敬亭山。2.指名读另外两首古诗。二、学习古诗望洞庭忆江南 1、复习第一首的学法 2、小组学习望洞庭 3、全班汇报:(1)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解诗题,知作者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白”。 (3

11、) 抓字眼,明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读出你的感受。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4)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

12、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读出你的感受 (5)多诵读,悟诗情 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背诵古诗4、学习忆江南 (1)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 课件示学习要求(1)解诗题 我知道故事题目的意思是( )(2)读诗文 (3)想画面 (4)悟读背.三、积累拓展: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其

13、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望庐山瀑布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四、作业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板书设计 望洞庭 忆江南 湖光秋月 潭面无风 风景旧曾谙 山水翠 想象奇特 日出江花 一青螺 比喻确切 红胜火 绿如蓝 自然风光之美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2 山水 4、七月的天山备课人:毕美娥共案个案教学目标: 1.学会两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山水。 3.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山水的秀丽,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 抓住“静”、“清”、“绿”、“奇”、“秀”

14、、“险”,理解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山水的秀美。 2.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教学难点: 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说话训练:说一说你游览过的一处景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2、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这一主题来学习山水七月的天山,感受祖国的美景。(齐读课题)二、出示前置性作业(一)1、认读两课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山水的中

15、心句,围绕中心写了哪些容?3、七月的天山游览顺序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三、小组交流四、全班交流1、认读两课的生字2、指名抽读两课相关的自然段。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山水(一)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山水的感情。(二)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

16、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的山。2.先总的介绍“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的山又是怎样的山。3.最后写游览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七月的天山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表现顺序的语句。五、出示前置性作业(二)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的山水“甲天下”?课文写了山、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说话训练:说一说你游览过的一处景观。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甲天下”的山水畅游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一)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山水的特点的? (二)教师

17、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1)(多媒体出示语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指名读,并评点。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5)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

18、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6)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7)(出示图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2.品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馈。(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多媒体展示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学生自己总结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真奇“

19、啊”读ya真秀“啊”读wa真险“啊”读na(6)(多媒体出示第一句话)朗读课文的第一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并指导朗读。(7)(多媒体出示第二句话)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山的特点和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8).教师引导学生背诵。(9)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10)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11)作者荡舟漓江,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最后一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12)再把这段美美的读一读。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在欣赏了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

20、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4)此时,我们已被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总结全文,整体背诵(一)、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的山水美如画。) (二)、练习背诵。检查背诵。 (三)、总结学法 四、学习七月的天山 导学:1、作者在第2自然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朗读、积累喜欢的语句、段落。 (一)学生自学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五、拓

21、展训练阅读丛书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章描写的景物写了哪些特点?2、把喜欢的段落、语句积累下来读一读、背一背。六、作业设计: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七、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 3 记的双龙洞 备课人:毕美娥共案个案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1个生字。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2、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孔隙、洞的特点; 2. 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难点: 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话训练:说一说你游览过的一处景观。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观赏过神奇秀丽的溶洞吗?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并展示他们的照片。今天,我们来到的双龙洞,一起欣赏这绮丽的大自然美景。板书课题 记的双龙洞二、出示前置性作业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作者游览的示意图。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四、全班检查交流:1、认读生字 易读错“浙”、易写错“聚” 2、检查读文,重点2、

23、5、63、了解游览的路线。 我们上路了!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洞 请一组上台填写并解说。 五、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一) 把路线图和课文容对照着看,那些段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呢?(4、5、6、7段)(二) 那为什么还要写1、2、3段?路上已是风光无限了(三) 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 全班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看到什么景物?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五)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 读第三自然段 (六) 欣赏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师读,全班读 六、我们来到洞口了,想对洞的美景一览为先吗? 展示美图,想继续学

24、吗?下节课我们再细细欣赏。 第二课时 说话训练:说一说你游览过的一处景色。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的双龙洞,读课题。 我们一同随着叶圣老先生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 二、学习课文。 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一)洞口 宽 像桥洞 1. 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 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5、 (二)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三)出示幻灯片: 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 余米,宽3米多。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1.自读第四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

26、的。 1) 船小 (1)找读句子;(2)“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3)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 没法容第二个人。体会出什么?(窄)(4)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3. 行船的方式(1)找读 工人拉(2)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4.找读 (1)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2)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3)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4)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5感觉(1)齐读(2)感觉到什么?挤压 方

27、向不同(学生示) 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 稍微、一点儿(3)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的情绪。 练读 指名读(4)看幻灯片填空。 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四)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 1.黑 漆黑一片 什么也看不见 2.宽广 3.洞顶的双龙 4.石钟

28、乳和石笋 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5.展示图片,加深体会。 6.出示资料: 洞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洞这部分。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1、 结合板书总结全

29、文,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2、游记的学习方法: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拓展阅读 主题丛书: 要求:1、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2、把喜欢的段落、语句积累下来读一读、背一背。五、作业设计(一)分小组设计“洞”和“孔隙”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二)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六、 板书设计: 记的双龙洞 景象奇特 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洞 明艳 宽 高大 窄小 黑 大 奇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 第一单元作文:写校园的景色 备课人:毕美娥共案个案教学目标: 1. 观察景物,运用已学过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自己熟悉的景物,文章的过渡要自然。教学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容。2读一则写景的文,整体感知写景作文的要求。边听边思考:(1)你觉得这篇写景的作文美吗? (2)哪里美?3说说这篇写景的作文哪里美?4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