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97KB ,
资源ID:12918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18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核按钮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核按钮答案.docx

1、高考语文核按钮答案2016高考语文核按钮答案【篇一:【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第1单元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语言文字运用”提出的总的要求是: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考试说明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2、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本书的第18单元,对应上述除“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之外的8个“考点”设置(“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见“附录”)。本单元对应的考点是“识 考试说明将语文能力由低到高划分为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索六个层级。本单元所涉考点的能力层级为“识记”(识别和记忆),内容设定是“字音”,这就是说这项考查主要是通过在一定语境中辨识或根据注音拼读来考查

3、考生对“字音”的识记(包括声、韵、调)情况,一般不会要求考生用汉语拼音为汉字注音。 考点中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是对“字音”考查范围的三重限定。 “现代汉语”的限定,排除了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不再使用的古僻汉字的读音或汉字的古音。 “普通话”的限定,表明“字音”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标准,湖北考生应注意方音辨正。 “常用字”的限定,表明对“字音”的考查会以2013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8105个字)中“一级字表”中收录的3500个汉字为主,并适当拓展。 近年来,高考湖北卷对这一考点的考查,都是

4、单设一道单项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认读、同音字辨识、形近字(包括形声字)辨读和习惯性误读字辨音等等。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应特别关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一些习惯性误读字。 一、多音字 a崇高/作祟 殷红/赝品 调适/调和 同读音不同,词性不同读音不同,语体不同读音不同等。多音字是历年高考识记字音考查的重点。 1多义多音字。 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同义多音字。 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b熟(sh?u) 熟悉 成熟 烧熟了 熟透了 熟视无睹 二、同音字 同音字就是在现代汉语中

5、读音相同,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字。 1形异同音字。 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因而同一个发音,可以写出许多不同的字;很多字读音相同,但形状相去甚远。这类形异同音字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2形近同音字。 读音相同、字形相似的字主要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三、形近字 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类字叫形近字。形近字往往在字义、字形上有区别,在字音上常常也有区别,如“己”“已”和“巳”,“燎”和“了”。 1声旁相同的形近字。 具有相同声旁的形近字,有的读音是相同的,但有时因形旁所表意义不同而出现读音不同的情况。 2笔画差异较

6、小的形近字。 有一些汉字笔画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读音迥然不同。 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四、习惯性误读字 还有些汉字以前有多个读音,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已对此重新作了整理,确认以前的一些多音字现在不论用于何种场合,都统读一个音,这些字,我们称之为“统读字”(详情可以查阅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灵秀 磷光 玲珑剔透 聆听教诲 b诞生 旦角 淡泊明志 担当重任 c宿营 诉说 夙兴夜寐 素昧平生 d咨询 滋生 芝兰之室 孜孜不倦 思维导引本题的每个选项选取四个音近字,让考生来判断其读音是否相同。a.考查

7、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分,“灵”“玲”“聆”为后鼻音,“磷”为前鼻音。b.考查声调的区分,“诞”“旦”“淡” 均为第四声,“担当”中的“担”读第一声。c.“宿”“诉”“夙”“素”均为平舌音第四声。d.考查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区别,“咨”“滋”“孜”为平舌音,“芝”为翘舌音。 答案:c。 a猝然/精粹 汗渍/啧啧 粮囤/囤积 冠冕/分娩 b讥诮/硝烟 土坯/胚胎 果脯/胸脯 跬步/硅谷 c商埠/阜盛 敕造/赦免 复辟/辟邪 箭镞/簇拥 d朔日/溯源 嗔怪/瞋目 落枕/落款 渎职/赎罪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思维导引本题以填空式题型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答案:剔

8、。 解答字音题,一般运用下面五种方法。 一、字义定音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这为我们辨析字音提供了便利。许多多音字都“音随义转”,所以我们在记忆、辨析时可以将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如:【篇二:核按钮答案】“和”写蝉鸣与燕语一唱一和,既和谐又富有情趣。雨珠用“撒”,证明骤雨来势汹汹,荷叶上呈现飞珠溅玉的景象。(2)作者着力绘声绘色,燕语、蝉鸣、雨打新荷。声情并茂;初绽的红花、婆娑的绿柳,色彩艳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燕与蝉的唱和、雨珠与新荷的碰撞相映成趣。 10.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此联的“有情”为点睛之笔,承前启后,总括了风的行为,使主题明确。 11.本诗的诗眼是“孤”。一个“

9、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孤”字既表现了失群大雁的处境,又表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12.诗歌末句卒章显志,表达思乡之情。首联写漂泊在外的凄苦,颔联写风餐露宿的艰辛,颈联写“落叶”引发乡愁,最后一句点明主旨,表达归乡无期的愁苦。 13. 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压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14.诗的前四句描写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诗人心灵的清静和愉悦。后四句调转笔锋,写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可见狂夫是一个宁折不弯、不屈

10、不挠、笑对挫折、老而弥坚的志士形象。 15.这首词塑造了孙权年少有为,不断征战、具有非凡胆识和盖世武功的英雄形象。词人人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讽刺了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和苟且苟安。 16.手法:对比,用典。形象: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如今流浪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17.“红”“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自然变化规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又将“流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的深意艺术地表达出来。 18.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

11、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19.“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0.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以动写静的描写技巧。按照常理,人立舟中,舟动山静,诗人却反过来,将群山比喻为马群,把静态的群山形象化,赋予它们以运动感,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描写蜀中奇绝风光的同时,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板块二 1 这首诗歌颂的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围

12、绕这一中心,细腻地描绘 回家的真情实感:(1)欢喜。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家这一温馨宁静的港湾,又赶上年关时节。(2)感激。对父母的爱心又有了具体的切身的感受。(3)惭愧。作为子女,长期在外,难尽孝心。(4)害怕。父母如此的牵挂,害怕父母为自己在外操心、担心。 2两首词分别赋予了菊花、红药以人的感情。秦词问菊花,着意表现自己的愁绪难解,联系上文一系列的“伤怀”和下文“酒未醒,愁已先回”的描写,可见词人的愁思之深。姜词问红药,是要表现扬州城战后的衰败、荒凉,抒发黍离之悲。 3 是让你寄居他乡日久,见秋景而生出孤寂落寞、思乡怀归之情;又因为秋景而感叹怀才不遇、进身无望的苦闷与愤慨。 4本诗作者的情感

13、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责备“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5 颔联一方面写夏季的雨景,另一方面写但是国家风雨飘摇的处境。颈联写虽然风雨猛烈,但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竹枝在顽强地举起,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表明时局也并非黑暗一片,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也有一丝生机,颈联既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也体现了诗人对局势的期望。 6 这首诗舒服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作者通过对贾谊故居及周围荒凉萧条景象的描写,借用屈原因刚直被贬的典故,表达对贾谊命运多舛的同情,以贾谊自况,怀古伤今,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7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

14、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发了诗人的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寄寓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8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景象,而自己被贬伊犁,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自己与山灵“笑”白头,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9 这首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百无聊赖、年华虚度的痛苦。饮酒而“易碎”,下棋而敌手“难逢”,蕴含着知音难求和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得其乐。 10 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

15、取胜利的期盼。 诗歌鉴赏的答案全部结束。你做了没有? 文言虚词 6a都是介词,?的人。b 之:助词。(1)取独,(2)定语后置标志。c 乎:(1)介词,表比较,相当于“于”,翻译为“比”,(2)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d 也:助词(1)用在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2)用在句末,表判断。 7 d 表顺承,就,那么。a 为:(1)介词,替。(2)句末语气词,表感慨,啊。b 焉:句尾语气词,(2)兼词,相当于“于此”。c 与:(1)动词,给。(2)连词,表并列,和,跟。 8.d 其:代词,他们。a 所:助词。(1)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2)与“为”呼应,构成固定结构,表示被

16、动。b若:(1)代词,你,你们。(2 )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c 者:助词。(1)用在形容词后,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2)定语后置的标志。 9.d 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相当于“难道”。a 焉:疑问代词,哪里。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b 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多么,怎么这样。c 也:助词,表陈述语气。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 10.d 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人等)”。abc都表示原因。 11.c 1、6 连词,转折,2、4连词,修饰。3、7连词,表因果。5、8表并列。 12.c 1、8结构助词

17、,的。2、4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的后面,起舒缓语气的作用。3、7代词,3代卫律,7代其子。5、6取独。 13.1 )谁。2)何,为什么。3)怎么。4)何,什么。5)哪里。6)为什么。7)则,就。8)何,为什么。9)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0)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14 1)都。2)实在。3)原本。哪里。4)数次,屡次。5)多次,屡次。6)到底。7)已经。8)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9)何不,表反问或疑问。10)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11)渐渐。12)只,不过。13)只是,不过。 板块三文言句式 1 b,是一般的陈述句 2 d 3 c 1 错误。2,反对,责怪。3、4 表否定。

18、 4 1)这是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 2)蚯蚓没有分离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3)这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 4)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5 b 被:遭受。 6 c 见+动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7 1)父母及整个家族都被杀死了。 2)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3)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4 )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5)我必定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耻笑。 8 a 其余三项都是主谓倒装。 9 dabc都是 宾语前置。【篇三: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middot(福建卷a)上】ss=t

19、xt综合训练(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3)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圣人之举事,不加忧焉,察其所以而已矣。今万人调钟,不能比之律;诚得知者,一人而足矣;说者之论,亦犹此也。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夫劝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 昔者,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说者冠盖相望,而弗能

20、止。 鲁君闻之,撤钟鼓之县,缟素而朝。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君曰:“诸侯无亲,(而卫君)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而卫君)以大夫为党。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欲免之,则请子贡行。”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子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敛躬而行。 至于吴,见太宰嚭。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子贡曰:“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 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能也?” 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卫君而囚之,又欲流

21、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且卫君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兆。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 太宰嚭入,复之于王。王报出令于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具者,死!” 子贡可谓知所以说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流之于海流:流放。 b.说者冠盖相望冠盖:冠服和车乘,代官吏。 c.缟素而朝缟素:穿上素衣。 d.君胡为有忧色色:色彩。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子贡善于说话的一组是(3分)( ) 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 子之欲成霸王之业

22、,不亦难乎子贡可谓知所以说也 a.b.c.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调钟为喻,指出话不在于说得很多,抓住关键几句话就足以解决问题。 b.卫国国君为人仁义却将要被流放,鲁哀公为此感到不平,于是派子贡前往游说吴王。 c.子贡见到太宰嚭后指出其并非吴王的亲信,说话不管用,这让太宰嚭很是生气。 d.吴王听了太宰嚭的汇报后,马上改变了对卫国国君的态度,说明子贡的话效果显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3分) 译: (2)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

2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北风行 明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1)请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着、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着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吕布出战,八路诸侯迎敌,公孙瓒迎战吕布,败下阵来。吕布拍马追赶公孙瓒,张飞手持丈八蛇矛枪来战吕布,连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了,拍马来夹攻吕布,双方又战了三十回合,仍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阵助战,吕布招架不住

24、,逃进虎牢关。(三国演义) b.“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的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觉慧怒责大哥觉新,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因为觉慧参加请愿活动,遭爷爷斥责,觉新却是“无抵抗主义”。(家) c.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争夺使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为解决资金困境,他联合孙吉人、王和甫抵押厂房,凑齐六十万,还把林佩瑶陪嫁的金银首饰也典当出去。(子夜) d.卡西莫多在受刑时口渴想喝水,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倒水给他喝,使他深受感动。后来,爱斯梅拉达因人嫁祸被判死刑,卡西莫多冒险救下她,并把她藏在圣母院之中。(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任选

25、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关公曰:“我若捉你,须带军马来。”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关公回顾,果见尘埃起处,一彪人马来到。风吹旗号,正是曹军。(三国演义) 关云长前来古城和三弟张飞相见,但张飞为什么认为是带曹军来捉他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名偃,孔子弟子)是武城宰。弦歌:以琴瑟伴

26、奏歌唱。弦,指琴瑟。小人: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选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孔子到武城“闻弦歌之声”的心理。(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标准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相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山水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会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

27、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表面上虽然关于“人”一句话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和想象,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历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

28、,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全面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牛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总之,艺术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艰难的创造性工作,杜甫赞美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9、”这种境界的到达首先有赖于掌握山水画的灵魂“意境”。(节选自论中国山水画丰厚的传统)10.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但它还是很讲究自然地理的标准性。 b.山水画不能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否则,山水就会了无生趣,没有画意,缺乏感动。 c.古诗中,描写的是自然的景色,然而作者所写的景物中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d.对画家来说,意境直接产生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所以要深入全面认识对象。 11.文中第3自然段,作者用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3分) 答: 12.意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请根据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答:

30、(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神秘旅客 雨瑞在大别山腹地,有一个小山镇,叫作枫树镇。镇上有一家新开的小旅馆,叫作“远客来客栈”。客栈的老板是个女的,姓林,大伙都称她“林嫂”。 这一天晌午,客栈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年轻人。这人蓬头垢面肮脏邋遢,且一脸的倦容,打老远就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汗酸味。林嫂皱了一下眉,本想把他打发出去了事。可这人将身份证和一张百元的钞票往柜台上一推,说:“开间房,我要睡一会。” 做生意是要讲个信誉的。顾客就是上帝。不管这个

31、“上帝”是美是丑,是阔还是穷。 林嫂将来人登了记,将楼上的一个房间钥匙交给了他,特别叮嘱道:“房里有淋浴,你冲一下再睡吧。” 那人含糊地应了一声,独自上楼去了。 自这人上楼之后,就再没了动静。晚上没下来吃晚饭,第二天早上还是没下来吃早饭。直至过了晌午,那个房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这时林嫂觉得不对劲了。便上去敲门。可敲了老半天,里边一点反应也没有。这一下林嫂慌了神,心想这人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便连忙给镇上派出所打电话。 不一会,派出所来了两个民警。林嫂便将店里这个奇怪的旅客的情况作了汇报。两民警上楼去先是敲了敲门。果如林嫂所说,里面没有反应。于是,他们便让林嫂拿出了备用的钥匙,打开了房门。 进去一看,那个年轻人横叉四五地躺在床上,也不知是死是活。大家叫了几声,这人一点反应也没有。林嫂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时,一位民警很有经验地用手拭了拭鼻息,说:“还有口气。快,打120,送市医院抢救!” 没过太久,市医院的救护车开来了,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