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5.17KB ,
资源ID:1291836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18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为之熵光明之矢docx.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为之熵光明之矢docx.docx

1、华为之熵光明之矢docx华为之熵 光明之矢熵和生命活力,就像两支时间之矢,一头儿拖拽着我们进入无穷的黑暗,一头儿拉扯着我们走向永恒的光明。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作者认为是目前为止对华为发展之道最不为人知的一个视角。鲁道夫克劳修斯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 定义了熵。 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的。在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作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熵原本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却被任正非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是贯穿任正非管理华为的思想精华。华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的思想源头摆脱了商学院式的理论框架,仿佛黄河源头的九

2、曲十八弯,既有观察现实世界、不断实践的人性感悟,也有横贯东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洞察。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计算方法都来源于物理学的启发,但鲜活的生命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在人性和社会(人性的群体化)的复杂性面前,经济学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面前已经落后甚至溃败,而熵的理论透过物理学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任正非把物理学、人性和哲学理念直接引入企业管理中,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华为的发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开创性的管理思想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华为之熵1.熵为何物?这里,我们稍微探讨一下熵的物理学概念,不想烧脑的同学请直接跳到下一段落,不影响理解下文。熵首先是物理学概

3、念,熵的单位是焦耳 /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一定会随时间增大,熵达到极大值,系统达到最无序的平衡态。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律。 1850 年熵増定律诞生的时候就有两种表述,后来不同学科、不同科学家又发表了很多种各不相同的表述。相比较,作者更喜欢量子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欧文薛定谔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综合性描述: “一个非活的系统被独立出来,或是把它置于一个均匀的环境里,所有的运动由于周围的各种摩擦力的作用都将很快地停顿下来;电势或化学势的差别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倾向的物质也是如此;由于热传导的作用,温度也变得均匀了。由此,整个系统最终慢慢地退化成毫

4、无生气的、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于是,这就达到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的热力学平衡或“最大熵”这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在其中再也不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事件。”熵是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好在我们并不需要真正了解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物理学含义,只需要知道其社会学意义即可。作者对此作了个总结, 即:熵就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増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都是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这在经典力学上的寓意更容易理解,即世界上没有永动机,最终会走向平衡静止,即熵死。任正非在一次与人民大学黄教授交流管理话题时,黄教授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发给了他。任正非发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同样的规律。对于企业而言,企

5、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因而,任正非经常把华为和灭亡两个词关联起来, 就不足为奇了。 从此,任正非在考虑企业管理时,会把熵増作为一个重要视角。2.生命的活力抛开遥远的宇宙周期论和膨胀论,我们肉眼可见的现实世界显然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那么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万物走向混乱的差距何在?或者说对抗熵増,让世界有序繁荣的是什么?答案之一就是生命活力。1943 年,薛定谔在三一学院的讲台上,面对爱尔兰总统等一众嘉宾,在“生命是什么”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

6、生命以负熵为生。” 1944年,薛定谔把这一演讲主题写作成 ,即生命是什么 ,引 了以 DNA 志的 代生物学 展。薛定 将生命活力称 ,使得自然万物与 力学的 増反向运 。同理,企 要保持 展 力,需要依靠的就是人的生命活力。任正非 ,(企 )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 能, 就 展了(于是 生了厚 薄 的 理念);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 企 如何 展?(于是 生了以 斗者 本, 期 苦 斗的 理念)任正非正是通 洞察人性,激 出 人的生命活力和 造力,从而得到持 展的企 活力。 去 5 年, 信息的数量增加了 1 比特。人 的 DNA里 了人 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

7、瓦人就可以被追溯的本能, 婪、 惰、自我欣 。 而 正是人 步的 力之源。作 一个透 理解人性的企 家,任正非深知如何用金 把人 的 婪 化 力,从而 赶走 惰的魔鬼, 十几万 人在自我欣 中向着同一个目 前 。 个道理西方管理学也早已洞悉,但矛盾在于,哪个 始人可以克服自己的 婪? 什么犹太圣 中 ,世界上 做的事情容易做成?3.耗散 构开放的系 生命都是需要新 代 的,都是开放的系 ,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封闭系统的规律,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普利高津在研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情况下,如何阐明生命系统自身的进化过程时提出的新概念,他因此获得了 197

8、7 年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人类社会和群体既是一个远离平衡的结构,也具有非线性发展的特征,而且可以具有开放性,完全符合耗散结构的三个特征定义。 因此,耗散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应该适合人类社会。这是普利高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进一步发展耗散结构时提出的重要观点。任正非在 2011 年的公司市场大会上说,“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我们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自己获得一个新生。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

9、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 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要耗散结构呢?大家说,我们非常忠诚这个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用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任正非一直批评华为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创新就把华为变成了一个封闭系统。 (于是诞生了开放合作的华为理念) 。普利高津在探索复杂性一书

10、中写道,“简单与复杂、无序和有序之间的距离远比人们通常想象的短得多。”二、光明之矢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到 2017 年华为就 30 年了,任正非重提华为如何避免熵死。光明之矢,正是要让华为避免走向熵死的黑暗。封闭系统终究是要熵死的,没有活力的封闭企业必将灭亡。任正非如何把华为打造成一台耗散结构的开放活力引擎?企业要想长期保持活力, 就要建立耗散结构, 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 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 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的作战空间。从 1969 年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至今, 又过去了 40 多年,这个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复杂系统科学,仍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发展阶段,不过

11、实践经常走在理论的前面。自然科学属性无法和社会学严格的一一对应,这源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与天马行空的理论相比,任正非似乎更喜欢探索实践,不断进化。下面的华为活力引擎模型(图 1)只是作者对过去华为实践的不完整观察,供大家一起探讨。图 1:任正非以耗散结构为基础,打造华为活力引擎模型开放性、远离平衡、非线性是耗散结构的三个特征。 ICT 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就充满了非线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无需为企业刻意营造非线性环境。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华为耗散结构中的开放性和远离平衡。一方面,华为通过企业的厚积薄发、人力资源的水泵实现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特性,使企业逆向做功,让企业从无序混乱转向有序有发展。另一

12、方面,华为通过企业的开放合作、人力资源的开放实现耗散结构的开放性,从模型的入口和出口吐故纳新、吸收宇宙能量,为企业带来有序发展的外来动能。下面为了方便叙述,作者把华为活力引擎分成企业宏观和个人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来探讨。企业宏观层面,把华为视为一个生命整体,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战略高度解决熵増。即利用企业的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组织惰怠、流程僵化、技术创新乏力、业务固化守成等问题。个人微观层面,华为是无数个体的人,重在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发生命的活力, 从而解决人的惰怠和熵増。华为这台活力引擎的轴心是客户,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判断有序无序、熵増熵减的标准和方向。1.华

13、为的宏观活力引擎图 2:华为宏观活力引擎模型如图 2 所示,华为的耗散结构, 既要消耗掉企业多余的能量,打破平衡静止的企业超稳态,建立新的发展势能,也要保持开放性,为企业锻造出一个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技术和业务平台。因此,任正非赋予华为了两个发展理念,也可以认为是华为的两个发展战略,即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在华为宏观活力引擎模型上,开放合作与厚积薄发成为打造负熵流的主要方法,通过逆向做功,一方面消耗了多余的物质财富,打破平衡静止,避免物质财富过多导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业发展势能,为长远发展积聚能量。在这里,势能可以理解为技术研发、组织管理能力、人才资源、思想战略、品牌声誉等的储备,形

14、成进入无人区、构筑世界级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的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又各有侧重。1.1 厚积薄发华为与很多西方企业发展理念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华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企业长期发展为目标。而多数西方企业,一般以股东利益或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华为通过厚积薄发战略,把企业物质财富最大化转化为企业发展势能,强化了内生动力。厚积薄发本身的理念更像一个能量守恒系统,偏重企业内生动力的循环往复。由于消耗掉了物质财富储备,也避免企业过度积累财富而失去危机感、造成惰怠而失去发展动力。厚积薄发首先表现在把物质财富密集投入到科技研发领域。华为建立势能最突出的方式是研发方面面向战略聚焦领域,多路径、 多梯

15、队“范弗里特弹药量”的密集投资, 过去 10 年累计投入 2400 亿人民币。能量守恒系统本质是个封闭系统,而耗散系统必须开放。华为厚积薄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放式的,即不断引进国际管理经验,推动管理变革,积累组织能力方面的势能。从1997 年开始,华为近 20 年来持续引进外部管理经验,包括IBM 、埃森哲、 HayGroup 、波士顿咨询等,为华为提供了集成产品开发( IPD )、集成财经服务( IFS )等多方面的持续变革,使得华为的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流程变革不断进步,奠定了华为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华为通过厚积薄发积累了足够的势能,就有可能在核心领域进入无人区,构建世界级竞

16、争力,同时也能积累能力进入更大的业务作战空间,获得更多物质财富,进而推动积累更大的势能。如此循环,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状态。1.2 开放与合作塞萨尔 伊达尔戈在增长的本质一书中提到,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封闭系统的熵值趋于增长,意味着一个系统会从有秩序演变至无秩序。任正非深韵这一道理,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开放的架构,促使数万公司一同服务信息社会,以公正的秩序引领世界前进。”在与杨林的 2015 年花园谈话中,任正非进一步指出,“热力学讲不开放就要死亡, 因为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一定是从高温流到低温,水一定从高处流到低处,如果这个系统封闭起来,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就不可能再重新产生温差,也没有风。第二,

17、水流到低处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么这个世界全部是超级沙漠,最后就会死亡,这就是热力学提到的“熵死”。社会也是一样,需要开放,需要加强能量的交换,吸收外来的优秀要素,推动内部的改革开放,增强势能。外来能量是什么呢?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先进的思想意识冲击。”文化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土壤。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成为华为开放文化的思维符号。开放的文化会孕育开放的思想。无论是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还是主航道的无人区,开放的思想会孕育出多样性和更多发展路径的分支,让华为在面临未来不确定性和黑天鹅突变时拥有充分选择权。分支的选择权,正是地球生命繁荣进化、避免熵死的根本,也是大自然最美妙的特性。企业

18、的分支选择权,只诞生在开放、非平衡的环境中,并由企业的理性做出最终选择。在企业战略方面,任正非为大管道战略定义了开放的属性,“我们把主航道修得宽到你不可想象, 主航道里面走的是各种各样的船。 要开放合作, 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不做成吉思汗,不做黑寡妇,通过深淘滩低做堰,华为积极开展与业界合作,构建日益高效的产业链和繁荣的生态系统,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在科技研发的势能积累方面,任正非经常旗帜鲜明的反对自主创新。在具有可选择性的领域,华为更愿意采用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并对其持续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从而长期保持与业界最优秀的伙伴进行合作。如果战略结盟,甚至并购合作伙伴, 就会失去选择权, 失去选择

19、权则意味着临近熵死。华为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作战空间的与时俱进。华为通过不断积累核心能力,一方面是在当前核心领域力求深入无人区,构建独特竞争优势;另外一方面也根据行业价值转移的趋势,不断扩大作战空间。 这些年来, 华为从 CT 发展到 IT 和消费者领域,作战空间的有序扩张使华为长期积蓄的内在能量得到极大的迸发。螺蛳壳里做不了道场,一个公司如果不能跟随价值转移趋势而与时俱进,一味固守原有的作战空间,内部再有能量也发挥不了,只能导致企业的熵死。开放的文化孕育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想打开了生态合作空间和业务作战空间,拥有了未来发展的选择权。正如黑天鹅一书作者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所说,在黑天鹅频发

20、的时代,选择权让你具有反脆弱性。 2. 华为的微观活力引擎图 3: 华为微观活力引擎模型微观的有序性产生宏观的力量。华为人的生命活力产生华为发展的力量。华为最不被人理解甚至误解的企业理念就是“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而这点恰恰是华为微观活力引擎(如图 3)的动力关键所在。华为通过人力资源的水泵实现逆向做功,增加势能,激发员工活力。而作为耗散结构,华为人力资源的的开放体现在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以及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的人才结构,从而吸收外部人才带来的能量和秩序。同时,华为也加速内部人员流动,实行末位淘汰和退休政策。2.1 人力资源的水泵:以奋斗者为本 长期艰苦奋斗人的本性是贪婪懒惰和安逸

21、享乐的,如何让人们长期艰苦奋斗、激发出生命活力?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正是任正非用人性的贪婪驱赶人性懒惰的不二法门。华为具体做法就是用合理的价值分配,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任正非说,我把“热力学第二定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意思就是要拉开差距,由数千中坚力量带动十五万人的队伍滚滚向前。 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 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黑洞”,这个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在华为微观活力引擎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华为人力资源的水泵,把人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反人性的。在任正非的脑海中,以人为本,是留给国家层面去做的事情。企业

22、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以人为本就会失去发展动力、最终熵死。人力资源水泵的工作原理就是用价值分配撬动价值创造。任正非认为, “企业的活力除了来自目标的牵引、 来自机会的牵引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的驱动。企业的经营机制,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的驱动机制。价值分配系统必须合理,使那些真正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回报,企业才能具有持续的活力。”如何实现用价值分配撬动价值创造?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第一, 100% 员工持股是基础, 让物质 -能量 -物质的转化损失最小。华为在微观永动机模型的能量循环上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存在一部分合理的闭环:华为 100% 员工持股,避免了能量分流,避

23、免迷失持之以恒的战略方向。因此,在能量守恒的角度上,华为的股权结构做到了能量损耗最小,因而华为的内生动力远胜于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在资本上是开放系统,动力机制不同,外在因素发挥更大作用。)而近年新推行的 TUP 制度(相当于 5 年有效期的分红权),更是避免了利益沉淀引起的熵死。第二,让劳动者获得更多价值分配,打破平衡,把最佳时间最佳角色最佳贡献匹配起来,激发奋斗活力。劳动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因此价值分配优先分配给劳动者,让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的比例大致保持在 3:1 。这样既能激发劳动者创造价值,也能避免老员工积累过多股票后变得惰怠。在薪酬分配环节,任正非也非常注重拉开差距,华为通过及时提拔和

24、破格提拔优秀者, 以冲淡惰怠。 这就是他常说的“给火车头加满油”,向奋斗者倾斜、以奋斗者为本的分配结构,充分体现了耗散结构不平衡的特点。2.2 人力资源的开放性华为微观永动机模型的开放性体现在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在全球能力中心进行人才布局;通过战略预备队培养未来领袖,加强跨部门人员流动;以及坚持吐故纳新、淘汰惰怠。首先,在组织结构上炸开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实现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华为人才机制原来是金字塔结构。金字塔是封闭的系统,限制了组织模型和薪酬天花板。华为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就是形成开放的人才系统和组织架构,这样才能容纳下世界级的人才,打开各类人才的上升通道。 在俄 斯做数学算法研究,在

25、法国做美学研究,在日本研究材料 用,在德国研究工程制造,在美国研究 件架构在海外 16 个城市建立了研 机构,包含几十个能力中心,外籍 家占比达 90% 。尽管黑天 是 以 的,但是 可以在黑天 的栖息地 行人才布局,最大限度网 到黑天 ,捕捉黑天 来的 ICT 科技跳 。其次, 干部流 和 能机制制度化,培养未来 袖。人在一个位置上待久了,必然会 生惰怠,因此必 流 。 曾 搞 多次大辞 ,有 上千人被破格提拔, 2016 年 有两千研 将士出征,都是 从内部激活人 造力的方法。 干部流 机制的制度化正在不断完善, 自上而下 期运作, 合 格管理、任期管理和 略 等系 展开。最后, 人力 源

26、的开放性 体 在吐故 新,淘汰惰怠 工。生物能 不断 化的核心不是某种生物越来越 壮、越来越 明,而是不断淘汰不能适 境的个体生物,开放性 争是生物 化的不二法 。企 也是如此,一个健康的开放系 一定要有吐故 新的 弃通道,要能 及 整或淘汰懈怠的主管和 工。 2015 年, 有超 一万名 工因 不 任工作而被 整,部分主管和 工被淘汰。同 ,公司政策也允许部分不愿意继续奋斗的主管或员工保留股票而退休。结语:以前作者学习华为管理思想,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任正非的管理主张都能直指人心,也在华为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但从来都找不到源头。当作者把熵 -生命活力 -耗散结构一一解读之后,从厚积薄发到开放架构,从人力资源的水泵到炸开人才的金字塔,一切仿佛都豁然开朗。正如普利高津在探索复杂性一书中写道,我们正步入一个世界:在其中,将来是未决的, 在其中,时间是一种结构,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当中去。人,身在世界;你,如何参与其中?备注:本文初稿由 2012 实验室技术思想研究院秘书处丁伟主笔。在此基础上, 2012 实验室技术思想研究院同事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主要贡献者包括潘少钦、殷志峰、党文栓、陈黎芳、白志东、彭勇、徐彬、贾力温、杨玲、李英涛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