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53.06KB ,
资源ID:1295481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548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x

1、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第4课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危机1背景(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2理学的兴起(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

2、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4统治地位的确立(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 (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2)求理

3、的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

4、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1唐宋时期,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到宋代,形成“理学”。2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致良知”等。3.

5、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它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程朱理学的特点 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1)概括材料一中的观点。教你读史句号前后表达两层意思,抓住关键词“万物”、“各于其所”去分析。提示 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6、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教你读史分层归纳,从“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得出结论;从“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得出观点,从“总名”、“件数”得出观点。提示 “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程朱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

7、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和禁欲主义思想,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材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河南程氏遗书(1)“二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教你读史注意“天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得出其思想实质。提示 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理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二 宇宙便是吾心

8、,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2)与材料一相比,陆九渊的主张有何不同?教你读史注意材料出处及“宇宙”与“吾心”之间的关系。提示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三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3)材料三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在哪一方面产生矛盾,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教你读史注意对比:朱熹是“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提示 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

9、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宋代理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和具体的文化背景。1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

10、学吸收佛、道的有益成分,发展成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3宋代的“重文”国策为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发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二、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这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三纲五常在理学的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4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1、起了重要作用。 题组一 程朱理学1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解析:选A 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项正确。2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

12、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解析:选C 材料中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3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 )A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B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C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解析:选B 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观察,重视理论研究,与“格物致知”观点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题组二 陆王心学4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理

13、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解析:选D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说法不妥,孔子是创始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故D项正确。5理学家王守仁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守仁(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解析:选A 依据材料“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天理存在于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14、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D“发明本心”解析:选C 从材料“良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王守仁的学说。“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学说,故B项错误;“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解析:选B 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

15、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2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解析:选D 题干中提到的“仁善”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故D项正确。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选A 据材料中“儒教大有

16、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4如果有人向王守仁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解析:选C 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致良知”中可以归纳总结。5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

17、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解析:选B A、D两项属于“实践”的作用,故错误;“实践”的内容在材料中指“朱熹的真理”,即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与“实践”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6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C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D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解析:选D 材料意思为:现

18、在尊崇夷狄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故D项正确。7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励志讲学,缅怀典刑,深用叹慕,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 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D怀念先贤,光大儒学解析:选B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宋理宗的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朱熹思想加强统治,故B项正确。8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19、( ) 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解析:选C 从两汉到明清可以看出节妇烈女人数总趋势是上升,尤其是两宋之后最典型,说明儒家思想不断趋于保守,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9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梁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

20、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8分)解析:第(1)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坊市界限被打破及商品经济繁荣的状况,材料二中“侈靡”、“不体旧规”反映了宋代社会风俗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代理学兴起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再联系材料一、二的相关历史现象分析作答。第(2)问,材料主要是从社会、经济方面反映了理学兴起的原因,还可以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补充。比如思想方面可联系魏晋南北朝以来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合一这一知识来作答。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没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