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8.78KB ,
资源ID:1296325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63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角的认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角的认识.docx

1、角的认识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对角有直观的认识.掌握画角,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1张、不同大小的角6个。( 六个角分别是:30度、45度、60度、90度、130度,另外还有一个45度的角,但比另一个45度的角的边短一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今天,我们学习认识角这节课。(教师板书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

2、图片,你能从这两幅图片中找到角吗?(课件展示)(看来小小的两幅图形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角!)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1、感知角看老师也从中找到了两个角(课件闪动图片中找到的两个角,然后把图形去掉剩两个角)2. 创造角请拿出我们准备的纸折一个角吧,然后摸一摸,谈一下你摸角后的感受。3. 介绍顶点和边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叫角的边。(课件显示)现在拿起刚才我们折的角指一指所折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4、画角课件显示画角的方法(先用铅笔点一个顶点,然后沿顶点画两条直直的边。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可以再演示一边让学生书空。5. 角的标记为了区别每个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首先,我们先

3、用一个“ (”标出角,那么这个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1,记做:1,读作:角1。第二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2,记做:2,读作:角2。后面的依次类推。6.找生活中的角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标出图中的角2. 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3、小组合作:排排队老师给每组学生发了6个不同大小的角,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思考交流:你们是怎样排的?说说理由? 通过这几个小组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角的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的开口大,那个角就大。四、课堂小结(第一讲后的反思)角的认识角的认识是

4、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今天,上了这节课后我感受颇深。充分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其中,有两点处理得比较恰当。一是利用多种资源,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课堂一开始,利用动画课件“千纸鹤”激情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上有关角的新知识“顶点”“边”“角的标记”等,都运用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给学生展示了出来。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得常规的练习变得生动有

5、趣,效果极佳。二是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关于“角的大小与角的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难的,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中的关系,我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从中得到得出结论。虽然本次探究实验还不是很充分,结论得出的还有些困难,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出能力,必将终生受益。与此同时也感到了不足的地方,如创造角这个环节,让学生去创造角时,很多学生拿着纸无从下手。再有就是最后一个环节排排队。学生同样是再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所适从。在课后研讨中,我们组内的教师给予了我指导与帮助。学生之所以在创造角环节出现问题,是因为长方形纸本身就是一个带有角的图形,再让学生在这种情况去

6、再创造,对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了,不如改成一个圆(不含有角的图形)。最后一个环节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处在:把两个难点放在一起研究了,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另外排队的角过多,本来学生就不清楚怎么比较,一下子给了6个角。也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难度。给予上面两点,本组老师建议我把这个环节分开处理,同时也把角的个数减少。最后也建议我把前面的速度加快些应该给这个环节充分的时间。除了以上的改动外,我也把练习巩固的一、二题交换了位置。角的认识(第二讲)南阳路第三小学 高瑞霞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

7、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对角有直观的认识.掌握画角,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纸1张、不同大小的角5个。( 五个角分别是:30度、45度、90度、130度,另外还有一个45度的角,但比另一个45度的角的边短一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今天,我们学习认识角这节课。(教师板书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片,你能从这两幅图片中找到角吗?(课件展示)(看来小小的两幅图形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角!)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1、感知角看老师也从中找到了两个角(课件闪动图片中找到的两个

8、角,然后把图形去掉剩两个角)2. 创造角请拿出我们准备的圆折一个角吧,然后摸一摸,谈一下你摸角后的感受。3. 介绍顶点和边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叫角的边。(课件显示)现在拿起刚才我们折的角指一指所折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换位感知,移动角的位置,让学生感知无论怎么移动,它依然是角4、画角课件显示画角的方法(先用铅笔点一个顶点,然后沿顶点画两条直直的边。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可以再演示一边让学生书空。5. 角的标记为了区别每个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首先,我们先用一个“ (”标出角,那么这个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1,记做:1,读作:角1。第二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2,记做:2,读作:

9、角2。后面的依次类推。6.找生活中的角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2. 标出图中的角3、小组合作:排排队A、请小组长拿出红色角(30度)、黄色角(90度)、紫色角(130度),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排的?说说理由? 通过这几个小组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角的张口大,角就大。B、请小组长拿出绿色角(45度短边)和土黄色角(45度长边)你们是怎样比的?说说你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结论,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比较角大小的方法: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的开口大,那个角就

10、大。 四、课堂小结(第二讲后的反思)角的认识有位名人说:“经历就是财富”。经历了第一次的讲,小组的评,这节课下来的感觉要比上节课明显好的多。整节课能很流畅的进行下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基本知识要点都已经牢牢掌握,难点也基本突破了。在课后组内研讨中,大家主要针对最后一个环节展开了讨论。首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原因在于巩固练习第一、二题用的时间过长。(建议:当学生回答对时,教师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追认原因,这样就会节余点时间)其次在交流结论时,教师应该有选择的让某一小组进行上台交流。(当时,我直接找了一组难的方法,应该先易后难有一定的坡度)同时,大家主张在第一个小组活动中加入活动角,来缓解

11、这个难点。在第二个小组活动中,当学生进行完比较之后,发现虽然两个角的边不一样长,但两个角的大小一样时,应该加入下面这一步骤:教师拿出剪刀把那个边长的角的边剪的比边短的那个角的边还要短,让学生再次进行比较,进而验证刚才的结论是真确的。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所以我们组经过讨论,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角的认识(第三讲) 南阳路第三小学 高瑞霞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

12、”“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对角有直观的认识.掌握画角,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纸1张、活动角一个、不同大小的角5个、剪刀一把(五个角分别是:30度、45度、90度、130度,另外还有一个45度的角,但比另一个45度的角的边短一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今天,我们学习认识角这节课。(教师板书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片,你能从这两幅图片中找到角吗?(课件展示)(看来小小的两幅图形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角!)二、

13、学习探究,加深理解1、感知角看老师也从中找到了两个角(课件闪动图片中找到的两个角,然后把图形去掉剩两个角)2. 创造角请拿出我们准备的圆折一个角吧,然后摸一摸,谈一下你摸角后的感受。3. 介绍顶点和边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叫角的边。(课件显示)现在拿起刚才我们折的角指一指所折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换位感知,移动角的位置,让学生感知无论怎么移动,它依然是角4、画角课件显示画角的方法(先用铅笔点一个顶点,然后沿顶点画两条直直的边。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可以再演示一边让学生书空。5. 角的标记为了区别每个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首先,我们先用一个“ (”标出角,那么这个角我们就

14、可以叫他角1,记做:1,读作:角1。第二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2,记做:2,读作:角2。后面的依次类推。6.找生活中的角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2. 标出图中的角3、小组合作:排排队A、请小组长拿出红色角(30度)、黄色角(90度)、紫色角(130度),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排的?说说理由? 通过这几个小组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角的张口大,角就大。验证: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拿出准备的活动角,改变张口的大小,看角的大小是不是改变了。B、请小组长拿出绿色角(45度短边)和土黄色角(45

15、度长边)你们是怎样比的?说说你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结论,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验证:拿出剪刀把土黄色的角的边剪的比绿色的角的边再短些然后进行比较。看与刚才的结论是否一致。比较角大小的方法: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的开口大,那个角就大。 四、课堂小结及欣赏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他和其他图形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生活中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一定能发现美创造美的(第三讲后的反思)角的认识“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这是我上过第三次课后的最深感触。本节课课堂学习氛围民主

16、,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在合作、交流、争执的过程中,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逐步走向清晰。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本节课把生活中的角作为切入口,让学生体会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角,你能举例吗?”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你能说说下面物体上有角吗?” 由旧知过渡到新知,采用激趣法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巧用媒体的动画、等特点,从实物过渡到图形,为后面的画角打下基础。引入时计算机对实物图中角的显示效果在这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17、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纸片小的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同时再次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用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通过前面对角的感知,逐渐过渡到“画角”,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利用计算机对“顶点”、“边”的闪烁,直观、形象,学生对画角加深了认识。我适时给予讲解指导,如画边时要强调边要画直、均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3、充分开展操作活动,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中排排队,我没有作太多的陈述和讲解,只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小组的多次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产生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得到优化,对数学的理解不断地加深,认知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