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9.31KB ,
资源ID:1296739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67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8成语故事》导学案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8成语故事》导学案资料.docx

1、8成语故事导学案资料江庄中心小学五(1)班语文备课 主备人: 闫贺 课题9、推敲总 25 课时第 1 课时学 习目 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的意思。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3、了解三个成语故事大意。4、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重 点难 点了解三个成语故事大意,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流 程学 习 内 容补充与调整自 主先 学与合 作探 究五分钟口语训练:讲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师生评议。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成语故事)

2、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二、自主先学1、出示学习任务。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3)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三、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完善学习收获;请教学习困惑,合作解疑;分配学习任务,为交流展示做准备。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弄清“张口结舌”的读音和正确。交

3、 流展 示四、集体交流 (一)生字、生词 矛盾 楚国 买卖 锐利 墙壁 威逼 音韵 坚固 戳穿 张口结舌 腮帮 俸禄 演奏 单独 张僧繇 张牙舞爪 惋惜 推辞 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佩服 点睛之笔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1、 指名朗读生字、词语,做到正确。2、 理解词语的意思。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3、用自己的方式记忆本课生字字形。 预设:采取借助形近字来学习新字。矛予 买卖壁避、臂、璧、劈、僻逼富(二)课文 1、指

4、名朗读课文,余生予以正因,直至读正确为止。 2、说说三个成语故事的大意。 三个寓言故事,各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三)理解“自相矛盾” 1、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是怎样夸口的?找出人物的语言,体会其语言的含义。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盾最坚固)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矛最锐利)抓住“坚固”、“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锐利”、“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来体会3、 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理解“张口结舌”,探究那个人“张口结舌”的原因。师生小结:那个人张口结舌的原因是:那个人说话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说话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小组长检查本

5、组学生掌握情况。借助形近字来学习新字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方法。借助课文内容,来理解成语的含义。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例子,谈谈你的收获。拓 展延 伸5、拓展延伸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检 测与反 馈六、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填空 (1)“矛盾”的原意是 ,

6、文中的楚国人吹嘘自己的矛和盾,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这里的“矛盾”是指 。生活中也有自相矛盾的例子,例如: (2)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坚固”的近义词是 用句子中的话来解释“坚固”。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然后答题。板 书设 计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矛 锐利得很 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 盾 坚固得很江庄中心小学五(1)班语文备课 主备人: 闫贺 课题9、推敲总 26 课时第 1 课时学 习目 标1、朗读滥竽充数,理解“滥竽充数”意思。2、学习画龙点睛,理解“画龙点睛”含义。3、了解语言的特点。重 点难 点借助课文语言文字,理解“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含义。流 程学 习

7、 内 容补充与调整自 主先 学与合 作探 究五分钟口语训练:讲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师生评价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指名交流2、教师小结:下面我们来学习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滥竽充数,理解“滥竽充数”意思。2、学习画龙点睛,理解“画龙点睛”含义。3、了解语言的特点。三、自主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边阅读文章,边做记号。四、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完善学习收获;请教学习困惑,合作探究;分配学习任务,为交流展示做准备。交 流展 示五、集体展示(一)精读滥竿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

8、”、“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

9、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二)精读画龙点睛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

10、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三)探究寓言的特点 1、说说这三个寓言故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集体探究:寓言的特点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例子吗?小组交流。张僧繇的“点睛之笔“指什么?你感觉他的点睛之笔怎样?拓 展延 伸6、拓展延伸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

11、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朗

12、读寓言故事,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检 测与反 馈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滥竽充数”的“滥”表示 ,后来用这个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请你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2、“画龙点睛”主要讲了 的故事,现在我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引导学生体会滥竽充数的两种不同含义,并能够运用。板 书设 计8、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总 结反 思 学习寓言故事时,我采用借助故事体会故事含义,并借助生活实例去巩固对寓意的理解,效果较好。比如:在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