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32KB ,
资源ID:1297475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747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施课程研究性学习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施课程研究性学习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docx

1、实施课程研究性学习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课程研究性学习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1王 敦(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广西百色,533000)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兴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科研工作过程相似,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达成这一目标,能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素质。研究性学习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培养;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

2、高,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创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些素质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都得到程度不同的体现,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该从围绕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改进课堂教学,体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根据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同非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从中学升入大学,从少数民族地区到非少数民族地区,从本民族文化环

3、境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这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脱离了土生土长的社会环境,转移了生活空间,更重要的还在于变化了文化环境氛围,改变了语言交际形式。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在他们身上必然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这些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生活习俗、汉语掌握的程度等表面差异上,还表现在其生长的特殊文化背景下自然地接受着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并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识中都带有本民族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烙印,每个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都有各自民族的特征,而体现出来的鲁莽、草率、自信不足、自怨自艾、自私任性、胆怯软弱、封闭、懒散、随意而安、不太讲究卫生等行

4、为习惯具有相当大的共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来自祖国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欠发达,在他们身上传统应试教育的痕迹很突出,在中学阶段,“知识就是力量”,把一切知识教给 “一切人”,这是他们和他们的老师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教育理想与实践指南。显然,这种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导致了基础教育包括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应试升学”、“智力至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观念认为科学教育应该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学生掌握多少事实和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脱离了中学“保姆”

5、式的学习监护后,面对大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现代教育理念,他们在惊喜中一下子便陷入深深的困惑。他们急需获取一种能适应自由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对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更显急迫。从这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正是强调了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

6、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它是一个“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合作型学习方式。它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

7、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研究性学习既强调培养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强调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实施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它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

8、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惰性是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常感到苦恼而难以改正的心理现象,它表现为懒散、拖拉、退缩、逃避等行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能考入大学,在当地、本村屯都成为父老乡亲交口称赞的对象,邻里街坊的骄傲。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和中学老师的督促,不少学生认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消极应付,得过且过,能拖就拖。有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常为自己的自制力差而深感烦恼。他们感到自己容易受到内在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干扰,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到,订下的计划往往难以实现。或者是遇到挫折就败下阵来,垂头丧气;或者是

9、条件稍有变化,就见异思迁,无法专心致志。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遇到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得胆怯软弱,缺乏勇气和信心,害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在挫折、困难面前常常知难而退,甚至不战自败。这时,如果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他们从自己学习的成功中体验到创造性劳动的喜悦,进一步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研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也是信息时代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凸现的时代,一

10、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是重要的,而他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则更重要。因此抓住信息,并在众多信息中抓住有用信息,即抓住了机遇。这种洞察力是与学生本身的素质,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程度,分析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分不开的。大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不可能也不必要都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来握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转化并加以掌握、创造的能力。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二)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素质和主动参与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方法“就是

11、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教材上或有关材料中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这就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

12、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呢?比如:在实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课题时,在确定课题,收集资料阶段,我们不指定学生研究什么课题,也不提供现存的文献,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去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从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学生获取的材料有下面几类:(1)供学生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等。(2)书刊,如中国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坛等。(3)专业书刊,如钟山、十月小说选刊等。(4)各类报刊,如文艺报、文学报等。(5)电教媒体,如电视、电影、广播电台、互联网等。学生收集的资料之丰富,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这说明学生对研究

13、性学习普遍持欢迎的态度,只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均能积极参与,经过独立思考,是可以提出不少新鲜的课题,是有“话”可说的。虽然各个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各不相同,各个学生收集的证据数量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但由于每个学生都亲自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主发展素质得以提高。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教学不同,它追求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小组合作恰好为研究性学习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

14、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平台。(三)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长于形象思维,所以在学习中对音乐、体育等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其他重逻辑分析的学科则表现出兴趣不足,而且学习起来感到

15、困难。加之,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要在内部语言上实现汉语向母语的转化来理解教学内容,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表现出思维的节奏慢,敏捷性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惧怕回答问题、答题用词不当、搞不清题意等。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是重要的构成环节,学习者将“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解决问题。它重在学习的过程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要求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究中,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并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型问题的解释,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进而交流和验证他们

16、提出的解释。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只要是围绕科学型问题的,使学生投入到思考中去的,适应特定的学习目标要求的。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专题以后,不管是学生收集的证据,还是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都必须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进行去

17、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根据证据进行假设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顺利实现。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重过程”的这一特性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素质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从小就一直成长于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等,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符的道德感、美

18、感、理性的追求等定势心态早已形成。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对其相当敏感,非本民族同学之间一般也缺乏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同学间的言谈举止显得格外小心谨慎,唯恐犯了禁忌或因与对方的信仰行为准则不相符而引起不愉快,甚或产生矛盾冲突,这无疑会使得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产生障碍,行为上则表现为胆怯软弱,不敢与人讲话,不敢出头露面,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不敢问路。从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表现为在教师统一调控下组内互动,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同学交流和沟通大多限于认知范围之内。而研究性学习,既要与组内同学交往,还要与同伴一起同其他人员交往,交流也不

19、限于认知领域,还有情感、态度、技能的沟通。教师不再是交际的发动者、调控者,而是学生的伙伴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提供咨询和建议。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需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的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

20、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五)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

21、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目标一旦确定,每个成员必须遵从。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不仅要严格执行小组集体的共同约定,而且要能理解这种共同约定(共同目标),形成共识,化为内在需求和自觉的行动,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是从“从动”到“主动”的合作过程。“服从,认同和内化”这种心理机制得到了训练。 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因为这份工作成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另一方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种“积极主动地协助他

22、人”不同于其他学习情境中“帮助”、“援助”,而是组内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仅强调了个人的收获与体验,更是注重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所以,在合作的情境中,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大担忧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

23、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合作小组就得经常开展组内交流和组际竞争。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甚至合作难以维系。合作小组内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或相互交换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工作)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4、,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竞争能避免个人竞争因失败而产生的自我贬低、自我拒绝的情感,同时会进一步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促进群体积极向上,成为小组有效合作和全组争优达标的强大动力。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应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性差异互补。从我们实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课题的小组研究活动记录和自我评价表(要求每次活动

25、前后小组填写)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每一次活动计划都十分重视明确主题、活动的方式,特别是人员的分工。每一次活动都开展讨论,他们甚至还指出,如果分工不明确,资料查阅不翔实,就无法展开讨论,就会影响到本次活动的效果。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们体会最深的是小组的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六)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是知识、能力、方法等多种因素的集成和综合。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知识积累,而信息素质(Infornationliteracy)又是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重要标志。以今天知识产生和传播的

26、速度而言,即使是“终身教育”,一个人所掌握的信息也是极其有限的。掌握知识和信息多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信息。培养大学生熟练应用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至关重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观点,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受所处地域基础教育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用和驾驭信息技术能力的欠缺是非常明显的,有的是进入大学后,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而单靠有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很难提高民族大学生应用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实施课程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27、,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它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现代知识的检索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融于意识中运用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预见性和独立性。在实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课题中,我们发现,为了能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进行相应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利用,及时掌握某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大学生们有意识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和获取最新的信息,自觉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为完成课题研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学会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掌握了熟练的检索技巧,能根据指导老师推荐几种专业杂志及参考资料来完成课程设计,真正能有效的利用图书馆专业检索工具、电子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参考文献:1、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1期;2、美罗伯特.斯莱文著,王红泽译: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第1期;3、王国章、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教育改革1995年第1期;4、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6期;5、高连玉:研究性学习与素质教育,理论研究2000年第10期;6、陆 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0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