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0 ,大小:126.54KB ,
资源ID:1298182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818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docx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 观 潮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一、谈话引入1、播放钱塘江影相,学生观察,说特点。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畅说。4、小结:

2、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

3、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

4、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六、指导背诵。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七、积累语言。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3、做读书卡。4、分组领读。八、运用语言。1、同学

5、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3、学生交流九、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有声有色教学反思:2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

6、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重点练习朗读

7、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2、课外阅读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

8、生字生词,纠错。(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教学反思:3鸟 的 天 堂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9、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

10、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

11、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

12、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

13、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

14、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火 烧 云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

15、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

16、学习过程:马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狗 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狮子 一转眼(静态动态)(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3)投影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语 文 园 地 一学习目标:1

17、、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3、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

18、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 (1)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2)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19、。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20、。 (3)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5)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21、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1)语句是否通顺恰当。(2)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1)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2)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3)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教学反思: 5 古 诗 两 首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2、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橡皮泥。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

23、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

24、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

25、)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

26、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

27、,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学习“豚”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

28、忆。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用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