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2 ,大小:11.03MB ,
资源ID:1299065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990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毛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毛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x

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目录,第一节,第三节,第二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一节,返回目录,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视频,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主要的经济成分,主要的经济成分,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镇压反革命,1949-1952年,一、新民主主

3、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经济成分与阶级力量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主要矛盾,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毒”行为的工商业户,82%,99%,76%,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

4、团结和改造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民族资产阶级,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思考讨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农户的19.55%。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区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及其理论依据,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6、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7、,是主体;“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

8、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之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

9、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视频,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二节,返回目录,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视频,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10、义改造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实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骤,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骤,视频,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

11、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3年7月),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采取“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制度,首先,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其次,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再次,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公私合营以后,国家对私营企业的在职人员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根据“量才录用,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了全面的人事安排。,青年资本家庆祝公私合营,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5年上海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店挂

12、牌,1956年,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设想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苏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没收的办法,要把资本家赶走,最终失败了。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并取得了成功。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讨论,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二、社会主

13、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三节,返回目录,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4、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上,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思考题,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