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05.69KB ,
资源ID:13028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028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出师表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出师表Word文档格式.docx

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72),察纳雅言(73),深追先帝遗诏(74)。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75)远离,临表涕零(76),不知所言(77)。1-2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1),王业不偏安(2),故托臣 出师表 诸葛亮 矢量图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5)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6)王业不可偏安于蜀 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7)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8)之时也。谨

2、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9),然涉险被创(10),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11)取胜,坐(12)定天下:此臣之未解(13)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岁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14)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15),险于乌巢(16),危于祁连(17),逼于黎阳(18),几败北山(19),殆死潼关(20),然后伪定(21)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22)不下,四越巢湖(23)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

3、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24),中间期年(25)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26),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27)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28)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29),当此时,曹操拊手(30),谓天下已定(31)。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32

4、):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33)。臣鞠躬尽瘁(34),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35),非臣之明所能逆睹(36)也。2注释译文编辑(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3)中道:中途。(4)崩殂(c):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5)今:现在。(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

5、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14)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15)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16)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17)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18)以:以致(与以

6、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19)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20)陟(zh):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22)及:以及;为:做。(2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24)刑:罚。(25)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26)偏私:偏袒,有私心。(27)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28)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29)

7、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i):给予。(30)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31)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补。阙,通“缺”缺点,疏漏.(32)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益,好处。(33)性行(x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34)晓畅:精通。(35)试用:任用。(36)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37)营:军营、军队。(38)行(hng)阵:指部队。(39)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39)小人:晚辈,下人,这里指:宦官。(40)倾颓:倾覆衰败。(41

8、)痛恨:痛惜,遗憾(42)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43)隆:兴盛。(44)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45)布衣:平民;百姓。(46)躬:亲自;耕:耕种。(47)南阳: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48)苟:苟且;全:保全。(49)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50)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51)猥(w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52)顾:探望。(53)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54)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55)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56)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

9、,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57)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58)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59)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60)兵:武器;甲:装备。(61)奖率:奖赏率领。(62)庶:希望;竭:竭尽;驽(n)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63)攘(r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64)还:回;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所以:用来.的是(6

10、6)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67)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务。(68)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69)告:告慰,告祭。(70)兴德之言: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71)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72)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罪。(73)咨诹(zu)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zu),询问,咨询。(74)察纳: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75)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11、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76)当:在时候。(77)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78)不知所言: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3-4译文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然而侍卫大臣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皇

12、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他们的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评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端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

13、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又遇上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

14、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尽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

15、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5注释(1)汉:指蜀汉。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2)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3)孰与:谓两者相比,应取何者。(4)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5)并日:两天合作一天。(6)顾: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汉之境。(7)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8)进趋:快速前进。(9)渊

16、深:指学识广博,计谋高深莫测。(10)被创:受创伤。这句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屡败于楚军,公元前二三年,在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市)被项羽射伤胸部:在汉朝初建时,因镇压各地的叛乱而多次出征,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公元前二零零年在白登山还遭到匈奴的围困。(11)长策:长期相持的打算。(12)坐:安安稳稳。(13)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认为“解”应读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两说皆可通。(14)殊绝:极度超出的意思。(15)困于南阳:建安二年(197)曹操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时南阳郡的治所)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16)险于乌巢: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

17、,因乏粮难支,在荀攸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掉袁绍在乌巢所屯的粮草,才得险胜。(17)危于祁(q)连:这里的“祁连”,据胡三省说,可能是指邺(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附近的祁山,当时(204)曹操围邺,袁绍少子袁尚败守祁山(在邺南面),操再败之,并还围邺城,险被袁将审配的伏兵所射中。(18)逼(b)于黎阳: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绍死,袁谭、袁尚固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连战不克。(19)几败北山:事不详。可能指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率军出斜谷,至阳平北山(今陕西勉县西),与刘备争夺汉中,备据险相拒,曹军心涣,遂撤还长安。(20)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与马超、韩遂战

18、于潼关,在黄河边与马超军遭遇,曹操避入舟中,马超骑兵沿河追射之。殆,几乎。(21)伪定:此言曹氏统一北中国,僭称国号。诸葛亮以蜀汉为正统,因斥曹魏为“伪”。(22)昌霸:又称昌豨。建安四年(199),刘备袭取徐州,东海昌霸叛曹,郡县多归附刘备。(23)四越巢湖:曹魏以合肥为军事重镇,巢湖在其南面。而孙吴在巢湖以南长江边上的须濡口设防,双方屡次在此一带作战。(24)汉中:郡名,以汉水上流(古称沔水)流经而得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东)。(25)期(j)年:一周年。(26)突将、无前:蜀军中的冲锋将士。賨(cng)叟、青羌:蜀军中的少数民族部队。散骑、武骑:都是骑兵的名号。(27)图:对付。

19、(28)夫:发语词。同“评”,评断。(29)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当阳长阪被击溃事。当阳属古楚地,故云。(30)拊手:拍手。(31)以定:已定,以,同“已”。(32)授首:交出脑袋。(33)逆见:预见,预测。(34)鞠躬尽力:指为国事用尽全力。一作“鞠躬尽瘁”。(35)利钝:喻顺利或困难。(36)睹(d):亦即“逆见”,预料。6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

20、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金沙江,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南蛮)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及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

21、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众人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当年不战,第二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能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

22、,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

23、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3写作背景编辑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24、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诸葛亮 出师表(10张)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

25、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4作品鉴赏编辑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

26、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干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