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83KB ,
资源ID:130581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058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生五大问题读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生五大问题读书笔记.docx

1、人生五大问题读书笔记人生五大问题读书笔记【篇一: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 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一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五大问题。此书不仅精选了莫洛亚先生最精彩的话语,还精选了弗洛姆、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多位犹太大师的精彩格言,以最睿智、最幽默、最深邃的话语解读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五大问题。最近我浅读此书,就使我颇有感悟并与当今社会出现的现象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写下感想。 “婚姻是系着于一种本能的制度。人类的游牧生活,在固定的夫妇生活之前,已具有神妙的直觉,迫使人类在为了愿欲之故

2、而容易发誓的时候发了誓,而且受此誓言的拘束。我们亦知道在文明之初,所谓婚姻并非我们今日的婚姻,那时有母权中心社会,多妻制及一妻多夫制社会等。但时间的推移,永远使这些原始的形式,倾向于担保其持久性的契约,倾向于保护女子之受别的男人欺凌;保幼、养老,终于形成这参差的社会组织,而这组织的第一个细胞即是夫妇。”作者首先论述了婚姻应该是怎样的,通过举例说明了人们抵制婚姻与向往婚姻的原因,试图寻找出一种理想化的男女双方相处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男人不会认为婚姻束缚了他们的自由,女人不会在双方相处中没有安全感而做出过激行为。在人类几千年文化的变更中,一夫一妻制似乎是最适合的模式。“共同生活的困难常使配偶感到

3、极度的惊异。主要原因是两性之间在思想上在生活方式上天然是冲突的。在我们这时代,大家太容易漠视这些根本的异点。女子差不多和男子作同样的研究;她们执行男人的职业,往往成绩很好;在许多国家中,她们也有选举权,这是很公道的。这种男女间的平等,虽然发生极好的效果,可是男人们不应当因之忘记女人对于女性所下的定义,说她是感情的动物,男子则是行动的动物。”由于男女之间与生俱来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因担任不同角色而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在当今社会,夫妻双方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和谐,导致出轨,找“小三”的现象普遍化。也许是新鲜感使然,也许只是一时的好奇

4、,人们选择背叛婚姻去寻找一种让自己觉得快乐的生活方式。“婚姻本身(除了少数幸或不幸的例外)是无所谓好坏的。成败全在于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答复你的问句,因为你在何种精神状态中预备结婚,只有你自己知道。婚姻不是一件定局的事,而是待你去做的事。如果你对于结婚抱着象买什么奖券的念头:谁知道? 我也许会赢得头彩,独得幸运?那是白费的。实在倒应该取着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时那样的思想才对。丈夫与妻子都当对自己说:这是一部并非要写作而是要生活其中的小说。我知道我将接受两种性格的异点,但我要成功,我也定会成功。 假如在结婚之初没有这种意志,便不成为真正的婚姻。”显然,很多人结婚只看到了能得到的幸福而忽视了或者未能正

5、确认识到自己将会失去多少的幸福,于是结婚之后心理上的落差便会为之后的出轨行为提供土壤。因此,结婚之前充分认识自己将要面临的人生,做深入理智的思考之后再做出是否结婚的决定,才能对自己以及对方负责人,才能谱写一部较为美满的属于生活的小说。 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二 人生五大问题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 智慧和丰美的文采。读完这本书,也让我产生了不少思索。 (一)爱情与幸福 “自古以来,无论在文学

6、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可是,就在这个人们最期望得到幸福的领域里,却很少有人敢于宣称自己是幸福的。为什么?因为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热恋的机遇,况且热恋也未必导致美满的婚姻。当爱情成为婚姻时,感情趋于平淡。(心得体会 )周国平先生在幸福的悖论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二) 婚姻与幸福 我是相信爱情的,也许爱情是基于幻想与冲动的,但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保持爱情的陶醉和热烈,辅以友谊的宽容和尊重,从而除去爱情难免会有的嫉妒和挑剔,正是加固婚姻的

7、爱情基础的方法。但有时候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不论如何,幸福婚姻是围城中的男女一生的课题。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因而更难达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此话也可解为:千百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但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单独造成幸福的婚姻。 (三)友谊与幸福 有人说男人与女人之间有没有友谊,蓝颜知己和红颜知己是否存在?性是否也会在同时存在?“异性之间的友谊即使不能排除性的吸引,它仍然可以是一种真正的友谊。”如果把这一论点作为结论来看待两性之间的友谊,我想这种友谊不要也罢。因为人除了性、爱

8、和情感外还有道德观。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我敬重这样能对情感和性自律的人 。 我们追求幸福,陷入选择爱与孤独的两难境地。其实在爱之中有许多烦恼,在孤独中也有许多悲凉,诚然爱使人陶醉,孤独也未必不使人陶醉。当最热烈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篇二:人生五大问 读书笔记 谭久刚】 人生五大问题读书笔记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 姓名:谭久刚 学号:20090520142 人生五大问题由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所著。他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

9、、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作为西方作家,作者对人生病态所开药方未必都能使我们折服,但是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面对人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显然是值得提供给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咀嚼的。 反对结婚的人说:一对夫妇总以这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的水准而生活的。 婚姻产生人生,爱情只产生快乐。 过分深刻的互相分析,会引致无穷尽的争论。 经验差不多是不能传授的。任何人都得去经历人生的一切阶段;思想与年龄必得同时演化。有些德行和智慧是与肉体的衰老关联

10、着的,没有一种说辞能够把它教给青年。 经验的唯一的价值,因为它是痛苦的结果,为了痛苦,经验在肉体上留下了痕迹,由此,把思想也转变了。 男女友谊这错杂的问题至少可有两种解决。第一种是友谊与爱情的混合,即男女间的关系是灵肉双方的。第二种是各有均衡的性生活的男女友谊。 一个智慧之士,若欲达到宁静的境界,首先应将使他思想变形的激情与回忆,回复成客观的,可以与人交换向人倾吐的思想。 哭泣之中,总有多少夸耀的成 。 婚姻中经历磨合变得和谐的双方,或许最低水准是各自的庸碌,但也将各自的不庸碌组合到一起,使两种不庸碌组合成一个更加丰富的不庸碌? 也有些人,或许经验和经历与年龄不成比例,那只能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

11、某些德行和智慧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优越是个门槛,使得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还想到阶层,以及门当户对。友谊与爱情的混合如果适用于幸福的婚姻关系,一旦爱情没有了,只剩下友谊,婚姻也就难以维系了吧?这样的话,友谊还能继续吗?就像常说的分手后能不能做朋友。也许可以,但有暧昧。除非双方重新拥有各自的幸福,才会形成超越以往“友谊加爱情”模式的、全新的、甚至更加升华的友谊.。学会将思想变成可以准确表达的东西,确实是个好主意。 哭泣,不论何种原因和形式的哭泣,或许都应了那句话:可怜人必有可气之处?该书对于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五个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五个主题阐述作者

12、独特 的观点,其中我认为他对于婚姻与家庭的看法对于读者的影响最深刻。 该书在谈论婚姻与家庭的主题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结婚为妙,有写到这么一段话,“爱情只产生快乐,婚姻则产生人生。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个人都应尊重对方的趣味和爱好,以为两个人可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是最荒唐的念头。婚姻绝非如罗曼蒂克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建筑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条件不独要有肉体上的吸引力,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爱情、友谊、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和,惟有这样,方为真正的婚姻”。一个人诞生于这纷繁复杂的世上,第一个迎接他的就是他的家庭,他的成长需

13、要一个家庭的支撑,而家庭的组成全依靠于有制度保障的婚姻,于是乎婚姻是人生开始的前提,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很难维系一段拥有完善人格,美好人品与高贵人生价值观的人生的产生。婚姻是爱情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标志,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通过阅读这本书,稍稍明白了事实可能并不是那么可怕。“爱情只产生快乐”,并不是指爱情中的人们只拥有快乐,当然,无论在什么情感的联系中,酸甜苦辣每一种味道都是会品尝到的,爱情也如此,有了酸,苦,辣的味道,甜才更凸显珍贵。所以,这里的“只产生快乐”是对爱情与婚姻的比较而言的,爱情可以制造无限的快乐,但没有婚姻做依靠的爱情却不是一个新生命的可靠保障。所以,要孕育一个新生命,为他们

14、开启一端人生新旅程,必须拥有爱情滋润着的婚姻,而维系这种婚姻关系,除了双方的外在条件,更应依靠意志,耐心,互相的接受及容忍。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爱情与婚姻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都会经历爱情,有了爱情就可能有婚姻,我们会成家立业的。所以看了这本书对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让我学会了很多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知识让我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人生五大问题关于婚姻与爱情的阐述,给予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很大的帮助与警戒,让他们知道没有责任没有负担的爱情并不是最终的追求:给予已经进入婚姻的人们一个对自我婚姻检测的机会,让他们对婚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在婚姻【篇三:人生五大问题】 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

15、题。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 现实问题,只要努力多半不难解决。但继续对人生做深层思考,触及心灵深处,必然会碰到生命存在的共同问题何为幸福?我说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为什么?等等。这些也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如果找不到答案,心灵是无法真正安宁的。千百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探讨和追寻,但答案往往来自思维,来自猜测和推断,来自有限的个人经验,而不是对生命真相的体证。今天,我想从佛法的角度,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一、何为幸福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也就是基本温饱。这是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相对比较单纯。

16、除此而外,我们还想进一步获得幸福,这是所有人关注并孜孜以求的。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是由物质还是精神所决定?如果幸福仅仅取决于物质,那就应该可以量化,可以总结出一个幸福的达标指数,比如有多少钱,或有什么条件,等等。可事实又是如何?多数人在生活清贫时,往往会将希望寄托于物质改善,这也是人们热衷于赚钱的动力所在。但在当初设定的目标一一实现时,除了给我们带来一些暂时满足,预想中的幸福似乎并没有如期而至。可见,幸福未必是改善物质就能解决的。 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幸福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种不稳定的感觉,固然和物质条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心态,在于我们对自身需求的定位,这才是

17、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缺乏良好心态,或对物质的需求永无止境,那么,幸福将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所以说,幸福不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探讨人生幸福,首先需要对苦、乐的关系具有正确认识。从佛教观点来看,人生是苦。许多人对这一定义不理解,并以此推断,佛教必是消极悲观的。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并非一味的苦,而是苦乐参半、悲喜交集。那么,佛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归纳呢? 其实,佛教也将人的感觉分为五种,分别为苦、乐、忧、喜、舍。其中,苦和乐偏于物质层面,忧和喜偏于精神层面。虽然理智也告诉我们:苦乐忧喜都是无法避免的人生常态。但在内心,谁又不是趋乐而避苦呢?事实上,这也是一切众生的本能。人类的五千年文明,同样

18、是在帮助我们摆脱痛苦,获得快乐。但结果又是如何?我们有了古人难以想象的丰裕生活,但痛苦就此解决了吗?烦恼就此消失了吗? 可见,佛教所说的人生是苦,并不是就现象而言,而是透过现象所作的本质判断苦是人生本质,而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现实中,没有哪种快乐是具有本质性的。所谓本质,也就是说,这种快乐无论什么时候享受,也无论享受多长时间,它都是快乐的。我们能找到这样一种绝对、不变的快乐吗? 事实上,任何一种快乐都有某种痛苦与之对应。当我们被饥渴之苦折磨时,吃饭会成为快乐;当我们被思念之苦缠绕时,亲人相见会成为快乐;当我们夜不成寐时,安然入睡会成为快乐。如果去掉饥渴、失眠这些前提,吃饭和睡觉会成为快乐

19、吗?当我们不想吃却不得不吃,不想睡却不得不睡的时候,同样的事立刻就转为痛苦了。只有当我们需要吃饭、睡觉并为之所苦时,才会因为这种痛苦得到缓解而产生快乐。从这个层面来说,痛苦有多少,由缓解痛苦所带来的快乐就有多少。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可谓强烈之极,这在古代诗文中也有大量描写。但现在我们想念一个人时,可以立即拨通电话。如果觉得只闻其声不够,还可通过视频相见。再或者,买张机票就能很快见面,哪怕远隔重洋,也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正是因为易于缓解,这种由相思带来的痛苦就很肤浅,很有限。

20、相应的,所产生的快乐也很肤浅,很有限。 因为不了解生命真相,我们才会产生诸多烦恼。但人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以为改变世界才是解决痛苦的有效途径。这一定位的偏差,使得我们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又在不断制造烦恼。甚至可以说,制造问题的速度远比改善世界的进程更快。所以,今天的人虽然享有高度文明,却比古人活得更累,压力更大。原因无他,就在于欲望太多,烦恼太多,这也是人生之苦的根本。惟有消除内心的恶性需求及烦恼,才能从源头解决痛苦,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 其他宗教往往将幸福寄托于天堂,寄托于外在拯救。其实,改变环境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被动举措。倘若生命品质不曾改变,由此带来的安乐只是暂时的。因为生命的迷惑还在,

21、就会源源不断地制造烦恼,制造轮回。佛教认为,惟有体证生命真相,才能从根本上转迷为悟,超越痛苦。此外,佛教还特别强调自力,即自身努力,这也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他宗教主要强调他力,只要具有信仰,就能因此得到救赎。而在佛教修行中,虽然也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但主力却是自己。当然,仅仅依靠自己还不行,还需要有智慧,有方法,所谓“以己为舟,以法为舟”。否则,往往会走上自以为是的歧路。这里所说的法,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修行之道,简单地说,就是三学八正道。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为皈依对象。其中,佛是我们改善生命的榜样,法是认识生命真相的方法,僧是指导我们使用方法的导师。由依止佛法僧三宝,

22、而能究竟地解脱自在、离苦得乐。 二、我是谁 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困惑,也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终极问题。因为我们最在乎、最关注的就是这个“我”。我们的整个生活,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建立。但我们是否想过: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个身体吗?仅仅是眼前这个会说会动、会哭会笑的五蕴身吗? 人们之所以害怕死亡,原因就是将这个身体当做是我,以为身体败坏就意味着“我”的毁灭。其实,色身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的片断,一种不断改变的形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从哲学定义来说,“我”代表着生命的本质,是永恒且不可分割的。但身体只

23、是由众多元素构成,刹那刹那处于新陈代谢中,处于发展变化中。而在今天这个医学发达的时代,身体的很多零件还可以更换组装,甚至使用人工替代品,其中哪有什么独存、不变的“我”呢?如果了解其中原理,我们对身体就不会那么在乎,对死亡就不会那么恐惧了。身体而外,“我”的存在还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心态。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同时又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多时候,还会被这些喜怒哀乐左右着,无法自主。我们为什么会被其主宰?原因就是把这些情绪误以为是“我”“我喜欢,我讨厌”,于是就会在乎,就会执著,进而不断将心灵能量投射其中,不断强化这些情绪。最终将主权拱手相让,使某些情绪长时间地影响我们。生

24、活中,有人一生追寻爱情,也有人一生被仇恨驱使。其实,很多情绪只是内心的恶性肿瘤,只是生命的不良发展。虽然生长在我们心中,却并不属于“我”的一部分。倘能以智慧进行观照,认清这些情绪不过是内心漂浮的影像,就不会一头栽入其中,成为被操纵的傀儡。 这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审视,认清“我执”给生命带来的危害。事实上,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贴上自我的标签,对我们就会具有杀伤力,就会让人爱,让人恨,让人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一旦将自我的标签去除,它的变化就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了。在这个世间,每天要发生很多惊天动地的事,但真正使我们为之心动的未必有万千分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随之感慨一下,就

25、迅速抛在脑后。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将自己和那些事切实联系起来,没有对此产生“我执”。 “我执”还是世间一切是非纷争的根源,是我们和他人相互抵触、难以和谐的原因所在。生活中,一个人自我意识过强,处处以“我”为中心的人,必定不会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反之,那些淡化自我、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不仅深受大众欢迎,自己也能安乐自在。因为他们不必害怕“我”的利益受损,担心“我”的自尊受挫。远离这个处处作祟的“我”,也就远离了那些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 从佛教角度来说,“自我”正是有情最大的误解,是我们因为不了解生命真相而产生的错误设定。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不具有永恒不变的内涵,都不能代表所谓的“我”。所以

26、,佛教提出“无我”的思想。这也是佛陀对众生最大的贡献。或许不少人会觉得费解,甚至对此感到恐惧:如果“无我”,那现在这个会说会动的又是什么?又会消失何方?其实,“无我”所否定的,只是加诸于“我”的错觉,而非现象本身。禅宗有个话头是:“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不绝如缕的思绪中,在一念接一念的意识活动中。当这些念头尚未生起之前,生命是一种什么状态?再往前追朔:来到这个世界前,“我”又是以什么状态存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也是禅宗另一个重要的话头。禅宗的修行,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追寻,将遮蔽内心的妄执层层扫荡,将现有的错误设定逐步瓦解。 认识自己这是佛法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

27、西方哲学的最高名言。惟有透彻生命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否则,只能是这个色身或情绪的奴隶,为他的衣食奔忙不休,为他的喜怒耗尽生命。更悲哀的是,很多人不仅劳而无功,还会由此造作恶业,使未来继续沉沦,继续受苦。 三、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茫茫宇宙中,地球时刻都在不停运动,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那么,居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向何方?如果找不到答案,我们能活得踏实吗?当然,不少人未必会想这个问题,或者事情太多而没时间去想,再或者,用种种方法来转移这个无法解决的疑问。但不论我们想不想,这是每个人最终需要面对的现实。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在浩淼太空中,我们

28、的生命又是如此渺小。如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待生命现象,我觉得,实在看不出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论有过多少辉煌,也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是趋于毁灭,都是化为尘土。但我们不必因此悲观,佛法告诉我们:在有限的层面之外,生命还有其无限的层面。生命既是渺小,也是无限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强健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恒久的。倘能透彻心的本质,就会了解,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认识这一层面,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探讨有情的生死,必然涉及生命的轮回。在一般人看来,生命就是从呱呱落地开始。而从轮回的眼光来看,今生只是生命长卷中的一个章节,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的开始。在它之前,有着无穷的过去;在它之后,又有着无尽的未来。当然,现代人往往不易接受这一观点,但只要对生命现象全面观察,我们会发现,某些以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若从轮回角度来看,就会豁然开朗。 比如,我们是否相信人和人之间存在缘分?在这个世间,我们会和很多人相识相遇。有些人,我们会一见如故;有些人,天天见面也会视同陌路;还有些人,我们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