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96KB ,
资源ID:1306775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067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历史思想史精选精练11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历史思想史精选精练11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1、届高考历史思想史精选精练11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

2、冲击3、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4、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倡导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

3、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6、“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7、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

4、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 )A.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已经具备C.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已经明确D.马克思主义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8、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9、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

5、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10、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B.C.D.11、当代西

6、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1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

7、,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

8、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

9、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

10、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

11、。 材料一1417世纪,中国出现了一股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1.材料一“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

12、想动向”分别指什么?指出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和实质?2.根据材料二,概括编著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从材料“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不是为了批评时事政治,而是想通过思想文化运动来拯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杜亚泉认为中国文明可以救济西洋文明,陈独秀提倡革新除旧,接受西方文明;但都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或全盘西化、或救济西方文明,而且都深切感受到

13、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了它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正是基于对这一不足的认识,陈独秀等人发起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弥补之。这一评价是对辛亥革命不足的正确认识,B项与题干相反,不正确;C项仅从积极的方面评价,不符合材料的含意;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中肯的,基本符合历史事实,D项不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具有片面性,甚至将一些优秀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题干就是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的这一弊端作出的评述。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规律的总结能

14、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干所列三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相同点。A项中君主立宪只是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B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C项中建立民主共和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故A、B、C三项错误。从1840年直到19世纪末,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与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一直在进行。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陈独秀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表明陈独秀认为需要唤醒民众觉悟,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陈独秀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的信息,故C项错误;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与材

15、料无关,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对于打击封建迷信、普及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适用于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陈独秀把中西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绝对是两样”“断断不能相容”,这就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A项错误,符合题意。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解题时一是要注意时间“1920年9月”;二是要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A项与材料

16、无关;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因此,中国工人阶级不可能在1922年以前就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正确答案是B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抓住“1899年”这一时间,二是对“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材料的解读和辨析。材料并未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工人阶级已找到了自己的领袖,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20世纪初。由此判断,错误。故B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

17、党诞生于1921年,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导师点睛】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尚未真正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三者的共同点,B是前期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特征,C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表现,D是后期新文化运动主要特征,所以答案选B。点评: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特点:抨击

18、君主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托古改制(答主张学习古人治国经验也可);未提出未来社会建设方案,没能跳出传统儒家的藩篱;看待历史有偏激和绝对化倾向.2.核心内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通过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理解:在三次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连续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3.表现: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提供舆论准备。原因:政治条件:前者处在封建社会末期,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领导力量:明清之际新的经济处

19、于萌芽状态,新阶级尚未形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未能独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极其脆弱;中共的正确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思想本身:明清之际是借用儒家的民本思想,近代是西学东渐;后者始终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解析:(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主要从“批判君主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启蒙色彩、但是并没有彻底传统思想的束缚、影响也及其有限的”的角度概括即可,既要强调它的进步之处,也要强调它的明显的不足之处即可。(2)首先一定要明确三次“突破”分别是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所以核心思想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概括为“中体西用”洋务思想、康梁的君主立宪

20、思想、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思想,本题并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对教材主干知识的一个考查。“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指的是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并没有解放中华民族,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相继失败的。(3)首先必须明确材料三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其实就是回答各自的意义即可,前者主要是突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后者主要是突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新的阶段。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

21、原因一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政治方面,前者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和国家是不独立的,后者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民族和国家是独立的。再例如,领导阶级方面,前者的领导阶级力量是小的,并且还存在着阶级局限性,而后者是有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以中国思想发展进程为主线,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潮流。同时应兼顾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东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核心:人文主义。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敢于砸碎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枷锁的勇气可嘉。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