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8.27KB ,
资源ID:130697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0697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x

1、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目的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并加以鉴赏。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景激趣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到连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

2、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以“轻薄桃花”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刘禹锡因诗获罪,再次被贬到更荒远的播州去当刺史。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本诗再次引起执政者的不悦,刘又遭贬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两人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

3、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中自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置:放置。弃置:贬谪(zh)。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

4、,反而。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侧畔:旁边。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二、整体理解首联:长期遭贬,凄凉沦落。颔联:怀念故友,世事全非。颈联:自己沉沦、新贵得势。尾联:好友赠诗,振奋精神。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2老师评点强化白话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作者借“烂柯人”这个典故,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抒发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

5、的心情。补充资料: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作者用“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干帆”“万木”比喻在他谪居他乡之后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贵们,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腐朽的事物一定要被新生事物代替的真理,我们应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为真理而战斗的精神。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明确:有对自身遭遇的辛酸、愤慨,有对当朝权贵的

6、嘲讽、愤激,有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与态度。首联中用“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作者自己的辛酸;颔联借叙事抒情,表达物是人非事事休,无限悲痛怅惘之情。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的愤激之情。尾联借叙话抒情,表现了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4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5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作者的情感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人以莫大的启迪、鼓舞。品诗,品评名句、感受哲理美。学习赤壁情景激趣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文学家

7、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侧。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

8、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注释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东风:指火烧赤壁事。第二步,背诵诗歌,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2老师点评强化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

9、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2“

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有怎样的新意?明确: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3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4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这首诗以地名为题,实为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来知数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布置作业背诵过零丁洋第2课时教

11、学目标背诵并鉴赏过零丁洋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作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画精神。“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作(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

12、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

13、积累词语: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o)落:荒凉冷落。絮:柳絮。萍:浮萍。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文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2老师点评强化译文一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译

14、文二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第三步,背诵课文,个性解读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

15、元已度过四年。小结: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山河破碎风飘絮”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

16、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小结: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明确:“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迫记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

17、被俘,飘淳在零了洋中,深感孤苦零丁。小结: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

18、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前三联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激昂慷慨,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

19、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5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6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苏者聪指出本诗:(首联)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吕师孟、贾余庆、刘启等一伙的谴责。“寥落”,一作“落落”,其意相反,则是指作者自己频繁的战斗生涯,但所揭示的内涵远不及“寥落”广阔。(颔联)“身世浮沉”并非是指个人仕途的穷通,而是概括着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颈联)特别富有情昧,“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可谓诗史上的妙笔。(尾联)以磅

20、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宋诗鉴赏辞典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预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要求能背诵,基本理解大意,列出不懂之处。第3课时教学目标背诵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并加以鉴赏。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激趣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词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特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备受后人推崇,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

21、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已达6年之久,无缘相会,时值中秋怀之。写此词时,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苏辙分别。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词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朱阁()绮(q )户婵(chn)娟宫阙(qu)琼(qing)楼不应(yng)有恨不胜(sh

22、ng)寒二、整体理解上阕:望月(写景)情景下阕:怀人(抒情)交融苦闷矛盾豁达祝愿第二步,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理解:1从这首的词的从小序里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作词时间、当时情形及缘由。2词以把酒问月开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话,你读出了什么?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苦闷。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上宫阙的什么情感?明确:向往之情。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句话可以看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明确:矛盾心理。5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寒冷,指的是什么的?明确: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

23、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6上片的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无眠”?明确:承上启下。想念弟弟,不得志。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什么语气的?明确:责备,埋怨。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豁达。10你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体味到了什么?明确:对他人的良好祝愿。11背诵全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第

24、三步,背诵课文,个性解读1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个名句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明确: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或圆或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明月互相祝福。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唯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2你对本词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3学了本词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这首词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诗

25、人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情景激趣张养浩(12701329),宇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起。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贩灾。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作于赴任途中,是年,积劳而死。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省东部,今潼关县。此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乃秦、晋、豫三省要冲,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本首选自全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

26、作。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曲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峦:小而尖的山。山河:“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土,不一样。表里:表,外边;里,里边。古时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潼关路: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宫阙: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二、整体理解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四一七句),写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

27、曲意1抽学生叙述曲意2老师点评强化白话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第三步,背诵课文,个性解读1“峰峦如聚”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聚”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聚”字化静为动,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2“波涛如怒”中的“怒”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

28、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3“望西都,意踌躇”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明确:写出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点出了无限伤感的原因。写出历朝历代由盛到衰的过程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千古流传的语句,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这是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6你对本曲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7学了本曲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这一课我们学习的五首诗歌,从种类上看,有诗(律诗、

29、绝句)、词、曲;从题材上看,有的抚今追昔,有的感时伤怀,有的思亲忧国;从艺术手法上看,情景相生,情理交融。它们好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道五彩画廊,或沉郁豪放,或抑郁豪爽,或激昂慷慨,或乐观旷达,或深沉感慨。布置作业:预习小石潭记,要求背诵课文,基本理解,列出不懂之处。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杜牧写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写于(825)年,作者年仅23岁。唐代的风气,凡是应进士举的读书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官中有文学声望的人去看,希望他们给自己宣扬名誉。大概杜牧对自己的这篇赋很得意,所以他就拿了这篇文章求人推荐给主考官。大和二年(828)杜牧应考的那一科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据说他读了这篇赋当时表示惊奇赞

30、叹,并应允杜牧为第五名进士。后果如此。阿房宫赋也从此美名天下,成了千古不朽的杰作。杜牧受教杜牧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杜佑曾任宰相,杜家其他人也担任要职。因此,杜牧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也非常喜欢读书,整日刻苦用功,学问大有长进。在他二十一岁时,就写了一篇阿房宫赋,受到人们好评,这更激发了他的上进心。经过认真准备后,他一举考中了进士,接着在由皇帝主持的制科考试中又取得了好成绩。这样使杜牧名声大震,誉满京城,人人都知道杜牧是当今才子,诗文无双。许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与他结交。杜牧自己也得意洋洋,自命不凡。一天,杜牧与友人到京郊游玩。远远望见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寺庙,红墙飞檐,金碧辉煌,真是一个好去处,几个人便朝寺庙走去。这天,庙里香客不多,显得冷冷清清。到处香火缭绕,不时有梆声传来,给这座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大殿里,一个老和尚正在打坐,两眼微闭,神态安详,就如一尊佛像。杜牧以为老和尚见了他们这些身穿锦袍帽插宫花的新科进士,一定会迎上来热情接待,问安请茶。哪知老和尚无动于衷,既不请安问候,更没起身迎接,看来根本就没把他们这些贵客放在眼里。直到杜牧走到跟前,老和尚才冷淡地问道:“施主大名?”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