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1.59KB ,
资源ID:1312339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233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试题生物四川卷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试题生物四川卷WORD版.docx

1、高考试题生物四川卷WORD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答案】A【解析】氧气是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水,场所在叶绿体基质,B错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和H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错误。【点评】此题是对细胞能量代谢及生物膜系统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同时切记细胞要将相应的生理过程与生物膜系统联系起来,对于水的生成是学生的易错点,往往忘记了暗反应

2、会有水的生成。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会核糖体,D错误。【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3、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同时切记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

4、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答案】B【解析】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出现几种色素带重叠,可能是滤液细线太粗,导致各种色素扩散的起点不同,而分离不明显,A正确;醋酸菌是严格好氧菌,需持续通入空气,B错误;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若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正确;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正确。【点评】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果酒果醋的制作、胡萝卜素的提取、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审题不仔细,马虎,特别是B项,知道是果醋的制作,需要通入氧气,但没有发现题目中之后还会密闭发酵罐,导致过

5、失性失分;对提取色素的原理记忆不清、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酒精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导致误判。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均在一定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范围内,促进幼根生长,但超过一定范围根的长度反而减小,体现了两重性,A正确;由图可知,在020ppm范围内

6、,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莴苣幼根长度小于起始长度,故起抑制作用,C正确。由于此图描述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故无法判断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会起到怎样的作用,D错误。【点评】本题以“探究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为背景,借助坐标曲线图呈现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处理后莴苣幼根生长的相关信息,考查考生对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

7、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特别要注意,出题人偷换概念的思想(D项),题目中说的是对幼根的影响,但却换成了幼芽。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13:00时胞间CO2浓度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

8、三碳化合物的来源减少,含量相对较少,A错误;14:00叶片的pn下降,有机物合成减少,但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有机物还在积累,B错误;17点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是由于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出二氧化碳在胞间积累,C错误;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第一次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第二次下降是由于光照减弱引起,D正确。【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从图形中去思考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的是在正午时,绿色植物的“午休”现象也在图像中得到体现,考生注意仔细推

9、敲,大胆想象。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答案】B【解析】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可以鉴定其在细胞中的分布,由于小肠细胞内也有RNA,故不能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A错误;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对之

10、间通过氢键相连,故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C错误;严重脱水,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点评】本题以轮状病毒感染人体及引发的病症为背景,考查考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有:RNA虽然一般为单链,但在复制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名称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合物无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有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称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有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

11、泌抗体无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有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C.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答案】

12、C【解析】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ATP,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点评】本题以“用姜黄素治疗直肠癌的研究”为背景,考查考生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隐含的信息,姜黄素和ABCG2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BAX蛋白是由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原癌基因表达的产物。只要能准确筛选出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就能准确答题。8

13、.(11分)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1)合成1分子SS可产生_分子;下丘脑分泌的SS经_运输到达靶器官 。(2)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可促进SS的分泌,进而影响TSH,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TSH水平,结果如下图(注:TS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 将减少。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内 分泌的TSH含量升高,导致机体 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较 ,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

14、有 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 。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 。【答案】(1)14 体液(2)胰高血糖素 垂体 甲状腺 少 抑制 强 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解析】(1)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形成时应该脱去14分子水,产生14个肽键,丘脑合成释放的SS是一种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2)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用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后,受试者体内垂体的TSH含量升高,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由实验结果可

15、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少,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强处理组3是TRH葡萄糖药物A共同作用,从坐标曲线得出TSH的变化,进而推出TRH葡萄糖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故该组实验目的是探究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点评】本题以生长抑素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为背景,以坐标轴的形式考查考生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学科能力,解答此题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从而获得有效

16、信息;注意比较不同的处理导致曲线的变化,特别是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不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以提取的“对照实验设计”作为读图的切入点,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9(1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七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gkstkCom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

17、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答案】(1)样方法 S (2)二、三 分解者(3)氨 互利共生(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解析】(1)豌豆属于植物,

18、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施用蔬果剂后,豌豆蚜的处理组的种群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即呈J型增长。(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故其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氮转化为氨,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4)蝉大眼蝽的数量变化与鳞翅目幼虫同步,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鳞翅目幼虫。【点评】本题以“利马豆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为背景,用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施用疏果剂后相关动物种群密度的变化信息,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

19、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审题,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如题干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可推知,蝉大眼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对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如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对象。 10.(12分)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 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 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 色。(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 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

20、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 ,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 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 。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 ,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 个氨基酸。【答案】(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UGA 115【解析】(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鉴别培

21、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由于尿素被脲酶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以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56178191)3(10100)1051.75108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所以用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少(3)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UGA,由于增加70个碱基,mRNA中碱基总数(由于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故除去终止

22、密码子含3个碱基)=271+2+72=345,由于mRNA上一个密码子含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故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3453=115个氨基酸。【点评】本题以“脲酶细菌筛选及突变基因表达的研究”为背景,通过图示形式呈现实验流程和基因突变的相关信息,意在考查考生从情景中获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本题易错点在于:忽略了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忽略了题图乙中为mRNA上的碱基序列,而误认为是基因中碱基序列或将“271”当作是mRNA中的密码子序号,导致计算错误;遗忘了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

23、酸,一个密码子含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知识,导致计算错误。11.(14分)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24、_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性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汇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答案】(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隐 R AARR 1

25、0/13 丙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丙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48【解析】(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故得到的新植株为纯合子,该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2)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对于该新品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0+9)2=38,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76条。(3)由题意知,实验一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实验二中子二代表现型比例为3

26、:13,类似于9:3:3:1的比例,说明F1基因型为AaRr,表现为黄色,说明R基因存在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故两实验中亲本的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rr、aarr、AARR,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只有1/13AARR、1/13aaRR、1/13aarr,故杂合子占10/13。实验二中,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rr、AARR,原本F1基因型为AaRr,现发现子一代体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含R基因(基因型为AaRRr),说明丙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丙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由于该植株基因型为AaRRr,自交可分解两个分离定律的问

27、题来看,即Aa自交和RRr自交,Aa自交会产生3/4A_,1/4aa,RRr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分别为1/3Rr、1/3R、1/6RR、1/6r,故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61/63/4=1/48。【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1、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占3份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亲本为杂合子自交。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

28、: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相对性状(或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如AaRr自交,可拆分成AaAa和RrRr,再分别求出所需要的基因型的概率,再相乘就得轻易的得出相应基因型的概率。3.对于三体自交的计算,以题中基因为RRr的个体为例,关键在于RRr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考生可用标号法来确定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将第一个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1号,第二个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2号,将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3号,然后进行排列组合,可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就有(1,23)、(12,3)(13,2)3种情况,然后转化成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得到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概率为1/3Rr、1/3R、1/6RR、1/6r。.4.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如第三小题第2小问,题目要求计算的是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有的同学往往计算的是F2代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