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32.97KB ,
资源ID:1313003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300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十课《论语》第610篇训练题人教版精品同步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十课《论语》第610篇训练题人教版精品同步试题.docx

1、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十课论语第610篇训练题人教版精品同步试题第十课论语第6-10篇训练题 人教版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能从广泛地施与别人好处,又能赈济大众这写事去行仁政,是圣人的事功。B、孔子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连尧舜都担心自己做不到,所以还是不要从这些方面去行仁政。C、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推己及人的仁道。D、

2、孔子所施的教育,总是从平易、寻常的地方入手,而不求好高骛远,这是孔子思想最可贵的地方,从本章就可以得到印证。2、孔子还说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行仁道呢? 【答案】1、B(孔子并没有“不要从这些方面去行仁政”之意,只是说求仁之道可以从浅易的做起。) 2、其实,仁德并不遥远,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可以在平易、寻常的地方流露出来,简单地说,就是拿爱己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做事能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情达理。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3、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第六)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

4、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答案】1、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2、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1、下列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看来,“己欲立而立人,己

5、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这是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法。B面对子贡“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的人能否算是仁人”的疑问,孔子肯定地说:“那不是仁人,只能算是圣人!”C孔子认为,就是尧、舜对百姓也很难做到广泛地施与,因为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只要能做到推己及人,就是在做仁的事情了。D孔子要求仁者做到:要把别人放在心里要想自己立足,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立足;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5),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答案】1、B“那不是仁人,只能算是圣人!”错,是“岂

6、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

7、特点。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是肯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等内容。D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面,这样可称得上“仁”了。2、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答案】1、B(孔子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2、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

8、、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公冶长5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第十二)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仁”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

9、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10、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答案】1、B(孔子赞同子贡所言,但认为这是子贡做不到的。) 2、不矛盾,二者内涵上是统一的。“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人忠心。(1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强调的是宽恕待人。(1分)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忠恕之道,都是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为你好”,然而儿女往往对此不以为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1分)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第六篇雍也) 子曰:“知者

11、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第六篇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第六篇雍也)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B、“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C、“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D、孔子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由此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2、针对君子,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目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D(孔子只是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

12、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这不符合他的“仁”的处世原则。) 2、孔子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

13、象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2、“举一反三”是孔子的重要教学方法,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孔子这一教学方法的理解。【答案】1、B (“前者只是物质追求”有误,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2孔子以为学习、学问的妙处在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他在教育学

14、生的时候,能够循循善诱地加以启发引导。上一选段中,孔子先肯定了子贡的看法,进而指出自己的认识。子贡颇受启发,认为诗经上所说的大概就是老师的意思。孔子告诉子贡一件事,他能加以发挥,推知另一件事,这就是举一反三。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谨记。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第七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

15、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C. “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 【答案】1、A(孔子认为,只有他和颜渊才能做到。) 2、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

16、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九、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雍也第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雍出身寒微,其父又贱又恶,而冉雍本人师法孔子,力学修德,终成大儒。孔子认为像冉雍这样的人才堪为重用。B、孔子把送来薄礼的人都收为门徒,认为他们懂礼有诚意;而对重金行贿的纨绔子弟,孔子却拒之门外,因为

17、他们心术不正。C、互乡的人很难交谈,并不代表他们无可救药,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气质。所以孔子不咎既往,收有心向善的互乡童子为徒。D、面对弟子们对收互乡童子为徒的不解,孔子告诉他们“恕道”:对人不能心存偏见,只要诚心向善学好,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5)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答案】1、B(“对重金行贿的纨绔子弟,孔子却拒之门外,因为他们心术不正”这一说法没有根据。第二个选段的意思是,孔子不以礼物的贵贱多寡作为收徒的条件,只要诚心向学,孔子就教他们。事实上,孔门弟子的成分复杂,他们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2、有教无类,

18、就是施教不论对象。孔子的教育,不分贫富、贵贱、贤愚,都一视同仁。例如对出身很不理想的冉雍和互乡童子,只要他们诚心求学上进,孔子就教导他们。今天,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提倡公平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以此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十、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8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告诉孟敬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要劝他好好听自己的话。B曾子教

19、导孟敬子执政者应当重视的是道,而非那些“笾豆”之类的细枝末节。C孟敬子去看望曾子,曾子叮嘱他说话要有善意,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D曾子希望执政者严肃自己的容貌,端庄自己的脸色,恰当地用词以及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声调。2、孔子曾讲过“君子有九思”,其中“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16),说的也是处世待人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的理解。【答案】1、C(没有叮嘱孟敬子说话要有善意并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 2、孔子告诫弟子“脸色,考虑温和了吗;姿态,考虑恭敬了吗;说话,考虑忠诚老实了吗;做事,考虑严肃认真了吗”

20、,子思告诫孟敬子“使自己的容貌严肃,使自己的脸色端庄,恰当用辞注意语气”,说的都是处世待人的道理。毕竟,做到这些,可以避免粗暴无礼,可以接近诚信,可以避免浅薄与错误。十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罕9)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可以说是乐在其中。B、孔子提出,不符合

21、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C、子贡感叹的是美玉藏在椟中无人赏识,孔子回答的是希望有人赏识自己,说明孔子善于联想、举一反三。D、孔子自称是“待沽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2、孔子的“安贫乐道”和“待价而沽”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子贡是孔门中口才很好的一位,他以美玉作比,来试探孔子是否愿意出仕,孔子听出来了,所以孔子回答“沽之哉,沽之哉”。) 2、儒家的哲学,基

22、本上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所谓忠恕之道就是修己安人之道,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孔子是愿意出仕为民服务的,但他的学说却总是不被采纳,所以退而安贫乐道,淡泊和乐。十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第九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宰认为孔子是一位圣人,不然是不会这样多才多艺的。B、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C、孔子听后感叹说太宰真是太了解自己啊,他承认自己是“圣人”,是“天才”。D

23、、这一章说明了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孔子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2、阅读下面语段,结合上面选段,孔子说自己为什么能“多能”?从孔子的“多能”,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注释】试:用,被任用。【参考答案】1、C(孔子感叹说太宰怎么会了解自己,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2、孔子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这说明,从来就没有天生“多能”的圣者,“多能”其实来自勤奋刻苦的学习实践,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断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十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食

24、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乡党第十)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而且越细越好。B、“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 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

25、弟子们可感受并学习他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2、在“席不正,不坐”选段中,“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A(“不厌”是不排斥的意思,不是说吃的必须要精细。如果没有条件也就算了,有条件就越精细越好。) 2、庖者在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这是失礼的行为,所以孔子不吃这样割出来的肉。“割不正,不食”,这是孔子对庖子失礼行为的不言之教,同时也给弟子们树立了榜样。孔子一定要正席才坐的行为,也表明他对“礼”的严格遵循。十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

26、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乡党第十)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饮食要尽可能得以精美为好,尽可能得加工得精细些。B、孔子认为,饮食要讲究色、香、味,同时配料还得调配得对。C、孔子认为,肉食品的食量不能超过饭量,只有酒可以是无限量地喝,哪怕喝醉了也是可以的。D、酒席上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孔子认为,穷口腹之欲的人面对食物是无暇选择的,只有“不及乱”才能“不使乱志”。2、后人以为,“圣人饮食如此,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当如此。”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孔

27、子讲究饮食的理解。【答案】1、C(酒虽没有限制,但以不喝醉为宜) 2、孔子在这里不仅论述了饮食的方法和规矩,以及食品的卫生和营养学问,而且把饮食上升到人的养生修性的高度。十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乡党第十)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记述的是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中,所表现的语言、容态各有不同。B、孔子在居家时,与乡亲、宗族父老相处,他总是信实恭慎,谦逊得像不大会说话。C、孔子在宗庙、朝廷上。却能侃侃而谈,辩明事理,但态度还是非常严谨。D、孔子在乡党和在宗庙、朝廷中表现出完全两样的面孔

28、,说明孔子在言行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2、论语里仁记载,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请结合上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言与行。【答案】1、D(不矛盾,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这正是孔子谨慎诚敬的具体表现。) 2、平时生活中,说话要谨慎诚敬,不卖弄口舌、妄自尊大,不自骄于人;但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理要明白不含糊。做事要勤勉敏捷,少说多做,不怠惰。高三语文论语第0610篇练习(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29、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第六) 【注】济众:周济大众。尧舜其犹病诸: 病,不足;诸,之乎。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

30、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注释】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暴虎冯(p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