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52.07KB ,
资源ID:131352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3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届高三第三次验收测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届高三第三次验收测试历史试题.docx

1、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届高三第三次验收测试历史试题1.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A.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说明这种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阶层固化,有利于扩大社会统治基础,故A正确;军功爵制会促使农民阶层跻身上层社会,所以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固,故B错误;这一制度是鼓励战场杀敌,不是人才选拔制度,故C错误;D中彻底瓦解说法绝对。2. “小农经济

2、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铺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A. 稳定性强 B. 生命力顽强 C. 基础脆弱 D. 生产工具简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的确是相对简陋的,但“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这说明了小农经济顽强的再生能力,故B正确;小农经济极不稳定,故A错误;C和D只是材料体现出部分信息,排除。3. 汉文帝时,申屠嘉担任丞相,在一次晋见文帝的时候,文帝的宠臣邓通举止傲慢。申屠嘉回到丞相府之后,立即发出命令,召邓通诣丞相府。邓通免冠赤足,顿首谢罪。申屠嘉本打算杀掉邓通,但是就在严辞训斥邓

3、通的时候,文帝派使节召邓通入宫,邓通才免于一死。由此可见A. 皇帝与丞相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B. 丞相垄断朝政,威胁皇权C. 丞相对官员有任免处置的权力 D. 皇权严重削弱,形同虑设【答案】C【解析】秦朝设立丞相时候,丞相是“百官之长”,具有任免官吏权力,材料显示丞相对于邓通实行诏令并准备杀掉,说明汉代丞相掌握官员的任免权,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矛盾激化,故A错误;B中垄断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故D错误。4. 唐高祖认为,汉高祖“拨乱反正”,从而出现了汉初的繁荣景象,他也要“拨乱反正”使唐朝高强。材料中的“拨乱反正”是指A. 加强君主专制 B. 恢复统治秩序 C.

4、巩固中央集权 D. 实行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汉初由于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西汉社会经济萧条,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措施来恢复社会秩序,故B正确;材料主要是整顿地方经济,故A和B错误;D属于经济政策,不属于该时期举措。5. 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末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 B. 宋朝乡村经济所占比重上升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 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乡村经济,不是政治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乡村经济和其他经济比重比较,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

5、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6. 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A. 城市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世俗化 B. 市民阶层形成带动大众文化品位提升C. 书画艺术变革加剧社会结构变化 D.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答案】D7.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其原因可能是A.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 经济重心的南移C.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

6、重农抑商的影响【答案】A【解析】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与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紧扣时间“明代中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时期,故B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绢价的明显下降”,故D项错误。8.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A. 社会

7、变革缺乏经济基础 B. 专制统治压制人的理性C. 文化专制钳制国人思想 D. 封闭社会阻碍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生活的时代”,即明朝的君主专制时代。再根据“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可知B项表述准确;其他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9.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宋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A. 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 推动了民向正当贸

8、易的发展C. 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 D. 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看出,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的改善,使大量的百姓变得贫困,使游手好闲之人变成了盗贼。所以答案选D;材料属于民生问题,不是农产品商品化,故A错误;B与材料主旨相反;海禁是阻滞对外贸易,故C错误。10.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都是朝着某种善而创建的,至善是城邦的最高追求,对于城邦公民来说,幸福无疑是最高的善。据此判断A. 只有拥有知识和道德才能达到善 B. 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实现公民幸福C. 善是城邦居民参政的基础性条件 D. 追求幸福是城邦活动的最终目的【答案】D【解析】“善是城邦的最高追求,对于城邦公民来说,

9、幸福无疑是最高的善”说明幸福的追求是城邦生活最终目的,故D正确;A是苏格拉底主张;民主政治本质是维护雅典城邦政治,故B错误;善是城邦追求最高目标,故C错误。11. 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A. 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B.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C. 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D. 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财产是债务人的目标,这样防止因为财产纠纷引起伤及债主的人身安全,故A正确;B是十二铜表法的作用;材料涉及的是债权纠纷,不是土地问题,故C错误;D是万民法的影响。12. 在15世纪

10、,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A.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 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C.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 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因素,1416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所叙述的现象。故A正确;B属于宗教改革影响;C和D与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不符合。13. 路德指出,

11、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在他出生之前就己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二人的主张都A. 体现了崇尚现世享乐的价值观 B.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 有利于打破宗教的思想束缚 D. 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路德和加尔文均是宗教改革的推动和提倡者,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斗争,所以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故B正确;A和D是文艺复兴主张;宗教改革是打破宗教特权统治,故C错误。14. 弗朗西斯培根说:“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民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

12、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并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知识界中的哥伦布。这反映了A. 科学家普遍支持海外殖民扩张 B. 海外扩张促迸了科学发展C. 科学事业的发展依赖海外扩张 D. 地理大发现是科学革命的起点【答案】B【解析】“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可知,航海拓展了哲学研究的领域,故B正确;A中普遍说法绝对;C中依赖不符合题意;D中起点不符合事实。15. 1600年,在欧洲社会的各阶级中,都可以看到对巫术和魔法的信以为真,学术性的书籍仍在撰写相关主题,有学识的作家和法院的法官由于巫术和魔法所引发的忧虑,可能比普通人更大。到1700年,女巫、魔法师、杂乱的各种妖术伎俩统统

13、从精英文化中消失了,但它们还留在普通人的脑海里,他们把魔法区分为好魔法和坏魔法:好魔法能揭开自然的“秘密”坏魔法会引起伤害。这种现象表明A. 精英阶层深受科学革命影响 B. 普通大众缺乏理性精神C. 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严重 D.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差别显著【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导致经济的发展,材料“妖术伎俩统统从精英文化中消失了”说明传统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材料说明经济发展导致阶层分化,故A错误;大众缺乏理性材料没有体现,故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16.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

14、认识客观上A.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 刺激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 促进了英国制造业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的辩证认识,A项排除;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项排除;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C项排除;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D项正确。故选D。17.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

15、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可见工业革命A. 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B. 造成社会人际关系紧张C. 加速贵族阶层的衰落 D. 推动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为工业革命后一些身份低微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跻身于上流社会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由此可得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故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

16、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18. 18世纪中期,伏尔泰曾为因亵读路旁十字架的罪名而被处决的青年拉巴尔鸣冤,还竭力为被判处死刑、留有恶名的新教徒让卡拉(被控告为阻止儿子皈依天主教而将其杀害)昭雪,这些活动说明伙尔泰意在A. 反对天主教会 B. 宣扬信仰自由 C. 抵制宗教狂热 D. 倡导天赋人权【答案】B.19. 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

17、40年代出现。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A. 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 B. 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C. 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 D. 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答案】D【解析】19世纪各种主义的出现,表明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实质上是文化学者想构建多元的思想体系,故D正确;工业革命只促进自由主义思想发展,故A错误;民主化进程不一定保障思想的自由,故B错误;资产阶级的思想是自由平等,故D错误。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反映出A. 工业革命是

18、科学革命的根源 B. 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C.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深入升展 D. 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答案】C【解析】17世纪的科学来自于牛津、剑桥和伦敦,说明是理论科学成就,19世纪初,科学进步来自于工业革命导致的工业城市,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故C正确;A中根源说法错误,是推动;B中转移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前提条件不符合工业革命的条件。21.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A. 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 民主政治的完善C. 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D. 内阁权势的扩张【答案】D【解析

19、】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较大权力,材料中“下院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说明内阁的权力逐渐超越了议会,故D正确;下院是立法机构,故A错误;材料说明是权力的转移,不是民主政治完善,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议会监督权力,故C错误。2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 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 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D. 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答案】C【解析】法国宪法规定,议会负责立法权,总统负责行政权,材料中显示议会和总统之间的权力相互牵制,故C正确;总统

20、对于议会负责,故A错误;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B错误;法国权力是相互制约,故D错误。23. 19世纪晚期,德国迅速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英国用一百多年时间走过的道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宗教改革的推动 B. 民主政治的建立 C. 国家统一的完成 D. 科学技术的发达【答案】C【解析】德国的国家统一的完成,促使国内发展经济的市场障碍消除,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故C正确;A是16世纪开展;德国民主政治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故B错误;科学技术发展不是主因,故D错误。24.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

21、,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恩格斯这-观点A. 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 体现了对巴黎公社革命的反思C. 认清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D. 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开放扩张性【答案】B【解析】法国巴黎公社成立不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产物,属于偶然事件,材料说明的是巴黎公社失败根本原因的分析,故B正确;其他分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5.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可见,材

22、料中的“它”具有A. 立法创议权 B. 最高司法权 C. 行政监督权 D. 议案否决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的职能是“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就将他们撤职”,即“它”的职能主要是限制政府的劝力和任命的权力,体现了行政监督权。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26. 2016年9月2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投票,强行通过了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拒绝了奥巴马的总统否决。根据美国宪法A. 该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C. 总统可提起全民公决 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1787

23、年宪法。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议案,但国会参众两院若均以三分之二的票数反对该否决,则总统的这次否决无效,故A正确;B、C、D说法错误。27. 考茨基认为,俄国革命只有在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要把十月革命说成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一个注定要夭折的“早产儿”。考茨基意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 必然以失败告终 B. 违背马克思主义C. 不具备客观前提 D. 具有苹命首创性【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必须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才具有胜利的可能性,显

24、然说明俄国十月革命不具备客观前提,故C正确;材料中前提是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于马克思主义违背,故B错误;首创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28. 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A. 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 B. 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C. 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 D. 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对于本国不能经营的企业组让给外国资本家,数轴显示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从1924年以后逐渐减少,说明对于外来资本的使用比重逐渐收缩,故B正确;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是1928年,故A错误;西方经济危机爆发

25、是1929年之后,故C错误;此时仍然是新经济政策,故D错误。 点睛: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创新:在小农经济占优势情况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两个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个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直接过渡失败。 29.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末,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作者A. 坚决反对法西斯 B. 拥护国家干预经济C. 指出集权思想弊端 D. 质疑新政侵犯自由【答案】D【解析】漫画显示蓝鹰标志变成法西斯标志,说明罗斯福新政带有掠夺资本家财产的自由,故D正确;A不是材

26、料体现主旨;材料明显对于国家干预经济的反对,故B错误;材料说明对罗斯福新政的批评,故C错误。30. 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克罗卡特在五十年战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1941-1991)中强调: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动的产物,“必须把美苏关系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这表明作者认为A. 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B. 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C. 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 D. 意识形态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源【答案】C【解析】材料中“美苏互动”说明冷战对于美苏双方均负有责任,不是单独哪一方责任,故C正确;A、B与材料“互动”不符;冷战爆发根源是霸权主义对抗,意识

27、形态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故D错误。31. 有人把20世纪5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A. 斯大林、赫鲁晓夫 B.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D.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改革者是赫鲁晓夫,“挥向了党的脖子”的改革是改变苏联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是戈尔巴乔夫,故D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是20世纪70年代,故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32. 1973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10%以内,但在1974年首

28、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5.2%,此后直至1981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10%以上。这一局面A.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 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C. 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 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通货膨胀率的增高,主要是二战以后法国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经济过热,这一局面出现,促使国家对于经济干预的减少,故A正确;B中人民资本主义失败说法错误;C中经济危机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痼疾;材料属于国内经济,不涉及外交信息,故D错误。点睛: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领

29、域出现一些新变化,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普遍发展,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出现“新经济”。33. “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成立欧盟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WTO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盟 D.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立联合国【答案】C【解析】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已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修正民族国家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

30、欧洲共同体。所以,西方现代化也是存在优点和弊端的,但是他们一直在改正,也就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故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34. 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该表主要反映了A. 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不断提高 B. 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逐渐转型C. 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 D. 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高收入国家的工业的比重逐渐下

31、降,而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却逐渐上升,说明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结构逐步实现社会转型,故B正确;表格体现不出世界经济总量信息,故A错误;低收入国家显然总量不会领先世界,故C错误;表格显示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是逐渐上升,故D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考察英国近代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史,人们不难发现,革命与保守的张力与平衡是其基本政治态势,不同阶级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