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60.16KB ,
资源ID:131435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435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安地名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安地名故事.docx

1、南安地名故事1千 金 庙“千金庙”这座古寺,是在金淘镇下墟街的虎厨地方。它的来历,有着一段风趣的流传:后梁开平年间、开闽王王审知,为寻觅名贤,曾只身云游四方。经过金淘山后村时,腹中一时饥饿,偶尔受到乡民陈目五的款待,十分感激。便赠送一袭黄龙袄留念。陈目五得此赏赐,气焰滔天,横行乡里,欺压乡民,在虎厨这个地方,面对黄旗尖山,建起了一座宫殿式的府第。后因污辱其侄媳,受到侄儿的报复。其侄买通乡绅刘登轩,大书“干全朝”横匾,高悬厅堂,然后赶到福州城,晋见王审知,指控陈目五图谋不轨,妄图造反。消息传来,陈目五之女陈千金,聪明颖慧,受典故的启发,将“干全朝”改为“千金庙”。庙中供奉闽王塑像,才解危急。陈目

2、五死后,“千金庙”香火十分旺盛,尤以王审知的白马和马夫造像逼真驰名(王审知又称“白马三郎”),成为南安三大名刹之一。2梅花岭柳城街道与官桥镇的交界,有一座气势巍峙的大帽山。越山而过的梅花岭为南安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交通要衢。传说岭上的曾经一度梅花岭盛开,山下有个穷苦的乡村姑娘,天天上山采摘梅花,在岭上的路口卖给过往客商,乡人们都叫她“梅花姑娘”或“卖花姑娘”,有一天,一个新上任的年轻知县姓张,乘轿过岭,突然,山风送来一阵阵婉啭动人的山歌声,那清脆悦耳的声韵竟然把张知县吸引住了。下令停轿,亲自在梅花丛中找到这位唱歌的姑娘。姑娘聪明秀丽,经过与张知县以歌对答,在邂逅相遇中,居然情投意合。张知县要娶她为

3、妻,卖花姑娘不敢答应,心怕“门户不对”,“山鸡不敢配凤凰”。但是张知县是个有情人,竟然为了爱情而弃官,天天登上梅花岭与姑娘相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姑娘看见张生确实对她情挚意诚,就答应与他共谐百年之好。这个岭也就以“梅花”为名流流下来了。3五马江石井江又名五马江,位于南安石井与晋江东石的交界处。濒临滨海,眺望金门,为本市重要港口之一。五马江中有五个浮岩,状似五匹扬鬃欲驰的骏马,四匹头向大海,一匹头回过来。农历五月初二、十六两日海潮大退的时候,始可看见。这就是所谓“五马朝江一马回”了。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为了巩固其帝业,曾派一个江夏候叫周德兴的,遍游天下,专门破坏所谓“真龙穴”,他正在

4、筹思破坏这穴道,忽然土地公破土而出,声言此穴“一马回头”,只能出藩王。二百多年后,能在南天保存汉家衣冠三十余年。江夏候周德兴这才作罢。后来,果然出了一个延平郡王郑成功。这一编造,是牵强附会的,有意宣扬封建迷信。郑成功反清逐荷复台大业,与江中五块岩石,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五马江”这一地名,从此行世了。4八尺岭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阳春三月之际,在通往“八尺岭”(泉州往溪美的小山头)的来路上,传来了一阵由远而近的马蹄声,马上骑着一位书生。那书生来到岭下,因山峦重叠,一时方向难辨。刚好迂见路旁田里有一位农夫跪着拔草,这书生傲气十足,坐在马上用鞭子指着田里的农夫高声问道:“喂,田趖,田趖,要过八

5、尺岭从倒落(哪里)?”农夫抬头一看,见是个傲蛮无礼的书生在问路,他非常气愤,便有意教训他一下,即随手指另一条路说:“从那走”。结果,书生绕了老半天的“冤枉路”,还是找不到过八尺岭的路。此刻,书生自知有失。于是,便转回头下了马,拱着手礼貌而又柔和地问:“老叔公,老叔公,我要过八尺岭应该从哪条路才走得通?”农夫欢喜地站起来说:“知错必改圣人也!早这么称呼,不用是说八尺,就是一丈也过了。”于是便把书生引上正路。书生红着脸,对农夫连声道谢。5芙蓉梅山镇的梅山、蓉中二村(居),古称芙蓉乡,俗名“浮墙”,是著名华侨李光前的故乡。芙蓉这个地名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从东方大海上

6、一座仙岛飞来一位美丽善良的芙蓉仙子。她看见芸溪两岸山青水秀,风景绮丽,便撒下了花种,大地上顿时开满异彩缤纷的芙蓉花。这事触动了潜伏江中的乌龙,以为芙蓉仙占了它的地盘,便作法弄术,用狂风暴雨,飞沙走石,将两岸的芙蓉花摇毁殆尽。芙蓉仙大怒,与乌龙大战三百回合,化玉带为捆仙绳,将乌龙缚至杨梅山顶,禁锢在石洞里。乌龙性情粗暴,横冲直撞,震得山摇地动,把杨梅山顶的岩石都掀走了,企图出来再伺作虐于民。芙蓉仙子柳眉一蹙,冷冷一笑,祭起芙蓉宝剑,将乌龙剁成两段,使芙蓉花重新吐艳。人们因事起名,就把他们自己住居的地方,叫做芙蓉树。后人为纪念芙蓉仙子的功绩,就将芸溪改名为“芙蓉江”,并在江上建起一座大桥,取名“芙

7、蓉桥”。6石井双奶山“阳紫山”和“圆钱山”,在南安沿海拔地而起,山峰危耸,面对台湾海峡,成为往返台湾客商航行的标志,它有着一段风趣的民间传说:那是很早很早以前,孙悟空偷了太上老君的两个炼丹炉,用扁担挑起,走到这里扁担折了,扔下来,成了这两座高山。两山间还有一条折断了的扁担山横卧着。圆钱山有个千人洞,洞里黝黑,阴森可怕,至今很少有人敢闯进去。据说,明朝倭冠侵扰时,上千沿海居民逃入此洞避难,不幸逃难人的家犬跑出洞口狂吠,而被倭寇所发现,叠柴生烟,数千居民闷死在洞中,山洞也由此得名。从远处看去,这两座山与女人的乳峰状极相似,因而人们给它起个别名,叫“双奶山”。年纪大一点的船工这么说:以前跑台湾时,船

8、朝着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航行,回头看海面上涌起两座高耸的山峰,随着船只的远去,两个山峰慢慢地往海底下沉,直到两个乳峰看不见,他们称就是“双奶入水”。船由台湾回头时,慢慢向大陆移近,双奶山的两个乳峰又慢慢地从水里显露,他们说这是“双奶出水。7倒 吊 山英都镇的英溪入口处,水面宽阔,水流平稳,使五千多丈的溪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平静如镜的小湖。秋间,天高气爽之时,乘一叶扁舟,饱览水中群山倒影奇景,北面的笔架山、翁山及南面的狮子山,十分清晰。溪中有一块突出水面的大石,向西的一面,有一个头向下,底朝天的大“山”字。石头表面是黑褐色的,独有这个“山”字呈白色而不黑锈。这里,流传着一段民间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天

9、下三博士之一的洪世泽,官拜翰林庶吉士。有一次,他坐船到这里,偶然看到溪中倒影的奇观,就停舟登上这块岩石,尽情观赏。由于一时的高兴,他便将手巾蘸水蹲在石上写了这个倒翻的“山”字。在他写过的字划,随呈银白色,任凭风雨浇洒,永不退化。后来,人们也就根据这个“山”字,将这个地方叫做“倒吊山”了。8石亭茶史话莲花峰石亭,在南安一都,现丰州镇所在地西北二里。“石亭茶”以亭为名,早已闻名遐迩。据名胜志云:“巅开八石莲花,故名莲花峰。其亭皆为石建,故称石亭,因此地产绿茶,畅销国内外,便将茶叶命名为石亭茶或石亭绿”。相传宋末莲花石间有茶丛,僧净业、胜因开始繁植。当时此处称莲花岩,到明正德改为石亭。宋以来,茶产是

10、僧家供佛、款客和自奉的珍品,数量不多。据传说,清道光辛丑有复本禅师携带“石亭茶”上京,晋奉道光皇帝,御赐“上品莲花”荣誉美号。“石亭茶”到了道光以后,因具有特殊优点,吸引许多嗜茶者的爱好,可惜仅限于寺内生产,出品有限,供不应求,茶价不断上升,超过其它农作物的收获利益。上述情况激发了莲花峰下桃源村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先是把私有山地范围,石道、闲道零星种植,进而在山上一丘丘开垦,用石彻岸,整然成序,成为茶园。光绪年间,“石亭茶”即已远销南洋群岛。由于对外畅销,几十年来,莲花峰桃源村山上山下,遍种茶林,全村男女老少对种茶、采茶、制茶,锻炼出一套较好的技艺。现在石亭茶销路大增,种植范围也相应地扩展。从此

11、,以莲花峰石亭寺为中心,分布到贪山、乌石山、西坑,路北的石马山、法君山、五虎山等几十个山,都有茶园。每年清明节后,在风和日暖的下午,桃源村到处飘荡着制茶的香喷喷气味。“石亭茶”驰誉国内外,并非偶然。首先是它出产期为全省最早。在清明前节可制成“明前茶”,即海外驰名的“石亭首春茶”,使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的人都可以在豆雨前喝到石亭新茶。其次,石亭茶具有三绿三香的特点:精茶银灰绿色,泡水绿色,泡后繁叶还呈绿色。三香:有杏仁香味,绿豆香味,菊花香味。9官桥、官轿、官楼南安市南部有一个官桥镇,是福泉厦公路的通衢要道。细考“官桥”地名来历,原来却有三个风趣的小故事。唐光启二年,王潮入闽,至南安兵变,

12、返师至沙县,遇官桥梅花岭下岭兜村开基祖张延老,张延老诉述泉州刺史廖彦若之暴虐,王潮再返师攻下泉州城,杀廖彦若,后据泉州。梁开平二年(公元九0八年),晚唐大诗家翁承赞奉梁太祖朱晃之命,入闽封王潮三弟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待以上宾,安置翁于“南安招贤院”,与名士黄滔、韩偓、徐道融、罗隐、李洵、杜龚礼等讲读唱咏,十分悠然自得,史称“八闽文学之盛,十国文物之冠”。翁承赞于晋南交界的茂林修竹处傍溪筑宅,名曰“翁厝”,跨溪造桥,称“翁厝桥”;又因翁出身官宦,乡人简称为“官桥”。官桥地名便自此开始。时嘉靖卅八年,唐朝福建第一进士欧阳詹的后裔欧阳模,衣锦还乡之日,会同儋仰庇、黄鸿详等六位同乡同僚,乘坐六顶八抬官

13、轿,经官桥前往五峰山一片寺游览,饱尝山水大观。他们一路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将六顶官轿停放在官桥的官道上。后来,乡人便又称“官桥”为“官轿”。这是官桥的第二个地名。清朝康熙年间,史部尚书吴礼科娶丞相李光地的次女为媳,在官桥圩吴宅建一座美丽雅典的“梳妆楼”,晋南沿海风光,尽收眼眸。从此,便名扬“九溪十八坝,八乡十六里”。乡民都称它为“官楼”。这便是第三个地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因为后二个地名躐踄官府奢侈生活,民众便厌弃之。而选取最早的一个“官桥”,作为永久性的地名了。10宋端宗在南安的三遗迹呼井格、候安岭、五方格宋端宗在闽南传说中称为幼主。他在南安留有三处遗迹,供人凭吊。(一)呼井格:宋徳祐二

14、年,元兵入侵,恭帝北狩,陈宜中等奉福州益王昰为帝,就是宋端宗,在位不久,元兵攻入福建,他带着群臣,匆惶出奔,由莆田、仙游,折入永春,至九都与埔头交界处有一峻岭,两旁巍岩峭壁,君臣日夜奔驰,也确实疲于奔命了。就在岭上歇下。时在初夏,君臣连日在烈日下奔波,早已口干唇焦,自然就想起了水,可是在这高山峻岭上,哪里找得到水呢?由于饥渴交迫,大家都头昏眼花,四肢酸软,特别是宋端宗,平时锦衣玉食,呼饭饭来,呼茶茶来,如今竟连一滴水也不可得,痛苦是难以言说,于万分无可奈何之中,不禁大呼道:“水来呀!水来呀!”想不到这么一喊。竟出现了奇迹,山谷的石隙中涌出一股清泉来。君臣们一见大喜,认为此乃是天助,祥瑞之兆,立

15、即以手掬水,痛饮一番。自此以后,这里就称为“呼井格”。格上一泓清水,至今犹存。(二)候安岭:宋幼主君臣离开“呼井格”,来到十八都候安岭,站在山麓,仰望山巅,真是望山嗟叹了。这么高的山,两足酸软,再加上连日粒饭未进。这时没有别的法子,只好当“乞食皇帝”。到邻近村子讨饭。时当初夏四月,麦收季节。乡民家家户户吃“大麦糊”。所谓大麦糊,便是大麦去糠磨破煮成粥,状如粒粒珍珠。乡民既以此享之,并佐以咸鲑(一种属于贝类的海产,壳外有状似凤眼的纹)。宋端宗一向蛰居深宫,从未见过这种粗糙的东西,但在饥饿中却觉得是无尚珍品,不觉赞“好料”,高兴地说:“朕今乃是食真珠糜配凤眼鲑也”。这便是闽南俗语:“食真珠糜,配凤

16、眼鲑”出处。(三)五方格:宋幼主食过“真珠糜”配“凤眼鲑”后,继续逃亡,日已近黄昏,他们来到五方格上,这五方格和呼井格不同,左倚山,右临溪,山高水深,气势雄浑。这时因离追兵较远,君臣便打算在这里过夜。因在候安岭吃过咸鲑,此时口又奇渴,前面虽有滔滔的晋江东溪,但山高水深,可望不可取,也只好望水哀叹了,在无可奈何中,宋端宗跪在地上向天哀求:“天啊!朕如不该在此绝命,请再赐甘泉。”说罢,地下果然又涌出泉水来。君臣又得畅饮一番,宋端宗便给这一口井起名“龙泉水”。上面三节小故事,虽是无稽传说。但却成了延续至今的地名。11江 崎水头镇东南面,石井湾西岸的江崎村,传说早时有江氏夫妇二人居住,因年迈没有生传,

17、甚为苦恼。有一天,俩老伴正在哀声叹气。适有一姓吴的年轻人,刚好路过借宿。一听他俩哀诉苦情,深受感动,便自愿拜为儿子。夫妻欢喜若狂,随即为其寻亲、娶媳。事一传开,众人觉得罕见,都说江氏有奇福。后人便把此地叫为“江奇”。又因到江厝需登一段小坡,故把“奇”字改成“崎”字,得名“江崎”。12古南安江考略晋江,古称南安江,见诸史说。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南安江”,福建晋江古名。成立南安郡。即因此江以名。根据省河杂志、福建史话、南安县志等志书也都作记载:“有南安江一条,晋江古称南安江。”南安地辟秦汉,1974年在南安大盈地区发现周代墓葬,应为吴越文化,出土铜器,陶器制品与中原文化相仿,可见早于秦汉时代

18、,中原文化已影响到福建南部地区。史载,三国时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在建安郡(今福州)南部(今南安丰州)增置东安县,辖今泉州、晋江、南安、同安地方。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安丰州延福寺建于晋武帝太康九年(公元288年)迟于福州绍因寺六年,为我省寺最早的第二座寺院。南朝时改名晋平县,梁初曾用梁安县。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3年),始析晋安(今福州)置南安郡,辖今兴、泉、漳三属地方。中经隋代初唐或州或县,南安丰州都是福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才把设置在南安丰州镇的武荣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移至今泉州市。南安较长历

19、史时间为闽南地区政治中心。才为泉州所取代。古南安经过汉末设治以来的长期开发,到了六朝时代已有相当的发展。当时的南安江金溪港潮涌所及,江海联络的要津。为福建南部地区,古南安郡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名的六朝港。福建最早通南洋的船只东汉后期,见后汉书郑弘传说:“时福建与越南海上交通。”东汉至六朝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了六朝的陈、梁时期,南安江金溪港通江海航运应是相当繁荣的。续高僧传卷二志载:“印度高僧拘那罗佗,于陈天嘉六年(公元565年),又泛大舶至梁安(南安),他住释南安延福寺七年,翻释了一部金刚金传世。拘那罗佗返回也是从南安金溪港乘船,装大舶欲返西国,业风赋命飘返广州。”这一记载说明当时的南安

20、郡与南洋各地通航,南安金溪港航运相当发达。古南安自梁武帝立郡起,至今泉州转为州治,也经历二百多年的时间为闽南地区,特别是今晋江流域各地的首府,历史上江同地名的事例常见不鲜,在晋江未建治之前,今晋江称为南安应是无可置疑的。历史存疑的是古南安江何时改称为晋江?诸说不一。最早一种说法在晋初,见新加坡南安会馆会刊引载史料称:“晋武帝改东安县改为晋安县,南安江遂改称晋江”。很浅显这个说法不能成立,晋时并无南安治名出现,何有江名可改。另有说法,晋江取名当在晋人南下。泉州府志引唐十道志称:“晋南渡时,衣冠避地者沿江而居故名。”还有一种说法,南安江改称晋江,应在唐州治丰州迁移泉州以后。从查阅史料分析,我认为,

21、晋江的确因晋人迁居而称,但是当时的晋江应是南安江某一地段,也就是在近今泉州的这一地方。据史学工作者说“江”在我国不是普遍的词汇,而是专门的名词,指特定的一个地方。如我国举世闻名的长江,据史学工作者考查,到了六朝以后才出现“长江”这一名称,代表整个干流名称。而长江各段,又都有其特定名称,新唐书说,“晋江县北一里有晋江。旧唐书说,晋江县“开元八年分南安置,今为州治所。”志载说明南安是晋江的前身,晋江县是从南安市拆出。当时的晋江设置与泉州,南安丰州到泉州十五华里,泉州治北一里有晋江,正说明晋江在南安江下游,为南安江某一地段。泉州州治由在南安迁移到晋江(泉州城),江重地名,古南安江名遂为晋江所取代。南

22、安江改称晋江后,历史上晋江河流各段仍保持其特定名称,如晋江在安溪县境内称兰溪、永春县境内称桃溪。南安市境内,上游称东西两溪,出双溪口为金溪江,黄龙江、筍江、浯江、等等。晋江,还是以晋江为地区治名,而所突出体现。13元宵点灯 千年佳话宋明两代,闽中扎造花灯,技艺为全国之冠。明张岱陶庵梦忆记述,连杭州点灯,抚台都委托泉州府尹。南安县令顾工精制,“选雕佛匠,穷工极巧。造灯十架,凡两年成。虽纸灯,亦十年不得坏”。 扎造花灯技术如此精湛,和点灯习俗紧密相关。点灯盛会无过于元宵。元宵点灯,在历史上本为庆贺升平而举,但并非年年如此。也非处处如此。有的虽历史很早,但时过境迁,已成陈迹:有的虽曾连续,而年代短暂

23、。历史悠久而延续至今者,在福建应首推南安丰州。 丰州元宵点灯,遐迩闻名。实际上是傅、黄二大姓的盛举。考期历史渊源,系桃源傅姓发其端。桃源点灯起唐喜宗年间,当时傅实以尚书左仆射衔带兵入闽,驻于武荣。临行,喜宗御赐唐太宗李世民画像一幅,以示恩荣而慰远行。傅实为建唐王宫(今桃源宫,解放前唐太宗及四大功臣泥塑犹存),每早按仪朝拜,元宵节也按长安结灯的仪式,祝圣天子万年,点缀升平。与民同乐。这就是桃源点灯的开始。相沿成俗,年年如此。桃源傅姓与四安黄姓是丰州大族,又是姻亲通家。起初互相送灯,后来就各自举行,争奇斗胜,极其热闹。气氛融洽。偶有制造混乱、挑起事端之徒,都为双方主事或晓事人所训斥。因为点灯目的在

24、庆祝和欢乐,产生纠纷就达不到这一目的,花钱而不乐!所以虽年年盛会,几乎没曾冲突,虽世有升平动乱,族有兴旺中落,但从未曾中断。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明嘉靖辛丑(1541年)黄养蒙魁礼部第二名登进士,第二年,黄姓所居街巷,悬灯结彩,搭棚唱戏,凡属四安黄姓之族,都来参与庆典,盛况异于昔年。为了说明丰州点灯胜况,举其最盛大热烈的一次为例,与读者共欣赏。明世宗嘉靖廿九年(1549),傅夏器会试夺魁,中会元。三十年元宵点灯,自傅氏宗祠到唐王宫,又从唐王宫直至莲花峰顶,沿街道,循蹬阶,屋檐棚架、石崖树梢,无不悬灯。远望如星河灿烂,又如瑶台火树银花;近看各式各样花灯,羊角料系,珠灯缨络,大者鳌山十丈,游龙飞

25、风,小者金莲、芍药,成串连枝,红白相映。灯月交辉。唐王宫前,有盘龙灯柱,闪耀着红色对联,“管弦喧天,人往人来金吾夜;灯花匝地,溪南溪北玉园春。”宫中宫灯百盏,大小不一,饰以冰绡球琳,彩花名画。庭中陀罗尼经幢,层层悬灯,精巧异常,如水晶琼瑶,玲珑剔透。祠堂前悬挂的是南安知县伍文定献的加冠晋禄灯柱及题联,“泉山名姓无双木;南邑文章第一家”。正厅灯群四蔟,宫灯为主,绕红色莲花。礼案上三座玻璃罩,安放着三件宝贝,一件是宋宣仁皇后赐给傅尧俞的商代欹器,一件是宋傅少师楫上朝手执的玉如意,另一件是玉鸳鸯。堂下笼吹吹奏。祠堂前广场,梨园、南音、舞狮、蹴球,通宵达旦。真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点灯

26、通常为三日。直至明、清易代,民国继统都没曾中断。解放后旅居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华侨,也曾轮流点灯,庆贺国运昌盛、万民安乐。象征着点燃了海外同胞爱国怀乡的红心,侨乡一片辉煌! 这样美的节日、美的景象、美的创造,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的享受和追求。象征着对光明绚丽的向往!因此她有旺盛的生命力,历一千多年仍生机勃勃。至今扎造花灯技术仍享有盛名。14桃源明清三十七书房南安古郡丰州,左挹双阳之秀,右探九日之奇,前则紫帽簪花之喜,后有莲峰列翠兆荣,金鸡唱晓,黄龙浚江。自晋、隋、六朝至唐初年间,为福建省南半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景云二年,政治中心移泉州后,丰州仍然是南安县治,一直至1937年县治才迁

27、往溪美。她经历闽海风涛、盛衰隆替。既是海滨邹鲁、人文荟萃之区,又是梯航万国、祈风盛典之地。为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颇为历史文化研究者所重视。说到海滨邹鲁,人文荟萃一事,人们自然要查一查文化教育。丰州设书院很早,莲花峰有唐欧阳詹书室,九日山有唐傅笋白云书房。这两人,前者贞元八年进士第二名,后者会昌六年进士第二名。翰墨留香,至今袅袅。宋代朱熹感傅老丈自得提携,与伯寿、伯成泛舟金鸡,盘桓于九日山,讲学授徒,学风大盛,乡贤名宦辈出。但囿于作者见闻,不能广蒐博聚,丰州自唐至清书院、山房有多少,或冀之于异日,能有所见闻。今就桃源一铺,明清两代而言,著名书房就有三十七所。所谓著名,是以

28、该书房出过著名人物,或登科出仕、或才德堪称者。谨列于下:莲花峰五桂堂书房 、白兔岭书房、莲花峰石室书房、法华山书房、同嫁书房、挹清书房、钓鳌亭书房、鸡蛋石脚书房、源和书房、德济书房、樟脚顶书房、新书房、樟脚下书房、花厅梅园书房、下公介书房、复丰书房、舸堂书房、顶花厅书房、竹里书房、上池书房、莱宅书房、山心书房、介祖书房、五房祠堂书房、后宅书房、九皋桥书房、大坑书房、仙人井书房、玉园书房、三房书房莲花湖书房、棣华轩书房等还有五个书房不详。宋人赞泉州“极至十室之间,必有书舍,读书之声相闻”。丰州之桃源,堪与媲美。 名山不共诗人老,异代徒悲古迹亡,海滨自昔称醇良,追念遗徽股止仰。15杨子山原名崎髻山

29、杨子山在南安石井,为戴云山脉南伸滨海的余脉,海陬诸峰逶迤,唯独杨子山峻峭挺拔,一峰独秀。登临山岭,晋南同沿海、金厦两岛尽收眼底。以山石嶙峋,流泉清沏,风光崎丽见称。杨子山原名崎髻山,因南唐进士杨肃读书山上而得名。杨子山仅四百多米高,却为南安名山之一,正如俗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后人慕名而至。山上留有“别有天地”石刻。到了宋代,僧人在山之阳建清水岩寺,后又在清水岩建书院。紫阳夫子朱熹,父朱松曾监石井津,朱熹少时曾游此山,后主薄同安,与石井结下不解之缘。南安名宦吕大奎,淳裕进士,被誉为“泉南名贤,紫阳高第。”开禧进士官桥人,杨景陆都系朱子门人,也都曾登临览胜。南安市志载:“杨子山下东安下人杨

30、钺,明正德丁卵贡生,在家乡办书院教育学生,尚德修实践之学,人才辈出。”郑普、李文鑽、吕复清、许拱皆从之。孙华瑞、华秀同登戌子进士,名藻一时。黄华秀有专传,为官清廉、敢直谏,即“海瑞罢官”中,救海瑞的黄大人。杨子山清水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中有紫阳夫子摩崖“仙苑”、“眠琴”二石刻,三尊明代石佛,近代新加坡性愿法师又在山下修建“大慈林”岩寺,保存完好。16从云台石碑讲起南安往邱店方向去的公路上,在霞美镇埔当村口,竖着一块古石碑,题刻“云台”两字,一般人都会懂得这是村名的标志,如果不追究历史,那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里以云台为名的有云台村,云台山,云台寺,云台桥,云台侍中墓。解放后,南安县政府

31、在这里建立过国营云台农场。考究历史,云台名称是从南唐云台侍中得来的。时王审知为闽王,他的侄儿王延彬继其父王审邽为泉州刺史,颇有业绩,被封为云中节度使,简称云台侍中。王延彬治泉期间,设南招贤院广纳贤士,中原士人来归的不少。他发展生产,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当时泉州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商港。泉州成为闽南一个重要基地,王延彬被誉称招宝侍郎。泉州府志载:“四年,延彬加检校太尉,息民下士,能继父志,前后住二十六年,岁屡丰登,复多发蛮舶,以资公用,惊涛狂飙,无有失坏,郡人籍之为利,号招宝侍郎”。但是,这个王延彬为人奢纵,好淫乐,于南安清歌里(埔当一带)构云台,建别馆,辟庄园,时来歌舞,极尽荣华富贵之

32、能事。他把双象山改为云台山,荐国报恩寺改为云台寺。最后他死了葬于此山,因此,郡人称他“云台侍中“。王延彬生性多艺,喜诗词,还信佛教,在泉郡建立许多寺院。据南安县志、王氏族谱载,当日王延彬在南安田丰,清歌二里颇费经营,“开辟沃壤,一望无际,置十里梅村”,建“万梅亭”,“固山筑塘,引山泉为池”等等。据载,云台这个地方直至南宋时代还保存完好,名人朱熹,陈知柔曾同游是处。今日在霞美镇沃柄村还保留了一块“万梅村”古石碑,记载了当地种梅的历史,说明王延彬置十里梅村。除了共享乐,还有实益,得惠后世。这个地方种梅,时代相传,历千年不衰。当年王延彬辟地载花种果的地方,而今形成一个霞美镇邱店地区、柳城榕桥地区,官桥镇下洋地区的南安有名的金三角花果之乡。17郑 运 锦郑运锦,石井人,早岁家庭贫寒,靠拾粪收入苦渡岁月,因受富户欺压,逼迫,不得不离乡背井,四处流浪谋生。其离乡时,孤苦一人,发誓若无发迹,不回家见亲人。后由家乡宗亲推荐到厦门,给一家海商作奴仆。因运锦为人笃实,办事干练,且自幼生活于海边,既习水性,又有臂力,胆略过人,深得东家赏识,所以派他下船,当水手,三年后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