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2.33KB ,
资源ID:131458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45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五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五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

1、精品五年级上美术教案第一学期 教师电子 教 案 学 科 美 术 班 级 五年级 执教教师 美术 学科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具体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备注18.28-9.1悠悠老街229.4-9.8传统门饰239.11-9.15适合纹样249.18-9.22好看的装饰画259.25-9.29生活中的名族纹样2610.9-10.13运动会奖杯设计2710.16.-10.20泥娃娃2810.23-10.27吹吹打打2910.30-11.03飞天21011.6-11.10指墨画21111.13-11.17泼墨山水21211.20-11.24江南民居21311.27-12.1西湖十景21412.4-1

2、2.8童谣童画21512.11-12.15色彩的世界21612.18-12.22画音乐21712.25-12.29小盒子大舞台2181.1-1.5中国传世名作2 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悠悠老街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教学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1.导课,出示课

3、题。 (1)对老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老街风光。 (2)小结:老街,是一幅绝佳的江南风景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悠悠老街。 2.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3.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5.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6.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7.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课后拓展:观看老街视频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

4、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8.展示评价 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传统门饰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教学重点:具有不同风格的门。教学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中外门的图片资料,课前分46人为小组写好调查报告等(注意安全、选好主题

5、,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有关门饰的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的研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分组汇报。 (1)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主要介绍门饰的特点以及作用等。教师小结,组长作好记录。 (2)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的畅想等)。 (3)引出课题:门的装饰。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范作、名作(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等)。 (2)师生交流中外门饰的特色。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的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的印象。 3.学生试画,

6、作好构思。 学生试画中国的门饰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适的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适合纹样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 (1)欣赏生活

7、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 (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

8、合纹样 。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 (3)提示 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 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 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自评,互评。 (2) 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好看的装饰画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 3、培养将美术作

9、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

10、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 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

11、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教学重点: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12、:(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教学过程: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1) 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 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 。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 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 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 5

13、、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 (1) 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 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 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 (2) 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 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2) 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泥娃娃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

14、一些规律和特征。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教学准备:(学生)橡皮泥,相应的工具:牙签、竹筷、抹布等。(教师)泥塑工具一套或和学生准备相同。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欣赏惠山泥人大阿福,说说大阿福的来历。 2、小结: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 3、揭示

15、课题:泥娃娃 。 4、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泥塑作品泥孩儿,感受中国传统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5、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刘海戏金蟾、放鞭炮,进一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神态及动态的造型方法 。 6、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第17页的泥塑人物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塑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8、作业建议: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半身像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喜欢的娃娃形象 。 9、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10、展示评议:与同学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 。 11、拓展延伸:泥塑人物赏析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吹吹打打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

16、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

17、,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

18、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批注或调整: 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飞天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和彩塑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2.学习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领悟其韵味,尝试选择合适的方式临摹飞天壁画作品。3.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临摹,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教师)图片资料,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欣赏舞蹈导入。引入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二、欣赏飞天作品继续播放课件:飞天艺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

19、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1.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 2.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3.鼎盛时期。从初唐到晚唐,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 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 4.衰落时期

20、。从五代至元代,(9071368年),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三、学生作业。1、创作一幅飞天艺术作品。师:大家都这么喜欢飞天,今天也来当回艺术大师来设计一幅飞天作品吧。(提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现 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 (4)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指墨画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

21、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 (1) 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 (2) 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22、 。 (1)“玩墨”游戏 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指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 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握,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 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画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 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 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 (2) 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 (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

23、 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 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泼墨山水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 。 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式,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教学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 教学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教学准备:(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

24、、宣纸、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 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 (2) 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 2、笔墨游戏 。 (1) 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 (2) 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 (3) 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创作要领。 3、深入教学 (1) 观自然、学画法 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 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 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 。 (2) 赏作品,习

25、技巧 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 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 作品欣赏 5、 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 要求: (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 (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江南民居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

26、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教学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 (1) 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 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 。 (3)

27、 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 (1) 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 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 (2) 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

28、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 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 。 (2) 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批注或调整:电子教案学 科:美 术课 题:西湖十景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 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

29、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 2、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教学难点: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导入 (1) 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入课题西湖十景 (2) 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 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韵味。说说:这样的山、水、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2) 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夕照实景照片对比,感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 欣赏童中焘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 (4) 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