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0.58KB ,
资源ID:1317671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767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docx

1、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致橡树备课资料 教案 资料1、作者简介 2、课文赏析 3、教学实录 4、致橡树教案集锦 舒婷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

2、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是舒婷的名篇,写于1977年3月。1979年4月在诗刊发表后,便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被多种诗歌选本选入,并成为朗诵会的保留篇目。致橡树的发表,使诗人舒婷的名字不胫而走。著名作家张锲曾在真诚的给予 丰厚的回报致舒婷一文中生动地描述了这首诗在青年中的影响: 去年夏季,一个闷热的夜晚。内子邀请了十几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我家作客。他们都是她的学生。眼看就要各自东西了,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他们唱了一支又一支歌,表演了一个又一个节目。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只有一位最年轻的姑娘,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响。

3、她长得清秀,很瘦弱,两只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大家,像是有许多话想说,又不知说什么是好。终于有人发现了她,哄闹着要她出个节目。她羞涩地缓缓站了起来,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说道:“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吧!”屋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她一字一句地朗诵,大家也一字一句地倾听。像是有阵阵清风徐来,把闷热一扫而光。她朗诵完了,没有说笑,也没有掌声,甚至没有人挪动一下身子,大家都沉浸在思索之中。过了好久,才又听到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愿我们都能记住这首诗,记住这个夜晚;也愿我们每人都能像诗人说的那样对待爱情,对待生活!” 她朗诵的那首诗,就是你的致橡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完全没有想到,这首已

4、经发表了十多年的诗,今天还在一些年轻人中流传着。它使我更加真切地体味到一首好诗的魅力。 作家张锲的这段描述,非常真实地显示了舒婷的致橡树在不止一代的青年人中的影响及其所内蕴的力量。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舒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又是什么使致橡树有了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致橡树是怎样写出的呢?按舒婷自己的说法,致橡树是同一位老诗人在鼓浪屿散步时,由老诗人的一段话受到触发而引起创作冲动的:同去散步的老诗人说起他又坎坷又丰富的一生,说他认识的女性那么多,却没有一个能使他全心膜拜。有性情极温柔叫天下男人不觉愿充当骑士但头脑却简单到只差掰手指算情人总数的;有聪明努力,智商又高事业心又强的女人往往

5、早上忘了梳头,洗脸不洗脖子的;就算她又成绩斐然又外貌出众但一张开口,男人就得抱头鼠窜,舌端之锋利言词之毒辣,足以使周围寸草不生。但是,从女性的目光看去,又有哪一个男人十全十美?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夜不能寐,于是有了致橡树。 可见舒婷写致橡树首先是植根于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被封建的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妇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这种心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仍然有强大的市场。笔

6、者曾经听过一个女孩子说过,她的最大愿望是当一位大使夫人。为什么这位女孩子就不想自己当个女大使呢?还有在女人中流传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类的俗语,无不表现了我国女性的自我发现、女性的人格独立,还是个远未能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写出了致橡树。 但是光有一种情感的冲动,还不能说就有了一首诗,这里关键要找到意象,来作为自己情感与思绪的载体。在致橡树中,这意象不只是一个,而是一组。橡树,是诗人最先确立的意象,在题目致橡树中就已醒目地标出。显然,这里的橡树不再是简单地指称一种植物,而是作为男子汉的象征出现的。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

7、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高大、伟岸的橡树后面,潜伏着新时代女性寻找男子汉的情结。自舒婷的这首诗流传开以后,一部分年轻的知识女性中便常发出这样的询问:我的橡树在哪里? 与橡树相对照而出现的则是木棉。木棉,又称英雄树,红花灼灼,挂满枝头。它的风韵,令人想起女性的美丽与多情;它的挺拔,使之可与橡树比肩而毫无愧色。木棉,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同时也是诗人憧憬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全诗便是以“木棉”自述的口气展开的。 为了突出木棉的独立的人格与高洁的情操,诗人又拈出了“攀援的凌霄花”与“痴情的鸟儿”,作为生动而不可缺少的陪衬。“攀援的凌霄花”暗指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其特点是依附。舒婷对凌

8、霄花一直是鄙视的。她在一篇散文中写道:“陪一位老作家上厦门万石岩植物园,弯道上几株花树嬉笑迎人,煞是纷繁可爱。老师告诉我此花名凌霄,别看它高枝头摇曳,好生风光,却是攀援它树青云直上的。心中生厌,掉头不再多看一眼。”(多情诸君)在另一篇散文中,舒婷还描述了对枯萎的凌霄花的印象:“黯淡无光的丛树上缠绕着死蛇般的老藤,却不知是何方山魅。是的,我仍记住多年前凌霄花在空中灿烂如梦,有人因此将它比做女人的爱,我心里便为女人不值。”(硬骨凌霄)这种情绪,正可与致橡树中对凌霄花的鄙视相印证。“痴情的鸟儿”,虽然痴情,但是它们只能“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这是另一类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她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

9、立意志,而只是跟在男人后面“夫唱妇随”,扮演应声虫的角色。 在诗的一开头,诗人便深情地唱道: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几行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指称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坚决的否定态度。紧接着,诗人

10、又写道:“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请注意程度副词的变化,对前面提到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用的是“绝不”,表示坚决的否定;对这里涉及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则用的是“不止”,因为泉源、险峰等,尽管可以给情侣带来温暖、慰藉,尽管可以衬托他的威仪,但如果仅止于此,女性还是处于陪衬地位,女性的人格独立仍未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所以作者接下来斩钉截铁地说:“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在这里发出了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你是高大的橡树,我是挺

11、拔的木棉,我们并排站立,却又独立支撑,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庸,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里集中展示了女性的自尊。舒婷说过:“无论在贫乏的从前或是奢侈的现在,自尊仍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语言为舵)自尊是一种精神现象,意味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完全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有无自尊心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精神差别。有自尊心的人追求精神目标,他的存在可以超出躯体而进入永恒,而没有自尊心的人即使苟活下去,也将不成其为人。这里流露的女性自尊感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同时也为诗人后边进一步展开描写的真正的爱情定下了基调。

12、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 根,紧握在地下, (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这就是诗人所憧憬、所渴望、所理解、所歌颂的爱的内涵。两个情侣,互相尊重,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它们共同扎根于大地,又各自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共同抵御自然界与社会中的雨雪风霜,

13、共同享受生活中的温暖与欢乐。对橡树,诗人尽情地赞美了它的阳刚之气:“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对木棉,诗人则酣畅地抒发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里尤可留心的是那“沉重的叹息”,中国女性承受着历史的重负,妇女解放的道路是漫长的,一声叹息中传达了中国女性的多少不幸、多少抗争!它们是两株独立支撑的大树,但是它们的根在地下相缠,叶在空中相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紧接着诗人对她所心仪的爱情发出了最强烈的礼赞:“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他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就是说,爱一个人,不只

14、是爱他的外貌与形体,更爱他的精神、理想与信念,而这种爱又是与对祖国、人民的爱,对大地母亲的爱交融在一起的。睿智的思考迸射出灿烂的火花,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总观全诗,诗人用鲜明而生动的形象,否定了依附式的爱情模式,张扬了女性的自尊自立的人格精神,歌颂了既互相独立又互相扶持、既珍视自己又尊重对方的伟大而坚贞的爱情,使其在浩如烟海的爱情诗世界中发出了独特的光彩。 致橡树教学实录 一、 谈话引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这三部曲怎么唱,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你想收获幸福吗,那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砚、价值观和爱情观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致橡树,诗人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启迪。

15、二、 师生谈舒婷: 师问:你了解舒婷吗,谈谈你了解的舒婷。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但基本上是教材192页注(1)的内容。 师再问:除了脚注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有的说是朦胧诗人,有的说其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抽生朗诵全文,放录音梁祝。其他同学边听音乐,边听朗读,边划出诗中具体的物象,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领会这些具体事物与生活中的哪些人类似,它们有何特点。 师点评:王琼同学的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真棒从她的成功中,老师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积压在女性心头几千年的抑愤与不平,如决堤之江水,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后

16、半部分读得缠绵悱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大家掌声鼓励) 2、师问:诗人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生:“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肯定一边板书) 师:诗人对“凌霄花”是什么态度,“凌霄花”有什么特点, 生:“绝不学”,鄙夷的态度。读的时候这三个字要重读;“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树。 师: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师:“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生: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17、。 师:“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师: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生:“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 师: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

18、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 生: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师:好前半部分排山倒海般的贬斥与否定,为的是突出一句话,是哪一句, 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师:好,你是树,我也必须是树,这说明了什么, 生:平等、独立 师:好请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生:(齐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师:这表现两人亲密到什么程度, 生:互补、互助;相知、相依。 师:找出两人有共同语言的句子。 生:“每一阵风过听懂我们的言语” 师:这说明他们的心怎样, 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有灵犀 师:诗中表现男性

19、美的句子是, 生:“你有你也像载;” 师:男性美在何处, 生:阳刚之美,有棱有角,有个性 师:女性之美在何处, 生:“我有我火炬。” 师:女性美有什么共性, 生:温柔、柔情似水、阴柔的美,西施、黛玉一般的美。 师:那些站在大街上叉着两手骂“老娘”的女人美不美,“母夜叉”孙二娘呢, (生大笑) 师:木棉和橡树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生:“我们分担;我们共享。” 师:这说明他们怎样面对甘苦沉浮, 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师:纵观全诗,诗人追求一种怎样的爱情观, 生:相互独立、平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的新型爱情观。 生:边听梁祝,边朗诵全诗,加深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对比阅读我愿

20、意是激流,体会裴多菲追求的爱情观与舒婷有何不同。 1、 师:放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多媒体展示裴诗我愿意是激流。 生:边欣赏古筝曲,边诵读裴诗。 2、 抽生朗诵裴诗。 3、 抽问,本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与致橡树中的哪类相似, 生:“泉源”、“险峰”和“日光”、“春雨”。 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的看法,要实话实说,分析其表现及心理、危害等。题目自拟,800字左右(课外完成);也可以以如果我爱你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文体不限,勾勒一下你所憧憬的“伟大的爱情”。 1、学生自由讨论。(五分钟左右) 2、抽生谈感想及其构思。 3、课外练笔,进行思想教育。 致像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树

21、立正确的爱情观 2、 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 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二、教学重点 1、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 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优秀的诗篇,领略到了伟人的万丈豪情和徐志摩伤感的悠悠别情,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另外一种人生最美丽的感情爱情。今天呢,我们请到了一位嘉宾与我们共同讨论这种神秘感情,她就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女诗人舒婷,看看今天我们会从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口里听到什么样的爱情宣言呢, 二、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月6日出生,福建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

22、发表诗歌。现在为中国作协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桅船诗集(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三、引出朦胧诗介绍: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可以说是朦胧诗的代表之作。它所表

23、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四、诗歌欣赏 1、 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 前人的爱情语录: 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前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 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前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

24、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2、 全班朗读全文,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师生共同明确: 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三个字“绝不学”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态度。指出爱情必须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关系。 3、 纵观全诗,可发现舒婷的这首致像树分为上下两节,请同学们划分出上下两层。 明确:一层: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 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结尾 划分原因:一层:是诗人宣告一篇战斗书,宣告自己不愿

25、成为男性附庸。 从感情上看,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 二层:诗人对自己的爱情观确立,这一层是诗人感情抒发平缓的,诗人以女性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梦想,象小溪流水,如一木棉在清风中摇曳。 4、请男生朗读诗歌第一层,要求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在诗歌的第一层中,所要否定的爱情观。 归纳明确:作者否定了三种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

26、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

27、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小结: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 5、请女生朗读诗歌第二层,要求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在诗歌的第二层中,所向往和提倡的爱情观。 师生就“

28、爱的双方应保持怎样的关系,具有怎样的形象和内涵” 共同讨论,寻求并达成共识: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 双方的形象和内涵: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29、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不仅爱你伟岸挺拔的身躯,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 这就是作者向往的爱情观,这就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坚贞的爱情。 小结: 舒婷的致橡树不像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用火热的诗句表达对爱的焦灼和渴望,或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与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悲苦与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

30、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与判断。诗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爱着的,女性热烈的爱应该得到男性积极的响应;它即不该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如鸟儿之对橡树;也不该是女性对男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地享有,如山泉、险峰、日光、春雨之对橡树。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以此共同强健爱的纽带,使双方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终身相依,共度人生,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这种本真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31、,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课时 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在将这首诗分为两节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今天我们将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来理解这首诗。 (续上一课时) 6、由我们刚才对诗歌的讨论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爱情观具有极强的现代人文性,这些观点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一点都不新鲜,但是我们联系一下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其实并不这么简单,诗人是发国人之未发,写国人之未写。 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2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欲望”,“爱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与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