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967.60KB ,
资源ID:1320405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204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程标准:1.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课标解读:1.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及随社会的进步发生的变化。3.运用某地地域文化分析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文化与人口情景导学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思考(1)材料中描写了当时怎样的婚俗?(2)材料中婚俗现象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提示(1)早婚,初婚年龄低。(2)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

2、育有利于劳动力增加。教材导学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对人口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4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2)婚姻稳定程度: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出生率降低。5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较高的出生率。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仅是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不是单单受天主教影响的缘故,还深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婚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样

3、,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也并不是只受宗教单一因素的制约。二、中国文化与人口情景导学某地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有儿无女不称心,有女无儿会伤心;一儿一女不放心,多子多女才舒心。思考(1)以上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人口文化?(2)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口发展会呈现怎样的特点?提示(1)重男轻女、多子多福。(2)人口出生率高,增长快。教材导学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2变化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1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没有任何联系地域文化仅指表现在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地域

4、文化是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 B C D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有物质方面的,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答案C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据此回答23题。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过渡型 B接近现代型C原始型 D传统型解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型。答案B3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从

5、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 B C D解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时尚,主要是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要注意区别。答案A探究1文化背景与人口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材料二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

6、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1)材料一说明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晚婚甚至不婚、不育者多,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2)材料二说明了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归纳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文化背景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对点训练1一般来说,我们谈起北京就要谈天安门,谈起

7、天津就谈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对于二者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安门属于北京的地域文化,狗不理包子不属于天津的地域文化B二者都属于地域文化C二者都不属于地域文化D天安门不属于北京的地域文化,狗不理包子属于天津的地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了地域文化的含义。判断是不是地域文化关键是要看其是否具备地域文化的三个特点,即特定的地域、长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答案B2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人口总数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初婚年龄提高A B C D解析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这一观念的变化,可促进人口流动和文化融合,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答案C探究2中国文化对人口

8、发展的影响问题探究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如下表)。读下表,回答问题。初婚年龄(岁)1314151617181920妇女人数(个)511091419117初婚年龄(岁)21222324252933妇女人数(个)6523111(1)据此资料,计算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多少。(2)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现行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大一些还是小一些?(3)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4)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答案(1)18.35岁。(2)小一些。(3)初婚年龄低,人口出生率高。(4)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

9、长,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归纳总结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点训练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现在许多夫妇却不想生育二胎。据此回答12题。1这种变化是哪种中国文化的变化()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D从“安土重迁”到

10、“四海为家”的变化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受宗教的影响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A B C D解析我国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由原来的多育多子逐渐向只生一个的新观念转变。答案1.B2.A3下列说法符合我国古代人们思想的是()婚宴上,人们对新郎新娘最常说的话是“白头偕老,早生贵子”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奸商、奸商,无商不奸”,可见商人没“好人”落叶归根A B C D解析古人的人口思想观念主要有以下四种:早婚早育、多育多子、“学而优则仕”、“安土重迁”,以上四种观念都符合。答案D

11、一、教材P22活动实践爱尔兰地处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爱尔兰为北美洲通向欧洲的通道。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它有5000多年历史,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爱尔兰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全国98.7%的人是爱尔兰人,另有3万人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约有5000人,犹太人约有4000人。人口总数为4581269(2011年),人口增长率为1.061%(2011年),出生率(出生/百人)为1.61%(2011年);死亡率(死亡/百人)为0.634%(2011年);净移民率(移民/百人)为0.086%(2011年)。二、教材P24活动探究优生原理总的

12、原则是血缘关系越近,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差;血缘关系越远,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好。因此,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到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越有利于生育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技巧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类型

13、的人口统计图,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1坐标类图2.结构类图专题训练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越高,014岁的人口比重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呈金字塔型,年龄越小比重越大,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0岁以下的可达30%以上;乙地出生率小于40(38左右),死亡率也小于40(38左右),自然增长率0%左右;丙地014岁人口为2

14、0%,比甲地小;丁地为负增长。答案C2甲地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A上学难 B老龄化C民工荒 D男女比例失调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会形成上学、就业压力大,人均资源少,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养老等压力大等,A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不足,B、C错;由甲地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答案A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34题。3该国()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解析图甲中显示该国2001年人口数量达到10亿,环境人口容量很大,且该国只能是中国或印度

15、,经济不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故A、D项错误;从十年人口增长率可看出,人口增速先快后慢,增速趋缓,两国都以自然增长为主,经济较落后的国家人口迁入率一般不高,故C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C4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A B C D解析根据图乙中人口增长率分析,70年代后该国人口增长率下降,则2011年少年儿童比重应较低,同时由于总体上人口增长较快而老龄化不应该很严重,据此可判断符合。答案B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第5题。5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

16、化的正确叙述是()A6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析图中显示19642000年,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而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减少;当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大于等于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图中显示我国达到此比例的年份为2000年。答案A课时跟踪训练(四)对点训练一、文化与人口据日本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调查:日本2030岁的年轻人希望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男性希望结婚的年龄平均为33.9岁,而女性为32.2岁。男女都首次突破30岁。根据材料,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

17、本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人口大国,晚婚的观念对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B初婚年龄增长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C这种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剧日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的减少,给未来社会发展带来困难D晚婚是一种婚育时尚,对其他方面影响不大解析尽管日本是世界上十个人口大国之一,但初婚年龄推迟,带来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总量减少等问题,这给未来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答案C2下列属于外国文化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是()婚俗宗教职业选择人口流动A BC D解析在外国,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答案A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人口文化的特点是()早婚之风盛行多育多子人口出

18、生率高婚姻关系不够稳定妇女的生育年龄小,生育时间延长A BC D4图示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 D以上皆不是解析该地区为非洲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早婚之风盛行,妇女生育年龄小,生育时间长,多育多子;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答案3.B4.B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主动不要孩子。近年来,丁克家庭在我国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据此完成56题。5丁克家庭

19、的出现反映的现象有()家庭观念的转变生活态度的转变社会文明的退化生育观念的转变A BC D解析由材料可以明显地看出,丁克家庭的出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有一定关系,不能说明是社会文明的退化,所以应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6丁克家庭的出现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人口文化素质降低 B人口身体素质降低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社会财富积累增加解析丁克家庭不要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生育率的下降,从而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答案C二、中国文化与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读我国某年男女性别比示意图,完成79题。7与城镇相比,农村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A重男轻女观念严重 B经济水平

20、较低C计生工作力度不够 D医疗卫生水平较差解析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强,重男轻女。答案A8与一胎相比,二胎、三胎性别比偏高,说明今后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城市发达地区农村欠发达地区A BC D解析二胎、三胎性别比偏高,主要受传统生育观念和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而这样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答案D9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影响是()A人口增长快 B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C男女婚龄差距将缩小 D经济发展变慢解析性别比过高将导致男性过多,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答案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1题。俄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

21、到8001000卢布。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10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A BC D解析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

22、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答案A11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A BC D解析宋朝的法定婚龄很小,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答案B综合训练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图回答1213题。12该图可说明的是()A我国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B我国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C我国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D我国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解析生育率决定出生率的大小,由图知,从19652005年,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但

23、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还呈增加趋势。答案C13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观念 B人口受教育水平C人口老龄化 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降低。答案D14下表是我国1981年35岁到45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情况,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农村4.783.993.523.172.22城市3.973.142.602.211.92(1)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绘制农村和城市妇女生育子女曲线(农村用实线表示,城市用虚线表示)。(2)我们所指的育龄妇女的年龄范围一般是()A3545岁

24、 B2050岁C1545岁 D1549岁(3)从上表中可知人口的生育率与_(因素)成反比。当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4)下表为“1981年我国育龄妇女文化程度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表”,读表分析提高人口素质与控制人口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程度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生育率(%)41.563.967.686.494.4多胎率(%)1.23.49.126.740.2解析本题以数据分析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对育龄妇女年龄范围的掌握。第(3)、(4)题,从育龄妇女文化程度

25、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人口素质对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作用的理解。答案(1)略。(2)D(3)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受教育水平。(4)生育率和多胎率随着育龄妇女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文化程度的高低是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质差,生育率高,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快,教育基金少,受教育程度下降,人口素质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反之,则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既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1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

26、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材料二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甲: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2007年推迟约0.6岁。乙:1991年至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1)材料一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D从封建礼教到社会新风尚(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年至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解析(1)婚礼主持人的发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单位证婚人强调计划生育,反映了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2)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降低出生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答案(1)AB(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变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3)波动上升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