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8.75KB ,
资源ID:132245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2245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研究.docx

1、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研究 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研究 摘要: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是毛南族最大的一个家族公墓,它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毛南族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对毛南族而言是“圣地”。通过对古墓群的研究,我们能了解到毛南族的辉煌历史、独特的民族习俗及文化。关键字: 凤腾山;古墓群;毛南族;调查研究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的“三南”地区,以及宜州、都安等县,而环江的毛南族人口又占了毛南族总数的绝大多数。环江的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上南村、中南村、下南乡的“三南”一带,而凤腾山则矗立在下南乡的堂八村。凤腾山古墓群位于毛南族的聚居地,且是毛南族最大的一处家族古墓,其重要性不需赘述。古墓

2、群作为历史的见证,给我们研究毛南族先人提供了重要资料。通过对古墓群的研究,我们能了解到毛南族的辉煌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一、毛南族的族源毛南族是一个由外来人跟本地土著长期生活而形成的民族,其祖先从湖南、山东、贵州等地或逃难,或经商,或从政而至广西。毛南族以谭、覃、卢、蒙、颜等姓氏为大姓,而谭姓约占毛南族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分布地方也最广,所以研究谭姓的来源对于了解毛南族的起源有很大的帮助,而环江下南乡毛南族人多为谭姓。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的组成部分,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广西控扼夷蛮,曰邕,曰宜,邕屯全将,宜屯半将。宜之西境,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镇,又有抚水、五峒、龙河、茆滩、荔

3、波等蛮”。 其中“茆滩”便是毛南族的先祖。他们似以地名族,后似以族名地,地名和族名常常交错使用,久之便成了族名,与此同时,毛南族在历史上也经常和侗族、仫佬族一起被称为“伶人”或“伶僚”。唐之前称僚,宋元明清时称伶,清初官编的大清一统志卷464“庆远府”称“伶、宜山、思恩有之。”思恩就是现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由此可知,这里的伶人也指毛南族。至明末谭三孝至茆滩地与方家结合而形成毛南族,对此谭三孝的碑文里有叙述“始祖是湖南籍常德府武陵县关东外城太平里通长街古灵社又移居毛难生苗地方多蒙益友方振刚,始而结盟,继而婚姻,生育男女”。由上述可知,广西环江谭姓毛南族为伶僚后裔,谭三孝至此与当地居民结合而逐渐形

4、成了如今的谭姓毛南族。二、古墓群的概况(一)古墓群的自然地理环境凤腾山古墓群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堂八村西北部凤腾山东南面斜坡上,距离堂八村约两公里,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由于凤腾山的山形酷似一只朝南欲跃起腾飞的凤凰,故名“凤腾”,取凤凰振翅起飞之意。该地是一个浅山区,山峦耸立,凤腾山位列当中,面朝东南,三面环山,正面是一方池塘。古墓从山脚一路向上排开,无特定的位置安排,当秋天荒草枯萎时便可清晰的看到许多陵墓列于凤腾山中。凤腾山如广西的许多山丘一般多石头,且大而坚硬,这使得凤腾山更适合墓葬,可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泥土流失,亦可就地取材,用以做封土。(二)古墓群的现状凤腾山古墓群现存墓大约70

5、0座。规模较大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墓大约30座,其中比较重要的墓碑如下:谭三孝墓。旧碑文如下:太祖之生于湖南籍常德府武陵县东关外城太平里通长街古灵社,号三孝,字超群,名泽深,幼学诗书,十五进步、二十补廪,嘉靖元年取中第八名举人,二年会试,复中五十名进士,主考童起凤书升东粤肇庆高要知县,粤东都抚梁大栋拔擢广西庆远府河池知州,莅任三年,罢职归农,异乡移居,即来毛难安处,始而结盟,继而婚娅,生男育女,玲珑智慧,由是父而子,子而孙,不知几数,无人修坟,兹有孙谭有章,情念远劳,请得明之安石立碑,以是为志,万世永忘。谭三孝之墓。新碑文如下:维天启孝德,地竭人伦。缘木求本,饮水思源,人之常伦。谭氏肇祖,伯益之

6、后,伐纣有功,封于谭,以国为姓,傍强齐而治,竟为所伐,乃举足西适迁,经三晋而南折,至湖广而安居。几经沧桑,迭遭离乱,谭氏一族子行止险夷中繁衍生息,支流广布海内,宗系遍及华夏。至有明初叶,吾始祖生焉。始祖讳泽深,字超群,号三孝,奶名僚,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东关外城太平里通长街古灵社人,生于明成化二三年(公元一四八七年)。始祖少即聪颖,喜结豪杰,游四方。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年),始祖寻幽探奇而至毛难地方,恋斯地之灵山秀水,爱斯人之淳厚朴实,乐而不返。初,始祖居如来木锅山,复移孤坡里喇桥,再移三百岗塘口,渔樵游猎,数载之后,至毛难腹地南昌屯安居。水族明酋方刚振奇始祖器宇轩昂、博学多才,乃引为至交,且以女

7、妻之。始祖由是成家置业,奠毛南族谭氏万代兴降之基。当是时也,三南地方,林茂山深,虎视鹰扬,土著关闭自守,未通教化,倾尽所学,春风化雨,俾刀耕火种之乡,成人杰地灵之邑,备受土苗尊崇而美名远播。万历十三年(公元一五八五年),始祖薨,享年九十有八。子孙择凤腾山为之陵寝。至第三代兴伯公生有八子,世称“八轻”,分居于三南之上、下两团,与土苗杂而启之,互通婚姻,始开毛南族谭氏昌盛之端也。更有道轻一支远迁可道,生发都安谭家一脉,亦枝繁叶茂。八轻子弟再衍而为上团八村、下团八村,其众渐隆。后土苗散居四方,毛难地方十之八九皆附八轻苗裔之名。至清初,谭氏之众远居他姓之上,赫然称毛南族首屈一指之大姓,延绵至今,文武英

8、才及勤劳致富者代不乏人。为敦睦本族,上敬先祖,下启后人,使子孙万代不志其本,铭记祖德,乃重修祖公寝陵,勒石为碑,略述渊源,是以为序。皇清封赠寿化显考谭讳孝经老太爷墓碑文如下:缅怀祖父亦吾乡之一大丈夫者也, 遡其为人三岁失父, 孤苦零丁,祖母勤俭抚养,人性生伶俐,智慧聪明,聚财而犹散财为美事,营利而犹施利为阴功,为善获福。是以父而子,人称为名门之富足,子而孙,人称为全家之贵显,因得公爷之号,而致乡老之称,解纷排难,忍气蔼八旬有五之寿,数良足述,以后人之训也,故誌之。皇清待赠新故寿化显考谭讳国璋字礼南大人之封碑文如下:吾之友讳国璋字礼甫,乃老太爹讳孝经公之嫡孙增生讳指远公之长子也,君家世有令德,其

9、先太叔谭明远季叔讳振远皆入吾邑文庠,吾偕其先大人相继弃世,礼南先生兄弟二人崭然见头角,克先业虽富冠一乡,未尝骄溢,诚可谓克家之令子矣,自总角时辱与愚订笔砚交,独能孜孜于学,纵不甚能文而于经传中,及堪与医朵云靡不精通大义,因性素善骑射,慕宗遂奋然弃毛锥,习弓箭历郡县试,屡次冠军。及道光戊戌年与余同内丁大人所取,进因益奋,历视科名,唾手可得,不意乡试屡时深斋恨然,因此广结英豪声名愈籍籍然,挂人齿颊,且性好施舍,善解纷遇,乡里有不平事,挥五斤拳,无不帖然心服,即时值烦剧,有事如无事然,如前庚戌年贼寇逼境,人多失措,而南兄独能捍御,多方意气,未尝少拙。所谓能任人事者非其人与,不幸难逃厄运,竟于是年九月

10、十六日一疾而终。因人葬未利,权枢于南荣下,至壬子年十二月初九日发及先人墓侧,安厝得吉葬日有令子一人,男孙甫试周弱,女五一未相攸,兰芽方茁,先亦可无恨于九泉矣 。余念及素好,悲不自胜,蒙辱以墓誌,见托辞不获,已爰略述其芳,独裨奕世后,得以考其宝録云,阻上愚庚,谭相时抹泪书。皇清待赠显考谭讳瑞璋老太人之瑩封碑文如下:此地乃县学增生讳指远公之次县学武璋公之爱弟后为县庠生讳明远公之义男也 。孝援,秉性忠良,持己垂周,处世无党,解囊济急,无吝毋,剑造不易,守成亦难。幼学孔孟,壮习弓枪,弃文就武,百步穿杨,蒙池大人名列武庠,屡赴秋闱,志切观光,男生独丁,女育成三,抚儿训侄,严冰履霜, 贼匪适境,保障一方。

11、功成归姪,扶危为安,德同罔极,宜寿永享,胡天不佑, 六出仙乡,随祖安葬,向山,栗尾莫罄,话短情长,请工勒石,永誌不忘,是为序。清朝待赠上寿慈母谭明谭氏老孺人之封碑文如下:世林淑姬寿母代不乏人,而求其女箴遗言,母仪垂历者,莫如我世叔谭锦园之令先堂谭孺人也,孺人乃上辰村公长女,幼娴四德,长庠于丁龙公,秉几无违,施槃有训,敬舅姑,和妯娌,礼相夫子,宽域减莸,且丁龙公家素丰,家务剧赖,孺人内助俭勤而世业益昌,方以郝鈡二夫人夫复何求,乃长君国学,注名次君,膠庠振誉,孺人方当烟霞饱领,享龟遐龄失讵八旬加二而返瑶琼也,嗟乎孺人去,矢而机杼空悬,独使梓里,景仰音已耳,甲子冬锦園叔以墓誌,相澄自陋劣,固辞不获,

12、谨叙其略,而铭曰鸾车远驾,马鬃高张,丹霞拥获,赤鸟飞扬,吉人福地,贵子公郎,千秋不朽,百世其昌,生于乾隆辛亥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丑时,没于同治壬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未时。谭锦园之墓碑文如下:尝思福寿康宁,毕生人之乐言也,惟吾岳父乃锦园,年登花甲有余,身幸刚强逢吉,所谓福寿康宁者固已兼全矣,缅其生平,幼而肄业称能,长而穿杨美,适值衡文,姓叨蒙取入学,宫欣步获乎。雪程摽枫陛至品评于月旦公著桐乡,既而老伴生殊,封赠秀士郎,岳父谭卯上森老大人长生碑征祥于国器名驹,跨龟可丕振夫家,声此皆岳父之作善降祥也,情係门壻承属以生墳志辞卜获,已爰叙其略,为之勒于千古不朽云。清故中化显妣谭门谭氏老孺人之坟墓之碑文如下:呜

13、呼哀,吾母生我而芳寿止年,八岁未号况父赴省求考未到,而母布数难逃,安葬于此,故塚未造,讵自癸卯及酉戌两奈而父随仅隔一载权遂及巳,虽有资产而以幼忙承重,几修理处置奚以能慰地下之心,愿母谅之,以相誌不忘云。生于嘉庆甲辰年戊辰月壬寅日已酉时,没于道光癸卯年癸亥月戊寅日午时。皇清寿化先考谭讳上达老大人之瑩封碑文如下:吾亡友谭讳上达,係谭公讳耀昌先太爹之长子,即邑武庠号锦園之令兄也 。吾友自就传时偕游吾舅氏谭字象新先生门下,幸得识面,遂与之订笔砚交。六易寒暑,意气甚孚。常邀余数至其家,见其一门孝友词气蔼如,卜其有寝兴之兆。嗣后各因事牵,不能合并,心甚怅然。念亡友历事儒宗,常游郡城,亲受业于蒋老师号静轩及

14、莫老师号蓉川两大夫子之门,皆叨其垂青顾盼,各手赐瑶笺佳构盈箱满筪。其不见弃于大雅,亦可以想见其为人。第性倜傥不羁,弱冠时偶蹟文场,遂奋然第名大学。日以诗酒自娱,客至其门,不询其量浅深,辄浮以太白。虽不甚谐俗,而其英异之姿,殊令人起敬。至其家用素封,取与颇严,然于所亲辈,未尝不殷勤周恤。奈运舛乏嗣,叠娶名门,止生二女,长已适人,次未毁。因取从堂之子入存祖,父子甚相得,凡考试婚娶之费,毫不吝惜。方期抱孙娱目,上以慰令慈垂暮之颜,下以觇后嗣无涯之福,不意志不能遂,寿方七七,竟溘然而游。卜闻之日,不禁为之失箸,叹吉人之不禄也!余与其弟上林兄,亦忝在莫逆之交,因嘱余作志,辞不获已。爰泪书其涯略,以志不忘

15、云。三、古墓群的价值(一)古墓群反映了毛南族的墓葬形式及葬俗1反映毛南族的古墓形制据中国墓葬史记载中国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类逐渐开始掩埋自己的同伴。从此,历尽两万余年,埋葬制度的发展纷繁复杂。而以埋葬制度为中心而形成的埋葬文化,更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墓葬的形制和内涵也往往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墓主的社会地位,从墓葬的规模、结构,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民族的文化。墓葬是一种主要的埋葬方式。“墓”是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而“葬”是指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固定的场所,合称为“墓葬”。墓所在的地域称为茔或茔域,墓上的封土通称为坟。中国的墓葬制度经历几万年的发展,实属完备,有竖

16、穴土坑、竖穴空心砖椁墓、土洞墓、土洞空心砖椁墓、横穴砖室墓、狭长土洞等。毛南族古墓群的墓碑、墓柱,均用料石组成,因此可称为石墓。古墓被砌成圆形或方形,有单体墓,也有连体墓,墓前大都有墓碑与护碑石,呈牌坊式门楼,碑顶有造型各异的石刻,雕饰着各种立体图案,工艺细巧而精美。古墓群里700多座墓所用材质及结构大抵相同,不同的是古墓的年代、外观花纹、大小高低、有无石狮和牌坊似的门。从不同的外观中可以看出墓主的社会地位以及揣测当时的社会状况。墓葬的分布比较集中,但并不成排成行。2反映毛南族的葬俗毛南族的葬礼跟明清时期民间的葬俗本质上有相似之处,既有人鬼相杂的特点,又体现一定的人情味及封建迷信的色彩。厚葬、

17、堪舆风水、宗教色彩也越来越盛。中国的葬俗在不同地区与民族有着不同的埋葬方式,主要的有藏族的天葬,藏、门巴等族的水葬,凉山彝族的火葬,远古祖先因“巢居”而实行的树葬,崖葬以及世界各民族普遍使用的土葬等。毛南族的葬俗,大体与汉族民间葬俗一致,使用的是土葬。因古墓未经挖掘,地下情况不明,无法判断埋葬死者的头朝向及墓葬为单人葬或双人葬,但从表面亦可看出毛南族人相当注重墓葬的风水。阴宅的选择不仅要择时、看地形环境,还要依据墓形。我们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拜,讲究先祖与子孙的联系,所以我们相信给祖先寻找吉地作为仙逝的安葬之所一定能够给子孙带来福气,保佑平安。这种最传统的观念也影响着毛南族,因此从风水学

18、上看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也可以看出毛南族先民受风水学影响的痕迹。葬书中提到“葬者,乘生气也”, 阴宅的选择最重要的便是“藏风聚气”。因此墓址的吉地之选,必然是靠山面水,四势(北玄武,南朱雀,东青龙,西白虎)具备。此外,墓葬采光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早上到下午皆有光照则为吉相,因此许多墓碑会选择坐北朝南的朝向,凤腾山古墓群的墓碑便是坐西北面东南的朝向,无论季节,古墓群从早至晚均有阳光的照耀,此为吉相。此外,凤腾山四面环山,可形成聚气之势,山脚之下便有一方池塘,水可聚集生气,尤以蜿蜒萦纡为吉。由此可看,凤腾山古墓群不失为一方宝地,为墓葬之吉地。(二)反映毛南族的历史虽然对于毛南族历史的研究者不乏其人,

19、但尚无人对古墓群的碑文做过系统的记述,也没有对其精美的雕刻纹饰做过详细的解读。因此,对古墓群的碑文及纹饰进行研究,可以给后人研究古墓群及毛南族历史提供借鉴。首先,在毛南族的起源问题上,历史学家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外来说,即认为毛南族的先祖是来自山东、湖南和福建等地,因做官、经商或避难而至此,二是土著说,即毛南族的形成完全是由原始居民发展而来。两种说法各有依据,但是根据毛南族遗存的文化,尤其是凤腾山古墓群碑文的记述,毛南人认为谭氏毛南族始祖乃谭三孝,毛南族之形成是谭氏与方氏结合而后渐与当地居民融合而形成的。对此,虽仍有史学家认为这仅是毛南人为避免汉人对其蔑视或仇恨而以谭三孝

20、为祖先,但碑文的记述确实是谭三孝为谭氏毛南族之始祖最为有力的证据。其次,可看出一些毛南族先人的祖孙世系,古墓虽多已不可见,但从仅存的墓碑碑文中也可知,谭三孝有一孙,而孙又有八子,谭孝经有三孙,分别是:谭指远、谭明远、谭振远,而三孙中谭指远又有二子:谭国璋、谭瑞璋,而谭受益与谭受禁则为瑞璋公之侄。谭耀昌妻谭明,长子谭上达,次子谭上林。此中关系有碑文可作为凭证。然后,在碑文中有四幅碑文出现“皇清待赠”、“封赠”之类的文字,其中“皇清”指大清,“待赠”、“封赠”有赏赐之意,由此可看出毛南族先人受到过清政府的封赏。始祖谭三孝在明时也任广西庆远府河池知州,此外,在已残缺的一座墓碑中隐约可查看出“将军世袭

21、云骑尉谭公讳显字文甫老大人之坟”的字样,这是凤腾山古墓群中发现的毛南族人最高的官位。“云骑尉”始设于隋,至清朝成为世爵名,属于功臣爵位,正五品。由此可知下南乡毛南人在清政府时期在清政府的管辖之下,并且效命于清。最后,反映的是毛南族与汉民族之间的联系,在上述毛南族选墓址时堪舆风水便有深刻的体现,在碑文雕刻中更是不难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比如:一毛南族没有文字,因此所用的碑文刻字均采用的是汉字,二在碑文中发现的名字都是汉文,并且意义与汉族所用的含义相同,并不会使用毛南语的名字,三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毛南族的子孙长到一定年龄后,都会送往当地的学堂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孔孟之道,骑马射箭等,四毛南族提倡

22、孝道,甚至在家中的神明堂上也会写上“天地君亲师”来供奉,因此,毛南人都非常注重孝顺父母及长辈。(三)反映毛南族的文化碑刻文化大都是一个民族的艺术结晶,对研究该民族的崛起与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中国的碑文化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一门学问。碑的种类有许多,祭祀碑,墓碑,记事碑,纪功碑,界碑,告示碑,盟会碑等等。而雕刻内容包括文字以及图画。凤腾山毛南族古墓群的碑刻主要是墓碑,墓碑雕刻的内容包括文字及图画。文字主要是记述死者生平及子孙世系,图画则是起到装饰及寄托生者的祝愿的作用。1精湛的雕刻技艺毛南族的雕刻技艺高超,有竹雕、木雕、石雕等,其应用也十分广泛,楼台建筑,庙宇殿阁均可

23、用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凤腾山古墓群的墓雕。关于古墓群的雕刻,种类繁多,且工艺精湛。墓碑一般呈“门”字形,墓碑左右有两扇衬门,衬门上雕有雄浑的大字对联,边框带花纹。有的墓碑分三层,字碑之上第一层,用整块巨石塑成重檐飞阁,墓碑之上第二层,由三块画碑组成,中间一块为主碑,画碑之上仍用一整块巨石作重檐阁面,但比第一层阁面略小。墓碑上的第三层,用一块大石头雕画。有的墓碑则比较简单,只有呈“门”字形的字碑,字碑之上置简单的“山”字形檐角,加上两边的对联及边框花纹。毛南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民族,同时也是非常善于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生活的一个民族。从毛南族古民居丰富的装饰图案及古墓群雕刻中就可以

24、寻找到这方面的影子。在古墓群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汉族的纹饰被镌刻在石碑上,并且针对这些图案毛南族人还会根据自身民族的发展特点而赋予新的内涵。在众多的墓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始祖谭三孝及谭上达之墓。清朝咸丰年间建造的谭上达之墓,墓碑宏伟,状如楼阁,分上中下三层,共2米多高,均由巨石精雕细刻组合而成。下层的碑体最大,形状如同向外敞开的城门,门前矗立着一对高约15米、直径约30厘米的圆体石柱,擎着上面的重檐飞阁。这也是谭上达之墓与其他墓碑最大的不同,碑前的石门状似“贞洁牌坊”般,只是体积略小。这样的“牌坊”仅在谭上达的墓出现,其他的均只是一座墓碑。牌坊柱上是从上盘腾而下的巨龙浮雕,龙的周围浮云缠绕。柱下

25、垫着一个侧立的如鼓形般的柱墩,鼓面刻有鸟兽及凤凰,鼓边刻有飘动的草蔓,整个结构,犹如一座贴靠石壁的凉亭,亭里可容得下二三人遮阳躲雨。墓柱后面是“门”字形的石碑,上刻死者的生平以及其子孙世系。“门”的左右立着碑柱,上面横放碑梁,向外打开。内侧刻着雄浑的大字墓联和横批,字外均有花框。外侧刻有装饰文雅、雕工精细的图案,如窗棂、奔鹿、跳猴、雄狮、花鸟盆景和燃烧的火炬等。墓体上的三层巨碑,第一层是用整块巨石雕刻成的重檐飞阁,阁檐雕饰牵花,阁下悬吊一对灯笼。第二层由三块巨石合成,中间一块的图案是姜太公在河边柳树下悠然钓鱼,旁边还有竹节和花草。左边一块刻的是勇士持刀练武的图画,右边一块刻着儒士挥笔行书的图画

26、。第三层亦是一块巨石雕成的系着飘带的大仙葫芦,左右各有一条尾翅凌空的大鲤鱼,葫芦和鲤鱼下面刻有云水翻腾的图案。整个墓碑显得结构严谨,图文并茂,远远望去,气派巍峨,势态若飞。谭三孝之墓与谭上达之墓不同的是,谭三孝墓前有一对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大到狮子的神态,小到爪子及茸毛都非常精细,在墓碑的最上层以两个龙头做檐角,其神态亦非常精致。由此可见毛南族人民的雕刻艺术确实精湛,但这是在1996年修的新墓。在旧墓中,谭三孝的墓是坐北朝南的,也就是与新墓侧对着,不像其他墓一般都是坐向西北,面朝东南。墓中的文字几不可辨认,有一小节已没入了泥土中。毛南族喜欢把各种图案雕刻到墓碑当中,其中非常普遍的有形如龙尾

27、两边还镶有牡丹花和蔓草纹。这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每座墓碑的墓联边框均可用到,其寓意是富贵绵延、富贵万代、步步高升之意。除上述的蔓草外,龙、凤、阴阳鱼、卐字图、金宝葫芦、太阳、云水、雷王、水神等也是毛南人常镌刻在墓碑上的图案。从墓碑图案文字中可以看出,毛南族受汉族影响至深,其中的图案、寓意与汉民族大同小异。2独特的“墓碑文化”中国碑文化渊远流长,其萌生、发展、成熟、繁衍,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风俗、社会需求、审美标准、价值取向及各个朝代统治者所实行的政策、倡导的风气等密切相连,与整个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字、书法、镌刻艺术息息相关,相依相存,同步相应。中国古代“

28、墓而不坟”,就是说只在地下掩埋,地表是不树标志的。后来逐渐有了地面的坟,继而又有了碑,发展至今,形成了墓碑文化。树碑是造墓的重点,堪舆风水都是以墓碑的朝向来定向。墓碑的长宽高,文字的大小,树碑动土的时辰,都要慎重考虑。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下葬,后树碑。主要是因为:一下葬之后,应留出一段雨水与泥土结合的时间,使松软的土层变为实土,可避免树碑时地面出现凹陷;二是下葬之后,留出一段让家人斟酌碑文内容的时间。毛南族的墓碑有其独特的地方,首先毛南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所以碑文均由汉字组成,这也是毛南族墓碑文化的特别之处,碑文化需要解决文字的起源问题在毛南族也就不存在了。其次,毛南族的墓碑雕刻均出自毛南人的能

29、工巧匠之手,毛南人善雕刻,所刻画的文字图案只需打好“腹稿”,便可直接动手。然后,毛南族的雕刻工艺是直接受到外来工艺的影响的,从图案、文字及所用工具中即可看出。最后,古墓群墓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墓碑外形的美观及寄托生者美好的祝愿,在古墓群中的新墓所雕刻的花纹纹路更加精细生动,式样也越来越丰富。注释:周去非.岭外代答M出版社:北京市:中华书局 ,1985:11清朝官修.清大一统志M出版社: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32参考文献:1 夏家仁.毛南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2 覃立新.毛南族史志概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 卢敏飞、蒙国荣.毛难山乡风情录M.成都:四川

30、民族出版社,19944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 第四编.M.福州市: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1085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杨权.中国文化通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6 何其桢.中国碑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 毛南族编写组.毛南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8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9 郭璞.葬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10 毛南族谭氏谱牒编撰委员会编.毛南族谭氏谱牒资料M.200411羊毅勇.新疆尉犁因半县古墓调查. J.新疆文物考古所,198912 王悦. 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红岩村古墓群的调查与研究. J. 长江师范学院历史系,200913王烨.平泉县石羊石虎古墓群调查.J.承德师专平泉分校,200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毛南族碑刻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8YJA850009)-全文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