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01KB ,
资源ID:1323653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2365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精品.docx

1、最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 精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综述口王华玲1谷峰2张露红3123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学术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拓宽和深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进行概括与提炼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轨迹。【作者简介】王华玲,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

2、事中国现当代史研究。谷峰,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科学与艺术理论研究。张露红,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等特点。因此,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逐渐成为专家学者越来越高度重视的一个专门课题。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笔者认为经历了一个简单比较性研究批判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对策性研究的过程,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对此课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视野越来越宽,选题角度越来越新颖,问题研究越

3、来越细致,研究的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本文拟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思想学术脉络。第一阶段简单比较性研究以改革开放初的80年代早期为主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彻底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工农兵群众和基层组织推荐大学生的做法。77、78、79这三届大学生是恢复高考制度后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进入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后来被社会称之为不可忽视的新三届。他们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少数为4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为主体,其中不少人为中小学民办代课教师、工人、农民或军人,大部分经历过社会基层生活的磨炼,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能力,思想和

4、心理相对比较成熟。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正统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具有比较传统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在价值取向上以社会本位为主,讲求奉献,功利色彩淡薄。为祖国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振兴中华是当时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但是,文化大革命使他们成为被耽误的一代,工作经历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农村生活的艰苦使他们有着强烈的改变生存状况的愿望,上大学便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考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十年动乱使他们成为历史的不幸者,能赶上高考这趟人生末班车,又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急切、焦虑、渴望,激情、冷静、思考,反思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的关键词。他们反思

5、文化大革命,反思社会主义,反思人生价值,反思一切他们认为值得反思的问题。直到1980年第1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出一篇署名潘晓的文章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从此拉开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人生观大讨论的序幕,参与讨论的以这代大学生为主。这次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重视和研究。这一时期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主要以简单比较性研究为主。如李庆善建议人们客观对待不同时期价值观的产生,不要做盲目的比较,因为这个比较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有的人把80年代大学生同80年代的中年知识分子做比较,因为今天的中年知识分子,就是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由于五六十年代我国大学生的资料是空白,

6、要比较也是经验的回顾,而不能做到严格的定盘。关于出现变化的原因,他认为是多种因素合力运动的结果。然而张书勤却针锋相对地指出80年代的大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在价值观方面的确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在关于什么是人生价值的问题上,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而80年代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出现了多义。在对人生价值标准的认识上,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评价事物、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标准,是社会利益和社会需要;而80年代的大学生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做了区别,个人利益不再与私有观念划等号。在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认识上,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是社会的目标,即为共产

7、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而80年代的大学生的价值目标的结构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化了。个人目标、社会目标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构成了一个价值目标体系,使价值目标结构层次化、多样化。其次,80年代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更为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成分突出了。在对人生价值实现问题的认识上,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是依赖集体,走集体道路,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而80年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重视个人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充分调动个人活力的时代2。总之,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80年代早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逐渐展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研究毕竟刚刚起步,研究的内容宽泛,主要是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

8、进行简单的比较性研究,优秀的成果不多。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专家、学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专注和执著。第二个阶段批判性研究以80年代中后期为主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质利益原则的肯定,对当时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产生了很大冲击,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功利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社会主导价值不明确,金钱万能的思想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短期化和个人本位主义倾向,60分万岁金钱至上自我中心的口号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享乐主义思想抬头。再加之西方国家思想文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

9、失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混乱、困惑、迷茫和严重分化的状态,自由化思潮泛起,精神面貌陷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谷。关于这个时期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各学者、专家针对这一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各种变化进行了批判性研究。俞宝书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问题,指出价值观的多元化,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立足于个人奋斗、着眼于个人实惠。在开发自我、设计自我的同时,首先要明确按什么标准、按什么要求来开发和设计自我。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没有理智导向,价值选择,实现自我,更不是唯利是图,发展私欲。王金华则从哲学的角度进一步强调,绝不能抽象地来谈人的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因为离开了人民和社会的需要去追求自我实现

10、是行不通的钔。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郑德生从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崇尚自我、肯定个人的主要原因。认为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崇尚自我的倾向,其消极因素巳日见端倪,并指出了避免这种消极影响的做法副。庞桥非常重视商品经济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总结80年代中后期对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学者重点关注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及其特点,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针对其中的消极作用进行了批判性研究。总之,这些优秀成果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

11、鉴。第三个阶段分析性研究阶段以90年代为主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改革步人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价值观带有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即从高昂的政治激情转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理智而现实的关注;从对西方哲学的狂热追随转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从期望改造社会以适应自己转向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虽然这种转变是令人欣慰的,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在大学生价值观更加务实的同时,其功利色彩也日渐严重。由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剖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发起召开的研讨

12、会,于1991年12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召开。研讨会就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90年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与导向问题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对这一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其导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性研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研究。这一时期,多数学者把大学生价值观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结合起来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到了国际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影响。有的专家指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社会思潮包括西方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姚焕和姜丽华又都关注了大

13、学生自身的原因。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研究。这一时期,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的方式或者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总结了90年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研究又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视角新颖,形成了百花齐放,芬芳争艳的良好局面。佘双好通过调查,运用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的新特点从价值主体来看,大学生逐步确立了个体的主体地位,并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社会;他们注重自身价值,主张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价值取向来看,大学生从比较注重理想追求到比较注重现实功利,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

14、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从价值观念来源来看,以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主要来源于书本,遇到问题后常常通过阅读,在书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则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李乃福等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但又使他们人生价值观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朱文彬对目前大学生的社会目标、个人目标、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具体特点是金钱万能的影响,动摇了儿时的观念;商品大潮的冲击,改变了生活的信念;追求物质的享受,模糊了人生的意义;腐败丑恶现象的蔓延,淡化了对事业的追求。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和发展趋势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在我国

15、现阶段,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人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种形态。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生活日趋世俗化倾向。这种倾向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学校园里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既存在着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是与非的问题,也存在成熟度方面的高与低的问题。解决这两大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锲而不舍的自我再塑造,也需要相关客体的引导13。作为大学德育工作者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应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发扬积极的方面,限制消极的方面。要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基本主题,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方向,把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

16、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为契合点。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研究。刘德寰、杨力伟以数年调查资料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念演变的特征、原因并进行具体讨论和总体评价。作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矛盾的、冲突的和多元的;其基本框架是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取向的世俗功利化;相对主义代替了绝时主义,多元化的目标配合多元化的手段取代了一元化的目标和手段;价值评价由二分法转向模糊多元标准。社会的人口基础、历史原因、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总体性因素。王培根、吴时明在此基础上指出当代大学生这些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

17、引导教育研究。朱自萍、方兰认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发成才,愿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但是还必须看到,我国还处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敏感而不成熟的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失重感,表现出相互矛盾、相互抗衡的复杂心理,在价值观的不少方面出现了困惑18。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使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改革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务

18、实管用;价值观教育应采取层次递进的方法;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管理20。总之,90年代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环境的变革,大学生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导向和发展趋势、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引导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丁分析性研究,为下一步的对策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个阶段对策性研究阶段以21世纪以来十年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传媒手段的普及,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年轻人80后和90后进入了大学,他们在知识、信息的获取量上远远高于以往的大学生,使得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这阶段大学生价值观

19、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与社会主导价值观较为契合,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意识增强。然而他们反感灌输式教育,也敢于挑战权威。他们看待问题有更加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做什么,总要问一个为什么。非主流文化的流行也是这一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他们总喜欢探讨各种非主流的观点或风气,以彰显自我的不同,甚至用优秀但不入党的方式表示自己很有思想且与众不同。然而自小受到家庭、学校的宠爱,又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心理脆弱。专家们面对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对策性研究为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现状及成因研究,姚本先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

20、值观的变化权威解构与自我觉醒;改造冲动与自我失落;价值取向的自我中心与价值标准的实用化;价值多元与现实具体。分析得出了经济发展、文化思潮、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内在成长等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精神与功利等基本关系21。马向真则进一步指出,有针对性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邱珂、边宏广特别指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转化的双重转变条件下逐渐形成的。要在这个大背景下解析主导价值观和非主导价值观、理想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公共领域价值观和私人领

21、域价值观的关系及其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张玉梅另辟蹊径提出在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中,要重申儒家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感;仁者爱人的处事原则;以义为上的气节操守;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谷峰认为当代大学生是传统与现代、幼稚与成熟的矛盾统一体,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必将在矛盾运动中逐步走向成熟。但这个成熟过程不会自发进行,需要我们针对具体思想实际,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针对网络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的专题研究,王天德从总体上概括了网络状态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在个体性价值冲突和社

22、会性价值冲突之中,并影响着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舒展、民主价值观的彰现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追求26。侯翠兰则从信息网络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无政府性、异质性、虚拟性等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27。此外,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和谐文化的构建使得一些学者从文化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姜华主张应通过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等多种途径,来应对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影响。面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同时

23、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王秀章、余启全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入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现状及特征,切实找准教育工作的切人点与落脚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和对。张秉福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着力于夯实价值观建构的哲学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有效途径,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何

24、煦主张应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依据和蓝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突出教育重点,逐步探索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途径32。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确立奋斗的理想目标,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3。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努力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除了丰硕的论文研究

25、成果外,专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优秀成果包括许学圣等编著的八十年代大学生思想轨迹探析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黄希庭、郑涌等所著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苏颂兴、胡振平所著的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版;吴鲁平所著的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郗杰英所著的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19年版等。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不难看出,理论界对大学生这一影响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的价值观问题格外关注。专家、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研究仍存在一些

26、不足和缺憾,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一是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调研工作往往受区域的局限,不能做到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调研成果的比较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二是学者们对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和特点以及怎样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深入探讨,但这种探讨总是局限于某一历史时期或阶段,缺乏一种历史的视野和整体的眼光。三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从历时性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梳理,这方面的研究微乎其微。特别是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继提出和学习的不断深入,详细考察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

27、度、认同度和掌握度,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四是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进行概括和提炼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成。总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过程,不难看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影响,呈现不同特点。主观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沿着每一个时期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根据趋利避害原则确立了自身的价值观;客观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每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社会需求确立其价值观。然而,发展着的社会是个多面镜,大学生自

28、身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何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引导教育大学生,使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树立主流价值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前期专家学者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一研究课题特殊的与时俱进性,学术界还要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研究的工作做精做细,使大学生价值观这一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9002。项目主持人谷峰,课题组成员田海舰、王华玲、张露红、汤敏注释李庆善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几个问题,此

29、文系根据作者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给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和政工干部所作的报告录音整理而成。2张书勤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3俞宝书、贾瑞萍、王劲松浅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第1期。4王金华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9年第2期。5郑德生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兼析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载青年研究1982年第7期。6庞桥应重视商品经济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载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7顾怀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载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8姚焕

30、大学生价值观系统变化趋势,载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姜丽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成因及其引导,载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9余双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发展特点分析,载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10李乃福、吴朝国、王如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载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11朱文彬、赵淑文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12杨志荣、孙文生简论大学生价值观的世俗化倾向,载学术交流1994年第1期。13李秀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探微,载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年第1期。14张道理、阚乃虎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载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8期。15程延文、张莉、朱成利、刘金涛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导向,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2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