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724.50KB ,
资源ID:132420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2420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带移位基本模型计算机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带移位基本模型计算机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

1、带移位基本模型计算机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doc课 程 设 计 报 告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题名称 带移位基本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4年 9 月 14 日xxx工程学院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 题 带移位基本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审 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4年9月3 日任务完成日期 2014年 9 月 14 日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1设计内容模型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计算机,通过它可以理解计算机整机的结构及功能,理解CPU、存储器、中断控制器、总线的结构及实现逻辑和各部件之间的接口关

2、系。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西安唐都公司的TDN-CM+的内部可编程资源,设计一个模型计算机。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部件级的模型机的设计和调试,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由5部分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从“指令微指令微操作”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2设计要求(1) 借助于TDN-CM+的内部可编程资源,运算器单元,控制存储器,微命令寄存器,地址转移逻辑,微地址寄存器,控制时序信号单元,寄存器组,总线,输入输出单元等,用微程序的方式设计一台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包括模型计算机组成的设计,指令系统的设计,并用汇编语言完成

3、设计并调试成功。(2)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要求 (P98) 复习 定义五条机器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明IN () 0000 0000 “INPUT DEVICE” R0ADD addr 0001 0000 R0+addr R0STA addr 0010 0000 R0 addrOUT addr 0011 0000 addr LEDJMP addr 0100 0000 addr PC其中IN为单字长(8位),其余为双字长指令,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参考程序(实验已做过)地址(二进

4、制) 内容(二进制) 助记符 说明0000 0000 0000 0000 IN R0 INPUT DEVICE-R0 0000 0001 0001 0000 ADD 0AH,R0 R0+0AH -R0 0000 0010 0000 1010 0000 0011 0010 0000 STA R0,0BH R0 -0BH 0000 0100 0000 1011 0000 0101 0011 0000 OUT 0BH 0BH -LED 0000 0110 0000 1011 0000 0111 0100 0000 JMP 00H 00H -PC 0000 1000 0000 0000 0000 10

5、01 (3)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以下是带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1)IN 输入 “INPUT DEVICE”R0,(2)ADD 13H R0+13HR0 ,(3)RLC 带进位左移(4)IN “INPUT DEVICE”R0,(5)RRC 带进位右移(6)RL 左环移(7)STA 0EH R00EH(8)OUT 0EH 0EH BUS(9)JMP 00H 00HPC (4)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的系统功能实现、数据测试和记录并进行适当的分析。要求,同一小组的每个同学必须分析一条不同的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组成,说明组成该机器指令的每一条微指令的微

6、命令(不同的控制信号的组成)。(5)按本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并用A4的复印纸打印并装订。 (6)在规定的时间内,请各班学习委员收齐课程设计报告在星期五交陈华光老师。3分组及安排分4组,学号除以4取余数,余数为0的同学做带移位基本模型机1、余数为1的同学做复杂模型机1,余数为2的同学做复杂模型机2,余数为3的同学做复杂模型机3,每个组必须独立完成指定的题目,每个同学按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4成绩评定程序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程序设计是否正确;调试结果;设计说明书的质量高低;答辩时回答问题情况;课程设计周表现情况;总评成绩记入“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二、进度安排第

7、周 周,具体安排如下:星期时间班级内容地点任务安排E-510接线E-510调试E-510系统调试实现E-510接线E-510调试E-510系统调试实现E-510附: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表、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 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程序源代码)。一、课题的主要功能 二、总体设计方案 1、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2、用框图语言表示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三、数据格式和寻址方式的设计1、数据格式2、指令格式四、指令和微程序的设计七、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八、参考资料 一、课题的主要功能 本课题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复杂模型机的建立和通过部件级的模型机

8、的设计和调试,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由5部分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去了解首控制器是如何去工作,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完成所给的指令。从取指令,编译指令,输出等一系列的工作是如何在控制器里运行的。让大家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总体设计方案 (1) 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以控制器为中心,首控制器从指令寄存器取得指令,编译指令,再输出微控制信号,控制ALU的运算,PC加一,并且从RAM中取出数据运算,运算后再把结果通过数据总线存到RAM,在指令寄存器读去下一条指令,依次循环。本实验是在实验(一)基本模型机的基础上搭接移位控制电路(74LS299芯片)

9、,实现移位控制运算,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带移位运算的模型计算机逻辑框图 2、用框图语言表示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用框图语言表示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 图2 基本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 实现移位控制运算。因此实验中新增4条移位运算指令:RL(左环移);RLC带进位左环移);RR(右环移);RRC(带进位右环移),其指令格式如下: 操作码 RR 01010000RRC 01100000RL 01110000RLC 10000000以上4条指令都为单字长指令(8位)。RR为将R0寄存器中的内容循环右移一位。RRC为将R0寄存器中的内容带进位右移一位,它将R0寄存器中数据右边第一位移入进位,同时将进位寄

10、存器的数移至R0寄存器的最左位。RL为将R0寄存器中的数据循环左移一位。RLC为将R0寄存器中的数据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环移的信号如下299_B S1 S0 M 功能 0 1 0 0 循环右移0 1 0 1 带进位循环右移0 1 1 0 循环左移0 0 1 1 带进位循环左移同样,本实验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设置了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同基本模型机完全一致(图2的右边部分)。设计带移位控制的微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带移位控制的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三、数据格式和寻址方式的设计1、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且字长为位,其格式如下: 符号尾 数其中第 7 位为符号

11、位,相对于十进制数值表示范围是:2 7 X 2 71。 2、模型机的寻址方式操作数的寻址就是寻找形成操作数在主存中的地址的方法。设指令格式如下:形式地址(D):指令地址字段中给出的地址。 有效地址(EA):形式地址经过一定计算而得到的操作数的实际地址。 常用寻址方式如下: (1)隐含寻址:指令中不指出操作数的地址,而是隐含在累加器或堆栈等,由它们给出操作数。 (2)立即寻址: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即数据 data = D。 (3) 直接寻址:操作数的地址直接在指令中给出,即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 EA = D。 (4)间接寻址:指令的形成地址 D 在主存相应单元中的

12、内容是操作数的地址,即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 EA =(D)。 (5)寄存器寻址:指令中给出的是寄存器号 R,操作数就是寄存器中的内容,即 data=(R)。 (6) 寄存器间接寻址:指令中给出的是寄存器号 R,而操作数的地址就是寄存器中的内容,即 EA =(R)。 (7)相对寻址:操作数地址为程序计数器 PC 中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地址偏移量 D 之 和,位移量 D 通常以补码形式给出,可正可负。即 EA=(PC)+D。 (8) 基址寻址:操作数地址为基址寄存器中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地址偏移量 D 之和,即 EA=(R)基址 +D(9)变址寻址:操作数地址为变址寄存器中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地址偏

13、移量 D 之和, 3、 指令格式由于本模型机机器字长只有8位二进制长度,故使用单字长指令和双字长指令。根据要求,设计该模型机能执行的不同指令,例指令格式及功能如下:(1) 算术逻辑运算指令 算术逻辑运算指令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 OP-CODErsrd其中,OP-CODE 为操作码,rs 为源寄存器,rd 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Rs 或 rd选定的寄存器000110R0R1R2 5 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见图2 为了实现移位控制运算。因此实验中新增4条移位运算指令:RL(左环移);RLC带进位左环移);RR(右环移);RRC(带进位右环移),其指令

14、格式如下: 操作码RR 01010000RRC 01100000 RL 01110000RLC 10000000 (带进位的左环移) (带进位的右环移) 以上4条指令都为单字长指令(8位)。(2) 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 模型机设计 2 条访内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2 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格式为: 7 65 43 21 000MOP-CODERD D其中,OP-CODE 为操作码,rd 为目的寄存器地址(LDA、STA 指令使用)。D 为位移量 (正负均可),M 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 寻址模式 M有效地址 E说 明 00

15、 01 10 11 E= D E=(D) E=(RI)+D E=(PC)+D 直接寻址 间接寻址 RI 变址寻址 相对寻址 四、指令和和微程序的设计1指令系统以下是带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1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1)IN 输入 “INPUT DEVICE”R0,(2)ADD 13H R0+13HR0 ,(3)RLC 带进位左移(4)IN “INPUT DEVICE”R0,(5)RRC 带进位右移(6)RL 左环移(7)STA 0EH R00EH(8)OUT 0EH 0EH BUS(9)JMP 00H 00HPC2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地址(二进制) 内容(二进制) 助

16、记符 说明 00000000 00000000 IN 输入 “INPUT DEVICE”R0,/任意输入数据00000001 00010000 ADD13H R0+13HR000000010 0000001100000011 10000000 RLC 带进位左移00000100 00000000 IN “INPUT DEVICE”R0,00000101 01100000 RRC 带进位右移00000110 01110000 RL 左环移00000111 00100000 STA0EH R00EH00001000 00001l1000001001 00110000 OUT0EH 0EH BUS0

17、0001010 00001110 0000101l 01000000 JMP 00H 00HPC00001100 0000000000000011 00100000 自定,20H(32D)0000111000010011 00010001机器指令程序 微指令程序$P0000$P0110$P0203$P0380$P0400$P0560$P0670$P0720$P080E$P0930$P0A0E$P0B40$P0C00$P1320$M10011000$M1183ED01$M00088101$M0182ED01将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而成的“二进制微代码表”。二进制代码表微地址S3 S2 S1

18、 S0 M CN WE A9 A8A BCUA5UA0 0 00 0 0 0 0 0 0 1 10 0 00 0 01 0 00 1 0 0 0 0 0 1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 0 0 0 0 1 0 0 20 0 0 0 0 0 0 0 11 0 00 0 00 0 10 0 1 0 0 0 0 30 0 0 0 0 0 0 0 11 1 00 0 00 0 00 0 0 1 0 0 0 40 0 0 0 0 0 0 0 10 1 10 0 00 0 00 0 0 1 0 1 0 50 0 0 0 0 0 0 1 10 1 00 0 10 0 00

19、 0 0 1 1 0 0 61 0 0 1 0 1 0 1 10 0 11 0 10 0 00 0 0 0 0 1 0 70 0 0 0 0 0 0 0 11 1 00 0 00 0 00 0 1 1 0 1 1 00 0 0 0 0 0 0 0 00 0 10 0 00 0 00 0 0 0 0 1 1 1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0 0 0 1 1 1 2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0 0 1 1 1 1 3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0 1 1 1 0 1 40 0

20、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1 0 1 1 0 1 50 0 0 0 0 0 1 0 10 0 00 0 10 0 00 0 0 0 0 1 1 60 0 0 0 0 0 0 0 11 1 00 0 00 0 00 0 1 1 1 1 1 70 0 0 0 0 0 0 0 10 1 00 0 00 0 00 1 0 1 0 1 2 0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1 0 0 1 0 2 1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1 0 1 0 0 2 20 0 0 0 0 0 0 0 10 1 0

21、0 0 00 0 00 1 0 1 1 1 2 30 0 0 0 0 0 0 1 10 0 00 0 00 0 00 0 0 0 0 1 2 40 0 0 0 0 0 0 0 00 1 00 0 00 0 00 1 1 0 0 0 2 5 0 0 0 0 0 1 1 1 00 0 01 0 10 0 00 0 0 0 0 1 2 60 0 0 0 0 0 0 0 11 0 10 0 01 1 00 0 0 0 0 1 2 70 0 0 0 0 1 1 1 00 0 01 0 10 0 00 1 0 0 0 0 3 00 0 0 0 0 1 1 0 10 0 01 0 10 0 00 1 0 0

22、 0 1本模型机共有8 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X条,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X条,输入输出指令条,其它指令1 条。表7.2-1 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格式、汇编符号、指令功能。按照系统建议的微指令格式,参照微指令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 表3 即为将图X 的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而成的“二进制微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表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见下表 2。 2423222120191817161514 1312 11 109 8 7654321S3S2S1S0MCnWEA9A8ABCA5A5A5A5A5A5五、线路连接图六、微程序流程及说明 1、以下是

23、基本模型机和带移位运算的设计和实现的调试的基本步骤:连续运行 A、将编程开关置为RUN(运行)状态,“STEP”置为“STEP ”,“STOP” 置为“RUN”。B、使CLR101 ,微地址寄存器清零,程序计数器清零。按动START键,系统连续运行程序,稍后将STOP拨至“STOP”时,系统停机。C、停机后,可检查存数单元(0B)中的结果是否和理论值一致。D、在联机运行程序时,进入DEBUG调试界面,使CLR101,序的首地址为00H,按相应功能键即可联机运行、调试程序。单步运行程序1、运用联机软件的传送文件功能(F4)将该格式文件传入实验系统。2、使编程开关处于“RUN”状态,STEP处于“

24、STEP”状态,STOP处于(STOP)状态。3、拨动总清开关CLR(01),微地址清零,PC计数器清零,程序首地址为00H。4、按F6进入DEBUG界面,再按相应的功能键可以进入分步调试。2、调试程序步骤如下 (1)从实验电路中装入第一个加数10H(00010000)到R0中,如图1图1(2)将R0中的装入加数10H(00010000)装入如寄存器DR1中,并将从16H中读取的另一个加数10H(0001000)装入寄存器DR2中,然后通过ALU预算器进行两个寄存器的数据相加得20H(00100000),然后将结构送入R0中,如图2。图2(3)进行带进位左移操作,的结构40H(01000000

25、),并将结果送入R0中,如图3。图3(4)将结果40H(01000000)左移,的80H(10000000),并且将结果送入R0中,如图4。图4(5)将结果80H通过ALU输出,如图5。图5分析: 从实验电路中装入第一个加数 10H(0001000),并且从内存中读取另一个加数 10H(00010000), 10H+10H=20H(00100000)。然后再将结果20H(00100000)进行RRC带进位 的左移操作,OF=0,得结果为40H(010000000)。最后将结果40H(00100000)进行RL左移, 得结果为80H(10000000),从而可得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合。 七、课程设

26、计的收获及体会 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收获很多,这次的课程设计题目是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并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我们是两人一组,接线接了两三次,同样的问题,我认为是高低电平没有对好,所以总是错误。CPU就像是人的大脑,我们手中的线就像是一根一根的神经,错了一丁点就走不通了。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同组队员的共同合作下在一周时间基本实现了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功能,完成测试后,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每按动一次START键即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对照微程序流程图,观察微地址显示灯是否和流程一

27、致。运行结束后,可检查存数单元(0B)中的结果是否和理论值一致。这样就是完成了实验了。 另外就是通过这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我对计算机内部元件的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许多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学会的知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暴露无遗,不过积极的方面是通过课程设计,我把这些知识上的明显漏洞给补上了。我对机器指令及微指令的的编码方法不了解,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也不是很理解。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又把课本拿出来重新学习相关的章节。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是像我们这种工学类的课程,更重要的还是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机房上机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在请

28、教了同学和老师之后,这些问题也都一个个迎刃而解。八、参考资料1 陈华光. 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杨小龙.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附录 组号:25号源代码机器指令程序$P0000 $P0110 $P0216 $P0320 $P040B $P0530 微指令程序 $M00108101 $M0182ED01 $M0248C000 $M0304E000 $M0405B000 $M0506A201 $M06019A61 $M070DE000 $M08011000 $M0983ED01 $M0A87ED01 $M0B8EED01 $M0C96ED01 $M0D018202 $M0E0FE000 $M0F15A000 $M1092ED01 $M1194ED0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