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1.81KB ,
资源ID:1331827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182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docx

1、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方法(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

2、的基本内容。【例一】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

3、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污【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

4、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例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

5、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子规鸟” :不如归去。(四)明意象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托物

6、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五)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 【例五】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这首诗歌抒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六)从诗

7、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六】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诗歌借助“楚腰纤细”,“掌中轻”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答: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题目中的“泊”和诗中的“客”字,都表明了作者是漂泊在外,是羁旅游子。而“客”与“

8、对愁眠”中的“愁”结合,就成为了“客愁”,这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一句、二句都借景抒情,这两句的景有什么不同?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 第一句写景,“月落”、“乌啼”、“霜”这些景物,都带有凄凉的特点,从正面衬托了作者的“客愁”。 第二句写景,“江枫”、“渔火”这些景物,在月落乌啼这种幽寂的背景下,多少现出了些亮色和暖意,让作者似乎忘记了孤独伤感,但是,作者写如此景象,恰恰是为了反衬羁旅的客愁。 小结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

9、眼、意象、题材等)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答题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和专业,并且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提问方式:这首诗(一句、一联、一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10、1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唐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感情】(1分) 诗人春日眺望荒凉的郊野,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起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联系诗歌及背景进行分析】(2分)诗歌用了

11、借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表现手法】(2分)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做到“不引诗不答题”。 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你的答案的规范性。 二、高中诗词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释】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

12、官,乃返乡闲居。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旋斫:现砍。(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B.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C.此诗虚实结合: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D.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C(2)同情农妇的不幸遭

13、遇及悲惨生活。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 征暴敛无处不在。 【解析】【分析】(1)C项,错在“前三联虚处着笔”,前三联是对山中寡妇的形象和困苦的生活做了描写和叙述,应该是实处着笔。故选C。 (2)本题中,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麻苎衣衫鬓发焦”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强调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寄寓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同情。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

14、无计避征徭”,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控诉。 故答案为:C; 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 征暴敛无处不在。【点评】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

15、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节选)洪亮吉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B.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16、。C.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D.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 (1)B(2)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 【解析】【分析】(1)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

17、。故选B。(2)本题,“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

18、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B; 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

19、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内容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内容,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

20、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蓬松。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

21、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欣喜与向往的。4诗歌赏析 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

22、安江南一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2)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

23、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C; 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

24、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把握情感态度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就诗词中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

25、综合解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中朝往还杜 牧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朱绂久惭官借与 , 白头还叹老将来。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注释】中朝:朝廷。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借与:即借绯。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B.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C.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

26、拿俸禄。D.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2)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 【解析】【分析】(1)C项,“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朱绂”是以系印章的丝带来代指官职,而“久”则说明身处该官职的时间之长,“借与”则暗

27、示官职不高,为官时间之久与官位之低形成反差,这里要表达的是对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故选C。 (2)颈联“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意思是要知道仕途是难以轻易进入,(我仕途不顺)难道是朝廷的大门没有打开吗?表面看来诗人认为朝廷的大门大开,而自己却仕途难进,实际上却是借这样的反嘲来表达自己不得重用的抑郁和不满;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意思是朝廷上有很多官员都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们能够身在高位一定是身怀其材,表面看来是夸赞友人的才华,而实际上借写友人的得志来展示自己的不得志,借以表露自己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不满。 故答案为:C; 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

28、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6阅读

29、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辛弃疾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注】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 (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答案】 (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琴音不合流俗;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琴喻己,通过写

30、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2)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分析】(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

31、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为个人的小境界。最后两句,“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意思是“不如将琴留给你自己,好与南风诗唱和”,还琴友人,表达自己虽不为朝廷所用,但依然心牵百姓。此为大境界。这样作者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 故答案为:琴之“奇”的具体体现: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琴音不合流俗;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