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77KB ,
资源ID:1332814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28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docx

1、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2016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篇一:2016年辽宁省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xt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l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坐落在奥林匹

2、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以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

3、不敢往上看,这当然影响运动员的比赛。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臵更多的 1【篇二: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四校联合高三语文试卷(附答案)】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4、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

5、。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 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

6、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

7、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d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

8、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篇三:2016辽宁大连高三一模试卷及答案】s=txt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和谐的统一体中,壮美包含着某种对立、冲突的因素,它在直观上表现出某些

9、动荡、严肃,奇伟、巨大、豪放、刚正等等不太和淆的状态和形式,但总体上却不给人以压抑痛苦,而仍给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这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之美大不相同。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即主体要求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但不时遇到对来自对象世界的某种抗拒。这就必然会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时立、冲突,矛盾色彩。然而,古典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是不存在深刻分裂的,它们在本质上统一和谐的,因此,来自吋象的抗拒必然会被克服,主体也就通过对对象的获得和占有显示出自己巍然的人格高度成生命力量。由于壮美理想是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因而它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偏重于模拟、

10、写实,再现,是“诗在画中”,亦即表现统一于再现。 而优美则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谐,因而一切动荡的、对立的因素都被淡化和水解在宁静、整一的和谐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它所表现出未的感性特征是柔婉、圆润、娇小、清丽、淡雅、自然等等。它给人的感受也没有壮美感中那种亢奋高扬的情绪,而是一种单纯的、平和的愉悦说和享受。优美理想的深层动因是主体在静守中对象形成的自由关系,也即是说,主体不是通过外向的追求表实现同对象的拥抱巧与合一,而是在心灵的内省、直觉的感性中达到物我两忘、意境相融、形神统一、情理结合,亦即在对对象的超越中达到同对象的融合统一。必此避免了主体在外向追觅中同客体的抵牾、矛

11、省和冲突,从而同客体保持一种和谐、自由的统一关系。优美理想的这种内向性、自省性结构也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心必然是表情的、写意的,是“画中有诗”,即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这也即是说,审美和艺术不再为对象的感性特征所制约和局限,而是自由地超越着他们,在它们的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 审美理想的壮美与优美的两大形态,既是相对的逻辑范畴,又是发展的历史范畴。就整个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宋元审美文化实现了由古典壮美向优美的转化。中唐以前,以阳刚为主的壮美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盛唐时期,充满雄强博大之气的壮美形态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达到了个高峰。而中唐以后,特别是宋元至明

12、中叶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审美理想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转型,即在刚柔结合、壮美和优美为主的并列中,以柔为主的优美理想以及由此规定的偏于写意缘情的表现倾向,获得全面发展和确立。这一点从宋元时期的美学思想、艺术的表现形式(如诗、散文、词、书画、杂剧、雕塑、建筑等),到实用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如园林、瓷器、服饰、饮食与茶艺等),都无不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出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壮美在直观上表现出诸多不太大和谐的状态和形式,但它仍能绐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总体上并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和痛苦。 b. 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主体在自我实现时会不

13、时遇到某种抗拒,这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不和谐的色彩。 c. 古典美学中主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不存在明显的分裂,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和谐的,主体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d.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的壮美理想,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是表现统一于再现,即偏重于模拟、写实和再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优美强调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和谐,一切动荡、对立的因素皆融合在宁静而整一的和谐关系中,从而表现出圆润等感性特征。 b.在优美理想中,因为主体不通过外向的追觅来实现同对象的和谐关系,而是向内静守,由此则避免同客体的抵牾、矛盾和冲突。 c.体现优美理想的审美和艺术突破了其

14、对象感性特征的制约和局限,在对象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着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 d.中唐之前壮美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到宋元开始被以柔为主的优美取代,体现了审美理想两大形态的历史转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美给人亢奋高扬的感受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美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也不同于优美给人的单纯、平和的偷悦和亨受的感受。 b.古典美学中壮美和优美各自主客体之间虽然都存在着矛盾冲突,但由于其关系结构的不同,最终也都显示出融合,统一与和谐的状态。 c.“诗在画中”与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的“画中有诗”不同,“画”,是艺术审美的重心;而

15、“画中有诗”的重心则是“诗”。 d.宋元时期美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及实用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偏于写意缘情,刚柔结合中以柔为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属本州岛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与辽东李广、渤海封孝琰等为暹宾

16、客。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 天保元年,本州岛复召举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真人去而复归,从此而言,可以无愧。”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七年,诏令校定书,逊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

17、:“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向之故事,见存府合,即欲刊定,必藉众本。邢子才、魏收等并不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 (节选自北齐节?樊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

18、/岂能就耶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者,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 c. “表”是给呈帝的奏承,与之相关的词语“表函”是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是表文奏章,“表草”

19、楚表文草稿。 d.古代制作竹简,先用火烤,使其冒出水分,这个程序叫“杀青”,也叫“汗青”。选文中“杀青”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逊有责任心,读书勤勉,他不想安逸地受人照顾,愿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在母亲开导下,他又全力研读典籍,并常在墙上题字以自勉。b.樊逊颇有文才,能把握时机,在担任临漳小史时,他钦佩县令为官清廉,就作了十首清德颂,受到县令的赏识,被提拔为主簿。 c.樊逊善于策对,治国有见地,他认为国家应该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要埋没人才;他认为王者之道应以礼乐为先,后用刑罚,恩威并施。 d.樊逊能以史为鉴,处事有方,他在主持校定群书时,借鉴汉代刘

20、向的做法,搜集种不同版本的书籍对照校定,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5分) (2)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注1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湔祓:即荐拔。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8.首联在

21、两种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以“, ”表达出自己心中国破家亡之痛与身世飘零之苦。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3)苏轼赤壁陚中“ , ” 两句,是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强调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

22、,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

23、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

24、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

25、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七日后,宫本

26、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

27、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

28、。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则小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 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29、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列举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 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 葛庭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家乡。他经常向葛庭燧讲述当年在京城看到听到的义和团抵抗洋鬼子的英雄故事及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件。这在葛庭燧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种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