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41KB ,
资源ID:133405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405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先进林场事迹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先进林场事迹材料.docx

1、先进林场事迹材料先进林场事迹材料建好现代林场 做优挂职基地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2021 年 9 月 9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有机会被邀参加这次华东地区第二届国有林场座谈会,并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起探讨、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下面,我就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本情形,以及近年来接纳挂职干部工作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塞罕坝机械林场由原国家林业部于 1962 年建立,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建场之初,这里植被稀少、沙化严重,最低气温达-43.6,无霜期只有 42 天,气候冰冷、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建场 48年

2、来,塞罕坝务林人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奋战在塞北高原,在 140 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营造起 112 万亩人工林,筑起了一道为京津阻沙、保水的绿色生态屏障。现在,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 80,林木总蓄积 2 万 M3 ,森林资总价值达 153 亿元,形成了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好发展格局。一、建场 48 年来的简要体会(一)生态立场 多年来,我们把加强森林资保护作为林场一切工作的基础,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一是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关系林场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科学严密的防火制度,组建了专业的防扑火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场的监测网络,取得

3、了建场 48 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二是建成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猜测和防治体系,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造林成果拨交、幼林地管护、边界监管、治理乱砍滥伐乱垦等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全方位的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确保了森林资的连续经营,永续利用。(二)营场 着眼于百万亩人工林的可连续经营,我们将把全场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品林”四大经营板块,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在经营治理上,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养并举”的原则,按照木材市场成熟理论和近自然理论,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依法经营,有序利用,保持年

4、采伐量不超过年增长量 1/4。加大迹地更新造林力度,加大对零散宜林地、石质荒山等困难立地造林绿化力度,采用大苗移植、容器苗造林等等攻坚手段和先进适用技术,优化树种结构,加快选育和营造优质速生树种;扩大宝贵树种和混交林营造比例,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以一流的营林水平创一流的森林质量,确保塞罕坝森林资越采越多,越采越好。(三)产业富场 我场充分利用塞罕坝万顷林海的资优势,在不消耗资并充分保护和利用资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行为主线,拓展苗木产业链条,建立了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目前,我场森林旅行日接待能力达 1 万余人,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9000 多个,为周边社区创造综合效益 5 亿多元

5、。今年,我场已控股整合了围场县内御道口、红松洼两牧场的生态旅行资,初步形成了资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增的旅行产业新格局。绿化苗木销售和绿化工程建设是林场的第三大经济支柱,近年来,我场抓住绿化苗木紧俏的商机,培养了大量优质绿化苗木,销售收入逐年增加,2021 年已突破一千万元。我们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走出去承揽社会绿化工程,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四)人才兴场 近年来,我们在用人机制和治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了人才交流和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找帅当兵和举兵当帅”两大举措,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送到清华等知名大学学习培训,到国内先进的林场挂职锤炼,对全员进行定期

6、学习培训;对中层领导和重要岗位,施行公布选拔、择优录用;对林业生产、科研、防火、宣传、产业、子女教育等一些重要工作,制定奖励办法。各项治理机制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干部队伍整体素养。同时,为了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山上治坡、山下治窝,山里生产、山外生活”的新理念,在围场县城分期建设了居民楼 14 栋 7 万, 760 户职工搬进了县城,目前,10 万的“安居工程” 已经启动,届时林场将全面实现生活区下移。连续启动了 2 万的职工公寓楼建设,生活区下移和工作区配套,开创了塞罕坝人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全新生活。(五)文化靓场 我场以“四

7、个基地”为依靠,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老一辈塞罕坝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精神,充分挖掘和开展以生态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生态教育活动,建立文明、向上、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深度挖掘森林、草原、湿地文化内涵,提升生态宣教水平,现正邀请名家创作以塞罕坝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和电视连续剧,打造塞罕坝的生态文化。二、干部挂职交流基地建设的几点做法 自 207 年以来,我场作为挂职学习考察基地,根据林场协会的安排,共接收 9 名来场挂职的场长。他们分别来自甘肃、湖北、云南、辽宁、河南,湖南。期间我场也派出两名基层林场场长到原山林场和虞山林场挂职考察学习。对于接收挂职干部工作,我场主要做法是:(一)热情接

8、待,精心安排。挂职交流的同志由于其工作单位的气候条件与我场差异较大,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所以第一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保证他们在场工作期间心情舒畅、学有所获的基础。总场责成办公室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挂职干部的生活和工作调度。安排他们在招待所住宿、用餐。并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趋近他们的饮食习惯。为他们安排了专用办公室,并配备了与我场工作人员相同的专用办公设备,方便他们的工作学习。为保证挂职人员在学习交流有所得、有所获,根据挂职干部的经历、专业和学习需要,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并按分项责成专人负责。(二)倾囊相授,互通有无。接收单位要挂职干部了解林场情形,是完成挂职任务的基础。为

9、此,我们主动帮助他们熟悉情形,详细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形、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让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打开局面。在对我场基本情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安排他们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由于各位挂职领导学习交流的侧重点不同,我场根据他们需要向他们做专题汇报。如有的同志所在单位以造林绿化为重点,要求对我们的高寒、沙地、洪涝立地条件下造林成功模式进行详细了解。我们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从树种挑选、整地方式、栽植技术、后期治理以及方案编制、治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分别不同立地类型现场操作示范,使他有了较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和把握。还有的同志要求对旅行开发方面做深层次的调研,我们指派专人陪同到旅行开发公

10、司,从旅行规划编制、项目谋划落实、景区开发与治理,环境保护,服务游客等方面进行专题考察,使他们对我场森林旅行经营治理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外单位同志到我场挂职学习,也是我们足不出户学习了解对方林场、对方地区好的体会做法的好机会。为此,我们按照挂职计划,分阶段、分专题召开座谈会共同进行总结,挂职同志也以总场场长助理身份参加我场场务会议,场长办公会议,他们将所在地区及单位的战略思路、治理方法模式与我场的情形进行对比分析p ,有的放矢的提出建议,对我们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成效。(三)增进友谊、长效交流。在共同生活工作中,我们与挂职的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成了我们场

11、与场之间交流的信息员、合作的联络员。如我场派往原山林场挂职的陈智卿同志,在挂职期间不仅学习到了原山林场许多新的理念和体会,还与原山林场的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一促成两场中层以上干部互访,达到相互了解,建立友谊的目的。之后原山的领导根据我场实际结合他们开发旅行的成功体会,向我场举荐资深旅行策划专家和规划专家参加我场旅行开发工作。在专家指导下,我们成功的在北京举办了旅行推介会,开了承德旅行营销的先河,有效地拓展了我场的旅行市场。此外,我们两场还合作开发“塞罕人家”酒,达成了共同开发我场旅行资的意向。通过他们的联络接洽,场与场之间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了跨区域的联合,实现了的优势互补、利益

12、共沾、合作共赢的目标。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和与会各位领导、同仁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觉了我场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的汇报,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完善体制 创新机制 大力推进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场长 桂发生 (2021 年 9 月 9 日) 各位领导:今天,我作为特邀林场代表在这里参加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场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的一些做法。一、基本情形和近几年发展情形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始建于 1954 年,是全国四大示范林场之一,也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1984 年以来实行“以场管乡、

13、场乡联营”的治理体制,205 年 12 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湖南金洞国家森林公园,206 年 5 月,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金洞治理区,林场与治理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治理,治理区比较县级政府赋予职能职权,全面负责治理林区内的经济社会事务。金洞林场(治理区)现辖 6乡 1 镇,6 个分场 2 个工区,73 个行政村;总人口 8.6 万人,干部职工 2891 人,在职干部职工 2307 人;总面积 635 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 76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83,森林活立木蓄积为 270 万立方米。近几年来,金洞林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14、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大力实施“强林稳农、重工富场、兴旅活商、科教兴场”四大战略,走“打绿色牌,做山水文章,创生态效益”的发展路子,林区经济社会空前发展,林区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经济实力大幅增强。战胜了冰灾等各类自然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方生产总值由 206 年的 3.12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的4.57 亿元,年均增长 13.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206 年的1.65 亿增加到 2021 年的 5.28 亿元,年均增长 47.3;国有林场收入由 206 年的 2863 万元增加到 5166 万元,年均增长21.7;治理区财政支出

15、由 206 年的 6305 万元增加到 1.3 亿元,年均增长 27.3。二是林区面貌日新月异。近五年来,全场 73 个行政村有 65 个村完成了农村电网工程改造,3 个共计180 千伏的变电站建成投运,林区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完成通乡、通畅、通达公路建设 483KM,完成林道建设 280KM,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绝大部分村通水泥路、各分场和基层林业工作组全面通路的目标;移动基站建设遍布林区各地,大部分地区通信畅通;林场机关所在地中心城区“四纵四横”的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功能配套、靓城工程初步到位,已逐步成为湘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山区城镇;场部机关和各分场机关建设装饰,逐步走向园林化。

16、三是保证能力更为强劲。林场职工津贴、社保、医保、就业、工伤、住房公积金等实现了与市、县、治理区对接,职工群众安居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四是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林农人均纯收入由 206 年的 2740 元增加到 2021年的 3800 元,年均增长率为 11.5,职工工资大幅增长,实现了工资、津贴与治理区的公务员同步发放,薪资水平居全省林业行业前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以及危旧房改造工作成效显著,职工、群众住房条件大为改善。二、我们的主要做法(一)理顺治理体制,把林场改“强”。应该说,金洞林场1984 年形成的“以场带乡、场乡联营”的特别治理体制,对保护

17、林区森林资、促进林区经济发展、保护林区社会稳固所发挥的作用是庞大的,但其暴露出来的政企不分、职能不全、政策梗阻和社会包袱繁重的弊端也从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林场的发展。基于此,林场党委一班人把进一步理顺林场治理体制作为促进林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几经周折,终于争取到了省、市的高度重视,于 207 年 6 月,经省、市批准,在原有金洞林场的基础上,设立金洞治理区,作为永州市的派出机构,赋予县一级职能职权,林场与治理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治理。在金洞建立起了一个政企分开、职能配套、权责对等、事权与财权统一,行政、司法和财政相对独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的新的治理体制。治

18、理区建立后,极大的促进了金洞林场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三强”:一是梗塞排除,政策抚强。依靠治理区这个平台,林场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更为顺畅,成效也更为明显。像长江防护林、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国家造林直补试点县区等项目都成功争取到位,每年争取项目资金达 2500余万元。二是负担减轻,实力增强。新的治理区体制下,林场剥离了办社会职能,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改由治理区政府承担,每年为林场节省投入近 20 万元,林场以更雄厚的资金实力投入再生产,自身实力得以增强。三是以区辅场,后劲增强。一方面,治理区使林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另一方面在安排职工就业、提供社会保证等方面,治理区为林

19、场排除了就业压力、分流压力、财经压力,使林场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二)创新经营机制,把林场搞“活”。极强的效益,于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近几年来,我们紧紧环绕“做好林地文章、发挥林木效益、挖掘资产潜力”这条主线,不断地创新经营机制。一是实行林木林地流转,充分发挥林地效益。自206 年以来,我们一改过去国有造林由林场“全额出资、大包大揽”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流转到户、定产上交、分散经营”的林地流转机制,将当年的采伐迹地、荒山荒地、低效林、报废经济林、效益不高的楠竹林,以流转的形式交由职工承包或社会联户经营,由林场对造林地的更新树种、时间等进行统一规划,以 25 年为一个轮伐期,核定上交产量和年

20、生长量,期间的造林、抚育、间伐、采伐等全部由承包方承担,承包方根据林地质量上交 3-5 立方米/亩的产量给林场。林场对造林、抚育、间伐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在确定承包户时按“三先三后”的原则实行,即先林场分流职工,后林场在职职工;先林场职工,后金洞林区内的林农;先金洞辖区内的人,后金洞辖区外的人。林地流转机制的实行,不仅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对国有林地改造的投入,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造林、育林、管林、护林积极性和责任性,造林面积连年翻新,质量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场共流转国有山林 83391亩,吸纳社会投入 7000 余万元,特别是今年全场流转造林达到了 2.6 万亩,比去年增加造林面积

21、5000 余亩。从林业部门调查统计的情形看,亩平森林蓄积比过去同类型同龄林班树种比要高近 2 倍。二是改革木材销售模式,充分发挥林木效益。木材收入是我场的主业收入,随着木材采伐量的逐年减少,我们对木材的销售方式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变化,确保了“材少钱不少”,林场的收益不减。自 206 年以来,我们坚持从强化治理、减少环节、节省成本入手,先后采取了“四定一保”(即定人员、定成本、定价格、定时间、保材积)和公布竞标出售活立木的办法,通过改革,我场木材采伐量虽然每年减少 10至 15,但收益保持持平,甚至超额,特别是今年超收达 350余万元。三是改革产权制度,盘活闲置资产。坚固树立“只求所存,不求所有

22、”的企业发展思路,对所有的场属不良企业和闲置资产,通过租赁、承包、拍卖、出让、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通过产权的变更,促使资产由死变活,由不良变优良,从而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年盘活闲置资产1100 万元,用以培植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达 10 余个。(三) 强化内部治理,把林场凝“精”。近几年来,我们以建立治理区为契机,全面推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和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强化内部治理,增强自身活力。一是机构、人员更为精简。将治理区建立前夕的林场内部机构和人员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了撤、并、建,林场机关科室由 22 个精简为 8 个,科室人员由原先的 155 人精简为 80

23、人。推行“以岗定薪、易岗易薪”的岗位工资和竞争上岗的竞聘机制,全场各级机关上岗干部职工由原先的 912 人精简为409 人。二是场属单位更为精干。林场对分场、工区下放生产经营权,给他们以充分的生产、销售、用工、财务、分配自主权;对场属企业实行分离经营,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治理方式。各分场和场属企业在竞争、发展中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是治理制度更为精细。为整合林业技术和治理人员资,充分发挥林业人员的整体功能,我们把营林、森工、销售、护林等多线人员力量整合起来,建立起“四线合一”的林业工作组,实行“分工合作、分片包干”的治理机制,在各分场(工区)的领导下共同担负起

24、营林、森工、销售、护林防火等方面的职责,防止互相推诿,形成工作合力。(四)调整产业结构,把林场做“实 ”。我场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尽力培养以林业为基础,以生态旅行为龙头的林业、旅行、水电、矿产等林区支柱产业。一是调整结构,做实用材林产业。在保持杉木传统地位不变的情形下,逐步培养以大径材为主的 20 万亩杉木速生丰产林和 5 万亩楠竹基地、6 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年采伐木材可达 6 万立方米。二是保护生态,做实旅行产业。按照“立态立区”战略,我场每年都将木材采伐量控制在 3.5 万米以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林场的优良生态,以开发建设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按照“新颖、奇特、奇妙”的特

25、色要求,将金洞漂流、金沙滩等景区打造成了省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旅行品牌,年均接待游客 6 万余人次,实现旅行收入 900 多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近 7000 万元,安置农村富余劳力 1500 多人。三是挖掘潜能,做实水电产业。近年来,林区共建成大小水电站31 座,装机容量达 12 万千瓦,年发电量 5 亿余度,年可创收1.3 亿元。四是科学规划,做实矿产开采业。林区内现有石材开发企业 7 个,石材加工企业 3 个,年产值 5000 万元以上,仅高岭土加工,产值就达 1600 万元。(五)落实保证措施,把林场安“稳”。坚持以人为本,民本措施得到落实。一是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人员。通过创业安

26、置、公益性安置、救助性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稳妥安置林场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在林场产权转让、林地流转、经营性项目等方面优先考虑分流职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职工组建经营实体和创办家庭林场、联户林场。对于自主要求身份置换的分流职工,则根据申请,通过现金补偿的方式,解除分流人员的劳动关系。对“零就业家庭”,通过公益性岗位,有计划的安排分流人员重新上岗。对所有分流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每人 300 元/月,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实行应保尽保。二是改革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 年林场抓住政策机遇,将全场职工养老保险纳入永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统筹,林场每年收益 50万元;2021 年我场加入由国家财政兜底的企业养老保险

27、,开创了我场养老保险工作的新局面,每年至少为林场增加财政收入 800 余万元。三是改革职工津贴、社保、医保、工伤、住房公积金等制度,实现了林场职工各类社会保险与公务员基本同步,社会保证能力进一步增强,保证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抓紧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采取“国家补助、职工投入、林场资助”等方式建设职工住房。近三年治理区和林场累计建设职工住房 200 多平方米,职工人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近几年,我场与其他的国有林场一样,虽然历尽坎坷,几经波折,不断地推进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存了一些体会,但按照“高质量、快速度”发展的要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集

28、中体现为:历史债务繁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有林场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为此建议:一、减轻国有林场债务,让国有林场轻装上阵。以我场为例,我场现有债务 5000 多万元,主要是原先联营造林和发展林业基地建设形成的,由于公益林的划分,许多林子不能采伐和销售,以至于债务难以偿还。对于这部分债务,国家应予豁免或者挂账停息。二、加快国有林场的改革步伐,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按照国家公益性林场政策落实国有林场国家财政事业编制和人员,制定关于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就业、社会保证等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林业的投入政策(如造林直补政策等),以确保国有林场在建

29、设生态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各位领导,我场的改革发展仅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一隅之光,许多工作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与兄弟场的比较肯定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必将广泛学习,深入钻研,扬优抑劣,争取在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消肿减员 整合资 改革创新 开创 国有林场 发展新天地 - 江西省全南县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南县林业局 (2021 年 9 月 9 日) 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与广东省翁、连平、始兴、南雄 4 县(市)相邻, 60的边界与广东省接壤,是江西省融入“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全县国土总面积 22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91 万亩

30、,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84,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 568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81.78,是我国南方 48 个、江西省 18 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省苗木产业、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重点县。一、全南县国有林场改革基本情形和做法 全县有国有林场 11 个,其中:营林林场 7 个、森工采育林场 4 个,经营林地总面积 66 万亩;国有林场原在册职工 3378人,现有职工人数 1370 人。其中:在岗职工 10 人、下岗待岗职工 72 人、离岗退养 252 人、离退休职工 1036 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林木资日渐匮乏,全南县原有的小叶岽、兆坑、青龙山、五指山、园明山、金竹、高峰、上岽等 8 个

31、国有林场显现经营困难,负债较重。改制前,小叶岽等 8 个国有林场负债达 1.012 亿元,其中:欠银行 7800 多万元,欠职工工资等2320 多万元。为有效解决国有林场存在的基础薄弱、可利用资少、经营效益低下、机构臃肿、包袱繁重、资金困难等问题,从 202 年起,全南县对国有林场进行了深入改革,通过人员分流、资整合、股份合作等多种措施,破除原有林业体制机制的弊端,创新治理模式完成了国有林场股份制改革,探索建立了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开创了全南林业发展的新天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剥离社会治理职能 , 减轻国有林场负担, , 推进 国有 林场改革。为有效解决困扰国有林场的

32、冗员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切实减轻国有林场负担,202 年,县政府出台了全南县政府林业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多方筹集资金置换职工身份,妥善安置“4050”职工。对年龄50 周岁以下或工龄 30 年以下的 1774 名在编职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职工工作年限,每满 1 年发放相当于职工本人 1个月的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进行一次性安置,并与国有林场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书,置换职工身份;对男年满 50 周岁或工龄满 30 年、女年满 40 周岁或工龄满 30 年的 281 名职工,实行提前退休改革,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在正式退休之前,每月按县最低生活保证标准发放生活费,单位应缴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由单位代缴。同时,稳步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将原由林场承担社会治理职能的 3 所学校、3 所医院和 4 个行政村全部移交地方治理,剥离职工和治理人员 81人,每年转移行政支出 110 万元。2 2.改革 国有 林场 体制, 整合国有林场 资 , 盘活国有林业资产, 激发林业生产活力。面对国有林业的重重困难,为破解国有林场发展难题,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道路,全南县委、县政府在体制机制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现行的林业治理体制、投入机制、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