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45KB ,
资源ID:1334639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463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docx

1、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2016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本单元包括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搭积木(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有几瓶牛奶(9加几)、有几棵树(8加几)、有几只小鸟(7,6,5加几)、练习三、做个加法表等内容。 其主要知识点: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 认识个位和十位,了解数位的意义;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数法或用个位相减再加十位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2、问题。 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20以内的数,大多数学生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数的组成却不清楚,所以本节课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及个位、十位上各数的意义,难点是建立数位概念。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1.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 认识

3、数位,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作活动。 2. 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加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1古人计数1课时 2搭积木1课时 3有几瓶牛奶1课时 4有几棵树1课时 5有几只小鸟1课时 6练习三1课时 7做个加法表1课时 古人计数。(教材第7476页) 1. 结合现实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

4、、写;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及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 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和1120各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通过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替代思想、数形结合、位值制原则等思想方法的价值。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小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重点: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知道两位数中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及对

5、数位的理解。 课件,4050根小棒,计数器,10个皮球装一盒,10支铅笔装一盒,10颗珠子串为一串等。 师: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打猎为生,他们有时候也会将捕到的幼小动物圈养起来。有一天,有几只小山羊跑到了圈外,一位猎人正在琢磨着怎样记录圈外的只数呢!(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情境图)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山羊? 师: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猎人为了把小山羊的数量记录下来,就用3个小石子来代表3只小山羊。 师:圈外有3只小山羊,圈内还有呢,猎人也进行了记录。看看猎人现在摆出的石子,你能看出这次他捉到了几只小山羊吗?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 师:刚才猎人用石子分别记录了圈内和圈外

6、的小山羊的只数,如果要一次记录小山羊的总只数,猎人就有点为难了,快来帮帮他吧。 (一个一个地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故事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摆出11个石子时,一眼看出是多少非常困难,这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认真数一数。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当物体的数量较大时,不能一眼看出是多少,一个一个地数又比较麻烦,为后面引出新的计数方法作铺垫。 1. 圈一圈。体会10个一是1个十。 师:猎人只会用自己的十个手指头数数,这么多石子他有点儿数不过来了,请你帮帮他。我们现在手上没有石子,只有小棒,用小棒代替石子(小山羊)可以吗? 师:怎么摆小棒,就能让猎人一下数出来呢? 生:先数出10根小

7、棒放一边,再数剩下的1个。 (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此办法,可由教师给出。) 教师说明:这时候来了一个聪明人,他数出10根小棒放在一堆,还捆成了一捆。(课件动画演示) 提问:他捆了几根小棒?为什么这么捆? 生:因为猎人只会用10个手指数数,只能数到10,把10个放一起,剩下的再从1开始数。 师:你太聪明了!这样能帮助猎人很快地数出了小山羊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怎样帮助只会用手指数数的猎人数出石子的数量”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能够想到每个人有10个手指,用手指数数只能数到10,进而想到把10根小棒放一起。这时通过聪明人的方法引发部分学生共鸣:可以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并通过圈一圈突出10根小棒是一

8、个整体。这一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数数时可以把10个作为一个整体,感受以这样数数的方便,初步感受十进制。 2. 捆一捆。 师:把这10根小棒一根一根地放在手里,边放边数。不多不少正好10根,这10根小棒叫作10个一。(板书: )这10个兄弟现在就是一家人了,我们用皮筋把它们捆成1捆,这1捆小棒就是1个十。(板书: 1个十)够10根捆1捆,10个一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观看课件动画演示:10个一是1个十) 师:我们刚才数出了10根小棒,把它们捆成了1捆,10个一是1个十,多一根、少一根都不行。 设计意图:通过“捆一捆”这个操作,让学生体会到10个一是一个整体,接受并认可“10个一

9、是1个十”。通过这个活动也使学生再次感受了十进制,明确了在操作中够10根小棒就可以捆成1捆,为以后计算进位加法中的“满十进一”作铺垫。学习1120各数的组成。 (1)介绍计数器。(出示:计数器) 上面都有什么呀?通常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同理,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2)11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又快又清楚。 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教材第74页第四个情境图) 师:1捆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

10、1) (3)19的组成。 请大家快速摆出19根小棒。提问:你是怎么摆的?又添上了几根?几个十、几个一合起来是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第五个情境图) (4)20的组成。 提问:老师再添上1根是 (老师指平台上的1捆)提问:这不只有1个十吗?你们怎么说是20呢? 师:又够10根了,又要捆1捆。提问:现在是几个十了? 教师说明:2个十合起来是20。(板书: 2个十合起来是20) (5)拓展延伸。 提问:3个十是多少?6个十呢?以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11的组成是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数的组成,并能用规范语言说出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时边摆边拨

11、边在计数器上表示,经历了“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然后一根一根地添小棒到19根,让学生直接摆出19根小棒,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作铺垫;最后通过老师添小棒这一动作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十在哪儿”,让学生体会够10根又要捆一捆,再次深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为教学20的组成作铺垫。数数游戏。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20。 (2)一个一个地数,从8数到12。 (3)一个一个地数,从19倒着数到14。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20。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20以内的数,并练习正数、倒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等数数的方法。试一

12、试。 (1)读一读。 拿出直尺,照上面的数字数一数。 从10读到20,从20读回到10。 教师:尺子上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2)比一比:谁大?谁小? 点名。(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号码为020中任意一个数。) 教师点名:比14小的数起立;比14小1的数起立;比15大的数起立。 猜数。 师:老师手中的数,在10和20之间,离10比较近。提问:你们猜猜是多少?猜15行吗?能是18、19吗? 教师:再给大家一个信息,我这个数比10大2。 设计意图:通过看尺子图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同时感受尺子上越往右数越大,渗透数轴的直观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20以内数的大小。在点名、猜数的

13、游戏中,通过给定的条件和信息,逐步缩小范围,逼近目标。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重回故事,首尾呼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猎人也受到了启发,他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你看,他这样表示12只兔子。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1块大石头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 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120各数的认识 1. 是创造还是仿造?关于“捆”,即十根,是让学生自主“创造”出来还是“仿造”出来?值得思考。本课时这个知识点不是创造出来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定论性的知识(数学约定以“十”为计数单位),不宜开展探究发现,理应采

14、用接受学习的方式加以开展,当然,这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2.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的能力,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A类 看图写数。 ()()()

15、(考查知识点:认识20以内的数;能力要求:会读写20以内的数。) B类 写一写,画一画。 (考查知识点:读写并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能力要求:会读写并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41612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75页“练一练”:151316 2213141719201610131520141312141210 8、9. 略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第7778页) 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

16、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 小正方体木块,计数器,挂图。 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积木。 师: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 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 生:10块。 师:对,这一摞表示10。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 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

17、 师:现在一共有几块? 生:15块。 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 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 生:18-2 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 生:16块。 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 生:18-2设计意图:在开始玩时,学生是没目的的,只是简单的仿造,遇到困难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法认识的巩固,但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原有知识的再现,而其中的同伴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 现在请同桌合作,边摆边写出式子。 小组动手操作。 2. 开展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摆法,写出的

18、算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拿着记录的算式进行交流,就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也便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 (1)14+5=(2)17-6= 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 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 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4块,就是在5块上面摞4块,是9块,加上一摞(10块)是19块。 生3:1个十和4个一,加5个一,等于1个十和9个一,也就是19。 师:谁再说一说176=?是怎么算的? 生1:先拨17颗珠子,再拔去6颗,数一数还剩11颗珠子,列式为17-6=11。 生2:我先把1

19、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7块,并从7块上面拿走6块,剩1块,加上一摞(10块)是11块。 生3:1个十和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师:同学们真聪明!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13+5=16-3=15+3=14+2+6=5+1316-4=15+4=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游戏:碰碰车。(教材第78页第5题) 设计意图:看算式摆学具是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那么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20以内的不

20、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今天的计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是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2=18-2= 3+2=58-20+5=1510+2=1518-2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2. 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在巩固计算方法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我相信,经过我不断地尝试与努力,我的学

21、生们一定会更爱上数学课。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A类 口算:18-5=16+2=16-3=15+1=19-7= (考查知识点: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B类 看图列式计算。 () () (考查知识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力要求:能够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318131612 B类:15-3=1210+教材习题 教材第78页“练一练”:

22、0+3=1313-3=10或13-10=312+5=1717-5=12或17-12=5 2. 11+7=1812+6=1810+8=187+11=86+12=188+10+5=1819-21813181818122+6=1812+3=1512+4=166+3=96+4=103+-3=1518-2=1618-5=133-2=15-3=25-2=3 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第7980页) 1. 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在说、摆、放的活动中,理解进位的道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

23、”正确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课件,小棒20根,水果图片等。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1=10+2=10+3=10+4=10+0+6=10+7=10+8=10+9= 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1. 创设情境。 (1)师:今天智慧老爷爷家可热闹了,什么事儿呢?原来今天是智慧老爷爷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来为智慧老爷爷庆祝生日。瞧,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给智慧老爷爷送来了牛奶。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列出算式9+5。 设计意

24、图: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只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该怎样计算呢?先说给同桌听一听,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汇报。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2、3、12、13、14依次数。 从9数到14。 9和5合起来是14。 14可以分成9和5。 先捡一瓶放进箱子里,再想10+4=14。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5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

25、,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瓶,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瓶,再来想10加几,这样比较简单。(演示“凑十”的过程)为什么要拿1瓶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5分解成1和4,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4=14。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觉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 2. 探究算法。 (1)笑笑送完牛奶回到家,妈妈给她买来了9个苹果和4个梨,一共有几个水果?应该怎样列式?(生:9+4) (2)师:怎样计算9+4呢?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操作。学生汇报“9+4”的计算方法。试一试:7+9=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就可能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要允许差异的存在。 看黑板,齐读算式。 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9加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