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64KB ,
资源ID:1335020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50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地铁十号线某标工程概况及重点难点施工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地铁十号线某标工程概况及重点难点施工方案.docx

1、北京地铁十号线某标工程概况及重点难点施工方案第2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范围北京地铁十号线xx期工程(第三批)01标段,包括万柳站、起点万柳站区间、万柳站苏州街站区间和车辆出入段线区间、倒车线及其附属工程。万柳车站总建筑面积16196.08m2,正线区间总长度1118.55m,车辆段出入线区间1166.6m,倒车线244.6m。1、 万柳站为明挖车站,包括主体结构、4个出入口和两个风亭;2、 起点万柳站为明挖区间,由标准段和交叉渡线段组成;3、 万柳站苏州街站区间以K0+540明暗挖分界点,西侧为明挖区间,东侧为暗挖区间,K0+805处设联络通道一个,联络通道里程处设竖井一座。4、 车辆出入线

2、段分为左线和右线,左线全部为明挖结构,主要衔接万柳站与万柳车辆段。右线为明暗挖相结合,K0+416处为明暗挖分界处,主要衔接万柳车辆段与苏州街站方向。5、 车辆倒车线:长244.6单延米,明挖结构。6、 具体图见2-1全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1 全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2.2 工程设计简介2.2.1 万柳站万柳站位于巴沟村北路以北,沿巴沟村北路呈东西方向设置,为明挖侧式车站,车站起讫里程为K0+269K0+497,全长228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0+379。车站结构采用双跨单柱结构(局部为双柱三跨结构)。地下一层为车站站厅层,站厅层出露地面0.61.3m,地下二层为车站站台层,站台宽12m,

3、有效长度为120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处轨顶距地面为11.808m。车站主体工程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结构外包轮廓尺寸为:长229.6米,宽33.1米,深13.75米。万柳站车站平面图见图2-2。1、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双层双跨箱形结构,断面结构尺寸31.5m(宽)14.1m(高),由侧墙、梁、板、柱等构件组成。车站仅设纵梁体系,设有中间柱一排(西端头为双排柱三跨结构),中板、顶板采用预应力平板体系,中纵梁两侧为预应力单向板,板厚500mm,预应力平板采用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横截面预应力采用分段张拉,预应力筋的锚固端设于外墙一侧,张拉端设于车站结构中纵梁处。底板采用

4、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底板厚1.1m,侧墙0.8m。中柱采用0.8m0.8m钢筋混凝土柱。车站横断面图见图2-3。图2-3 车站横断面图2、附属结构车站在巴沟村北路北侧设两个西北、东北两个出入口,巴沟村北路南侧设置西南、东南两个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下穿巴沟村北路,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出入口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风道位于车站主体内东西两端头,相应各设一组风亭,每组风亭包括进风亭、排风亭。分别设于车站东西两侧。2.2.2区间设计1、起点万柳站区间采用明挖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护。结构采用双线双跨矩形框架结构,与车站接口处设交叉渡线,采用单洞拱型直墙结构。2、万柳站苏州街区间区间从万柳站出站后,采用明挖法施

5、工,与车辆出入线接口处采用三线双跨矩形框架结构,正线采用普通双线双跨矩形框架结构。至K0+540处,改用暗挖法施工,暗挖区间在K0+805处北侧空地处,设施工竖井,通过施工通道进入正线暗挖施工。暗挖区间超前支护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钢筋网+C20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结构断面采用双连拱、三连拱、三线双洞不对称断面、双线单洞大跨4种断面型式。施工方法涉及台阶法、中导洞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多种工法。二次衬砌采用C30 S8防水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层。3、万柳车辆段出入线段及倒车线车辆出入线段左线在正线里程K0+440(左线起点)处接轨,出入线与正线衔接出设喇叭

6、口段,采用三线双跨矩形框架结构。出入线左线全部采用明挖放破开挖,单线单洞矩形框架结构。右线以K0+416为明暗挖分界点,明挖结构采用单线单洞矩形框架结构,暗挖段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出入段线右线在正线里程K1+274.91(出入段线右线起点)处接轨。出入段线在左K0+385(右K0+781.6)设隧道洞口。 4、车辆段设倒车线,长度244.6m,明挖施工,普通矩形框架结构。 5、起点万柳站苏州街站区间总平面图,详见图2-4、2-5、2-6。6、附属工程(1)排水泵房在区间起点处设置排水泵房一处,位于线路左侧的位置,中心里程K0+003,设计容量30m3,主要排除结构渗水及隧道冲洗和消防废水。万柳

7、站苏州街区间为下坡,不设置区间排水泵房。(2)迂回风道根据通风的要求,起点万柳站区间端头设置迂回风道,区间隧道为双线明挖框架结构,设中隔墙,并在中隔墙上开3处30003600的洞,总通风面积为32.4m2。(3)人防工程根据防护要求,万柳站及两端区间不设防,在区间正线和车辆出入线段线靠近苏州街站站端各设人防双向防护密闭隔断门一处。防护密闭隔断门设在靠近苏州街站坡度较小的地段,长17.9m,中心里程K1+153.95、右K0+098.95。人防密闭隔断门结构抗力等级为5级。2.2.3 防水设计1、防水原则(1)结构防水设计、施工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

8、)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变形缝处敷设防水层并采取其它防水措施,确保能适应接缝两端结构产生的差异沉降及纵向伸缩。2、防水等级(1)车站及人行通道按一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车站和通道结构不允许出现渗水部位,结构表面不得有湿渍。风道、风井按二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结构不允许有漏水,表面允许有少量、偶见的湿渍。(2)区间各部位防水等级为:结构不允许漏水,隧道顶部不允许滴水,侧墙表面允许有少量、偶见的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在任一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应大于0

9、.2m2。2.3 工程环境2.3.1 周边环境及外部条件标段范围内沿线路纵向分布的道路主要为巴沟村路和海淀南路。现状巴沟村路幅宽12m,道路北侧多为平房,施工时均在拆迁范围内。道路南侧为绿地及空地,因区间线路距巴沟村北路北侧约25m,因此施工时对巴沟村北路及周边交通影响不大。区间线路走向沿巴沟村北路北侧前行至万柳站,线路自万柳站出发,在万泉河高架桥西北角处,以暗挖形式穿越高架桥,转行于海淀南路南侧路幅下布设。海淀南路红线宽50m,道路基本按规划实施,两侧高层建筑较多,主要单位有海淀保健院、海淀医院、北京时代网络大厦等。暗挖施工时上述海淀南路两侧高层建筑将是施工监测的重点。2.3.2 地下管线本

10、工程范围内各类地下管线情况如下:万柳站所在位置沿巴沟村北路由南向北共敷设各类地下管线6条,其中污水管2条,燃气管2条,通信电缆1条,电力电缆1条。K0+523.797处500雨水管,管内底高程45.42。横穿主体结构上部,需改移。另有一400污水管,管内底高程44.07,横穿主体结构上部,亦需改移。K0+532.76处一根20002400的电力管沟,管内底高程44.6,侵入区间隧道结构内,向下改移。K0+534.797处有一根20002400的电力管沟,管内底高程42.3,侵入区间隧道结构内,向下改移。2.4 工程地质2.4.1区域地质北京城区位于新华夏季第二沉降带的区域构造背脊之上,在勘探深

11、度范围内未见断层活动迹象。区域第四纪覆盖层厚度为70100m之间,其下为厚达200m以上的第三纪砂岩、泥岩。2.4.2万柳车站地层根据北京地铁十号线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面标高为48.87m左右,场区内主要分布的地层有:人工填土、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地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万柳车站地质图详见图2-7。a. 人工填土:主要为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含多量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厚约1.0m。b. 新近沉积层:粉质粘土层:灰色,可塑,局部软塑或硬塑,湿,含螺壳、腐烂植物根叶,夹砂质粉土薄层,厚度约2.5m。粗砂层:褐黄色,稍湿,中密状态,含云母、氧化铁,厚约1.1m。c.

12、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圆砾层:杂色,稍湿湿,密实,一般粒径3-15mm,最大粒径130mm,亚圆形,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50%,成份主要为砂岩、石英岩、辉绿岩、中粗砂充填。厚度大约为12-13米。粘土层:褐黄色,可塑-硬塑,密实,含氧化铁、云母,厚约1.5米。圆砾层:杂色,饱和,密实,一般粒径15-20mm,最大粒径120mm, 亚圆形,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50%,成份主要为砂岩、石英岩、辉绿岩、中粗砂充填。厚度大约为6.6米。2.4.3区间地质概述 1、区间地质区间线路均在第四季地层中穿过,隧道洞身主要通过地层为圆砾卵石层,局部夹有粉质粘土及中细砂层。区间地质情况见图2-8 起点万柳

13、站苏州街站地质纵断面图。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杂色,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石块,局部为生活垃圾。粉土填土层:褐色黄褐色,稍密,稍湿湿,含砖渣、灰渣、水泥块、树根等,局部为粉质粘土填土。杂填土1层;杂色,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石块,以生活垃圾为主,局部地段以建筑垃圾为主。该层总厚0.36.4m,层底标高为39.5050.95m。(2)新近沉积层粘土层:黄褐色褐灰色,中密,稍湿湿,Es=9.319.8MPa,属中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有机质、夹粘土透镜体。粘土1层:黄褐色,硬塑,Es=8.89.7MPa,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有

14、机质、夹粘土透镜体。粘土3层:黄褐色,中上密,湿,标准贯入击数N=2147,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少量砾石,局部夹粘性土薄层和中粗砂透镜体。粘土5层:杂色,中密,稍湿,重型动力触探N63.5=4653,属低压缩性土,最大粒径70mm,一般粒径1015mm,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约为总质量60,中粗砂充填,母岩成份为辉绿岩、凝灰岩、砂岩和砾岩和灰岩。该地层仅分布在个别钻孔呈透镜体状分布。(3)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粉土层:褐黄色,中密密实,稍湿湿,Es=9.627.3MPa,属中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局部夹粉质粘土、粉砂透镜体。粉质粘土1层:褐黄色,软塑为主局部硬塑,E

15、s=5.813.7MPa,属中压缩性土中高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姜石、螺壳碎片,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粉细砂3层:褐黄色,中密密实,饱和,N=1847,属低压缩性土,含个别砾石,局部夹中粗砂透镜体。粉质粘土层: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Es=11.014.2MPa,属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姜石、螺壳。粉土2层:褐黄色,密实,很湿,Es=12.822.8MPa,属中低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粉细砂3层:褐黄色,密实,饱和,N=3354,属低压缩性土,含氧化铁、个别砾石,局部夹中粗砂薄层或透镜体。(4)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卵石圆砾层:杂

16、色,密实,饱和,重型动力触探N63.5=3690,属低压缩性土,最大粒径110mm,一般粒径530mm,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约为总质量55,中粗砂充填,母岩成份为辉绿岩、砂岩和砾岩,该地层自西向东逐渐由厚变薄,至里程K5+300左右尖灭。局部夹砂类土透镜体。中粗砂1层:褐黄色,密实,饱和,N=5090属低压缩性土,含砾石,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粉质粘土层:褐黄色,可塑,Es=5.219.6MPa,属中高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螺壳、姜石,局部夹粉土薄层或透镜体。粘土1层:棕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Es=8.518.8MPa,属中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螺壳。粉土2层:褐黄色,

17、密实,很湿,Es=23.024.3MPa,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薄层或透镜体。细中砂3层:褐黄色,中密,饱和,N=3145,属低压缩性土,含个别砾石,局部夹粉土薄层或透镜体。卵石圆砾层:杂色,密实,饱和,N63.5=3590,属低压缩性土,亚圆形,最大粒径110mm,一般粒径15-40mm,粒径大于20mm颗粒含量约为总质量的55。中粗砂充填,母岩成份为辉绿岩、砂岩和砾岩。粉细砂2层:褐黄色,密实,饱和,N=3455,属低压缩性土,含个别砾石,局部夹粉土薄层或透镜体。粉质粘土层:褐黄色,可塑,Es=15.224.0Mpa,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粘土1层:褐黄色,硬塑

18、,Es=14.228.6Mpa,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土2层:褐黄色,密实,很湿,Es=19.352.7MPa,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细中砂3层:黄褐色,密实,饱和,N=3665,属低压缩性土,含个别砾石,局部夹粉土或粗砂薄层或透镜体。卵石圆砾层:杂色,密实,饱和,N63.5=4390,属低压缩性土,亚圆形,一般粒径2050mm,最大粒径110mm,中粗砂充填,卵石成份以辉绿岩、砂岩、砾岩为主。中粗砂1层:褐黄色,密实,饱和,N=4162,属低压缩性土。粉细砂2层:褐黄色,密实,饱和,N=4166,属低压缩性土,含个别砾石,局部夹粘性土薄层或透镜体。粉质粘土4层:褐黄色,硬塑

19、,Es=18.121.3Mpa,属中低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卵石圆砾层:杂色,密实,饱和,N63.5=4390,属低压缩性土,亚圆形,一般粒径2050mm,最大粒径110mm,中粗砂充填,卵石成份以辉绿岩、砂岩、砾岩为主。中粗砂1层:褐黄色,密实,饱和,N=4162,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或透镜体。2、区间土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2-1。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2-1沉积年代地层代号地层岩性颜色状态密实度层顶标高(m)人工堆积层杂填土杂/中密中下47.9349.431粉土填土黄褐褐黄(暗)/中密中下新近沉积层卵石、圆砾杂/中密稍密43.3347.551细砂、粉

20、砂褐黄褐黄(暗)/中密密实2粉土黄褐灰/中密中上3粉质粘土褐灰软塑/4泥炭质土黑软塑可塑/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续表2-1沉积年代地层代号地层岩性颜色状态密实度层顶标高(m)第四纪冲洪积层粉土褐黄/中密中上44.8047.832粉质粘土褐黄硬塑/粉质粘土灰黄褐黄(暗)硬塑可塑/42.4043.23粉质粘土褐黄可塑/39.5540.931粉土褐黄/中密中上卵石、圆砾杂/密实中密37.6043.601细砂、中砂褐黄/密实粉质粘土褐黄可塑硬塑/29.3332.591粘土褐黄可塑硬塑/2粉土褐黄/中上卵石杂/密实26.6829.031细砂、中砂褐黄/密实粉质粘土褐黄可塑硬塑/15.2820.491

21、粘土褐黄可塑/2粉土褐黄/中上3细砂、中砂褐黄/密实粉质粘土褐黄硬塑可塑/12.5914.741粉土褐黄/中上卵石杂/密实7.9713.481细砂褐黄/密实2粉质粘土褐黄硬塑/2.5 水文地质条件2.5.1 车站地下水分布1、上层滞水,主要含水层为粉土填土层层、粉土层,局部为粉细砂3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绿地灌溉和自来水、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线的垂直渗漏补给。在不同地段,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相差很大,补给方式和补给量悬殊较大,形成上层滞水分布不均匀,水位高低变化很大的特点。水位标高约在44.15m。2、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细中砂、圆砾(或卵石)层中,是对修建地铁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水位标高约在32

22、.37m。3、承压水:含水层为卵石圆砾层、中粗砂1层及粉细砂2层,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标高为28.84m(水位埋深为20.5m),因受区域性地下水开采形成的降水漏斗影响,该层承压性较弱,高水头接近结构底板,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2.5.2 区间地下水分布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粉土填土层层、粉土层,局部为粉细砂3层。透水性一般,水位标高约在38.5447.95m。与地表水联系密切,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主要以蒸发和向下越流补给给下层方式排泄。2、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细沙层、圆砾卵石层、中粗砂1粉细沙2层,水位标高约在29.1035.1

23、2m。该层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方式排泄,该层水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3、承压水:含水层为卵石圆砾层、中粗砂1层及粉细砂2层,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标高为19.3931.34m,因受区域性地下水开采形成的降水漏斗影响,该层承压性较弱,高水头接近结构底板,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第3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策3.1 本标段工程主要特点3.1.1 工程内容涉及类型多本标段工程包括一个明挖车站及其附属工程和两个明暗挖区间,以及车辆出入线段、倒车线工程,包括土钉墙、降水、土方开挖

24、、防水施作、钢筋制安、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等诸多工程内容,施工工法涉及台阶法、CRD工法、双侧壁导坑法、LXK工法等。我方将本着“技术领先、资源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组织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达到安全、优质、快速、环保、文明。3.1.2 施工区段划分多、施工组织难度大本标段因涉及到车站、正线区间、车辆出入段线、车辆倒车线等多段工程内容,各段工程又分别有明暗挖、喇叭口、交叉渡线、线路衔接等不同区段,施工区段划分时,考虑各段工程之间既相对独立组织施工,又能保证各段工程相互之间有效衔接,是本工程的特点之一。3.1.3 明挖段断面类型多样本工程两正线区间、出入线段、倒车

25、线均涉及到明挖区间,因相互之间衔接及线路位置关系,明挖区间断面多样、变化频繁。明挖区间断面型式主要分为单线单跨断面、双线双跨断面,三线双跨断面、三线三跨断面、大跨度拱型单跨断面多种断面型式。施工组织时综合考虑,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便充分利用模板及支撑体系将是本工程的特点之一。3.1.4 暗挖区间施工工法多样暗挖区间隧道有单线、双连拱、三连拱、双线双洞不对称断面及双线单洞大断面等多种断面型式,涉及到短台阶法、中洞法、双侧壁导坑法多种施工工法。施工中做好各暗挖工法间的相互衔接,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保证暗挖施工的安全,将是本工程的特点之一。3.2 本工程重点及措施3.2.1 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

26、土浇注后,裂缝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有害裂缝的存在不但影响着结构的防水效果,达不到设计防水要求,而且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因此,在进行明挖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具体如下:1、严格控制各项原材料的质量及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较大的骨灰比,降低水灰比,减少单位体积水泥用量。2、合理确定分段灌筑长度,明挖结构主体分段灌注的长度控制在1216m之间。3、结构顶板、底板和侧墙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4、侧墙背后进行砂浆找平,降低由于接触面不平顺产生的约束应力,避免因约束力产生裂缝。5、改善养护条件,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及时养护,增加养护时间。3.2

27、.2 地表沉降控制本标段暗挖区间主要位于万泉河立交桥以东的海淀南路路面下,海淀南路地处闹市区,交通比较繁忙,两侧高层建筑较多。严格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海淀南路的安全是本标段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对此,拟采取如下措施:1、通过施工过程地层变形有限元模拟分析,对各种暗挖施工工法对地面施工的影响进行预测,指导施工。2、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加强注浆控制,及时有效的对支护背后的空隙进行回填注浆。3、加强降水、防水施工控制。及时进行降水施工和防水处理,避免地下水影响导致地表沉降。4、做好施工准备与筹划,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暗挖区间安全、连续进行施工。3.2.3 结构接口防水本

28、标段防水施工工艺繁杂,特别是车站主体与附属工程、车站与明挖区间、明挖区间与暗挖区间、正线与出入段线等接口较多,接口是不同防水方式和工艺的结合处,防水过渡连接难度大。且接口施工相互影响大,易对施工完成的防水体系造成破坏。对此,拟采取如下技术措施:1、做好接口防水板的过渡,接口部位防水层进行热熔焊接。2、做好穿墙管防水质量控制,穿墙管外壁设丁基双面胶粘带,末端采用热风焊结与ECB防水板连接。3、组织专门防水班组进行防水层施作,确保防水层的铺设质量。钢筋搬运、绑扎及衬砌施工时加强对防水层的保护和检查。4、施工缝和变形缝处的止水条、止水带要严格按设计安装,接口处的混凝土要认真振捣。3.2.4 保证暗挖

29、区间穿越巴沟村立交桥施工安全正线及出入段线从巴沟村立交桥两排桥墩之间穿过,结构外轮廓线与5#10#桥墩桩基础距离较近,最近距离为0.19米,隧道开挖对桩基影响较大。拟采取如下措施加固:1、 对穿越桩基范围内的隧道地表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改善桩的受力环境。2、 进行桩基加固。在既有桩基旁新增四个钻孔灌注桩,同时扩大承台,并保证新旧承台成为同一受力整体。3、 隧道采用42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开挖、支护过程中,开挖严格遵循浅埋暗挖的十八字方针进行施工,通过背后注浆、跟踪注浆、超前预注浆等手段控制沉降。4、 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3 难点及对策3.3.1 明挖车站主体结构预应力

30、板的施工明挖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单柱双跨结构型式,跨度达31.5m,中板、顶板均采用预应力平板体系,预应力平板采用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将是本工程的难点。主要对策:1、根据施工组织作好施工准备,所用模板、钢材、管道锚具、石子、砂子、水泥需检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2、张拉端设于车站结构中纵梁处。3、当板在正常养生条件下,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时,方可施加预应力。4、钢筋下料要准确,预应力筋的锚固端设于侧墙的内侧,预应力张拉要在侧墙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进行。张拉完成后方可拆除侧墙模板支撑。3.3.2 暗挖区间双连拱、三连拱、双线双洞不对称断面施工1、难点分析(1)暗挖区间隧道与车辆出入段线并行地段,隧道跨度在17.218.5m之间,覆土厚度6.014m,隧道断面采用双联拱、三联拱、三线双洞不对称断面等多种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