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72KB ,
资源ID:1335587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558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评议.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评议.docx

1、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评议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评议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曾经涌动起一股要求“教育独立”的思潮和运动,其标志是1922年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李石岑教育独立建议等方案的提出和那时南北各校师生的有关活动。尽管“教育独立”主张立意颇高,但在现实层面充其量表现为企望“教育经费独立”这一大体诉求。唯一的例外,是1928年前后一度试行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那是一种力求在“法理上”为教育独立奠定根基的尽力,却以失败告终。“教育独立”理念在知识界引发必然共呜,直至抗战时期教育独立主张仍时有显现,该主张几乎成为民国时期自由知识分子的一个玫瑰色的梦。已往学术界对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适当评判,更绝

2、少从教育自身运行规律的视角作出说明和定位。本文拟就这段史事作一简要评述,以期引发进一步的试探。 “教育独立”主张由来已久。清末,章太炎即提出教育独立的假想:“学校者,令人知识精明,道行坚厉,不妥隶政府,惟小学与海陆军学校属之,其他学校皆独立。”1 其主旨是摆脱清政府对中等以上学校的干与,保证学术、教育的自由进展。与此同时,严复亦主张“政、学分途”,而王国维更明确强调:“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罢了。”2西方观念的启悟和中国书院的传统,使得上层知识界对学术和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已有了清楚的近代意识。 1912年,蔡元培作为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发表关于新教育之意见,其中论及政治家与教育家的区别:政治家是以

3、谋现世幸福为其目的,而教育家那么以人类的“终极关切”为其追求;故而前者常常顾及现实,而后者往往虑及久远。因此他主张共和时期的教育应当“超轶于政治”3。此番议论,颇令时人线人一新。蔡氏也确能“知行合一”,在民国肇始、党争甚烈的政治环境中,他组建北京教育部,全然不顾党派之分,请出教育专家、共和党人范源濂作次长,称“此刻是国家教育创制的开始,要撇开个人的成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聪慧的百年大计”4。显然,他在向世人说明教育的超然地位,也因此招致国民党内胡汉民诸人的不满和指责。 一样说来,民国年间具有欧美教育背景的人士大多偏重大学教育,而留学日本的知识群体往往致力于初、中级教育。蔡元培和范源

4、濂在民国初年便代表了教育界的这两种取向。蔡认定大学教育对国家进展具有引领和校正作用,他服膺德国洪堡等人的大学教育思想,注重高深学理研究,信奉学术至上和大学自治,为此着力营造“思想自由”的气氛,使得北京大学的改革成效显著。蔡本人虽隶属国民党,但任职北大期间却几乎成为“自由人”,他力求躲开党派干扰,成立一块学术净土;即便南方“护法”另建中枢,他依旧我行我素,独立行事,因此能够“领袖群伦”,深得自由派知识分子真心拥护。但是1919年后,北方的办学环境明显恶化,内战连年,政局动荡,国立各校经费奇缺,备受困扰,师生罢教罢课风潮迭起,大学教育面临生存危机。于是,教育界要求“独立”之声大起,从具体的教育经费

5、独立,到“形而上”的教育体制独立,从而汇成一股“教育独立”思潮。 1922年初教育杂志、新教育前后刊发李石岑、周鲠生、郭梦良等人研讨“教育独立”的文章,其中蔡元培教育独立议可谓代表作5。现在蔡主持北大已五年之久,又刚从欧美考察归来,他明确提出:“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阻碍。”因为政党要制造一种专门的群性,抹杀个性,又追求近功,与教育的久远目标不相宜,假设将教育权交与政党,政党更迭,教育政策一变再变,教育即难有成效;教会信守教义,妨碍信仰和思想自由,假设将教育权交与教会,教育难有活力。他主张仿行外国的大学区制,实施超然独立的教育体制。 对此,教育界

6、人士多有回应,其中以胡适的态度最引人注目。这位五四时期的“典范人物”对蔡氏上述主张极为同意,同年5月他在燕京大学座谈时反复引述教育独立议的观点,将之奉为圭臬。直至1937年抗战之初,胡适参加庐山谈话会,议及教育,他老调重弹,申明“教育应该独立”的意见:“其涵义有三:1现任官吏不得做公、私立大学校长、董事长;更不得滥用政治势力以国家公款津贴所长的学校。2政治的势力(党派的势力)不得侵入学校。中小学校长的选择与中小学教员的聘用,皆不得受党派势力的阻碍。3中央应禁止无知疆吏用他的成见干与教育,如提倡小学读经之类。6”心时值国难,胡适非但没有临时收起“教育独立”主张,反而加倍强调,其用意是借抗战契机,

7、革除国民党官僚肆意插足教育的流弊,以保护文教事业。因为他认定“文化不亡那么民族终可不能亡”。 即便在抗战期间,教育界仍有“独立”之声,以至与国民党战时体制发生抵触。1941年,代替罗家伦担任中央大学校长的顾孟余上任伊始,便在校内宣明:“学术思想自由,一切党派退出学校”,颇得广大师生欢迎,也因之与最高当局发生“龃龉”,终于不能不挂冠而去7。顾氏早年任职北大,曾作为教务长协理校务,熟悉北大的自由传统,后来从政,属汪精卫一派,抗战时与汪断交,留在重庆,但对蒋介石并非顺从。他在中央大学的不同寻常之举,固然不无政治因素,然其知识分子的本性决定了他主持大学的某种必然选择。可知,自清末至抗日战争中期,“教育

8、独立”思想在知识界始终存在,虽表现力度各时期有强弱之分,然其思想实质那么一以贯之。 “教育独立”思潮的核心,是仿效西方“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模式,力主教育摆脱来自政治的、宗教的各类牵扰,从人类传承智能、谋求进展、完善身心的“终极”高度,达到某种独立运行状态,在一个特殊意义上为民族和国家的文明强盛奠立不拔之基。这一思想内涵明显体此刻“五四”以后教育界的假设干尽力当中。 如所周知,蔡元培于“五四”前后排除政府和社会强势者的各类干与,苦苦支撑北大的独特体验,是促使他坚决主张由教育家办教育的直接缘故。胡适一样如此。1925年北大等校因反对章士钊,提出离开教育部,胡适等欧美派人士独持异议,理由是:学校应

9、置身政争之外,“尽力向学问的路上走,为国家留一个研究学术的机关”8。1932年7月,胡适对国民党当局向大学及教育机构安插党羽,酿成风潮,明确表示反对:“用大学校长的地位作扩张一党或一派势力的方式,结果必至于使学校的风纪扫地,使政府的威信扫地。9”这是他作为“净臣”规诫政府,以保护教育机关的特殊性。1946年以后,胡适作为北大校长,仍重申“希望学校完全没有党派”,诚可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同时,他拟订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打算,呼吁修正现行大学制度,“多多减除行政衙门的干与,多多增加学术机关的自由和责任”10。增减之间,用心良苦。 通常以为蔡元培办学“无所不包”,可是有一例外,他对宗教决不“兼容”,带

10、有宗教色彩的集体在他主持的学校或机关难有立足之地。蔡氏赞赏“无宗教迷信”的儒家传统,以为“现今各类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党诞的仪式、夸张的宣传引发无知识盲从的信仰,来维持布道人的生活。这完满是用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界,可算是侵犯人权的”11。他否定教会学校强迫学生信教的做法,同时也反对神化孔子,前后取消“尊孔读经”和春秋祀孔。胡适也不例外,他直言:“学校是进展人材的地址,不是为一宗一派收徒弟的地址。在今日民族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潮流当中,以布道为目的的学校更不容易站得住。12”他进而提出:教会学校应禁止向小学生布道;废止校内强迫性宗教仪式;尝试以宗教史、比较宗教取代神学课程13。这些均反映出昔

11、时教育界力图使学校摆脱宗教阻碍的各类尽力。 “非宗教运动”恰好成为同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的兴奋剂。教育界“非宗教”的激越立场,曾招致钱玄同、周作人等人的反对,以为此举将有碍信仰自由,形成新的偏废。此桩“公案”,就思想史角度而言,钱、周诸人或许更具前瞻性;而从教育史角度立论,蔡、胡等人的做法无疑有着明显的现实合理性。众多中国青青年在教会学校被迫同意外来教义,不仅刺激民族情感,也大大损害国内教育界人士的职业自尊,他们做出猛烈反映,于情于理,均无可厚非。正是缘于“非宗教运动”的冲击,才促动了后来教会学校“本土化”改革进程。 至于“教育独立”论者苦苦追求的摆脱政治干扰的假想,那么非但未见奏效,反而在特

12、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使教育愈来愈流于附庸境界。不妨说,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在近代中国的衰落,决定了“教育独立论”的无果而终。固然,就思想价值而言,这一主张凸显大学教育需要思想学术自由的大体理念,阻碍深远。1930年蔡元培为教育大辞书所写“大学教育”词条称:“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认,能完全实现之者,却惟大学。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谨,亦不受任何闻名学者之牵制。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理,那么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之比较选择,此大学之因此为大也。14”显然,追求思想学术自由组成“教育独立”思潮的观念动因。 只是,1922年“教育独立”方

13、案提出以后,一样社会反映冷淡,对此不解以至不满者,大有人在。抗战初庐山谈话会上,胡适提议教育独立,语声甫落,即有人起而驳难。看来,“教育独立”主张尚属教育界人士的一相甘心,比起那种观念和体制变革,第一实现教育经费独立确乎是紧迫而实际的选择。“教育独立”的玫瑰色妄图回落到十分现实的层面。 据1919年北京政府的中央预算,军费支出达42,教育经费竟不及1,许多学校处境窘迫,难以为继,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应时而起。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六届年会提出设立特种捐税以筹集教育基金等议案,可是当局挪用拖欠教育经费的状况依旧。1922年8月北京国立8校“开学在即,不名一钱,学校行政,几于停滞”。可见那时各校的艰巨情形。

14、鉴于此,在其后召开学制会议讨论新学制草案时,教育界人士力主增订“教育经费不移用;经费由董事会保管”的条款。1927年12月,蔡元培与孙科联名向国民政府提交教育经费独立案,内中引述孙中山“增高教育经费,并保障其独立”的遗训,提请政府对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不准拖欠截留,“教育经费与军政各费完全划分”,以使“全国教育永无废弛停顿之虞”15。显然,这是借助政治变更,力矫北洋时期的短处,确立教育经费独立的一项全然性举措。可是不久国民政府实行“财政统一”,教育经费独立的假想受到冲击。直至30年代初,中央大学还曾发生“教育经费独立运动”,酿成风潮。可知,教育经费问题实乃“教育独立”思潮的直接成因。1932年以

15、后,随着南京政府相对稳固,教育经费慢慢取得保证,并连年有所增加,教育界步入一个比较稳固时期,先前要求“独立”的呼声亦随之日渐衰微。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毕竟向“教育独立”论者提供了一次机缘,那即是1927年以后在全国部份区域试行的大学区制。其主持人是蔡元培、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而胡适等欧美派知识分子那么大体置身事外。 其实,在民国初年的教育治理体系中,一直存在大学区那个概念和实际划分。袁世凯时期制定教育纲要,拟议将全国分为4个大学区,汤化龙出任教育总长后,改成6个大学区,民国七年范源濂任教育总长时,又增至7个大学区,如第一大学区为直、鲁、豫三省,分科大学设在北京。如此划分似是作为一种区域治理假想

16、,尚未真正实施。只是,1922年6月胡适与北大同人讨论高等教育时曾提议:“第一大学区(北京)国立各校归并。16”可知,大学区的划分在教育界取得某种认可,同时也显示,1927年后试行大学区制并非毫无基础。 固然,大学区制的底本要紧取自法国制,少量参用美国、德国制。据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中假想:“分全国为假设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专门学校都可设在大学里面,一区之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之外的社会教育,都由大学办理。大学事务,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选出。由各大学校长组成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间的事务。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有关系于中央政

17、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等,不得干与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阻碍。各区教育经费,从本区中抽税充用,较为贫乏的区,经高等教育会议议决后,得由中央政府拨国家税补助。17”其核心是由教育家办教育,排除行政系统的干与,实现“教育独立”。 1927年6月,蔡元培出任大学院长,同时变更教育行政制度,在地址上实行大学区制,由大学区内的核心大学校长代行省教育厅长职能,以使教育、学术合一。第一在苏、浙西省试行,渐次推向全国。大学院的实际功能虽与教育部无异,但下设的大学委员会由各大学校长及主管官员、知名学者组成,决定全国教育学术大政,是表现“教育独立”主旨的关键机构。蔡

18、元培等人在国民党初建全国政权之际,利用元老地位和阻碍,凭借行政力量,意欲改变北洋时期官僚化教育体系,创建新型的教育机制。 可是,大学区制一旦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迅即成为“逾淮之橘”。试办的浙江大学区尚差强人意,而江苏大学区那么风潮迭起,无日不在扰攘当中。人们批评大学区促使大学教育畸形进展,偏重学术而轻忽教育,行政效率极低,且被少数人操纵,不仅不能使政治学术化,反而使教育官僚化。江苏大学区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发表宣言称:“盖以现社会实情言之,那么学术之空气未浓,而官僚之积习方深。以学术机关与政治机关相混,遂使清高学府,反一变而为竞争逐鹿之场。18”此种情形大大出乎蔡元培的意料,当李石曾执意试办更

19、大的北平大学区时,他主张审慎行事,与李发生不合。北平大学区引发更大的风潮,阻碍甚烈,国民政府于1929年夏宣布停办大学区,大学院随即改成教育部,蔡、李的改制以失败终止。 胡适曾预言“法国式之不易行于中国(蔡先生的主张是法国式的)”19,结果被他言中了。后人分析其失败缘故以为:1仿照失当,变更太骤;2政治不稳,基础未固;3留学派别之争,主若是留日派势力大,反对猛烈;4蔡元培与李石曾等发生裂痕,失去支持;5教育独立与“党化教育”不符;6经费不足20。显然,蔡、李诸人未能细致考量大学区制在中国的可行性,未免凭想固然行事,预备不足;且选择试办区域缺乏策略,以至一地失败,通盘皆输。更为重要的是,此番“教

20、育独立”实验是在中国政治由分权向权利从头整合的短暂过渡期内进行的,其自由化主旨与集权趋势格格不入,势难长久。具体说来,国民党推行“党化教育”,要将教育纳入以党治国范围,如何能允许教育家完全自行其事?固然,此番实验也暴露出过度偏重大学教育而对基础教育重视不足的偏颇,反对大学区制最猛烈的主若是中小学教职员。这一现象,在已往的研究中被忽略了,实那么这是一股持论合理数量众多的反对力量,完全以留学派别之争视之,未免模糊了问题的实质。 民国时期关于“教育独立”的主张值得后人重视。毫无疑问,教育固然属于国家大政之一,欲独立于行政而存在不啻天方夜谭。如此浅显的道理,以蔡元培、胡适诸人的学识自然可不能昧于此。他

21、们所苦苦坚持的,是凸显教育本身关于人类(或民族)所具有的特殊恒定功能,充分尊重其固有的运行规那么,极力幸免因权利意志或愚昧无知对之造成的成心无心或显或隐的损害和损耗,为此,应当做立一个有力而切实的保障系统。即是说,在正常的法治社会,必需在立法和决策等关键环节确保教育的优先和至上地位,以使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贯彻通畅,无有中断易辙之虞。此种假想,关于连年来我国各级教育随具体政策转变而不断上下浮沉、左摇右摆的现实应有某种警醒作用。 还应看到,“教育独立”思潮的形成,昭示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和现实使命的明确感悟,这是一种近代意义上的“职业自觉”,它关于知识分子整体人格的健康生成,最大限度发挥其

22、潜能以带动社会进展,有着至为重要的思想价值。事实上,“教育独立”思潮的甚嚣尘上,与民初“联省自治”的分权酝酿和北大等校改革奏效大有关联,中国知识分子的自主和活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注意到,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即沿用至今的“新学制”)与已往的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并非“长官意志”产物,而是教育界人士的聪慧结晶21。据此,或可为后人解读“教育独立”主张提供一个“现场语境”。注释: 1章太炎:代议然否论。章太炎全集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2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载严复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9页;王国维:论最近几年之学术界,载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

23、出版社l997年版,第39页。3蔡元培:关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0133页。4梁容假设:记范静生先生。(台北)传记文学第1卷第6期,l962年11月。517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新教育第4卷第3期,1922年3月。 6胡适的日记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71页。7刘作忠:顾孟余其人其事。2001年3月17日团结报文史版。 8胡适、王世杰、颜任光等:为北大离开教育部关系事致本校同事公函。胡适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l994年版,第217页。9胡适:论学潮。独立评论第9号,1932年。10胡适教育论著选,第371页。11 蔡元培:非宗教运动、世界教育会

24、两提案。蔡元培全集,第四卷第179页、第五卷第28页。12胡适: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胡适文存第3集第9卷,黄山书社l996年版,第579580页。13胡适的日记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58页。14蔡元培全集第五卷,第507508页。15蔡元培全集第五卷,第178179页。16胡适的日记下册,第377页。181928年7月1日上海时事新报。19陶英惠:蔡元培与大学院,陈哲三中华民国大学院之研究。见黄肇珩:一代人师蔡元培传,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169页。20胡适的日记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58页。21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l997年版,第10、151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