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3.55KB ,
资源ID:1335774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577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仁者爱人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仁者爱人教案.docx

1、仁者爱人教案仁者爱人学案一、基本要求:1、 背诵1.6、5.26两章。2、 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3、 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 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5、 明确“忠恕”内涵。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二、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则弟( ) 尧舜( )( ) 能近取譬( ) 盍各言尔志( )车马衣轻裘( )( ) 厩焚( )( ) 师冕( ) 固相师之道也( ) 不能死,又相之( ) 管仲相桓公( )( ) 子见齐衰者( )( )

2、 瞽者( ) 弋不射宿( )( ) 被发左衽( )( ) 自经于沟渎( )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孝,出则弟: 通 ,解释 .与师言之道与: 通 ,解释 .管仲非仁者与: 通 ,解释 .吾其被发左衽矣: 通 ,解释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尧舜其犹病诸(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愿无伐善,无施劳(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 )(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管仲相桓公,霸

3、诸侯( )( ).一匡天下(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一:吾道一以贯之( )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仁: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其:尧舜其犹病诸( )吾其被发左衽矣( )吾其还也( )知其不可而为之(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事: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吾道一以贯之: .何谓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6、其他重点字词解释.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4、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盍各言尔志(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尧舜其犹病诸( ).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7、背诵自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行有余力, 。”.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 。”8、解释下列成语、句子就近取譬: 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思考探究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孔子“仁

5、”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找出相关段落,由此理清本课思路。3、忠和恕的关系如何?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那么,他是如何“贯”的呢?4、仁者是如何实践“爱人”的?5、课文最后选入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什么用意?6、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弟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四、课外延伸1、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

6、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

7、“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2、学军中学2009第六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几章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以上文字均选入待贾而沽)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3、附:(1)区别几个称谓:君子 仁人 圣人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8、?”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案:子路问君子,孔子有三层答案,一层比一层高。“修己以敬”,自己把自己的道德修好,只是一般的君子。更高的君子,是“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人”就是上6.30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上面讲得很清楚,其实就是仁人。再高,是“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就是上6.30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上面也讲得很清楚,其实就是圣人,连尧、舜都不好当的圣人。在孔子的语汇中,人、民对言,含义不一样,人是上流君子,民是百姓或大众。只有能安百姓或大众的才叫圣人。李零丧家狗(附录)P33页(2)区分忠、恕“忠恕”,“忠”,是尽心诚意,为自守之德;“

9、恕”是尊敬对方,为待人之德。这是“仁”的两个不同侧面。李零丧家狗P108页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案:恕,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俗话说,半斤换八两,人心换人心,古人有“如心为恕”之训。恕不等于宽恕。今语宽恕,强调的是宽,其宽容、原谅等义都是从宽引申,并不是恕。我们要注意,仁、恕二字,都含有对等原则。别人不应把他的想法强加于我,我也不应把我的想法强加于别人,就是对等原则。孔子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值)报怨,以德报德”,即以怨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对等原则。恕道,可不是原谅。李零丧家狗(附录)P57页仁者爱人学案答案黄岩中学

10、屠莉蓉老师整理 一、基本要求:1、 背诵1.6、5.26两章。2、 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3、 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 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5、 明确“忠恕”内涵。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二、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则弟(t) 尧舜(yo)(shn) 能近取譬(p) 盍各言尔志(h)车马衣轻裘(y)(qi) 厩焚(ji)(fn) 师冕(min) 固相师之道也(xing)不能死,又相之(xing) 管仲相桓公(xing)(hu

11、n) 子见齐衰者(z)(cu)瞽者(g) 弋不射宿(y)(s) 被发左衽(p)(rn) 自经于沟渎(d)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解释敬爱兄长.与师言之道与:与通欤,解释吗.管仲非仁者与:与通欤,解释吧.吾其被发左衽矣:被通披,解释披散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尧舜其犹病诸(名动 以为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 使立)(使动 使达).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名状 从近处)(名动 实践仁).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形动 把用坏了).愿无伐善,无施劳(形名 长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 使安)

12、.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名动 穿丧服)(名动 戴礼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名动 用纲捕鱼)(动名 栖宿的鸟).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为动 为死).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名动 做的相)(名动 称霸).一匡天下(使动 使正).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名状 在左边)(名动 开衣襟)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为人弟的年轻人)(敬爱兄长).一:吾道一以贯之(一个基本观念)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完全).仁: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人)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的观念).其:尧舜其犹病诸(大概)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概)吾其还也(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代词 指不可为

13、之事)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代词 那).事: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止,仅)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实践,从事)5、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吾道一以贯之: 宾前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贯穿着。.何谓也: 宾前 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状后 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状后 宾前 在沟渎里自己吊死,而谁也不知道他们。6、其他重点字词解释.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在家 )( 出外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盍各言尔志( 何不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

14、无加诸人(之于 ) 尧舜其犹病诸(之乎 ).愿无伐善,无施劳( 夸 )( 夸耀、表白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瞎眼睛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起立、起身 )( 小步快走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无、如果没有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小信 )7、背诵自测:略8、解释下列成语、句子就近取譬: 从近处寻取譬喻,即拿自身打比方。 被发左衽: 披散头发,左开衣襟。一匡天下: 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站的住,于是也使别人站的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的,不强施加给别人。(恕) 三、思考探究1、孔子

15、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自我的道德修养,将外在的“礼”的准则内化为主观的道德约束。因为孔子认为人“性相近”,所以只要上面的人君能自我约束,实行“仁政”以牧民,下面的臣民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行为准则内化成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样就能调整社会各个主要关系,天下大治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2、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找出相关段落,由此理清本课思路。(分析:直接可以找到的“仁”思想内容的是第二则。既然第二则是表述“仁”的主要内容,那么第一则的编排意图应当也是和其内容有关的

16、。结合克己复礼中选的1.2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孝悌乃是仁之“本”,也是“仁”的核心内容。可见课文的一、二两则是关于“仁”的内容的阐述。提醒学生参看第二则的注释关于“忠恕”的解释,可以明确导出第三则谈的是“恕”,第四则谈的是“忠”。由此可见,前四则可以归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仁”的含义,第二部分着重阐发“仁”的实践。)本文中论述到的“仁”的主要内容:孝悌(“为仁之本”),忠恕(“一以贯之”)。课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仁”的含义,第二部分着重阐发如何“仁”。3、忠和恕的关系如何?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那么,他是如何“贯”的呢?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第四则提到的“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第三则提到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忠恕”,“忠”,是尽心诚意,为自守之德;“恕”是尊敬对方,为待人之德。这是“仁”的两个不同侧面。“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近取譬”就是用自身做比方去类推他人,就是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学生是这样“贯”,是这样“仁”。4、仁者是如何实践“仁”的?仁者爱人。“言志”(5.26)则表明:子路“求仁”,颜渊“不违仁”,孔子“安仁”。这一则可看作孔子对于“仁者”如何去爱人的总括,要以己推人,为人竭忠,使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18、之”。后几则是对“爱人”的具体化:问人,礼丧,导盲,及物。5、课文最后选入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什么用意?孔子明确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信小谅。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6、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弟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孔子

19、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四、课外延伸1、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

20、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

21、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2、学军中学2009第六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几章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以上文字均选入待贾而沽)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答案要点:(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从政的高度自信(3)青史留名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