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0 ,大小:85.16KB ,
资源ID:1336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6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植物保护技术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植物保护技术试题.docx

1、植物保护技术试题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 、 _ 、 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 、 _ 、 _。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 、 _ 、 _三大类。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 、 _ 、 _。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 、 _ 、 _。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 、 _ 、 _ 、_四个时期。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和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 、 _ 、 _。9、除草剂的选

2、择性有_ 、 _ 、 _。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1、 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膜翅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 B:发育天数 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 D:发育起点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 B:虫口密度 C:病情指数 D:损失率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 B:棉花黄萎病 C:苹果树腐

3、烂病 D:小麦锈病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 )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3、防治地老虎应重点防治第一代( )4、小麦在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染赤霉病。( )5、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重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湿、时晴时雨。( )6、昆虫休眼和滞育都是病原物引起的。( )7、玉米螟主要在心叶末期以成虫为害。( )8、常见的病征多属真

4、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 )四、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8分)1、 世代:2、 触杀剂:3、 补充营养:4、 病原:5、 潜伏侵染: 6、 羽化:五、问答题:(共24分。)1、 怎样刮治苹果腐烂病斑?(4分)2、 怎样防治稻瘟病?(4分)3、 怎样防治棉花枯、黄萎病?(8分)4、 麦蚜如何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简述其综合防治?(8分)标准答案一、1、头,胸,腹。2、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3、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 致病微生物。4、裂殖, 孢子繁殖, 增殖。5、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产量损失预测。6、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7、菌核 菌核 菌丝 。8、避病 抗侵入 抗扩展。

5、9、形态选择性 生化选择性 生态选择性。10、梨小食心虫。二、B C C A A C三、 四、1、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2、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3、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4、病原:指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5、潜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抗病性或环境条件不适应等,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6、羽化:不全变态的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的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五、1、答:(1)一般应

6、刮掉病斑外0.5cm以内的所有皮层,扩展快的病斑则应刮掉病斑外2cm以内的所有皮层。(2)刮下的组织必须集中烧毁,并在病部涂杀菌剂12次。(3)常用药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加2%平平加;100Be石硫合剂等。2、 答:(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管理。(3)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种子消毒。(4)药剂防治:每667m2用40%稻瘟净乳剂125150ml等。3、答:应采取“改造重病区, 控制轻病区,消灭零星病区,保护无病区”的策略。 (1)保护无病区:A 严格执行检疫制,对病区要严格控制,确保无病棉区生产安全。B棉种消毒。C、建立无病留种田,生产无病种子。(2)对零星病田

7、要拔除病株,就地烧毁。(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稻棉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4)重病田种植抗、耐病品种。4、答: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麦蚜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杆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正常发育。严重时导致生长和停滞、最后枯萎。(2)麦蚜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 综合防治措施:(1)作物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应尽可能单一种植,秋作物尽可能以玉米、谷子取代糜子、高粱等作物。(2)选用抗蚜耐病品种。(3)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4)药剂防治:可采用药剂拌种和喷药防治。植物保护技术第1章 昆虫的基本知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 名词解释:1、 全变态2、 若虫3、 卵胎生4、

8、 补充营养5、 趋性6、 龄期7、 世代8、 休眠9、 食物链10、 有效积温法则11、 寡食性12、 性二型13、 胚后发育14、 孵化15、 羽化16、 年生活史17、 温湿系数18、 假死性19、 虫龄20、 鳞翅二、 填空题:(60空)1、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2、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主要有_、_、_。3、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和_。4、昆虫的体壁有_、_、_三部分组成。5、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和_五部分组成。6、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7、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三个虫态。8、昆虫的触角有_

9、、_、_三节构成。9、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三个类型。10、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11、棉蛉虫属于_目,_科。12、棉蚜在分类上属于_目,_科。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为害水稻的是_。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中心;胸部是昆虫的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中心。15、 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如粘虫)和_(如蚜虫)。16、 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_、_、_。17、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第二阶段是_。18、 螨类属于_门,_纲。19、鳞翅目昆虫属于_变态。蚜虫属于_变态。20、 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_和_

10、。21、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_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22、蟋蟀属于_目_科。23、根据昆虫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_、_、_、_和_五种。三、 选择题:1、鳞翅目昆虫的蛹属于( )。A、离蛹 B、被蛹 C、围蛹 D、无2、蝗虫的后足为( )。A、爬行足 B、捕捉足 C、跳跃足 D、开掘足3、摇树震落金龟子进行捕杀,利用了昆虫的( )。A、趋光性 B、趋化性 C、假死性 D、迁飞性4、小地老虎成虫具有( )。A、趋光性 B、趋化性 C、假死性 D、趋声性5、昆虫发育的第一个阶段是(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6、地老虎是一种地下害虫,它属于( )目。A、半翅目 B、双翅

11、目 C、直翅目 D、鳞翅目7、下列属于不全变态的是( )。A、直翅目 B、鞘翅目 C、鳞翅目 D、膜翅目8、蝗虫的触角属于( )。A、丝状 B、锤状 C、羽毛状9、棉铃虫的蛹属于( )。A、被蛹 B、离蛹 C、围蛹10、下列昆虫中,属于同翅目的昆虫有( )。A、棉盲蝽 B、金龟子 C、麦蚜11、下列昆虫中头式为前口式的是( )。A、蚜虫 B、小地老虎 C、天牛幼虫12、 下列昆虫中,触角为球杆状的是( )。A、菜粉蝶 B、金龟子 C、食蚜蝇 D、叩头虫13、下列昆虫中,属于锉吸式口器的昆虫是( )。A、蝼蛄 B、蝽象 C、蓟马 D、蜜蜂14、下列昆虫中,可以进行多胚生殖的是( )。A、蝗虫 B

12、、蚧壳虫 C、麻蝇 D、小蜂15、下列昆虫中,口器是刺吸式口器的是( )。A、蝗虫 B、蝽象 C、金龟甲 D、蓟马16、利用糖醋液诱集粘虫,是利用了昆虫的( )。A、趋光性 B、迁飞性 C、趋化性 D、假死性17、下面( )属于单食性害虫。A、蝗虫 B、菜粉蝶 C、粘虫 D、三化螟18、金龟子的幼虫类型属于( )。A、原足型 B、多足型 C、寡足型 D、无足型19、棉铃虫属于鳞翅目的( )科。A、螟蛾科 B、麦蛾科 C、夜蛾科 D、灯蛾科20、下列四、 判断题:1、( )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就是将其种群彻底灭绝。2、( )蝶蛾类的蛹为离蛹。3、(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昆虫的发育速度越快。

13、4、( )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属于多足型。5、( )卵期是指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间。6、( )植物的抗虫机制可分为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三个方面。7、( )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8、( )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发育速度越快。9、( )昆虫在幼虫期常脱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若某昆虫脱皮两次,称为二龄幼虫。10、( )昆虫有多变态类型,蝗虫属于不全变态,而棉铃虫和叶蝉属于全变态。11、( )蝼蛄的后足称为开掘足。12、( )蝇蚊类后翅退化成细小的棒状物,以平衡飞行时的身体,称为平衡棒。13、( )蝗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14、( )草蛉幼虫属于无足型幼

14、虫。15、( )金龟甲的蛹为离蛹( )16、( )雌成虫自羽化到第一次交配所经历的时期称为产卵前期。17、( )双翅目昆虫包括蝇、蚊、蜂等昆虫。18、( )蛾蝶类的膜质翅面上满覆鳞片,称鳞翅。五、 简答题1、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昆虫体壁的构造和功能是什么?3、 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取食各有何不同?4、 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5、 按昆虫取食性质和取食范围各分哪几类? 6、 有效积温法则在害虫测报上主要哪些应用?7、 什么叫昆虫的变态?举例说明昆虫的主要变态类型和特点?六、 计算题1、 已测某地平均气温为20,粘虫2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是7,当地有效积温为6

15、0d? 2 龄幼虫经几天可以发育到3龄?2、 把下列昆虫分类,同目的放在一起,并写出所属目的主要特征。1、蝽象 2、七星瓢虫 3、蛴螬 4、蝗虫 5、棉铃虫 6、虎步甲 7、铜绿金龟子 8、小地老虎3、 用人工室内饲养赤眼蜂来控制玉米螟,已知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有效积温为235d,据田间调查分析,25天后是玉米螟的产卵高峰期,正是放蜂时间,控制什么样的温度才合适?植物保护第2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一、 名词解释1. 病理程序2. 症状3. 病状4. 病征5. 变色6. 斑点7. 病原8. 病原物9. 侵染性病害10. 非侵染性病害11. 子实体12. 子囊果13. 真菌的生活史14

16、. 单主寄生15. 转主寄生16. 真菌的无性孢子17. 真菌的有性孢子18. 寄生性19. 致病性20. 抗病性21. 寄生专化性22. 生理小种23. 免疫24. 抗病25. 水平抗病性26. 垂直抗病性27. 抗侵入28. 系统侵染29. 潜伏侵染30. 初侵染31. 再侵染32. 病害流行33. 单循环病害34. 多循环病害35. 专性寄生36. 寄主范围二、 填空题:(100空)1.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_和_两个方面。2. 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_和_两大类。3.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_和_的关系。4. 植物病原生物包括_、_、_、_、_、_及_等。5. 真菌一般

17、具有生长发育的_和繁衍后代的_。6.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_,单根的称_,交织成团后称_。7. 真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_和_两类。8.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_。9. 菌丝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_、_、_。10.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_。11. 真菌最常见的无性孢子是_。12.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_、_、_和_等类型。13.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_和_两个阶段。14. 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_现象。15. 植物病原真菌分为_、_、_、_和_五个亚门。16. 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病菌有_和_。17. 接合菌亚门与农作物病害有关的病原菌有_和_。18. 子囊菌亚门

18、与农作物病害关系紧密的主要有_、_和_。19. 半知菌亚门是一群只有_阶段,没有或至今没有发现_阶段的真菌。20. 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所引起的病害,除少数菌如白粉菌外,一般都形成_,并有明显的颜色较深的_。21. 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是_状,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_性。22. 植物病毒颗粒的基本形态为_、_、_三种。23. 病毒与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_,二是_。24.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_、_、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_及_传播等。25. 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_和_两类。26. 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是_

19、。27. 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_和_两大类。28. 非专性寄生物包括绝大多数病原_和病原_。29. 细菌中的专化类群一般称_,病毒中的专化类群称为_或_。30.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_、_、_、_四种表现。31. 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_、_两类。32. 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33. 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_、_、_,大多数真菌是_侵入。34. 植物病原细菌只能从_和_侵入。35. 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只能从_或_传入寄主体内。36. 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以_和_尤为重要。37.

20、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_和_两种。38.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分为_和_两种。39. 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_和_两类情况。40. 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_。41. 多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不仅取决于_,还取决于_。三、 选择题(13个)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A、由于阳光过强照射而引起的伤害B、由于温度过低而造成的冻害C、由于风力过大而造成的伤害D、由于田间长期积水而造成的涝害2. 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

21、根结3. 绝大多数植物的病害是由( )引起的。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4. 确切的说子座是真菌的( )。A、营养体 B、繁殖体 C、菌丝体的变态5. 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 )个子囊孢子。A、5 B、6 C、7 D、86. 担孢子着生在担子上,每个担子顶端产生( )个担孢子。A、3 B、4 C、5 D、67. 植物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裂殖 D、增殖8. 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 )。A、变色 B、颗粒状物 C、粉状物 D、脓状物9. 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是( )。A、坏死 B、腐烂 C、萎蔫 D、畸形10. 寄主植物完全不发

22、病的称(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避病11. 对病原物侵入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A、植物的抗病性 B、温度 C、湿度12. 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A、主动传播 B、雨水传播 C、气流传播 D、昆虫传播13.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是( )A、棉花枯萎病 B、小麦散黑穗病 C、稻瘟病四、 判断题(15个)( )1、植物病害都有病征。( )2、低等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 )3、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有性生殖出现次数较多。( )4、一种病原真菌只产生一种孢子类型。( )5、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 )6、多数盘

23、菌类真菌在被害植物上产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越冬。( )7、线虫是线虫纲的一种低等动物,其传播主要靠自身的活动。( )8、切片镜检,观察有无喷雾现象,是细菌性病害区别其他病害的最方便易行而又可靠的方法。( )9、通常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较大。( )10、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担抗性持久。( )11、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典型的抗侵入反应。( )12、在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较短,发病较快。( )13、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湿度。( )14、适度高温有利于病菌产生繁殖体,有利于病害流行。( )15、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

24、中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五、简答题:1. 什么是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标准?2. 植物病害的病状大致分哪五类?3. 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4. 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哪些类型?产生的有性孢子有哪些?5. 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6. 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7. 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8.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9. 简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10. 简述柯赫氏法则操作规程。11.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12.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是怎样划分的?13.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哪三个环节?14.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