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4.50KB ,
资源ID:133853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85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庙滩镇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若干细则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庙滩镇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若干细则文档格式.doc

1、3.督促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实施计划,杜绝随意加深课程难度、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4.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要统筹安排开课计划,做好评价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高中阶段必须提供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门类多样的选修课程。(三)明确职责,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1.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领域,提高教学领导能力,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开展课程改革等各项工作。2.分管教学副校长是教学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应协助校长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及教学发展

2、规划,负责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3.教务处主任在校长、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主持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制定、落实和调整工作;负责有效整合学校各种办学资源,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指导学科教学工作;协调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4.教科室(教研室)主任在校长、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教研管理具体工作,负责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5.学校领导每学期应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加强家校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

3、整和改进教育教学策略。6.建立校内视导听课制度,校级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与教研室正副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四)促进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1.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针对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等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常规要求。2.完善高中阶段的电子选课排课系统,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坚持以生为本组织学生进行选课,逐步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机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3.建立高中阶段学分管理制度,完善学分认定系统,认真落实学科模块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学分认定程序进行学分认定

4、。建立网络查询系统,方便师生和家长查询。(五)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师生评价体系1.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测,定期进行有关教育教学质量的数据采集、科学测评与分析、问卷调查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把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3.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学生评价要求,制定并执行模块学习评价方案(高中)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完善促进学生

5、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4.组织做好经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安排的市级统考,认真做好考试质量分析,及时向市级教研部门反馈意见并提出教学建议。(六)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1.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列入常规工作,制定整体规划,并有阶段性实施计划和总结,健全和完善校内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建设。2.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的作用,逐年添置必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图书和电子书籍、

6、音像资料等,为教育教学服务。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德育与科普基地、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以及文化、体育、艺术、军事等各种社会资源、人才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4.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七)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1.每学年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考核,并按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完善教师个人业务档案。2.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卡片、登记表等,以及入学、转学、休学、借读等审批手续,按要求规范填写。学生学籍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做好学生信息资料的保密工作。3.各类教学管理资料应

7、按档案管理相关要求及时做好存档工作。(八)切实加强对学生用书的严格管理1.选用的教材必须是在省教育厅公布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用书目录内,经市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版本,每门学科只能选订一种版本的教材。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杜绝盗版教材流入中学校园,任何单位和学校不得通过非法渠道订购、印制教材。2.教师教学用书、挂图供教师教学参考使用,不得要求学生征订。电子音像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自愿原则选择使用,但凡未列入省教育厅下发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用书目录内的,一律不得征订。3.依据自愿原则,学校可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经市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推荐的教辅

8、材料,选用的教辅种类应按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不得多选。二、课堂教学(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核心是备课。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根据学情,做到“三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法指导。1.备课后形成的教学设计不得以教学实录的形式撰写,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作业与练习、教学反思等环节;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反馈或师生互动的方式,例题的选择,板书设计的确定等;必须能体现所任教班级的实际。2.严禁没有备课的上课。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应经常性地组织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检查和展示活动。3

9、.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前,教师必须完整、熟练地操作一遍,实验室教师要认真协助任课教师准备实验。语文教师应有作文备课,并在作文课前写同题作文。(二)教学实施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与相关的教学要求,确定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2.围绕目标实施教学。教学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完成课时计划。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3.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语言、教态

10、、板书和合理运用多媒体及演示教具等方面素养,重视课堂教学的调控和有效互动,切忌满堂灌,创造和谐、生动、轻松、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课堂各环节组织严谨、有序。教师应于上课前两分钟到达教室,严禁无故迟到。各学科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原则上每堂课应留给学生不少于四分之一的思考、练习等形式的活动时间。按时下课,严禁拖课。(三)课后反思教师课后应及时进行教学自我评价和分析,并将教学反思批注在教学设计文稿上;通过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提高。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两篇教学反思文章,一般应包括

11、对自己触动较深的教学情境再现、教学活动得失及其理性分析。(四)反馈与评价1.作业(1)教师布置作业要依据课标、基于学情;要精选精编习题,分层布置,弹性要求。作业可分必做与选做,选做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不作硬性要求;适当布置开放性作业(如小报、小制作、调查报告等);严禁滥用练习册和复习资料。高中学生每天作业量控制在2.5-3小时之内,初中学生每天作业量控制在1.5-2小时以内。各校应制定作业量调控的具体办法,并建立检查落实机制。(2)教师应及时完成作业的全批全改工作,作文批改应在作文讲评课之前完成。(3)教师对作业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应及时讲评,要注重相关知识的重新梳理、整合、迁移,

12、突出方法和解题策略。开放性作业要制定和公布评价标准,组织好评价和交流活动。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应加强面批指导。2.课外辅导(1)辅导应从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辅导。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特别要注意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2)禁止占用自修或课余时间集体授课,严禁利用课后、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进行集体补课。(3)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各级各类比赛和创新活动,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3.考试(1)重视非测试性评价,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禁止以考代练,变相抢占时间。(2)科学命题。学校组织的命题必

13、须认真研究学情,考试内容要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兼顾“双基”和能力的考查,控制题量和难度。非毕业年级试卷难度系数,高中不低于0.70,初中不低于0.75;毕业年级试卷难度系数,高中不低于0.6,初中不低于0.65。(3)科学评卷。对试卷的评分应客观公正,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应有记载。凡属教务处组织的校级及校级以上统一考试要求流水改卷。(4)质量分析要准确。教务处组织的校级及校级以上统一考试,应按学科分年级进行质量分析,备课组和教师都应做好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质量分析应连同试卷作为资料存档。凡属教务处组织的校级命题,应对试卷进行分析评分,推荐优秀试卷,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水平。(

14、5)及时评讲。评讲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肯定成绩、分析错误,提炼方法和规律。三、教研活动(一)完善学校三级教研网络1.建立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营造求真、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2.教科室(教研室)是学校教研工作的责任部门,应真正起到引领、指导和推进学校教研的职责,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专项业务培训,配合教务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和相关的业务调研。3.教研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组教师大会和备课组长会议,教研组活动应灵活多样,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大力提倡开展针对性强、贴近教学一线实际的专题研

15、讨活动。4.备课组应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集体备课或专题研讨活动,实现同创共享。集体备课要有意识地对一些重点课型、典型课例进行细致深入地研讨。要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精解课标、挖掘资源”的原则,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教学进度。教师应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要在保证按课标要求授课的基础上,保留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的深广度应根据各班的学情有所不同。(二)落实校本教研制度1.建立以校为本的、操作性强的教研制度。学校应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建立教研的导向、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热情地开展教研,主动参与教学改革。2.落实教师的听课制度。各

16、校应建立开放式的“推门听课”制度,专任教师每学年听课应不少于35节,其中听本学科的课至少应占80%。规范教师的听课记录,特别是在记录中应体现听课者的反思与教学建议。3.规范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要有计划、有记录。学校教务(或教研)部门要定时组织检查。4.建立常态教学下的研课制度,广泛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级及校级以上研讨课,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与教科室正副主任、特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应率先垂范。对研讨课的评议要坚持以教学研讨为导向,评议结果不与教师终结性评价挂钩。5.教师的开课、听课情况按学期汇总公布。(三)开展主

17、题明确的教研活动1.各级教研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又能体现教师个人研修为基础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过程。2.学科领域,主要开展以集体备课及其研讨课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修,以微型课题为主要载体的教学研究;跨学科合作研修应在学校教研室(或教科室)指导下,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开展协作教研。鼓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微格教研”。(四)定期组织校内外教研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校际教研交流活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学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全校性的、综合或专题教学研讨会,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成果;至少举行一次面向周边学校(或更大范围)和家长

18、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支持本校骨干教师参加各级送教下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四、教育科研(一)开展以学校核心课题为龙头的教育科研活动学校应结合实际确立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课题,并在核心课题的研究框架下,层层分解,形成教科室(教研室)、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等不同层面、有针对性的子课题或微型课题,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二)研究教育教学突出问题学校各级研究课题应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所研究的问题应来自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成果应有利于及时解决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三)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科研方法教科室(教研室)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部门,应加强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定期组织课题科研人员的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各级科研课题应有明确的研究方法、组织形式和推进过程,其成果应方便进行过程展示和评价。(四)重视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教科室(教研室)应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科研课题交流活动,提炼和推广各项科研课题成果,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育教学实际中。1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