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29KB ,
资源ID:13387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87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打开尘封的记忆作文.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打开尘封的记忆作文.docx

1、打开尘封的记忆作文打开尘封的记忆不经意间,翻开了在储物柜尘封已久的相册。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都是用胶卷拍下的,所以当时的照片依然很好保留着。这是一本以我儿时照片作为封面的相册。翻开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不断地往后翻着,那一幕幕曾经的回忆在脑海中像电影似的播放着。由第一页刚出生时在婴儿床上的小不点,翻到赖在奶奶怀中的小宝宝,再到不屈不挠蹒跚学步的调皮小子,最后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勉强学会走路的我看到这里,我不禁停下翻动页面的指尖,心情已很久不及如此沉重了。看着一张张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照片,再看看如今的丝丝银发。或许你们可以若无其事地说:“人,随着时间流逝,年老是在平常不过的了。”可你们知道吗,爷

2、爷奶奶为了我,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爸爸妈妈一起,给我买最好的东西,每周都带着我四处游玩。那张坐在铁秋千上的照片,一个可爱小巧的身躯,笑得眯成一条缝儿的眼睛,对爷爷奶奶天真的笑着。爷爷奶奶则在一旁,为我的开心而笑着。爷爷走进了房间,笑着说:“看看你小时候多可爱,不过就是太顽皮了。”“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哦,你三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带你去欢乐谷玩,虽然那时候你已经会走路了,但是还是要我抱着呢。”爷爷笑嘻嘻地说,“那时候,不要看你还那么小,好狡猾呢。总是闹着要买饮料买零食,那里的东西又很贵,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呢。这还不算,抱你抱了很久,累了,让你走会儿路,你不肯;叫爸爸妈妈抱一下你,你又趴在我身

3、上撒娇,一直拉着我。”说道这,我和爷爷都会心的笑了。忽然感觉脸颊上有股暖流在流动,抬起手轻轻一抹,才发现是泪珠。我转过身抱着爷爷,笑了。人生转角的回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们生活在这个摩天大楼般的城市,缺少的并不是物质,缺少的是回忆与感恩。篇二:打开尘封的记忆生命历史的长河中,30年弹指一瞬间。今年36岁的我与*结缘转眼已是15年,虽未能有幸投身*行业最初的起步,但却亲历了行业沐浴祖国开改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壮大的里程。短短15年,*行业的变化翻天覆地,已被尘封于记忆中的铅字打字机便是其中之一。1997年的夏天,我从*省*市*县*站调到县局机关办公室作了一名专职打字员。在那个当年还有许多乡村点

4、着煤油灯照明的年代,我竟然有如此宝贵的机会走近令人敬畏的现代化设备-一台中英文四通打字机,好奇、兴奋、甚至自豪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好象自己摇身一变,真成了现代化的代表。可欣喜仅仅只持续了一个星期,沮丧便接踵而来,如同捉虫似的打字速度使得桌上等待打印的文件、表格和资料堆得越来越高,渐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常常是手忙脚乱出错多。面对领导殷切的期望和同事焦急的等待,最初的兴奋成了一缕轻烟,早随风飘得很远很远。前任打字员*见此情景,笑着说:“你可比我幸福多啦!我过去用的还是铅字打字机和一架手推脚踏“嘎嘎”响的油印机呢。铅字打字机主板字盘有3000多字,备用字盘左右两边各1000多字,打出的每一张蜡纸都要

5、一张一张的油印,差不多每次弄得手上黑乎乎的,有时甚至连脸上、衣服上都是油渍,整个人脏兮兮的”。人在困境时,一句很实在的鼓励的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毕竟中英文打字机不用再死记硬背铅字字盘了,它还可以储存相关资料完整,随意修改文稿呢”我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万事开头难,坚持是最好的选择。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到办公室,一边背着五笔字根,一边试着敲敲打打,静静的办公室里只有清脆的敲打键盘的嗒嗒声,和挂在墙上的时钟钟摆摇晃的嘀嗒声在暗夜里一唱一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些渐行渐远的日子里,伴随着双手灵活地在键盘上的敲打,仿佛一串串有节奏的音乐从指尖流淌,一种收获之后的喜悦

6、在内心开始悄悄升腾。也是在那些渐行渐远的日子里,伴随着所在企业办公设备的不断升级,我如肌似渴的吸取着知识的雨露,努力使自己稚嫩的翅膀变得丰腴。印象中随后几年又经历了386、486等一些计算机初期产品,但对它们至今仍保持着体积大、重量沉、速度慢的深刻记忆。现在想起来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DOS操作系统下的文件排版,非常麻烦,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灵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03年左右,电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也悄无声息地摆上了我们的办公桌,成为每个人的办公必需品,传统的手写稿淡然退出人们的视线。随着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效益的节节攀升,如今,我所在的*市局在全市系统范围内实现了互联互通和数据共

7、享,覆盖了各个工作环节,全面实现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技化。我原来工作的*县局也是今非昔比,机关科室和业务部门保证人手一机,就连基层站所关键岗位也配齐了电脑,市局(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信息化操作实用技能培训,每个人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程度不亚于一个行家里手,从此,专职打字员就这样“悲惨下岗”了!历史总是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慢慢品味出其中裹卷的厚重与感动。单位从当初只有一台铅字打字机到中英文四通打字机再到百台电脑的巨大变化,我从一个普通打字员成长为一名专职文秘人员的成长历程,它就象是祖国母亲风雨兼程60年,创造奇迹,书写壮丽篇章的一个缩影。打字员是我工作历程时间最长的一个岗位。我想,今

8、天,我是站在行业最基层最平凡的一角,怀揣一种最朴实最平静的心情,来回忆那段特殊岁月的变迁,来见证行业曾经艰难的步履,来描绘行业今天创造的奇迹,来展望行业明天灿烂的辉煌。篇三:打开尘封的记忆我父母工作的单位虽说是事业编制,但干的却是地地道道农民的活种田。他们单位主要搞良种稻谷的培育和繁殖,还兼营很多副业。有中型百货公司、养猪场、养鱼池、还有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宾馆。八四年,我父母承包了单位的养猪场,于是我们就要从县城里搬到乡下去住。对于我们几个孩子来说,是很不情愿的,因为这样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单程就要多走二十分钟的路,而且,那里也没有电视。为了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住下去,爸爸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他在屋

9、里做了一个秋千,又买来鸡、鸭、鹅、羊和兔子这些小动物。每天放学回家,我们几个孩子首先是要轮流去坐秋千,爸爸则在一旁乐呵呵地推秋千。秋千坐过了,再去逗一会儿那些小动物们,最后才去做作业。放假的时候,我们常常去放羊。那时的天空真的很好看,有时一片蔚蓝,像大海被倒置在天上,风起云涌,深蓝浅蓝的云重叠着、移动着、变幻着;有时像是一匹骏马在天际自由的奔腾;有时候又像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厉鬼,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恶狠狠地盯着你叫你望而生畏;有时又像是衣衫飘飘的仙女在天上悠然地漫步只一会儿,他们忽地都变了样,你又要仔细地研究,看它们又变成什么新的物件了。这飘忽不定令人不可捉摸的天空是可以让人产生多少美丽的遐思啊!

10、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洒下点点金辉,轻柔地落在天边、山际、树梢落霞深情地拥抱大地,给它一抹温柔的颜色。常常的,我会在放羊的时候呆呆望着天空出神。冷不防绑在手上的绳子由于两只羊拼命地往前跑连着我也被拖倒在地,往往要被它在地上拖上几步。后来学聪明了,把绳捏在手上,它再跑就松手任它去。开始怕它们跑丢了就去追,它们却总是跑得比我快。我只好无奈地站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四处欢快地奔跑全然不理会我的心情,眼泪也不争气地掉下来。后来发现无论怎样的跑它始终都会回来的,于是我又减少了一项追着羊跑的运动了。而那几只可爱的小兔子,由于爸爸误把它们的妈妈打死了,只能用奶瓶给他们喂羊奶。小东西们好不容易长大一点可以自己

11、吃东西了,却被仓库里的大麦给迷住了,他们贪婪地、拼命地吃,把肚子胀得圆鼓鼓的,结果全部给撑死了。这几个傻小兔子的死,让我们几个孩子伤心了好几天。我们住的房子很简陋。每逢打雷下雨的时候,那轰隆隆的雷声仿佛就在你的头顶炸开,闪电透过窗户直逼你的眼,真叫人胆战心惊。妹妹特胆小,这个时候,她总是爱躲在被子里哭。而我则不作声,脑子里却在想,如果房子倒了怎样逃出去。我是很怕死的,说来好笑,从小到大我做的梦总是以逃命居首位。有一天晚上,在睡梦中,妹妹被一阵“嘶嘶”的叫声惊醒。她看见一条蛇盘踞在我家的窗户上,有手臂粗细,大概有一米好几的长度,伸出长长的舌头不停地叫着。由于我和妹妹住一个房间,所以她不停地叫我起

12、来,结果我一句也没听见。最后,猛然间妹妹大叫一声:蛇来了!我“腾”一下从床上跳了起来,被子已经拿在手上挡在身前,真可谓身手敏捷反应迅速。后来,我们蹑手蹑脚地到父母房间,要和爸爸换房间。爸爸半信半疑地去了我们房间,我和妹妹就在父母房间把门锁上不出去。不一会儿,爸爸说真的有蛇,看见它了。妹妹又胆小,又想去看。我说,“我反正不去看,要看你自己看”。她点头。于是,我把门打开,一掌把她推出去,“砰”一声把门关上了,把她在门外吓个半死。事后,妹妹总拿这件事挖苦我。她对于我跳起来时手里拿着被子很奇怪,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大概是想防身吧。对于我把她推出门去,她说我贪生怕死不顾姐妹情谊。我嘿嘿直笑,说她

13、:我不让你看,是你自己要看的,那就让你看个够啰。在家里,我是最懒的一个人。姐姐清晨会把我和弟弟妹妹从被窝里叫起来去跑步。我是最讨厌跑步的了,我一跑步肚子就会疼,也不知道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每次我都是跟在后面跑几步便慢慢走,姐姐叫我,我说:来了、来了。结果是看他们跑远了,便又倒转回家继续睡觉。家务事大多是父母和姐姐做,我最大的爱好是洗碗和收拾房间。我发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做饭和洗碗之间会选择做饭。而我,就喜欢洗碗。我觉得,把凌乱的厨房和狼藉的碗筷收拾得整洁和干净是一种乐趣。我们家的家具经常在变换位置。只要哪天我高兴了,我就把它们东西南北地大换方向。以前三门的衣柜,把能取的都取下来,把衣服全抱

14、出来,我可以一个人把它从这边挪到那边,常常是我一个人在家里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却乐此不疲。姐姐的一个同学很是惊奇地说,他一个月到我们家三次,三次家里都变了一个样。因为调皮,我呢就经常被爸爸妈妈打棍子。对于挨父母的打,我还是深有体会的。挨打一般都是为一些小事,比如说赖床,贪玩这些。爸爸打人的时候,要听话,打两下就算了。有一次我和大姐一起挨过爸爸一次打,也不知为什么挨打了。爸爸说,你们两个跪下呢,就不挨打了。我一听,连忙跪下,我觉得给父母下跪没什么的,反正也是因为做错事了。大姐是打死都不跪,大姐还说如果是解放前,我一定是当叛徒的料。妈妈打人的时候,可以不那么听话的,只要躲过了,就不会挨打了。有几次,我

15、妈要打我的时候,我便围着院子跑,好像每到这个时候,跑步时肚子也不知道疼了。跑上几圈,妈妈累了,就不想打人了。吃午饭的时候,最难以令人忘怀。吃饭前,照例是要打开收音机的。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听中央台的长篇连播。有时我们会忘记了吃饭,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而每听到精彩处往往它又戛然而止,让我们急切地期待明天中午的到来。每天都有新的期待,每天都有新的快乐。那些年少的日子,让人眷恋,让人怀念。让我们想起来有着淡淡的微笑,也有着丝丝的伤感,还有着深深的温暖。也许当时就那样不经意的过去了,但当打开尘封的记忆之后,再显现出来,带上一些时代的烙印,那些当时甜蜜的、或是苦涩的味道便飘了出来,或许浓了,或许

16、淡了,让人回味无穷。篇四:打开尘封的记忆随着通讯的迅猛发展,书信开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我书桌的抽屉里,却一直保存着一大沓几年前的书信,这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当时在桃源报任编辑的李泽红老师寄来的。翻阅着这些渐渐有些发黄的信件,一桩桩往事又开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李老师是山东人,身材却并不是很魁梧。我和他的结识,是在1999年桃源报举办的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班上,从此我俩一直保持着联系。和李老师有一起采访的机会,是在培训班结束后不久。当时我还在杨溪桥乡中学工作,记得那天已经放了暑假,李老师打来电话说想到我们乡了解一下当时轰动一时的两位少年为救同伴英勇牺牲的事情。李老师乘车来到杨溪桥后,我随即租了一辆

17、摩托车与他一起来到小英雄燕飞、张帆家杨溪桥乡和平村洞冲组进行实地采访。两个小英雄当时一个14岁,一个11岁,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看着他们两家隔路可望的房屋前还残留着的纸钱,听着家长和邻居们沉痛的诉说,我俩除了沉默便只有无言的叹息。采访结束后,我利用在常德学习普通话的时间完成了两千余字的初稿,后经李老师的反复修改,反映燕飞、张帆事迹的通讯碧水映英魂终于在8月16日桃源报的显著位置上发表。该文发表后,县内许多学校都掀起了向小英雄学习的热潮,小英雄舍己救人的事迹在全县广为传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想方设法让他们摆脱困境看到希望,是几年来的交往中李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2001年底,我无意中和他谈起杨溪

18、桥乡中学一个特困生张年华的情况。张年华当时在读初二,在他小学二年级时,聋哑父亲不幸触电身亡,家里只留下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和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母亲。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村里帮助解决的,他自己也很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眼看他就要初中毕业,村里也没有更大的力量资助他继续上学,他能否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李老师听说后,当即表示让我带他到张年华家里去看一看。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天气也比较冷,我们租了一辆三轮摩托来到十里外的朝阳村。看到张年华家空无四壁摇摇欲坠的木屋,李老师深深地震撼了。回到学校后,李老师掏出200元钱塞到张年华的手中,并鼓励他一定要克服困难,努

19、力求学。不久,报道张年华事迹的通讯相继在桃源报常德晚报湖南工人报等报刊上发表,张年华的情况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李老师的多方努力和奔走呼告下,张年华先后得到了家美电器超市和湖南师大玛雅国际学院的资助,他不仅完成了初中学业,还顺利地升入了高中。2002年9月的一天,也是我难忘的一个日子。那天我和李老师相约去剪市镇天台山村五组采访一位特殊的老人李斌。李斌是一位老军人,年轻时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投奔到邓小平、贺龙率领的西南军区部队。1950年他入朝作战,并多次立下战功。1954年从部队返乡后,他一直生活在剪市老家,生活比较清苦。特别是1999年12月19日,李斌一个在家时家中不慎失火,霎时4间木屋

20、和所有家什化为乌有,除了老人随身携带的几件证明外,其余物品全都被毁。记得那天李老师从桃源出发,我从杨溪桥出发,由于路线不太熟,我俩到达他家时已是下午两点左右。采访完毕,已是黄昏时分,我们步行两里多的山路来到沅江边上,花了10元钱雇船才渡过沅江。后来得知,李老师设法为老英雄募捐到物资钱款总共有1000多元,解决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回忆起和李老师一起采访的情形,一桩桩往事真的就像电影般在脑海里回放。记得我们曾一起到杨溪桥乡芦坪村采访曾是植物人的肖从政,到沙堤村采访抗美援朝的老军人杨世浩,到羯羊村采访七旬老党员肖春林,到爱吾村采访八旬老中医郭知十,到杨溪桥村采访昔日警官、今日养鸡大户朱明辉,我们还一

21、起到太平铺、牯牛山、郑家驿等乡镇采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合作完成的多篇新闻稿件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这期间,我也由一个写作门外汉慢慢步入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并开始了文学创作。从1999年以来,我写作的将你放在我手心饮泪而泣,我的人生没有归路桃花流水,可曾记得我当初的美丽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先后见于报端,这里面不能不说凝聚了李老师的大量心血。每有作品见报,最先把消息告诉我的是李老师。在桃源报工作期间,每当我有作品发表,他除了通过电话告之我外,还会特意给我寄来样刊。有时为了让我尽快看到报纸,他还会托咐县邮政局的邮政车司机

22、直接把信捎到杨溪桥乡邮政所,然后打电话让我去取。这样我往往能在报纸印刷出来的第二天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我珍藏的几十封李老师寄给我的信件中有几封没有加盖邮戳的原因。现在李老师已经调入常德日报社工作,我也调入了桃源二中,但他对我的关心依旧。他不仅时常鼓励我多写稿件,还激励我在教学上要抓住机遇干出一番成绩。李老师在年龄上虽与我相近,但各方面却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师和兄长。他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远远超出了一般编辑和通讯员之间的关系。岁月流金,多少时光已在不经意间流走,多少往事已成了不可重复的从前。打开尘封的记忆,和李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却依然历历在目,如在昨日。李老师对他人的坦诚,对事业的执著,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注,都将深深地影响我人生的轨迹,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