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79KB ,
资源ID:1340221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402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探究》.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探究》.docx

1、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探究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探究 摘要: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成为阻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道屏障,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成为实现志愿服务合作共赢重要出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出通过加强志愿者甄选与培训,转变志愿者组织管理方式等途径转变与淡化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功利化倾向。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行政化合作共赢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福利化的进程发展,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类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结构,分别包括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以及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的需要具有层级性,只

2、有当低一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而志愿服务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人类追求高层次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形式。 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建不协调,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开始凸显。而志愿服务这一公益性的活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过分功利导致了其服务效率低下,只有通过去其功利化才可能真正实现合作与共赢。而并非形成以志愿服务功利化谋求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的效率与利益,以一方的效率换取可另一方的非效率,造成负的外部效应而形成经济学中的非帕累托的现象。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是个庞大的群体,这其中尤其是赛会志愿者当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具有热情

3、、活力等特点,但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渲染,使其志愿服务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我过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受到我国多数学者的关注,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2006)、胡雪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2009)等都从大学生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志愿服务领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着重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的动因,从而探究出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的途径。 二、志愿服务概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感受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功利化相悖,在进行下列对去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实现合作共赢途径探究前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做出简要概述。志愿者(英文Volunteer)联

4、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志愿者并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自古以来出现的施医赠药现象便是现代志愿服务的雏形。但真正的志愿者制度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而确立的,现代西方的福利国家大多都通过商界以及民间的力量弥补政府财政用于社会支援与救助的不足,形成政

5、府、商界、民间一体化对社会进行服务。志愿者作为“舶来品”传入我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明显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出一系列的弊端与问题,尤其是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不良风气带的“晕轮效应”,对志愿服务的效能形成巨大冲击。 三、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 我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此后,我国资源服务迅猛发展,并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的救援,奥运会等。全国上下兴起志愿服务的浪潮,一方

6、面体现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达成全社会范围内的合作共赢。 但是如今我国的志愿服务中出现不少“不良”现象与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与氛围背道而驰,例如志愿服务组织“行政官僚化”、知名人士“空头支票”等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质疑,引起社会的广泛思考。而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构成的主体部分,其大多数志愿服务所附带的功利性已经明显阻碍志愿服务的整体效率与综合的社会效益的提高与增长。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性的原因对于我们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实现合作、互利、共赢,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的原因: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

7、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现象也是在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机制下而产生的。 1.大学生心理状态不成熟,缺乏独立的价值倾向与价值判断能力 这点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产生功利化倾向的根源。如今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缺乏社会实践与磨炼机会,所以大学生志愿者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与志愿服务行为往往是多种因素合力影响的体现。其复杂的志愿服务动机就会表现出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认识不清,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与从众性。 2.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志愿服务经历成为履历表“镀金”的重要法宝 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约为630万,未就业人数就接近190万,且还剩下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会形成“雪

8、球效应”,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对本科毕业生加上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限制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越来越体现“证书“重要性,这种外在的就业压力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促使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带有一定功利色彩。 3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将志愿服务纳入德育测评标准 2009年7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要求把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作为学生评优、高校选拔的重要标准。据一些调研报告显示,实行社会实践学分制的高校与不实行的高校参与度之比为2.7:1。在受调查的大学生的样本里,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占比高达20.

9、41%。从这里可以看出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德育学分相挂钩,加重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功利性动机,不利于净化志愿服务行为的不良风气。 4社会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影响已经散布至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与人之间形成一个个“孤岛链”,个体的集体意识淡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侵袭到志愿者群体。大多数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内形成林立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基于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形成,例如志愿服务小组评优。志愿者小组之间的竞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但是未被评优的小组与志愿者个人会产生“怠工”思想,这样一来无疑会浪费资源,导致志愿服务总体效能下降。而志愿者评优往往又牵扯到综合测评

10、结果,这又是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产生功利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社会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产生功利性的第二个因素是来自于家庭。根据社会学理论,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希望子女通过进行志愿服务产生一种自豪感与荣耀感。使得志愿服务成为同学之间,甚至父母之间攀比、炫耀的资本。 5志愿者组织“行政化倾向”辐合影响 如今志愿者组织管理具有“行政化倾向”进行刚性非人格化管理模式。其志愿者骨干承担组织任务,普通志愿者在起组织中被视为成员,严格按照布置任务、落实责任、组织验收、反馈信息等程序开展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志愿者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

11、时更容易将重点放在如何达到志愿者组织所要求的标准,完成预期志愿服务任务,以及如何在志愿服务考核中达到优秀而并非将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通过构建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关系来提高志愿服务的效能与质量。 6大学生志愿者甄选质量不高,后期志愿者培训流于“形式主义” 这一点是针对志愿者组织程序上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选拔时应对人进行全方位的审查,选拔方式上应该以公开征集为主辅之以个人组织推荐形式并举。这样一来就能尽可能选拔出思想觉悟素质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后期志愿者培训对流于形式,没有将志愿者精神内化于志愿服务过程之中,没有扶正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功利心理。 五、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12、途径探究: 由于大学生志愿者产生功利化倾向原因的复杂化,决定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现象途径的全方位、多元化。在对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途径探究之前,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志愿者适当的激励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利性相区别开来。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适当的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而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一种辅助性保障。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利性主要体现为志愿者主动获取利益的行为,成为当今阻碍我国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的一道屏障。所以为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现象进行纠偏,实现志愿者事业合作共赢,提高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效能,达到纳什均衡的良性状态,我们对

13、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途径进行如下探讨: 1.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力度,形成全面考量与个人组织推荐并举的选拔制度 大学生志愿者选拔时志愿者队伍形成过程的前置程序,通过加强选拔力度与深度,能够较好的筛选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但是,单通过组织推荐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走过场”的环节,而组织也难以对每个志愿者个体进行深入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第三人成为志愿者推荐人,对志愿者进行详细了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所选拔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知识面,还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受推荐者的思想道德水平。 2.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后期培训,形成专业培训机构与大学教授培训分块培训的培训结构 如今大学生志愿者培

14、训大多“流于形式”,培训期较短,而且培训内容务实性内容占绝大部分,对端正志愿服务动机,淡化功利化倾向涉及较少。我们应该形成专业培训机构与大学教师分块培训的培训结构,由专业培训对志愿服务的务实性内容进行培训,由大学教师对端正志愿服务动机、淡化志愿服务功利化倾向的讲座式培训。这样能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3.深化大学教育模式改革,加大构建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力度。 端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认识,淡化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功利性倾向。形成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需要相接轨,但是其思想要保持相对独立的纯粹性。 4.降低志愿服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权重 降低志愿服务在大

15、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比重,赋予其较低的权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志愿者功利性心理,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具纯粹性。也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实现全社会的互利共赢。 5.志愿者组织管理从“刚性”转向“柔性” 志愿者组织在志愿者管理上应该施行柔性灵活管理,激发志愿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大学生志愿者更多的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将注意力集中在功利性的完成硬性服务指标上。 总之,对于实现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以实现志愿服务的合作共赢所探讨途径是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并且协调好各方利益矛盾与冲突,能够在最大限度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服务。通过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有

16、助于使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并且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第4卷,259-262页. 【2】姚胜、陈曦、赵彪从纳什均衡走向合作共赢J,中国青年研究,第7期第4卷,41-44页. 【3】胡雪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第4期第28卷,120-122页. 【4】刘洪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第8卷,54-56页. 作者简介: 康翔,男1990年生籍贯广西,现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09级行政管理就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