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89KB ,
资源ID:134490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4490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议四川方言词及其规范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议四川方言词及其规范问题.docx

1、浅议四川方言词及其规范问题 浅议四川方言词汇及其规范问题 学生:赵俊 学号:*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壮大需要吸收融合有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方言词汇。汉语各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普通话相比他们的差异程度各不相同。本文以四川方言为主要材料,研究方言的规范问题,对方言词与普通话词汇的关系,方言词汇的规范原则及方言词规范的方法分别作了具体阐述,文章的重点在于通过四川方言词汇的规范反映对中国各地方言词汇如何规范。关键词:词汇 四川方言词汇 普通话词汇 规范 一、四川方言词汇规范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要高度发展就得首先规范语言,词汇的规范化是语言规范的基础。吸收方言

2、词的规范是词汇的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普通话词汇发展得比较快,大量方言词汇涌进普通话里,这的确起了丰富普通话词汇的作用,但也给普通话词汇带来一些分歧和混乱,使得同一对象有几种说法,如:摆农门阵、冲壳子,闲扯等等都是普通话中“聊天”的意思;并且现在很多方言词汇在文学作品中滥用、乱用,造成了语言混乱。因此方言词汇的规范问题已迫在眉睫。以四川方言作为研究方言词汇规范的材料也有其必要性:从地域上来讲,现代四川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地域上涉及今天四川省全境;它在历史上被称为“蜀语”,包括今天云南、陕西、重庆、贵州的部分地方,占了较大面积。四川方言词汇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方言中的一种

3、,占了较大的比例。从前人的研究成果看:大量的著名学者也曾把目光聚焦于四川方言词汇的研究,例如:王启涛四川方言的佛教语词拾零列举一些四川方言中出现但不存在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的佛教语词进行了分析;杨小平四川方言词义考释提倡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干红梅浅析四川话中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少”对四川话口语中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少”的一些用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因此以四川方言词汇作为研究方言词汇规范问题是可取的。从上述研究成果也可以发现方言词的规范都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关联,那普通话与方言词

4、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二、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关系 1、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具有从属性和统一性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规定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普通话词汇远比北方方言区任何一个地点方言的词汇都丰富多彩,都更加具有普遍性。因此四川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有共同的一面,方言词从属于普通话词汇,两者相互融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如四川方言词汇中词的结构形式、词义系统、构词规律等方面基本上和普通话词汇相同。例如:四川方言中形容词:“悬吊吊的;红扯扯的;粑希希的;淡瓦瓦的;香喷喷的,瓜兮兮的,”的结构形式与普通话形容词结构形式有共同之处。普通话形容词也有:“亮晶晶的、红通通的、软绵绵的、美

5、滋滋的”的结构形式。四川方言的绝大部分词汇词义同普通话的词义相同,如:四川方言中“日、月、手、鼻、脚、房、屋、水、跳、跑、疯”等的词义是与普通话的词义相同的。四川方言也大都采用了与普通话一样的构词规律,如:普通话词汇中动宾结构(动词+名词)的构词规律,四川方言中就有大量的例子:“摆龙门阵、算坛子、打滥仗、打锤、扯筋(皮)、打牙祭、爪梦脚” 2、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具有矛盾性 方言词汇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话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形同义别,义同形别。(1)、形同义别:普通话词汇与四川方言词汇同一词形,但是所表示的意义却不同。例如:“抽象”四川方言,“抽象”含有“丑、难看”的意思。如:“这个

6、女人长的好抽象”;普通话中“抽象”意义是:“认识事物过程中,舍弃个别的,偶然的非本质属性,抽取普遍、必然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概念。”如:“他属于抽象派画家。”“歪”四川方言,“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如:“她的老师好歪哦,总罚她们班同学。”;普通话中“歪”则是不正,如:“画挂歪了。”(2)、义同形别:词形不同但是表示同一种意义。如下表所示:四川方言词汇普通话词汇剪脑壳理发贼娃子小偷棒老二强盗讨口子乞丐癞疙宝蟾蜍坝子、晒坝、坝坝平地、平原算坛子开玩笑因此,方言词及普通话词汇的关系决定了在全民的交际生活中、在文学语言里,不能滥用方言词,否则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交际无法正常进行,也阻碍了词汇的发展。

7、所谓“滥用”,即有些词明明可以用普通话表示却使用方言词,让人不易理解。只有在普通话中没有明确的词表示所要说明的意思时,可以用方言词,这才能起到补充作用,而不造成混乱。同时也决定了在有利、有节的条件下,吸收方言词,运用方言词可以丰富普通话词汇,也可以提高文学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三、方言词的规范原则 对方言词的规范原则不外乎吸收和排斥,原则简单,可是具体运用起来问题就较复杂。下面我们以四川方言为例,分析哪种情况下,方言词可以用来丰富普通话词汇,普通话词汇应该吸收哪种方言来丰富自己;及哪些方言词应该被排斥。(一)、吸收的原则 所谓吸收原则是指凡是普通话里没有的,而又能丰富普通话表达手段

8、的词,就应该吸收,如:“名堂、扯皮、安逸、晓得”等普通话就吸收进来了,对方言词的吸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符合交际原则 我们研究普通话对方言词的吸收,主要看方言词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在全民交际中能否发挥作用,如果一个方言词只在少部分人中使用,或仅一部分人能理解它的含义,那它就不能作为规范词语长期保留在共同语之中;如果方言词不难理解,容易为人认可,约定俗成程度高,使用普遍性强,就能作为规范词语长期保留在共同语之中。例如:“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有“令人满意、精彩、安闲舒适”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中“安逸”即“安闲

9、舒适”之义,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在普通话中“安逸”能被广大人民接受,并逐渐使用,现已吸收到普通话里。“名堂”在四川话里有“花样、道理、结果、成就”等意思,普通话里很难找出一个词语能包括这些意思,所以“名堂”早已被吸收到普通话里了,丰富了普通话词汇。“扯皮”就是从四川方言中吸收到普通话词汇的,四川话指“吵架、闹纠纷”,虽然普通话里有之相对应的词,但是方言词“扯皮”的表现力更高,更鲜明、生动些,因此被吸收到普通话词汇里。另外方言特有的词,随着它称谓的事物进入全民的生活之中,该词也应该进入普通话词汇行列,就不必另造新词。例如“南瓜、火柴、龙眼、葵花”等。2、符合品味原则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必须选择

10、思想情趣、新颖程度、表现力,以及汉民族文化的融合度高的方言词。如“晓得、名堂、扯皮”等四川方言词,既生动又形象,新颖度高,易被接受。但“鬼画桃符(乱写乱画)、怪眉日眼(长相丑)、拉稀摆带(出洋相)”等四川方言词难以理解,品味低,和汉文化没有融合,不易被接受,不能吸收进普通话里。但是在追求品味时,要注意事物本身的品味和词语品味高低的区别。例如:四川话中“茅斯、讨口子”等词语,虽没有被融入进普通话里,但是不能否定词语的价值,不能说词语没有品味,而只是事物本身的品味问题,词汇规范并不能把本身品味低的事物变成品味高的事物,规范的只能是称谓它们的词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方言中有一些不堪入目的脏话,有

11、些人就把“不规范”和“不文明”混淆在一起,认为不文明的就是不规范的,不规范也就是不文明,这是错误的想法。方言词规范和方言词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例如:四川方言中“格老子,龟儿子、砍脑壳的、方脑壳、闷得儿、打烂帐的”都属于骂人的话,是不文明现象,根本不用规范,应直接杜绝这类词的出现。但是像四川方言中对动物名称的一些称谓则只能说是不规范,不能说不文明。如:曲鳝(蚯蚓)、灶鸡子(蟋蟀)、丁丁猫(蜻蜓)、癞疙宝(蟾蜍)、客妈儿(青蛙)、夜边花儿(蝙蝠)等等。这些动物称谓在交际中应该逐渐消除,形成现在统一的称谓,否则会影响词汇的规范工作,造成语言混乱。3、符合适度原则 词汇规范时应适度吸收方言

12、词汇,要有利有节,不能滥用。如:在文艺作品,特别是小说、戏剧,适当的运用方言词汇可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把人物性格、籍贯、典型的风土人情、特殊题材的地方色彩都能得到生动、形象的表现。例如:从有了电视之后,很多方言剧在各地上演反映人民真实生活,就以四川方言为材料的作品来说就有很多著名的文艺作品,如:凌汤园、山城棒棒军、王保长传奇。这些作品都以四川方言作为材料,把四川的特色真实反映出来,至今令人留念;如今仍有许多这样的作品出炉,如:疯狂的石头、幸福耙耳朵等等。虽然使用方言词汇,有一定优点,但是不能滥用,必须掌握适度原则。如: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不能滥用方言词汇(除

13、引用的方言词汇外)。即使在文艺作品中,使用方言词汇也的掌握适度原则。例如: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小说混在成都,里面滥用方言词,让人们不易接受,不便于交流,既不文雅,又不规范,可能也只有四川本土人能看懂。如其中写道:“那天盼盼跟到我在春熙路洗了一下午眼睛。越洗越起火:妈哟,这麽多妹妹,咋我一个还耍飞呢?硬是想里麻人哦。”我说:“是嘛!说称展喃,你比我还丑。说钱,你那娃又没求得。”盼盼说:“妈的,当个百万富翁还不简单唆?弄毛了,老子肺有五片,买两片嘛,卖个腰子,卖只眼角膜,再卖几米肠肠。”我说:“肝子可以再生,卖肝子对些,二天就在屋头养肝,长一坨卖一坨。”(二)排斥的原则 对方言词的排斥,不能简单的

14、看普通话里已有的词汇就一律排斥。有些词看起来是同义词,但是吸收进来很有可能发展成非完全同义词。而有些词看起来在普通话里没有对应的词,吸收进来却不能被群众接受,不能广泛的运用于社会,也不能吸收。以下两种情况的方言词值得注意。(1)、方言词同普通话里的词完全同义,并且普通话词汇已被“约定俗成”,这类方言词不需被吸收,可以排斥。例如:对人体的称谓: 普通话里的“手”在四川方言中有“手干(乐山)、手捍(彭山)、手骭、手板(南溪)、手番(荣县)等称谓;普通话里“脚”在四川方言中有“脚背(彭山)、脚干(乐山)、脚骭(南溪)、脚番(荣县)”等称谓;普通话里“肚子”在四川方言里有:“肚、肚脐(乐山)、肚腹(简

15、阳)、肚皮(彭山、南溪)等称谓。再如:普通话里的“傻”在四川方言里有:“瓜娃子;瓜兮兮;瘟猪;哈儿;憨包、方脑壳、闷得儿”等说法。普通话里“漂亮”在四川方言里有“称展、称透”等说法。这些意义完全相同的四川方言说法在普通话里已存在,并且普通话里的说法更容易理解,使用范围广又为全民所接受,当然应该排斥这些方言,采用普通话里的这些词汇。(2)、四川方言里有而普通话里没有的词,应该采取稳妥的方法:既不吸收,又不排斥。而是放到群众中去考验,让社会实践来决定取舍。 面对方言有而普通话里没有的词,我们不能一律吸收来丰富普通话词汇,那样易造成普通话词汇系统混乱。但也不能全部加以排斥,这样会给普通话吸收方言词加

16、上不必要的限制。因此我们应当看哪些词在群众中、社会实践中已经接受了考验并逐渐扩大了使用范围,这些词就应该吸收,反之,则排斥。例如: 四川方言里“扯筋、扯皮”都是“吵架、闹纠纷”的意思,但是普通话在吸收过程中却吸收了“扯皮”,这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而是“扯皮”在群众中经受住了社会实践的考验,被广泛的使用。所以“扯皮”是规范化的词,而“扯筋”则是四川方言词。四、方言词的规范方法1、随时损益、应时调整的柔性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跟着向前发展,词汇比起语音、语法来,发展速度最快,对词汇的规范也不能一成不变,否则会造成词汇发展停滞,影响整个语言的发展。在进行方言词规范时,要从语言的词汇发展规律出发

17、,注意到词汇的相对稳定性和词汇的绝对变异性的特征。因此要沿用表意明确、符合民族语言规律的成词,又根据社会需要和语言规律吸收新的方言词。如:在方言词汇规范中,要专名从旧、散名(物名)从俗。专名从旧是因为它是前人所创,习得已久,意义固定,已被群众所接受,加以整理就可使用。如荀子就曾采用了专名从旧的方法,他提出:“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从俗,即物名用约定俗称的名称,人事之名则可以吸收方言词中的词汇,丰富普通话词汇,最后统一用法。 2、人为规范和自发调整相结合的方法 对方言词汇的规范,既要尊重社会对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又要强调人,特别是权威结构在方言词规范问题上实施的语言政策。词汇发展到一

18、定阶段就趋向规范化,至于能否进一步规范化、丰富,还在于人的因势利导。方言规范要大力整顿不健康、不规范的方言词。如:对同一事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如果不进行一定的人为调节可能造成方言词的分歧和混乱,如大家熟悉的:玉米、老玉米、玉麦、包米、包谷、玉米棒子、棒子、包粟等;马铃薯、土豆、洋芋、洋芋头、山药、山药蛋、洋山芋等;花生、落花生、长生果、地豆等。因此可以出版规范性质的方言词典对这类现象进行人为调整。 对方言词的规范要“循旧作新”,不能永远停留于一种方法,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吸收和丰富普通话词汇,对方言词汇的吸收要特别关注,因为它蕴含了汉民族文化,最能表现汉语的特点。参考文献:黄尚军,四川方言与名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胡瑞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刘晓梅,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纪要,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张玉来、程凯,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与指导,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