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109.28KB ,
资源ID:1344908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4490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 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

2、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 ( 节选 ) 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

3、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孙权劝学 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

4、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二、单元字词汇总1邓稼先至死不懈 xi a: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 sh 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 pn:挑选聘用。 任人宰 z 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锋芒毕露 l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可歌可泣 q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 r 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

5、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 xi 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元勋 xn:立大功的人。 鞠 j 躬尽瘁 cu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 ku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 di 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 ji ? 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 xi 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 ku? 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 t ng:疾走。 ( 铤而走险 ) 挚 zh 友:亲密的朋友。 筹ch?u 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 png 徨 hung:犹

6、豫。 殷 y n红:带黑的红色。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 j :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 qi a 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 ji ng 炯:形容明亮 ( 多用于目光 ) 。 迥 ji ng 乎不同:很不一样。兀 w 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 l 尽:滴完。 群蚁排衙 y :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 xi o 独裁 ci :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迭 di ? 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 ng 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7、。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钻探: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慷 kng 慨 k 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 d 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23回忆鲁迅先生 ( 节选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 k i :擦,抹。 阖 h?: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

8、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 课文字词详解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今:现在。 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 以:用。 务:事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为: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 当:应当。 涉猎

9、: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 孰:谁。 若:比得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以为:认为。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从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到,等到。过:经过。 论议:讨论,评议。 惊:惊奇。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即:就。 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相待:看待。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遂:于

10、是,就。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 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 ( 你) 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 ( 的事务多 ) 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 或:浏览群书 ) ,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

11、推托。( 三) 揣摩语言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

12、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 课文分析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 ( 朝代 ) 司马光 ( 人名 )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3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

13、目相待、开卷有益。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 “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

14、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5) 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

15、们重视和效仿?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

16、,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第二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黄河颂 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最后一课 是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普法战争 ) 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土地的誓言 是作家端木蕻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

17、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 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二、单元字词汇总5黄河颂烽 f ng 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 p?: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 p?ng 湃 pi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

18、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狂澜l 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 谰斓 )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 多指山岭、岛屿等 ) 。 哺 b 育:喂养,培养。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 z 长 zhng6最后一课诧 ch 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 ( 面容 ) 苍白。 惩 ch?ng 罚:严厉的处罚。 踱 du?:慢步行走。祈 q 祷 d 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 zhun 钱 攒 z n钱 钥 yo 匙 shi 思量:动词,考虑。 字帖: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

19、。 哽 gng 住7土地的誓言蕻 h?ng( 端木蕻良 ) 蕻 h?ng(菜蕻 ) 碾 ni n谷( 辗 zh n转) 挚 zh 痛:诚恳而深切。泛滥:动词,汹涌。 呻 sh n吟: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嗥 ho 鸣: ( 野兽 ) 大声嚎叫。 斑 b n斓 l n:灿烂多彩。谰 l n 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 dn:奇怪,古怪。 亘 gan 古:远古。 默契 q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丰饶:形容词,富饶。 ( 求饶挠) 白桦 hu 树( 喧哗 hu) 镐 g o头:刨土用的工具。 ( 蒿 h o篙 go) 田垄 l 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20、蚱 zh 蜢 m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 w 秽 hu :肮脏的东西。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 课文字词详解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复:又。 当:对着。 户:门。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唯:只。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ti )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忆:思念。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点兵:征兵。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 ”,用法与此相同

21、。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n ji n) ,南市买辔 (p ai) 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市:集市。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但:只。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j ) 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tu )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啾啾:马叫的声音。 戎机:战事。 度:越过。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

22、用来打更的器具。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记功。 强:有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欲:想要。 用:愿做。 愿:希望。 千里足:千里马。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ji ng) ;阿姊 (z )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zhu )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b 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磨刀的声音。著:穿。裳:古代女子的下裙。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 “贴”。花黄:

23、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贴近地面跑。安:怎么。( 二) 重点句子翻译 ( 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 ( 机杼声 )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流水鸣溅溅 )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胡骑鸣啾啾 )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 ( 得胜 ) 归来。6策勋

24、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木兰 ) 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 ( 借助它的脚力 ) 送我回故乡。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 ( 迎接她 )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三) 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25、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

26、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四) 课文分析1整体把握。主要情节:停机叹息,决定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沙场。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封赏,还朝辞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双兔难辨,隐喻作结。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勤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敏。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

27、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根本原因:阿

28、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 ,暮宿 ( 至), 不闻 , 但闻 , ”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

29、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3“开我 , 坐我 , 脱我 , 著我 , ”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

30、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第三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